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家里人倒是不担心,衙门里的人全都慌了,来问过好几次了。”黛玉提醒了一句,您这位大老爷,还是要上班的。
皇帝可以去避暑,京城的普通人可不行,这歇一天,就是一天的钱呢。
贾-牛马-琏乖乖的回到了衙门里当值,很多事情等着他决断的。
下面工厂里更是日日不歇,天气热,就做好避暑的手段,仁丹凉茶组合套装,加上庞各庄的西瓜。个别环境恶劣的岗位,都是两个小时一换班。
就这么严防死守,每天还是有中暑的病例。
这个时候,贾琏就特别的怀念电动机,这玩意虽然知道原理,想实现可太难了,首先你得有电。
电池是啥时候出现的?
又一天过去了,到了下班的时候,贾琏迫不及待的下班走人,半路上遇见人力洒水车,吭哧吭哧的两个壮汉,光着膀子正在压水喷洒。
京城的变化,肉眼可见,尽管没有高楼大厦,但是路面上干净了,市面上也繁华了,百姓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回到家中先更衣,鸳鸯、袭人、晴雯三个迎上来,接衣服的,递衣服的,脱鞋子的,总之贾琏当木偶就行了。
这种享受全是人力堆出来的,以前有罪恶感,现在真是全没了。
香菱端着铜盆进来,清凉的毛巾往脸上擦,口中道:“坐好别乱动!一身的汗弄脏爷的手。”
好吧,我不动!为表示清白,贾琏还举起了双手。
袭人端着一碗冰镇酸梅汤过来,递嘴边道:“爷,劳你张嘴喝一口!”
“你这话,比酸梅汤酸多了,我牙都掉了。”贾琏反击一句,接过碗喝了一大口,亮爽!
其实更爽的是弄一桶凉水浇个透心凉,奈何在家里这么干,女人们都拦着,太失体面了。
宝钗先到一步,随后黛玉也到了,刚坐下呢,王熙凤领着平儿回来,两人又起来相迎。
风风火火的王熙凤接过一碗冰镇酸梅汤喝了,放下后坐对面道:“政二叔要回京了。”
这事情贾琏其实早就知道了,林如海那边打了招呼了。
这些年贾政在外面兜兜转转的,干到了按察使,升官的速度有点快。几乎是三年升一级,非常的难得了。
明眼人都知道,贾政占的啥便宜。张庭恩首辅那会,贾政的评价不是优就是良。
等林如海上来了,一看贾政都按察使了,也不装了,直接给调回京师,出任副都御使。
这调令才下的,贾琏十天前就听林如海通气了,对此也没任何态度。
“嗯,回来是好事。”贾琏懒洋洋的,瘫着继续不动,主要是太舒服了,真不想动。
晴雯还给端来一盆井水,让贾琏泡脚。
贾琏赶紧推掉:“不泡了,在衙门里都泡一天了!”
晴雯端去院子里撒地上,不是女人不想泡脚,是在这这年月女人的脚,不能乱露出的。除非是在自己的院子里,关上门那没事。
“上午遇见大老爷,又在絮叨二房的不是。”王熙凤小心翼翼的试探,黛玉和宝钗假装没听到。
贾琏依旧烂做一滩,有气无力道:“别理会,他心里憋着一口气,想搬回中院呢。老太太但凡在一天,都别提这茬。”
王熙凤明白了,黛玉和宝钗也明白了,说一千道一万,都脱不掉一个“孝”子,事情是当初老太太定下的。
如果老太太不张嘴,任何人都不能提这个。
王熙凤又转移话题:“探春的婚事说是这回定下了,政二叔在河南按察使的位置上结的亲家,夫家的老爷是一省提学呢。现在就剩下惜春了!”
贾琏听出点端倪了,坐直了身子:“有事就说,别兜圈子。”
王熙凤这才笑道:“巧姐的婚事,老爷该上点心了。”
贾琏……,我特么的还不到三十岁,就要做岳父了?再过几年,是不是要做外公了?
“行,我记住了,回头遇见合适的,我会去问问。”贾琏对付了一句,这种事情别反驳,否则一堆话等着你。
天气太热了,晚上随便吃了一碗稀的,贾琏便丢下筷子:“不吃了,没胃口。”
黛玉过来伸手探了探额头:“不是中暑了吧?”
宝钗笑道:“那不能,刚才吃了好些西瓜。”
几个小的排队整齐,来到书房里问安,巧姐已经是大姑娘了,贾荃也长高了许多。
巧姐也不怕热,抱着贾琏的肩膀低声问:“父亲,母亲说您要给我说夫家?”
贾琏对巧姐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头一个闺女,确实稀罕了一点,偏心的比较多。
“咋了,你不乐意啊?”贾琏打趣一句,巧姐轻轻的推了一下父亲,低声道:“我听说了,老太太想和史家结亲呢。”
啥?贾琏顿时眉毛倒竖,声调也变了:“你母亲怎么说?”
巧姐瞬间明白了厉害,压低了声音道:“母亲看不上史家。”
贾琏这才点点头,起身走贾荃跟前,拍拍脑袋,抱是不可能抱的,俩小闺女倒是伸手抱了一下。
再次面对贾荃时,贾琏严肃的告诉他:“荃啊!这都是你的姐姐妹妹,你要好好读书,尽快成才,以后要护着她们别吃亏。”
贾荃瞬间有了使命感,拍拍胸口:“父亲放心,保准没人敢欺负姐姐妹妹们。”
巧姐领着弟弟妹妹出去了,贾琏一个人在书房里,自己打扇子,靠着躺椅仰面沉思。
一身清凉的袭人过来,夺了扇子给他扇风,贾琏也没反应,继续走神。
史家没落了,或者说,那批老勋贵,只要留在京城里的,前后都没落了。
稍微有点起色的牛家,随着牛继宗病倒了,再次滑落。
勋贵的后代们,顶着祖辈的余荫,日子过的一年不如一年。
倒是敢于出去闯荡的东平王、西宁王,如今算是割据一方了。甚至王家都占据了安南。
一个家族行不行,那很是看人的。人不行,再牛逼的家族,该没落也还是要没落。
甚至没落到女的要做小四了!
真不知道她家里的长辈们,走在外面,怎么抬得起头。
贾琏倒是听说了,柳家冯家各有年轻人出去闯荡了,走的很远,有去西域的,也有下南洋的。
当值的袭人蹭了几下,给足了暗示,贾琏示意她自力更生。
屋里多亏有冰盆,不然如此剧烈的运动,真不怕中暑呢。
袭人倒是真不怕,她更怕是的没个孩子,以后在贾家难以立足。
袭人比较在意面子,每次回娘家,都是穿金戴银的,摆足了姨娘的面子。
这也不算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人之常情,可以理解。贾琏也不挑她错,反而给她好几个贵重的首饰。
相比之下,晴雯和香菱是真的淡薄,鸳鸯太聪明,看不出端倪来。司琪呢,大大咧咧的,有点朝傻大姐的方向发展了。
这不,袭人出了一身的汗,使唤司琪帮忙打水进来。嗯,这院子里,一般的丫鬟都不让进,能进的也就是这几个了。
这规矩怎么来的,贾琏都不知道。
明年就三十岁了,贾琏虽然依旧精力充沛,但也有点猛虎架不住群狼的意思了。
擦了身子躺下休息,袭人取来冰块,最后加一次,这才跟着躺下。
修铁路的事情,在天下人期待的眼神里,总算出了一个五年规划。
计划五年内,修三条铁路。
一条是通往辽东的,一条是通往武汉(汉口)的,一条是通往金陵(浦口)的。
后面两条自然是京汉线和津浦线,正儿八经的大动脉,这个是必须要修的。
至于如何修,总要有个先来后到吧,规划上写的很清楚。
朝廷的经费有限,五年内修三条路,压力太大,所以,鼓励民间投资,投资方式是购买铁路专属机构,铁路事务局发的股票。
嗯,铁路事务局,是贾琏搞出来的新花样,为何要搞这个局呢?原因也很简单,原本的驿站系统,那么多人如何安置,这是个问题。
所以呢,铁路修到哪,原来驿站系统的人,大部分直接纳入该局,经过培训之后,重新上岗。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人,崇祯就小看了,后果很严重。
所以呢,世界上有几类人,万万不可小看。邮递员是一个,落榜美术生是一个,私盐贩子是一个,最最不能小看的是图书管理员。
贾琏将此事上奏后,很快就得到了批复,专设铁路事务局,总领铁路修建运营事务。
该衙门为侍郎级,贾琏上奏时提到,将该衙门与驿站系统合并,成立一个邮传部,内阁和皇帝都没回音,只是准了事务局的奏折。
为何没有统一呢,贾琏心里有个大概的猜测。应该是担心两个部门合并多一个部是小事,就怕权利太大,隔绝了内外信息传递。
这倒不是防着贾琏,但必须防着其他人不是。所以,邮递系统,肯定还是要自成一家的。只不过呢,这个系统的地位一直不高就是了。
如今被铁路事务部再砍一刀,今后更加的弱势了,存在感更低了。
贾琏并不着急,等着吧,他年轻,耗得起。等他主政了,什么六部,这才到哪啊,至少再加六个部。
铁路股票的消息刚发出去,新成立的铁路事务部就被堵门了。
无数的商贾蜂拥而至,挥舞着手里的银票,都要买股票。
贾琏看着都心惊肉跳,赶紧让人通知,还没有正式发售,回头会在报纸上宣布正式发售日期。
到时候如果人太多了,还要抽签。抽中了才能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总之,股票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受到如此的追捧,熟悉历史的贾琏,想起了橡胶股票风潮割韭菜的事情。
心里暗暗的警惕了起来,今后必须严防死守,要设立防傻子机制。
说实话,股票这东西,贾琏是真的有心理阴影,人的聪明一旦都用在这上头了,拿真是雷一个比一个大,炸的一次比一次响。
现在的大周,金融体系初见规模,后续有很多问题,迟早要暴露出来的。
但怎么说呢,不能因噎废食。
法律法规,预防手段,都是有一定滞后性的,这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人只有被骗了,才意识到被骗了,有人被骗了认倒霉,有人则想着去骗回来。
人和人真不一样。
第587章 立规矩
修铁路需要钢铁,海量的钢铁,以现有的产能肯定是不够的。
做事情不能拍脑门,想到啥就是啥,必须要有规划,科学合理的规划。
铁路事务局成立之后做了两件事,一个是勘测选路线,一个是督促钢铁保产能。
蒸汽机车方面倒是不着急,毕竟修路需要时间。
贾琏预计,从开始规划到建成三条干线,五年都未必能完成。
招股的事情并不着急,非但不着急,还要压一压,并且放出话来,投资铁路周期太长,不建议民间私人投资。其次是,铁路修成之后,对于管理和技术都有严格要求,否则很容易出事故,所以,就算是股东,对于铁路的管理和运营,也没有发言权,再次不建议投资铁路,建议去投资钢铁厂。
你若是投资人会怎么想,我明明要投资铁路,你让我去投资钢铁厂,去投资枕木?
想都不要想就会觉得,这狗东西要吃独食。你这是演都不演一下对吧?
也就是不敢在衙门里动手,否则高低给贾琏这货打一顿泄愤,不带这么低估别人智商的。
京城里有关系的人不少,都能给上面递话,奈何承辉帝早有预判,吩咐下面,事关铁路,一律转给内阁。
内阁这边也不傻,都知道现在铁路的事务是烫手山芋,除了贾琏谁都搞不定,指望阁老们出面帮忙搞贾琏,闹呢。
这就不是权利和钱的事情,是除了贾琏谁都玩不转的事情。
林如海也受到了骚扰,家族的一个堂弟,被推举为苏州代表,来到京城求见林如海。
没曾想林如海不在京城在热河,又找到热河来了。
这万水千山的找过来,林如海还不能不见,否则你老了回乡,不知道要被人怎么骂呢。
国人最忌讳这样了,所以,捏着鼻子也要见一面。
堂弟说明来意,让贾琏松一松手,给大家一个投资铁路的机会。别人说话不好使,老丈人说话也不好使?
林如海只能委婉的对堂弟道:“他是我女婿不假,但是他要能听内阁的,事情至于到如此地步么?不信你看,角落里全是各地的奏章,办公室里都堆不下,没地方落脚了。不止你一家,全国多少省,就有多少人来走关系,这个想着把铁路修到家乡,那个想着投资铁路。我能怎么办?内阁诸位又能怎么办?我这么告诉你,给他逼急了,随时撂挑子走人,陛下都不管他,我怎么管?”
一番话给堂弟都听傻了,这世上还有这么生猛的人?
诶,你还真别说,真有。贾琏在苏州的折腾的时候,受到的弹劾不少吧?谁能奈何他?在广州的时候,乡试还考实学呢,弹劾少了么?
说穿了,正常的手段对他没用,不是他离不开现在的位子,是他离开了现在的位子,被人玩不转。
“这也太狂了吧?这不是搞一言堂么?”堂弟自言自语,觉得这次大概是要白跑了。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