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要想保证交易所长久的兴旺,还是要一个公字上做文章。”胡敏只能如此提醒了,但希望不大,太好做手脚了。
李元沉默了一下才道:“先生已经尽力了!”
股票有两种,一种在交易大厅里流通,还有一种是由李元直接安排,给皇亲国戚们好处的原始股。
原始股每股一元,等于是在送钱。
消息传开后,最近所有对贾琏不满的声音,全部消失了。李元很清楚,这都是暂时的,等股票上市之后,还是会有人不满的。
“胡敏啊,回去后你辛苦一下,宫里给五百万的额度,尽量所有人都照顾到。”
回去的路上,李元交代了一声,胡敏代替宫里的所有人谢过圣人。
有这么一个事情,李元对后宫的掌控,达到了极致。
刚回到乾清宫,内侍来报,皇太后请皇帝去一趟。
李元无奈的苦笑,起身去了慈宁宫。
现场有两个舅舅在场,来意非常明确,要买原始股,并且狮子大开口。
“陛下,我们家也不多要,一千万股即可。”
李元听着当场就想发作,看见太后的表情也很难看,这才忍了下来,勉强的微笑道:“朕手里原始股是有数的,需要分润的人很多。”
“别人能与自己人比么?陛下小时候,微臣可是抱过陛下的,陛下还在微臣身上撒了一泡尿呢。”
说话的是三舅舅,李元依旧保持勉强的笑容,当初让自己差点失去储位争夺权的一千万元大坑,有这位舅舅一大半的功劳。
“此事容后再说!”李元施展缓兵之计,笑着向周太后行礼请安。
两人舅舅不依不饶,还要纠缠,周皇后看不下去了,狠狠的开口:“你们两个闭嘴,让皇帝安生一会。”
李元也知道,抬手心里还是向着娘家的,不然当初挖那么大的坑,如今还是给自己叫来了。
陪着周皇后说了一会话,李元借口有事要处理,起身告辞。
两位舅舅站起相送,李元快步离开后,两个舅舅才抱怨道:“大姐,怎么不让我们说话?”
太后怒道:“当初你们俩作保,害的皇帝差点埋骨南洋,这笔账一直没算呢。今天给你们机会缓和,你们却一句有用的话都没说。见过蠢的,没见过你们这么蠢的。滚吧,回去等消息,以后没有传你们,不许进宫。”
太后还是了解李元的,知道他已经很忍耐了。这俩个弟弟蠢的没救了,没来的大弟弟更蠢。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让这俩进宫。安心的一句话都不说,没准李元还能多给点好处。现在来纠缠一番,一定是得好处最少的一档。
回到乾清宫的李元,又想起了当年的事情。一千万啊,有两舅舅借的,也有他们作保的,加起来七百万,还是父皇帮忙擦的屁股。
这两块地本来是贾琏的,置换到辽东去了,才算是平上了账,后来又公布发现了铁矿和煤矿,这才算是彻底洗干净。
至于鞍山那边的地,就算已经发现了煤矿,那也是人家先生的本事。
李元越想越气,决定这次让两个舅舅清醒一点。
三日后分配方案出来后,两个舅舅气的跳三丈高,三个舅舅,一共才一万的原始股,这不是在打发叫花子么?
哥三不答应,便一起进宫求见,没曾想被挡了驾。三人一商量,老办法,在宫门口等着,搭帐篷过夜也不能错过这次挣钱的机会。
很明显李元这次不打算给他们留面子了,周家的下人,一个都不许靠近,不给送吃,不给送水,有本事饿死渴死在皇宫门口。
哥仨也不是啥狠人,别说饿死了,在宫门外呆了一个上午就扛不住了,赶紧去找吃喝。沿途的酒楼,一律不做他们的生意,气急败坏的三人刚回到家里,门口就被龙禁尉堵上了,任凭他们怎么闹,都无法出门。
这个事情吧,算是个丑闻了,次日还上了京城所有的报纸。
被围堵的人不止李元,还有贾琏。
不过早有防备的贾琏,提前出城去了水月庵,在后山的凉亭上安营扎寨。
事情都有相关的官员负责,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没有贾琏的许可,任何人敢于营私舞弊,脑袋落地。
天气还很凉爽,贾琏在后山的凉亭上,除了被蚊子咬几个包,倒也没啥受罪的地方。
妙玉带着两个仆人过来,气呼呼的要撵走贾琏。
“此乃清修之地,怎么好行此无状之事。”说话的妙玉,指着贾琏的烧烤架子,本来是不打算出来撵人的,实在是太香了,居然撒孜然。
“来了,坐下,一起吃两串!”贾琏笑呵呵的招呼,妙玉悻悻的坐对面,看着滴油的烤串,嘀咕道:“粗鄙之食!”
然后还说了一些奇怪的话,比如,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类的。
贾琏根本不在意,拿起几个串放盘子上,推到妙玉面前:“尝尝,真的很好吃。”
妙玉回头看看,两个妇人已经走远了,这才拿起串,小心翼翼的尝了一口。
嗯,好吃,然后就再也停不下来了。
贾琏一边吃一边聊,说起为何来此避难的事情后,妙玉叹息道:“世人为利益迷眼,可悲,可叹!”
贾琏笑着调侃:“你住在这,每个月二百两,逢年过节的还要多一些。钱虽然只是一般等价物,真的能买到东西时,谁也离不开。”
妙玉瞬间哑火,实话最伤人啊!
这些年,都是贾家在负担她的开销,一个不说,一个不问,一直如此的默契。
“你嫌弃我了?”妙玉沉默了半天,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贾琏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妙玉气的起来拿佛尘打他,却没使劲,只是挠痒痒一般打了一下。
笑罢,贾琏看着妙玉道:“我受先帝遗命,要照顾你一辈子的!”
妙玉被他看的面红耳赤,起身就走,头也不敢回一下。
皇家煤铁集团上市过程非常的流畅,李元这边发出去四千万的原始股,狠狠的收买了一波人心。
尤其是宫里的太监宫女,胡敏真是做到了人人有份,可能也不多,每个人一百两的份额。多出来的额度,宫里地位高的瓜分。
像元春这种先帝的遗孀,都有一万元的额度,说的很好听,给公主的嫁妆底子。
股票正式敲钟上市这天,贾琏总算是出山了。
早晨起来,就这泉水梳洗时,妙玉出现了。坐在一旁默默的煮茶。
贾琏梳洗完毕,一杯清茶端来,看着亲自动手的妙玉,贾琏笑道:“你别这样,再这样我可不走了。”
妙玉放下茶杯,大胆的看着贾琏道:“那日你说的话可算数?”
贾琏微微一笑:“那是自然要说话算数的,贾某人素来说话算数。”
第629章 新事物新问题
和妙玉在一起的时候精神上很放松,无非就是点钱的事情,相互之间相处的很自在。
人啊,社会地位低了,路边的狗都不肯多看你一眼,那时候会觉得很憋屈,会觉得孤单,想要奢华和热闹。
社会地位高了,是人是鬼都围着你转,想蹭一点好处,那时候又觉得烦躁,想要片刻的安宁。
人们总是这样,唾手可得的东西从不去珍惜。
交易大厅内,敲钟人站在巨大的铜钟前,略显局促的看着二楼上。
二楼过道里站着的李元,扭头对身边的贾琏道:“先生觉得这个人选如何?感觉不够大气!”
皇家煤铁集团的总办,自然是皇亲国戚,可惜李元这边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只能从研发厅那边找个懂技术的宗室。
还有一个原因,此人乃宗室的旁支,比较好控制。
李元已经受够了近亲们的胡作非为,宁愿给他们原始股,也不愿意给他们权利。
贾琏笑而不语,人是李元决定的,他没啥可说的。总不能说集权制的皇权,注定会滋生这一类人。煤铁集团,皇帝抓的严一点,就会好一点,稍微放松一点,很快就烂泥一摊。现阶段的煤铁集团,最大限度的隔绝了皇帝近亲们的触角,只是不知道能坚持多久。
你就别说有皇帝的古代了,新时代的烂事还少么?
“陛下,煤铁集团通过股市募集的资金,一定要用在扩大生产,以及提高员工福利之上。如此才能形成一个正循环,如果将资金用于个人的生活享乐,今天有多风光,将来倒闭的时候就有多凄惨。企业倒闭了员工失业,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就会增加。京城算上外来人口,如今已经有三百万,如果不能保证就业,人口就是个巨大的隐患。”贾琏非常克制,低声与李元说话。
李元听了微微皱眉,本来是个好日子,何故要泼冷水。
咚咚咚!钟声三响,屋顶打开一个,散落花瓣如雨!
皇家煤铁集团,正式上市。
李元的注意力被吸引了,兴致勃勃的看着大厅内此起彼伏的报价声。
“煤铁集团,买入五百手,报价两元!”
“煤铁集团,买入一千手,报价两元二十文!”
买入的单子很多,价格一路飙升,一直到两元五十文时,才有几个小单抛出,应该有人落袋为安了。
数量不多的卖单瞬间被吃掉,二楼的李元在一片嘈杂的喊声中,看着价格一路飙升,显得格外的兴奋。
下午收市前,煤铁集团的股票已经涨到了五元,李元兴奋的计算着资产的总价值,胡敏再三催促下,不舍的离开交易所。
“先生,是不是说,朕的一个煤铁集团,手里的股份价值三个亿,就这还没原始股吸纳的八千万资金。”李元兴奋从轿子里探头问。
贾琏上前低声道:“陛下,如果您将手里的股票全部抛出,会有什么后果?”
李元呆了呆,眼神里带着迟疑和茫然,贾琏低声道:“陛下回去好好想想!”
说完贾琏示意轿夫起步,目送李元回宫。
轿子里的李元,突然又找回了当初那种向贾琏请教的感觉。不会立刻给答案,得先自己好好想想。
“朝廷一年的税收才多少钱,股市来钱太快了,这很不正常。”轿子里的李元自言自语,深陷思索之中。
脑子里浮现的是贾琏给他讲过的一些话,欧洲殖民者从新大陆抢劫的贵重金属,数百年间巨量的涌入。周帝国民间其实不缺钱,只不过大量的贵重金属被藏在地下。这些金银不进入市场,不是因为不想进入,而是没有投资的渠道。通过股市把这些钱吸引入市,拿这些钱去扩大投资,生产更多的产品。如此以来,工人有活干,朝廷有税收。钱流动起来才叫钱,不流动的钱就是一坨死物。
巨量的财富落在少数人的手里,而不是用于生产和消费中,对于国家而言不是好事。但是太多的钱进入市场,也会导致物价上涨,对于国家而言,也不是好事。
这些年给贾琏灌输了很多类似的知识,李元一一拿出来对照现实。
相关知识在现实中得到了对应,并且逻辑形成了闭环后,李元心服一步,并进一步引申道:“无怪乎先贤们说中庸!”
暂时来说,贾琏是不担心市场不足的,现阶段有大量的基础建设空缺,需要海量的资金投入。生产出来的钢铁和水泥,目前对于市场而言,还差的多的多。现在的工业品市场,还是个卖方市场,以后呢?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暂时顾不上了。反正国家足够大,还有不断扩张的海外市场。
说句不好听的,现阶段的生产力,能保证五十年快速发展,这就足够了。
西方各国也在快速发展,失去了亚洲市场,两边注定要爆发冲突的。
所以必须抓住拿破仑战争的时间窗口,将列强们甩在身后。
考虑到未来自己的执政期,至少有十年打底,有生之年贾琏是一点都不用担心发展停滞了。
至于以后,我都死了,哪里还管的了那么多。
别人都在交易所疯狂的追逐股票时,贾琏却在奋笔疾书,上奏一本。
与其说是奏本,不如说是办学计划。
贾琏不但要将工程学院推广全国,还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设铁路学校,以满足日趋增加的铁路工程人员的需求。
按照办学计划上的说的,铁路学院必须纳入官办,以确保全国的铁路掌握在官方的手里。这个计划的核心,配合铁路建设的需要。
大概意思就是通过股市,将民间隐藏的财富吸纳到官方手里,用于铁路的建设中。
另外贾琏还有一个计划,全国开设工程学院,这个就不强制要求一定是官办的,也可以是民办的。
搞工业需要工程师,而工程学院培养的就是工程师。实际上工程学院内的科目很多,有理科有工科,只是暂时没分开。
现阶段的发展水平,还没到理工科分开那么细致,先一起学吧。
李元拿到奏本之后,首先心里肯定了铁路学校的计划,随后才是对工程学院的计划产生了一些想法,陷入了沉思之中。
之所以李元会想这么多,无非就是贾琏给他灌输了国企的概念。
工程学院是有先例的,现在的京城西郊就有一所,这里的毕业生不愁没工作,成绩优异的还能直接做官。
未来国企的规模和范围都会扩大,那么学院培养的人才,是不是要最大程度的掌握在官方的手里呢?
还有就是,煤铁集团这样的皇家产业,也是需要人才的。
将工程学院掌握在官方的手里,未来官办企业需要人才,自然能择优录取。
金陵还有一家工程学院,不过那是地方民办的。说起来是为了民营企业培养人才,毕竟资金都是地方上自己出的。
思来想去,李元没有定论,想拿到内阁去讨论吧,又觉得与内阁那帮老顽固谈论不出什么结果。
通过官办企业,绕过内阁办事这种感觉,确实非常的爽,但是话说回来,在很多事情上,还是需要文官集团配合的。
尤其是官办企业向地方上扩张时,一定会与地方的民营企业起冲突的,远的不说,煤铁集团的民用产品,就已经与民间的产品在打仗了。
最近李元就看到了一份内阁上呈,研发厅下属的车辆厂,一开始生产四轮马车,后来又开发出了两轮的黄包车。一开始是独家产品,数年后技术外泄,民间开始有同类的产品出现,好在市场大,足以消化民间的产品。进入乾正元年后,市面上民间生产的四轮马车和黄包车,与官营厂之间出现了竞争。官营车辆厂这边向衙门举报,民间厂家偷走技术,要求官府出面打击。
这个举报官府没接,无论是顺天府还是大理寺,都没有接这个案子,理由是证据不足。
倒是五城兵马司干了一件事情,满大街拦下马车和黄包车,要求上牌照,并且缴纳管理费养路费,还要求车夫要学习交通规则。
这个事情就闹的很大,甚至惊动了内阁,所以才有奏本到御前。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