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交易的方式很灵活,可以是以货易货,也可以是帮忙干活,开荒挖沟渠,只要愿意总能找到活干。
队官龙一去了镇长处,回来时表情不好看,召集众人开会道:“最近不太平,据来此贸易的土著说,有一个暴力的部落正在往这边迁徙,事关生死,大家都打起精神来。”
身为排长的朱老三也没追根问底,只管服从命令即可。
“我已经连夜派人去给管带大人送信,距离最近的第三队,也派人去送信了,让他们担心点。就怕遇见是大部落。”
会议结束后,朱老三回到排里,交代兄弟们抓紧休息,没准明天就来消息了。
次日一早,队官龙一找到朱老三;“你们排散出去,几个方向都侦查一下,别跑太远。希望镇长的担心是多余的。”
朱老三立刻吩咐下去,三个班分别朝着三个方向出发,侦查周边的情况。
殖民地居民与土著之间的关系很复杂,部落太多了,关系有好有坏。还有一些从外地来的陌生的部落,一个不小心就能打起来。
土著部落有追着野牛群迁徙脚步的习惯,一些部落学会了耕种后才正式定居下来,这类属于少数。
最近连续发生了土著抢居民点的事件,规模都不大,但镇长担心大的在后面。
天刚刚亮,镇子便热闹了起来,忙着去收割地里的麦子。护卫队的士兵也不闲着,一部分警戒,一部分帮忙下地收麦子。
朱老三带着一个班的骑兵,往东走了一个上午,来到一处山顶上,向东眺望群山。
突然朱老三掏出了望远镜,看着远处的山谷口,开始只有几个人出现,骑马的土著,为首者头上戴着羽毛,土著越来越多,能有百余人。
“你们几个留下,其他人跟我走,看看去!”朱老三催动战马,奔向山脚,沿着谷地里的河流往前。
班组一分为二,半数的人留在山上关注,随时准备接应。
土著发现朱老三等人后,发出了拐角声,瞬间烟尘滚滚,追了过来。
这一看就不是什么友好部落,朱老三毫不犹豫的调转马头,飞奔回头。
回到山口处,这边已经点起了狼烟,镇子的运气还算不错,这个方向只有一个山口可通行,否则就要绕路了。
追上来的土著大概有五六十骑,看了一眼山口的地形,朱老三下令:“准备战斗!”
一行人立刻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的瞄准前方。逼近山口的土著变得小心,降低速度,缓缓而行,并且火枪在手,随时准备反击。
“打!”抵近百米时,朱老三才下令开火,后装线膛步枪,虽然用的还是黑火-药,射程稍逊前装米涅弹,但是射速却高了很多。
土著遭遇突然打击,并不慌乱,反而纷纷准备开火反击。奈何对手趴在地上开火,距离又远,很难瞄准,只能忍着射击往前逼近。
至于朱老三是如何分辨是否友好土著,办法很简单,如果是一两个人上前来,就一定是友好的贸易伙伴。这种几十个一起上的,一定是来抢劫的。土著跟土著不一样的,有的土著部落密信武力,很难沟通。
五十几个土著骑兵往前冲,朱老三稳稳的端着步枪瞄准,开火,装弹,再瞄准开火,命中了两个目标。
这个距离只有两次开火的机会,但是已经足够了,手榴弹被摘下来:“投弹!”
连续不断的爆炸声之后,土著的斗志如何不得而知,马是不受控制的开始乱跑了。
朱老三不紧不慢的拿起步枪,装弹,瞄准,射击,土著跑远了。
战斗又短又激烈,前后不过三分钟,土著留下了至少一半,还有三个土著挣扎着跑起来,丢下受伤的战马,一瘸一拐的往回走。
远处的土著大队停了下来,不知道对手的深浅,不敢冒险。
这支部落的首领也知道西边有一群看起来不那么白的外地人,据说他们比较温和,更好欺负。不像东边的白人,他们非常的狠毒。
朱老三示意属下上马,自己则死死的盯着前方的土著大队。望远镜里看的清楚,山谷里出来的是连续不断的马车。
看清楚对手聚集了至少二百人的马队后,朱老三没有丝毫犹豫,转身上马:“撤!”
战场都不带打扫的,走的非常的干脆。
朱老三等人并没有走远,而是走出去两公里左右之后,找了一个小山坡上去,用望远镜继续观察土著部落。
如果他们被打怕了,换个方向迁徙,自然是最好的。考虑到野牛群迁徙的路线,最近应该走到这一带,朱老三又没啥好念想了。
这一带有一些陆续的小山坡,还是很合适高处观察的。
土著部落如果走出山谷,直奔东井镇,这一仗想不打都不行了。
小镇这边发现了正东方向的升起的狼烟后,镇长和队官立刻紧张了起来,下令抓紧将收好的麦子运回镇子内。
尽管还有上千亩麦子没收,也不得不下令暂停了。
镇子里的狼烟也被点燃了,浓烟如柱子,升腾而起,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
因为只有一道狼烟,远处看到之后确定,危险距离东井镇还有一天的时间。
朱老三最终确定,土著是奔着东井镇来的,并没有掉头回镇子里,而是带着人往南边去,躲进了一个树林里,方便继续观察敌情。
先头部队收到打击的土著,无疑放慢了速度,给先头部队增加了人数后,达到了至少三百骑兵,出了山谷之后,朱老三观察清楚,这支部落大概有三千多人,其中青壮男丁约八百余人。
发现土著的先头部队距离树林只有二百米的距离,朱老三下令开火,打一枪就走,连战果都不检查。
排枪的效果很一般,只打中了两个目标,但是却成功的激怒了土著,上百骑兵脱离主队,追了上来。
土著无疑没读过兵法,不知道遇林莫入的道理,追进树林后,绊响了手榴弹,连续的爆炸声中,数十人遭殃。
出了树林的朱老三等人,丝毫没有走远的意思,而是停在数百米之外的山坡上,平静的看着那些大难不死,心有余悸的土著。
愤怒,郁闷,想追上去报复,但是又怕中埋伏,充分的说明了此时土著的心情。
能够有数百马匹和车队,说明这个土著部落战斗力很不错。至少面对其他土著部落的时候,非常的强势。
实际上这个名字为山鹰的部落是从东边来的,他们是被白人打败之后逃亡西边。此前这个部落更大,能有五千多人。
这一天下来,两次短促的交战,部落的头领意识到,这些外来者更加的难弄。
据说这些人来自金山,他们比白皮更加的强大。
以前只是听说,这次是真的遇见了,一个照面就损失了五十多战士,太疼了。
日头不早了,山鹰部落终于停了下来,扎营休息。
更东边的纽约港,随着大西洋另一边的船只带来的一个又一个新消息,还有一批又一批的新移民。
欧洲还在打仗的时候,不知从何时起,一个新的学说正在兴起。某个著名学者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东方神秘大陆的周帝国,他们的人种应该是金色人种,属于这个世界上进化最高的种族。
这个说法一经推出,惊动了欧洲,并且快速传到了美国。
这个说法得到了欧洲很多学者和思想家的认可,他们一贯的贬低欧洲,说什么还没从中世纪的黑暗和野蛮中挣脱出来。
叫唤的最卖力的属于英法的学者,英国学者主张,昂撒人的血统略逊金色人种,所以才能被金色人种的周帝国接受,签署了和平友好协议,两国之间也一直保持旺盛的贸易往来。相比之下,高卢鸡则通过欺骗的手段,才能与周帝国签署友好条约。
英国的报纸不余遗力的各种诋毁法国使者达达尼昂,说他带着一个吉普赛女人冒充贵族,被周帝国贵族揭穿后各种丢丑等等,这些事迹不是英国人编写的,而是周帝国的报纸上刊登的文章里讲的。
英国报纸还诋毁西班牙人,说他们去的虽然早,却没能被周帝国接受,也没能签署友好合约,就是因为他们在周帝国招摇撞骗被看穿了。
法国学者也不甘示弱,纷纷撰文指出,英国人都是海盗,跟在法国后面沾光才被周帝国接受。法国人也认可了所谓金色人种的论调,并拿出路易十六与承辉帝的信件证明,法国人与周帝国之间是平等的友好关系,路易十六虽然腐败反动,但他被周帝国皇帝称作兄弟,两国也是兄弟国。
这份荣耀是法国独有的!英国人只能躲在海岛上仰视,并且被拿破仑的军威吓的瑟瑟发抖,不敢迎战。
第675章 全球战略
要说讲血统,欧洲是真的顶!
王室之间通婚,搞到最后全是近亲。一战的时候,德国和英国,两位国王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
血友病几乎是王室里的通病了,就是为了所谓的纯血。
还有那个罗斯柴尔德家族内部也是如此,叔叔娶侄女属于正常操作。
讲人种和血统,这在欧洲都不算什么稀罕事情了。
南北朝和隋朝时期的五姓七望,也喜欢搞这种内部通婚。属于早期版本了。
发展到唐朝时有点玩不下去了,转而走上了通过联姻,吸纳外部人才的方式。
从版本上来说,绝对领先现在的鱿鱼一千多年以上了。
即便如此,这种故步自封的玩法也无法长久持续,他们将所有资源都垄断之后,一个叫黄巢的落榜生站出来,一手拿刀,一手指着长安城说:“打进去好像很容易。”果然落榜生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人。
只能欧洲人非常吃人种和血统论这一套东西,在人身上玩不下去了,转而去玩动物。
从进化的角度看,东亚人种确实进化程度更高一些。中国人甚至进化出了一种战斗基因,只是平时不那么显性。
进入战斗状态之后爆发,非常适合爆兵,战争结束后,发生应激的比例也少很多。
金色人种说,在官方其实不受待见,一开始都是一些无良小报在宣扬。
但架不住报纸卖的好啊,加上欧洲在这个时期,确实比较崇拜中国,赶上英法这种列强在周帝国都乖乖的,西班牙人还被打了一顿老实了,荷兰人干脆不打,自觉的离开。这个背景下,这套学说因为小报纸卖的好而流传开,大报为了销量,也顾不上什么影响了,跟上宣扬。
所以说,西方媒体是最没有底线的一群人在搞舆论,那个普利策奖的创始人,早期就是搞黄色新闻发家的。
几百年的强势之后,欧美那套新闻做法被引进后,现在大家在互联网上看到的那么多妖魔鬼怪,根子就在这了。
土军在第七次俄土战争的表现,震惊的不仅仅是交战的双方,欧洲各国也被震住了。
工业体系相对完备的英法,都在抓紧研究线膛的量产工艺,奥斯曼自己搞不定,引进工艺又被拒绝,干脆开启了买买买的节奏。
易卜拉欣再次被召见,面对奥斯曼帕夏的要求,易卜拉欣表示无法做到。尤其是周帝国的顾问团,已经撤出军队,准备打包离开的前提下。
最终易卜拉欣还是没抗住帕夏的要求,亲自出面前往公使馆,苦苦哀求顾问团不要离开,并开出了不菲的薪水。
公使馆这边不敢答应,表示暂时留下,派人回去请求国内的指示,再决定是否留下。
土军只能继续依赖法军顾问指导作战,左轮子弹的消耗却是无法补充的,只能派人前往周帝国,带上充足的真金白银采购武器弹药。
同时奥斯曼帕夏还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迎娶一位周帝国的公主。
奥斯曼这边还没出发呢,英法奥普俄五国已经先走一步,根子就在所谓金色人种的学说上面。
五家都派出了使团,都有一个同样的目的,联姻!
男的女的无所谓,只要能联姻就行。
按照欧洲的制度,女子也是有王位继承权的。
别以为这是什么先进性的代表,完全就是生物学版本落后导致的男丁淡薄的产物。
各国使团的船只还在海上飘着的时候,沙俄使团已经进入了西宁王的地盘。
不是沙俄使团不想走海路,实在是要绕一个大圈子,还不如走陆路。
沙皇精选了几位年轻的贵族女子,跟着使团一起出发,能入皇帝的法眼最好,不能则尽量的与周帝国的贵族联姻。
对于这个神秘的国度,多一条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好的。
战场才是检验一个国家实力最根本的地方,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战场的表现,欧洲各国都不认为是法军的功劳,毕竟法军才去几天啊?
土军战斗力的提升,全靠周帝国的军事装备以及军事顾问的指导。
法军的顾问在与土军交流的过程中,同样学习到了很多新知识。
比如,周帝国军事顾问给土军军官上课时,强调的一些基本的军事原则。尤其是一本《孙子兵法》,让法军顾问看完译本都大受震撼。
这可是两千年前的军事著作。
当然孙子兵法要分什么人看,没有战略眼光的人看了,基本等于没看。
周帝国的顾问也图省事,都是囫囵吞枣的教,能不能领悟看个人了。
但是最基础的军队训练的方式,法军顾问是能学会的。
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培养士兵对纪律和命令的服从,以及士兵之间的相互协同。
在法军顾问的要求下,奥斯曼方面进行了一些沟通,让周帝国的顾问和法军顾问之间,进行了几次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周帝国的军官们,严守不干涉欧洲的原则,业务交流可以,但是想让他们介入不行。
这种做派,让反法同盟一方又高兴又难受,高兴是因为周军顾问没有在战时参与,这无疑降低了土军的战斗力,难受的是想要获得周军的装备,大规模的采购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周帝国官方唯一能放开采购的只有左轮,这玩意卖的贼贵不说。弹药价格更离谱,从纸壳子弹到铜壳子弹,两者价格翻了五倍。
一些欧洲的科学家,得知拉瓦锡在周帝国学习,并且获得了信任和重用的消息后,纷纷收拾行囊,想要去拜见欧洲最强化学家,向他学习。
这种人还不少,都是比较年轻的有冲劲的科学家,他们买一张船票,不管不顾的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程。
乾正九年(1811年),库图佐夫在兵力减少一半的前提下,在两次战役中击败了土军,并迫使土军投降。因此打破了两军僵持的局面,力不从心的奥斯曼帕夏怒急攻心,一病不起,一命呜呼,没挺到1812年的来临。
库图佐夫抓住这个机会,展开外交手段。奥斯曼新帕夏继位之后,为坐稳位子,不顾法国的强烈反对,同意与沙俄展开和谈。
沙俄付出了摩尔多瓦的代价,换取了比萨拉比亚,同时得到了奥斯曼新帕夏的承诺,1812年5月,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自此,拿破仑失去了土耳其这个盟友,沙俄得以全力应付法军。
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奥斯曼与沙俄停战了,这导致贾琏对沙俄的牵制战略中断。周帝国顾问团表达了不满之后,决定集体返回。
战报由顾问团传到京城时,已经是第二年的五月份,看到战报的贾琏大为无奈,深感奥斯曼土耳其真是烂泥扶不上墙。
拿着战报,贾琏来见李元,详细的阐述了欧洲战略的重要性之后,提出加强对西宁王扶持的计划。
理由也很简单,沙俄侵略成性,如果奥斯曼帝国不能发挥牵制的作用,那就让西宁王主动出击,使之不能全力对付法军。
其次就是监测一下西宁王的服从性,并且派遣一支精锐之师,前往西宁王的封地,协助他作战的同时,检验军队的成色。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