作者:断刃天涯
李元对于贾琏的主张没有立刻答应,需要时间考虑。六月初一的例会上,李元抛出贾琏的主张,让内阁商议。
这个举动再次让贾琏看到,作为一个皇帝,李元政治上的日渐成熟。
贾琏的主张遭到了岳齐的强烈反对,他的观点很明确,当务之急不是外部威胁,而是要加快完善内部的军改。
同时岳齐还强调,过去几年,朝廷的精力放在了支援新华殖民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收获的回报却很不成正比。
有支援西宁王封地的精力和金钱,还不如放在国内。
其次就是西宁王封地距离遥远,道路险峻,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届时耗费巨大,收获很少,岳齐希望内阁成员们考虑这个问题。
李元示意贾琏回答岳齐的质疑。
贾琏很淡定的表示,西域战略的本质是全球战略,过往中原王朝的大敌都来自西北方向。
如今西北周边并无强敌,看上去短期内并无外患。但人不能看眼前,而是要看长远。要清楚的看到,沙俄疆域辽阔,军事潜力巨大。未来周帝国西北方向的威胁,注定只有一个沙俄。与其现在过安稳日子,不如提前布局,不求消灭威胁,但求削弱潜在的威胁。
此举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了子孙后代谋划。
面临退休的林如海,站出来支持了贾琏的主张,并且强调沙俄是有侵略先例的,只是遭到了本朝的打击后,放弃了继续东进的策略。
李清选择了弃权,他知道林如海的举动是因为任期满了,必须要下去了,所以才做出了支持贾琏,换取利益。
更知道,如果此刻自己反对,那么后续想继承林如海的位子,必将遭到内阁半数以上人的反对。
为了做一任首辅这个执念,李清选择了沉默,放弃了反对。
随后方颂也表示支持贾琏的主张,认为周帝国在先帝时期制定的全球战略,应该在陛下的手里发扬光大。
并且方颂还认为,贾琏主张派一支精锐,又不是大举进军安西故地,消耗不会很大。
在内阁大臣们充分的表达意见后,李元采纳了贾琏的主张,同意派一支小规模的精锐部队前往安西,每三年派一军前往轮换。
这个决定有点轮战,拿沙俄练兵的意思。
同时李元也要求岳齐,尽快拿出一个让所有人满意的军改计划,而不是始终围绕着旧模式小修小补。
最终,皇帝与内阁一致通过了出兵安西的决定,派遣一协骑兵,前往安西,同时派遣一个兵部侍郎以及若干军官,全面考察安西。
无奈的岳齐,回家后想了整整一个晚上,次日休沐也不休息了,一早就来贾府求见贾琏。
这个举动让贾琏深感意外,还是请他到书房面谈。
两人一番客套之后,岳齐道明来意:“抛开过往的利益之争,岳某特意来此,请教一下到底该如何进行军改,如何让陛下满意。”
贾琏也没藏着掖着,很干脆的告诉岳齐:“旧有的兵制是建立在过去的形势和军备的基础上。当前的形势是周帝国面对全球列强的竞争,军改必须紧扣这个新形势。要本着随时与欧洲列强之间爆发一场大战并且打赢战争的思想去军改,而不是在旧的基础上小打小闹。”
具体怎么改,贾琏并没说,而是让岳齐自己回去想,不要小看古人的智商,这是贾琏最深刻的领悟。
眼下的朝廷,还有一件大事,就是林如海已经任期满了,并且逾期担任首辅。朝廷里的官员弹劾了无数次,林如海不得不卸任了。
遥远的新华殖民地,开元府的朱老三,经历了一场小规模的阻击战之后,震慑了山鹰部落。
导致山鹰部落的头领放弃了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派出使者前往谈判,并且要借机一探对手究竟。
这不来不要紧,使者到了开远府才发现,双方无论是人口还是地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更不要说武备方面被单方面吊打。
也就是这些跨海而来的人比较温和,他们没有像白皮那样,主动发起攻击,对部落斩尽杀绝。
谈判的结果,山鹰部落后退十日的路程,开远府方面可以提供他们过冬的粮食,来年派人教会他们耕种。开远府方面,只要山鹰部落不发起攻击,我方绝对不会主动发起攻击。欠下的过冬粮食债务,可以有多种灵活的方式偿还。
有多灵活呢,可以选择冬季出力帮忙修路,也可以选择下矿井挖煤,还可以选择出力修水利,学会耕作后一点一点的偿还。
甚至为了让山鹰部落有自保的能力,开远府方面同意向山鹰部落提供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
如果说此前的条件还不足以打动山鹰部落,最后一条则深深的震撼了山鹰部落的部落首领们。
居然还能给武器,还能延期偿还,这不比以前在山脉的东边,拿了白皮的武器要去帮忙打别的部落来的厚道?
要知道,他们帮白皮打赢了别的部落后,遭到了白皮的背刺。
第676章 杂谈
北美大陆上自从来了殖民者,印第安人的苦难就开始了,被欺骗,被杀戮,被驱赶,被圈禁。
殖民者并不以此为羞耻,反而得意洋洋的拍成电影向全世界炫耀。
同时又反过来向全世界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
真正是把说一套做一套玩到了极致。
新华殖民地的领导者们,对土著采取的态度相对温和一些,但也不是说无条件的软弱。
总体上愿意合作最好,不愿意合作也不强求,但不要动歪念头,否则一定会施加最残酷的报复。
这一点平远府(洛杉矶)方向的墨西哥匪帮们深有体会。
任何乱世都不缺土匪,尤其是在这一片地广人稀的土地上,不受法律约束的土匪们天然的舞台。
一开始遭到偷袭的华人殖民者确实吃了一些亏,随后情况便反了过来。
正如此刻的荒野上,一群马匪正在大摇大摆行进间,前往他们的老巢,一处山谷内。
临近谷口之前,为首者米勒突然勒住缰绳,警惕的看着四周,一切都是如此的安静,丝毫没有异样,但米勒就是有强烈的不安感。
似乎在暗处,有凶猛的野兽在盯着他们。
“侯六,待会一定要打准点!”
藏身于山坡后面的侯六,端着步枪瞄准,身边的队官低声说话。
“太远了,打不准!”侯六非但没有开火,反而收起了步枪,抱在怀里仰面躺着。
“又不是让你现在打,还没全部进伏击圈呢。”队官轻轻的踹了侯六一脚。
一个骑兵队一百多号人,不是每个人枪法都好的,一个队能出一个神枪手,那都是妈祖保佑。
回头看一眼山坡下等待出击的士兵,队官拿起望远镜,看了看对面的山坡上,那后面也有一队人在埋伏。
土匪盯着殖民点抢劫,平远府的护卫队也不闲着,一直在盯着各路土匪,找到他们的老巢,来个一锅端。
这股悍匪此前抢劫了一支运输队,导致数十人的伤亡,就此被平远府军方盯上了,派出了大量的侦察兵,总算是找到他们的巢穴。
这帮土匪也不挑食,不单单抢华人殖民点,墨西哥那边的村镇也照抢不误。
不安感突然消失后,米勒松了一口气,想到藏在山谷里的家当,决定回去后就搬家,这地方不能再呆了。
继续前进了二百米左右,米勒的不安感又出现了,扭头四处张望时,突然“砰”的一声,瞳孔微微收缩,脖子缩了一下。
身下坐骑发出悲鸣,轰然倒下。
密集的枪声如雨点一般响起,两面夹击的排枪,瞬间打倒了半数以上的马匹。
与此同时,山谷两头烟尘升起,这是一次针对性的埋伏。
有着丰富经验的悍匪们,立刻调转马头,往近在咫尺的山谷口冲过去。
面对有充分准备的正规军,悍匪们不断的被击中,运气好的直接落在地上,运气不好的挂在马镫上,身子在地上被马拖着跑。
熟悉地形的米勒知道大事不好,一个翻滚藏身一处沟内,仔细的打量着这些突然杀出来的敌人。
前后不过一个小时,枪声停了,米勒爬到一处草丛后面,看清楚了敌人是华人,他们有统一的制服,统一的草帽,在这片独一份。
将近一百人的匪帮,一个伏击战就被全灭了,米勒心里暗暗后悔,上个月就不该去劫了新开的华人殖民点。
“砰砰砰!”一个士兵用左轮对着一个受伤的悍匪补枪,遭到队官的呵斥:“你狗日的不会用刺刀么?金属子弹多金贵?”
不断有没死的悍匪被抓住,拉出来看看有没有伤,伤在哪,没有抢救价值的直接补刀。
米勒看的仔细,心里暗暗叫苦,突然后脑一硬,脸上顿时僵硬无比的缓缓回头,看见一张憨厚的脸上,有一双充满杀气的眼睛。
米勒识趣的举起双手,转过身去,摘掉身上的刀丢在地上。
一场战斗结束了,一个匪帮被歼灭了,类似的规模不大的战斗,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都可能发生,对手不同而已。
总而言之,都是为了生存空间,这是决定这片土地归属的竞争。
新华府,民间还是愿意叫新金山。初冬的暖阳里,一支船队缓缓的入港。
甲板上站满了操持着各路方言的移民,眼神迷茫或者兴奋的看着热闹的码头和城市。
大金矿的发现,无疑加快了移民的速度,无论是民间自发的出海搏一场富贵,还是用黄金从内地买人,都能促使这条航线的兴旺。
这条航线也被称作新金山航线!起点是松江府下面的上海县,终点是北美大陆的新金山或者开远府。
三个城市的发展在过去几年内进入高速期,尤其是开远府的先遣队在一条大河附近发现了铁矿和煤矿之后。
码头上的热闹日复一日,尤其是这一日格外的热闹。
巨大的人工塔吊,将一块又一块巨大的零部件吊上码头时,李亨和薛方一起赶到了码头。
“这些机器可以加工蒸汽机车所需的零件,工匠也是好不容易才要来的。最迟三年,就能用铁路将座大城市连接起来。”
薛方比李亨激动多了,国内早就有铁路和火车了,殖民地这边一直在申请,现在总算是有个着落了。
“都给我当心一点,这是他马的两顿黄金换来的。”薛方扯开嗓子喊了起来。
李亨笑而不语,两吨黄金换来铁路和蒸汽机车的技术值得不值得,这不是废话么?
周帝国的铁路技术世界第一,欧洲人都想引进,国内根本不搭理。
火车自然不是因为李亨的身份换来的,这点李亨很清楚,亲爱的二哥根本不会考虑这个事情。
如今李亨名下的船队也有一百艘船了,这都是太后的意思,不是李元的意思。
当然李亨觉得自己比其他兄弟幸运多了,国内那些不是嫡出的兄弟,全都被送到新省各处,封地最多一个府。
为了减少威胁,李元可狠了。之所以送到新省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地方太远了,太荒凉了,只要人去了,根本无法对皇权构成威胁。
更不要说,不远处还有一个西宁王。
西宁王最近得到了一个消息,不知道是好是坏。
朝廷决定派遣一支精锐军队到安西来轮边,人数不多,按照新军的标准,只有一个协。
下辖两个步兵标,一个炮标,一个骑兵标,总兵力约八千出头。
该协来的时候,还把西宁王世子给送回来了,同行的还有一支庞大的车队,沿着修十年的官道而行。
出发的时候是六月份,抵达应该是次年六月。
年迈的西宁王斗志大不如前了,不愿意消耗实力,按照朝廷的旨意去挤压沙俄的势力范围。
安西的冬天格外的寒冷,西宁王控制的区域是一片一片巨大的谷地。因为地理因素,这些谷地之间相互联系很难。
这些年西宁王尽管没有往北发展,但是势力内部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道路的修建,花了很大的精力。
本土的土著还是一个一个部落的状态,过着游牧的生活,导致本地的人力资源很难集中起来。
向北或者向西发展,西宁王担心老巢被本地土著偷袭。
世子回来固然是好事,但西宁王还是会担心,世子有没有足够的手腕,压服本地大大小小的部落。
安西现状与唐朝的时候比较相似,华人控制了一座一座的城市,本地土著则四散游牧,日常只有贸易关系,从属也仅仅是表面,本质还是羁縻。
这里是很难与中原相比的!
从新军之中抽调精锐组建的独立混成协,从京城出发,乘火车到洛阳之后,转向西安。
火车到了西安之后要下车休整一段时间,准备下一段更为艰苦的旅程。
吃苦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是生活的常态,当兵的更为辛苦。
庆幸的是朝廷不惜代价,通往兰州的火车已经修通了。只不过有些路段不好走,需要用上“人”字法,一个车头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
混成协抵达兰州后补充三千新兵以及一个骑兵标,经过一个月整编之后踏上遥远的漫长的旅程。
这支骑兵的来源为草原各部,如今的草原上,昔日的头领们必须定居,没房子朝廷帮忙盖,还要种地和种牧草。
草原各部落通过羊毛贸易和牛羊贸易,获取中原的物产,发生白灾朝廷也会救济,日子比以前倒是好的多了。
靠近东北的各部落,渐渐的都定居了,半耕半牧。
真正艰难的还是漠北,昔日跟着李逆去了北海附近的部落,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惨。
他们还是游牧状态不说,隔三差五的还要与沙俄发生小冲突,好在沙俄在东方投入的力量不大,打起来很少吃亏。
三请三辞之后,林如海总算是正式退休了,关于首辅的位子,内阁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表面上的规则是李清接任首辅,但是周帝国的制度下,皇权对于内阁的态度才是决定性的。
退休之后的林如海,正在收拾行囊,准备回苏州老家。
眼下正是冬天,皇帝没有催他动身,可以等到来年开春,不紧不慢的出发。
退休之后无事可做,林如海一时有点不适应,好几天才渐渐的缓过来。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