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82章

作者:断刃天涯

  只能说承辉帝当初改革是个不完善的。

  熊方登门求见,顺利的见到了贾琏,上呈了报告后,并汇报江南巡抚的举动,最后颇为担忧道:“卑职是福州人,福建巡抚出身太仓王家。”

  贾琏没有接他的话,捧着报告仔细的看了看,从报告上看,金陵知府最卖力气,给足了下面工商大户压力,拿到了的自我申报数字最多。太平府和宣州府也还凑合,对比一下龙禁尉的报告,发现这两位知府真就是照章办事了,至少这一次是这样的,没敢巧立名目收钱。根据龙禁尉的报告,太平府和宣州府,启动了进城费,希望借此回血。

  贾琏仔细的看完报告后,抬头对熊方道:“补一条政令,严禁各府县收取进城费,已经收的立刻停下,既往不咎,否则严惩不贷。”

  熊方立刻表示:“卑职回去立刻发布!”

  贾琏又道:“告诫一下四大民营银行金陵分行,最好不要做见利忘义的事情,否则别怪本钦差翻脸无情。”

  熊方听了不是很明白,小心的问一句:“何谓见利忘义?”

  贾琏翻了翻眼珠子,五十出头的熊方额头冒冷汗,一省总督不懂金融,算了,这不怪他。

  “此事一定会影响到一些中小商户的经营,万一他们在银行贷款被提前催收,生意就做不下去了,一点产业也要被迫低价落入银行的手里。别以为银行是做慈善的,他们最喜欢做的就是晴天借伞,雨天收伞。警告他们,即便是期限到了,上半年也不许收回一文钱的贷款。我说的!”

  贾琏就是这么霸道,不给银行趁火打劫的机会。

  熊方这下明白了,再不明白就是傻子了,下面的人是个情况,他能不懂么?有钱的装穷鬼,财不露白嘛。到时候做出千辛万苦才拿出钱来,家里的产业左手到右手,那都是正常操作。一些依赖大户为生的中小企业主,自然受影响,有贷款的自然也就给了银行趁火打劫的机会。

  “要不要震慑一下那些工商大户?”熊方又打了一个补丁。

  贾琏微微颔首:“如果有人向你哭穷,你告诉他,既然没钱,生意就别做了,想必他们会有钱的。”

  熊方回到总督行辕,立刻下令派兵前往四大民间银行,递上警告书,并派发公文到下面各府县。

  这份公文措辞极为严厉,如果真有人不识趣,他真不介意派兵。

  四大行这边被官兵围上后,立刻吓的半死,负责人赶紧出来交涉,得知总督府的训令后,纷纷表示一定照办。

  说句不好听的,你别看四大行牛逼,但是在金陵地面上,真的得罪不起两江总督。因为他真的有能力让你生意做不成。

  更不要说,此事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大佬存在,惹恼了贾琏,别说在两江了,全国范围内的生意都未必能做的下去。

  别的不说,央行那边撤股之后断了许可证,四大民间行就傻眼了。想要找合作者,央行还怕找不到么?

  现在各省的地头蛇,都在寻求成立本地的银行,也就是朝廷勒令央行,不再发经营许可证了。

  说起来别人做不到让央行撤股,真没人敢赌贾琏做不到。即便贾琏做不到,他还能做到让央行开放许可证的签发。

  四大行之间的竞争,已经打出狗脑子了,每个省再来一个本地行,估计五脏六腑都得打出来。

  这些年朝廷一直在收束金融许可证的范围,很多民间的钱庄,到期后都不再发放许可证了。

  这都是当年李亨留下的坑,至今也没填上呢。

  可以说朝廷对于金融领域的乱象,高度警惕。

  官府就是这样,喜欢搞一刀切,这样最大的好处,就是责任少,省事。

  官府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没那么精力给你搞精细化的处理。

  林山这边拿到了林如海的回信,一看是贾琏亲启,他倒是没敢打开。问了一句侄子:“大哥怎么没给我回信?”

  “叔爷就说给贾琏送一封信,没说别的。”

  林山也没多问:“这样啊,也好,有这封信就能够压的贾琏低头了,走,出门。”

  这些天在秦淮河畔住着,日子过的不要太爽,并且花费都是族里的资金报销。如果不是这封信,林山都忘记还有正经事情要办了。

  出门直奔薛家在金陵的大宅子,在门口让护卫拦住了,面对枪口林山丝毫不惧,大摇大摆的上前说话:“我乃苏州林氏族长,手里有首辅大人给贾琏的信,尔等还不速速让开。”

  贾家的护卫哪里鸟他,白眼一番:“等着!”说完派人入内通报。

  林山见状顿时急了,径直往里冲:“看你们谁敢拦我?”

  三步冲到侧门口,四个护卫才反应过来,一拥而上给人按住,双手反拧。林山没想到会这样,气的大声呼喊;“放开我,你们这些贱人,回头一定让首辅大人判你们一个流放三千里……呜呜呜呜。”护卫们还算留情了,没下狠手,只是给他嘴上塞了抹布,免得他叫嚷。

  林山的几个随从立刻上前来救,门内又冲出来六个护卫,这次就没留手了,枪托伺候,一顿乱砸,林山的随从们招架不住,全都被打倒在地。

  贾琏的副官兼大秘范平出来看一眼,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淡淡道:“冲撞钦差驻地,形同谋逆,你们手里的枪是烧火棍么?下次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直接开枪,打死勿论。你们心慈手软,很可能会害了大人。这次就算了,当值的一组人,罚奉一个月。你们可服气?”

  带队的护卫组长以及一组护卫,没有不服气的意思,而是纷纷表示:“卑职领罚,保证下次绝不手软!”

  林山已经吓坏了,什么首辅家族的族长,人家是真的不当一回事啊。

  “送信的人呢?”处理完事情后,范平才问起来。

  护卫组长指着林山:“就他,说是什么苏州林氏的族长,手里有首辅给大人的信,非要往里闯。”

  范平看看林山,见他眼神惊恐,浑身发抖,淡淡道;“把信搜出来!”

  护卫上前搜身,将林如海给贾琏的信搜了出来,范平拿着信道:“看好他们,等大人处置。”

  范平入内送信,贾琏接信后一看笔迹,确实是林如海的字迹,当即打开看了,发现就一句话:“把混蛋流放三千里,让林家人长点记性!”

第651章 我真傻

  贾琏沉默了好一阵,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林如海这封信了。

  思来想去,尤其是想到黛玉时,贾琏沉重的叹息一声,让人端来烛火,将信给烧了。

  烧完信件之后,贾琏示意笔墨伺候,写了一份手书,上曰:冲撞钦差,流放南洋。下有落款签名并用印。

  比起林如海那封信里只有八个字,没抬头没落款,真不知道光明磊落多少倍了。

  只能说林如海这个首辅当了,变得太过爱惜羽毛了,大概是怕将来老了回乡被骂。

  说实话,没有这封信,贾琏大概要收拾整个林家,有这封信,贾琏也只能收拾林山一个人。

  说他老奸巨猾,真是一点都不过分。

  话说熊方这边,得知林山被押送到达后,顿时大为吃惊。本以为碍于林如海的面子,贾琏大概是要放过林家甚至款待苏州方面,没曾想人当即拿下。看了贾琏的手书后,熊方安心了,有这玩意在,怎么都算不到自己头上。

  林山是万万没想到,没见着贾琏就算了,还被送到大狱内,以冲撞钦差的罪名,直接流放南洋。

  总督衙门这边动作很快,当夜就去监狱内宣判,一早就给人装撤离拉走,丢上船送往松江府,那边有定期往南洋的船。

  林山的随从倒是没有被流放,而是听了宣判后,直接判了一个胁从,每人打了二十板子放走了事。

  总督衙门这边张贴宣判告示上,除了总督的印之外,还有贾琏的私人印鉴,以此强调是钦差主导的判决。

  所有看了宣判告示的人都充分的体会到钦差不肯假手他人的态度。

  林山作为苏州林氏的族长,跑到金陵来见钦差,这个节骨眼上还能为啥呢?

  所以这个罪名看似与整顿商税无关,实则大家都知道他为何被钦差收拾了。

  首辅林氏家族的族长尚且如此,其他人还敢心存侥幸么?

  不过事情的发展,不但大大的出乎了贾琏的预料,而且还大大的出乎了林如海的预料。

  原本以为只要处置一个林山,林家人就知道厉害了,不料五日之后又生波澜。

  这日总督府转送了一份来自江南巡抚的报告,江南巡抚亲率三千抚标,顺江直下,登岸后兵分多路出击。巡抚率一营人马,直奔松江府,二话不说直接拿下知府。随即各路人马杀向松江府下辖的上海、太仓等县,上来就先端了县衙。

  江南巡抚的报告中显示,后续调查正在进行中,需要一些时间。

  贾琏还是很佩服这个江南巡抚的自救力度,行动可以说非常的果断。拿到各府汇总的补税报告后,立刻就带着抚标倾巢而出了。

  如果是巡抚和布政使之间有啥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巡抚手里是有直辖军队的,指的就是抚标。

  尤其的是,别看报告上写三千抚标,贾琏敢打赌实际人数最多一千五。抚标的钱走省财政出,报三千的上限是必然的。有的钱巡抚可以不拿,但是下面的人总要有个外财吧,不然这官当的还有什么意思呢?

  只能说,公平是人类社会集体追求的最大公约数,但是公平问题会一直存在,并且陪伴着人类消亡。

  贾琏正在想着,松江府和苏州府顶风作案,要不要让熊方派兵去苏州,拿了布政使和苏州知府时,门口又来通报,来了四个林家子弟以及随从数十人。贾琏只好停下手里的活,问进来通报的范平:“外面又闹什么?”

  范平恭敬的汇报:“来了四个林家子弟,表示要为林山尽孝,他们要代替林山去流放,希望大人能成全他们。”

  贾琏听了沉默良久才道:“这帮人是法盲吧?朝廷的法律在他们的眼里是摆设么?还是说,苏州林氏这些年已经凌驾于法律之上呢?”

  范平沉默不答,贾琏转身提笔快速的写手令一份,用印后递给范平道:“让卫队把外人的人扣下,连人带信送过江,调一标人马去苏州,直接将苏州林氏所有人控制起来,等候下一步处置。”

  范平接了手令,低声劝一句:“大人,您总归是林家的女婿。”

  贾琏抬头凌厉的送一个眼神过去,范平立刻啪的一个立正:“卑职遵命!”

  出门之后,范平立刻让卫队出手,将为首的四人拿下,余下的随从全部驱散,五十余卫队将四人绑了,送到江边。

  四个林氏子弟还以为要被丢江里,吓的嚎啕大哭,苦苦哀求。被送到对岸后,这四人才算安静了下来。

  整个两江官场乃至全国的官员,最近的目光都聚焦在金陵城内,各路人马的信使,真是一点都不敢耽搁,有一点动静都要派人传出去。

  习惯了高高在上的苏州林氏,本以为派几个后辈过来,哭闹一番,至少能给贾琏一点难堪,甚至让他收回成命。

  一直到浦口驻军开始大规模的登船后,金陵这边的人才有点慌张了。

  熊方立刻登门求见,顺利的见到贾琏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贾琏面对熊方时是这么说的:“苏州林氏不想让本钦差好过,本钦差也不能让他们好过。”

  熊方也真心实意的劝一句:“您总归是林氏的女婿!”

  贾琏异常坚定的回答:“夫人不会怪罪于我,只会选择与林氏割席断义。非如此,不配做贾某的夫人。”

  熊方彻底的明白了贾琏的态度后,果断的转口:“既然如此,卑职建议立刻派兵去苏州,拿下布政使以及苏州知府。若非他们纵容,苏州府不会将那个不着调的数字上交。”

  贾琏二话不说,提笔手令一封,加了印鉴后递给熊方:“大胆去做,出了事情我担着!”

  做事的人最怕什么?自然是最怕一个没有担当的上司。

  那种好处上司拿了,下属又要出力干活又要背黑锅的上司,大概是职场上最遭人恨的。

  熊方拿到手令,最后一点点担心都没有了,立刻告退之后,回去部署人马时出了点乱子。熊方的军令到了江南总兵的手里,得到的回复是没有巡抚的命令,江南总兵不敢出兵,除非有钦差的手令。

  这事情有点出乎意料,毕竟都这个时候了,识趣的总兵本不会头铁。

  熊方立刻想明白了原因,掉头再临薛家,见了面说明情况之后给贾琏气笑了。

  两江总督手里是没有兵权的,孙化贞是个例外。也就是说,两江的兵权掌握在两个巡抚的手里,总督需要通过给巡抚下令才能调兵,不能越过巡抚。江南总兵的回应在正常情况下一点问题都没有,索要钦差手令也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问题,贾琏不缺兵马。

  “给他机会不能把握,那就算了。待我再手令一份,你让人拿去,过江再调一标人马。他们害怕首辅,却不怕贾某人,这事情不算完。”

  贾琏很直白的表达了态度,熊方接了手令后,派亲信下属持令过江。

  神机镇这边接令后,立刻再调集船只,这次出兵变成了两个标。

  至于江南总兵这边,其实也没多想,无非就是想着拿一道保命符,回头万一被清算时,拿出一份钦差手令好救命。

  这要求过分不过分?说实话,真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但是有一个前提,江南巡抚亲率抚标去了松江。

  有了这个前提,性质就变了。

  所有人得知贾琏派兵去苏州,直接围了林家之后才恍然大悟,为何贾琏要住在薛家的宅子里。

  明明贾家在金陵有祖屋,金陵贾氏还有人守着呢。

  此前都以为贾琏是假撇清,现在才明白,他是真的能下狠手,即便他是林氏的女婿。

  说起来,即便是现代人,亲亲相隐四个字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何况在古代呢?

  贾琏的做法在古人的眼里就四个字“不近人情”,这是很可怕的评价。

  可惜,无论外面怎么说贾琏,他都不在乎。至少现在是不在乎的,尽管外面的舆论已经沸沸扬扬,京城和金陵本地的报纸,已经把贾琏说成也冷血无情的人了,贾琏也不在乎。

  后续随着事情的发展,渐渐的人们才回过味道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

  神机镇的人马抵达苏州后,兵分两路,一路直奔三司和苏州府,将所有主官拿下并控制起来,等待后续。另一路则直奔苏州林氏,将所有人都控制起来,除了日常的采买,禁止出入。

  这一下可把整个江南省的官员们给吓坏了,尤其是耍小聪明去了松江的江南巡抚,更是吓的浑身冷汗。

  他是把人都拿下了,但随后一直在观望,想看看贾琏的后续,先拖几天再说。

  没想到贾琏直接派神机镇的兵马去了苏州,给三司和苏州知府一锅端了。主官拿下听候调查,副手出面暂时主持政务,这个做法就很微妙。

  于是苏州府下属的各衙门快速的行动了起来,衙役杀气腾腾的直奔吴兴沈氏等本地工商大户,二话不说把各路族长都抓回衙门里。

  道理是不会跟你讲的,直接开一张极为严厉的罚单,现在是自救的关键时刻,谁跟你讲过往的交情呢?

  苏州府这边动起来之后,江南巡抚一刻都不敢耽搁,立刻下了狠手。原本只是软禁并未下狱的知府和县令,立刻翻脸丢进狱中。随后自然是各路衙役出击,松江府本地的工商大户的负责人,全都抓进狱中,本地数得上的大户族长,一律捉拿下狱。

  江南巡抚比较激进,要求本地工商大户交代清楚过去五年偷税漏税的情况,这个要求比较特别,就是给人先用刑再问话。

  有了苏州和松江的惨状,其他各府纷纷庆幸不已,此前没有耍心机,认真的执行了上峰的指令。

  这个时候有聪明人开始回过味道了,苏州这边的工商大户被折腾的不轻,苏州林氏的人却没有受到丝毫冲击,林山那个倒霉蛋除外。

  衙役们倒是去了林氏,却被神机镇的士兵挡了驾。有事直接说,抓人就不要想了。

  最后苏州林氏这边也补了一份一百万元的税,然后事情就此了结。

  相比之下,吴氏、顾氏为首的本地等家族,前前后后被抓进狱中的头面人物,加起来五百多。

  江南巡抚闻讯后在密室内破口大骂,骂的可难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