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别人得知他的背景,不是讨好也是敬着,贾琏则非常的平等,别管你是谁的人,态度都是平等。
看的出来,贾琏的意思就是单纯的合作,不要想太多。
开始肯定是不爽的,但是现在反过来了,蒋先生有点怕见贾琏,这人做事太黑。
当然这个黑,是蒋先生的角度。完全就是上次看那些地主豪绅倒霉时,留下的心理阴影。说穿了,蒋先生与那些地主豪绅是一类人,能不兔死狐悲,心生恻隐么?好几次,蒋先生都动了念头,劝说李亨要防备贾琏有成为权臣的可能,后来都作罢了。
不是担心李亨,而是担心李亨告诉贾琏。要说危险性,皇子的危险性更高,尤其是这种要准备做皇帝的。
为了讨好拉拢贾琏,卖个幕僚真是毫无压力。
得知蒋先生送拜帖,贾琏不是很想见他,最终还是在办公室里见了。
“蒋先生是吧,本官这里忙的脚不沾地,鞋底都磨穿了,你有事情直接说,别兜圈子。看在三殿下的面上,能答应的都好说。”
话说的很直接,蒋先生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冒犯,毕竟两人的身份和地位差距太大。实地看看,贾琏所在的院子里,办事人员走路都是小跑的。
“在下有个亲眷想承接一些砂石的买卖,不知该如何入手?”蒋先生不敢带出李亨,只是说自己。
“这个好说,不过有硬性的要求。来个人,给蒋先生解释一下。”贾琏召唤一声,来了个幕僚负责接待,贾琏抱歉一声,忙自己的去了。
蒋先生与幕僚去隔壁房间坐下,奉茶之后解释清楚这生意怎么做,砂石按照一个标准的价格采购,质量达标即可,其次是招募的工人,每干活一日,薪水要明码标价,不得克扣。只要有人来告状,一经查实,立刻停止付款,并且要求赔偿。这不是针对谁,所有人都一样。
蒋先生很耐心的了解一下才知道,眼下是农忙,雇佣工人的价格不便宜。每日五十文一个壮劳力,半大的孩子,每日也要二十文。
最最要紧的一点,签的合约,不许转包。
理由也说的很清楚了,修铁路搞工程,就是为了给无产无业的百姓找个活干。百姓挣钱了,手里有钱了,花出去的钱,多数还是会流到市面上,最后通过税收,朝廷还能收回一部分。如果哪个承包商,雇佣一个工人,每天产出的砂石卖掉后能挣十文钱,那其中五文就要作为工钱。
这边还说的很明白,不怕麻烦,别管你在哪采砂,总会派人实地调查的。
蒋先生听懂了,这买卖预留的利润还是不错的。
不过还是有点不满意,毕竟三殿下的面子,所以他又表示想再麻烦一下贾琏,说几句话就走。
贾琏也很客气,真就见他了。蒋先生表示,看三殿下的面子,是不是收购价钱上给加一点。
贾琏对此很耐心的解释:“这个不合适,本官只能保证,只要产品合格,及时的结款。顺便提醒一句,如今能挣钱的行当很多,没必要在工程上伸手,传出去不好听,对大家都不好。”这就带着一点敲打的意思了,因为十有八九,李亨拿到了合约,肯定要转包出去的。这种人,只挣快钱。
蒋先生顿时脸色微微一变,被人看穿的感觉很不好。
于是也不提买卖的事情了,回去之后一五一十的向李亨汇报。
李亨听了自然不高兴,甚至有点恼怒。孤挣点钱,怎么了?这王府里的花销,靠内帑那点拨款,日子过的紧巴巴的。
他倒是忘记了,日本的铜钱买卖,就是贾琏给牵线搭桥,如今虽然利润薄了,依旧每年少说二十万银元的进项。
突然李亨一拍脑门:“傻了,真的傻了!脑子太不灵光了。”
李亨立刻打发了蒋先生,让他去忙别的。转头让亲信太监出门更衣出门一趟。
晚上李亨更衣出门,去了城东一处青楼。
刚到就被等在下面贾蓉领着进门上楼,这地方今夜被贾蓉包场了。
入座之后,贾蓉笑眯眯的问:“殿下缺钱花,怎么不早说?”
嗯,这些年,李亨与贾蓉的关系,只能说一直在保持,但没太多的进展。就是每个季度见一次亲信太监,拿走分红。两人很少见面。
“今日让将先生去见不器,碰了个软钉子,这才不得不找你来说话。”李亨带着一点兴师问罪的意思。
贾蓉面不改色,依旧满脸笑容道:“殿下差矣,您啊,就不能沾任何的买卖。至少明面上不能沾。”
李亨这才露出点笑容道:“嗯,言之有理!可孤如今手上确实紧。”
贾蓉嘴上不说,心里暗暗骂娘,就他这里,每季度至少分红一万银元,这么多钱都不够你花的?
“如今书店和卷烟的买卖,竞争对手很多,压力也很大。利润上是很难再提高了。殿下若是手紧,蓉手里有个蜂窝煤的买卖,殿下派个账房过去,今后每个月利润分成,殿下拿一半如何?”贾蓉不想给贾琏添麻烦,主动让出一部分利益。
李亨听了顿时笑容不见,冷冷道:“贾家挣钱的买卖可不少呢,如今关外、口外的买卖,哪里没有贾家一份?”
贾蓉听了面露沉思之色,总不能跟李亨说实话,口外和关外的买卖,明着是贾家牵头,暗地里京营中有很多中低层军官有股份吧?
这可以说是贾琏最秘密的布局了,说出去是要死人的。
如今别说神机营了,京城三大营的中低层军官,至少一大半,通过倪二和贾蓉,都拉进了各种买卖里参股。
“这样,殿下说个数,每月贾蓉双手奉上,买卖殿下就不必沾手了。”贾蓉咬咬牙,决定出点血。
这么一说,李亨反倒犹豫了,要多少合适呢?真要的太多了,那才叫把人得罪死了。
别看现在李元在南洋,但是要论官员基础,自己跟李元没法比。回头贾琏直接给李元弄出来,自己真的药丸。
别看李亨现在春风得意,他有个很致命的缺陷,手里没兵权。承辉帝是哪个皇子都不放心,绝不给他们碰兵权,龙禁尉更是盯着皇子们,只要敢拉拢将领,被发现了倒霉的都是将领。当初李元关系不错的几个将领,不都去边疆吹风了么?
李亨当然知道贾琏的重要性,但他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看看贾家是否愿意在他身上追加投资,追加到何等程度。
这个储位啊,因为不具备唯一性,以前李元在的时候,李亨小心翼翼。如今李元在南洋,他一门心思想着尽快把事情定下来。所以呢,也走上了李元的老路,私下拉拢一些权贵。怎么拉拢,当然是给好处啊,或者直接给钱收买。
这个开销就大了,比如说兵部尚书岳齐那里,李亨每个月都有一份好处,私下里秘密送过去。这事情就是蒋先生在负责的。
倒是贾蓉这条线,李亨亲自掌握,任何人都不放心。
“王府每年的开销,少说一百万元。”李亨决定狮子大开口,这一年就是一百万银元,就看贾家的态度了。
贾蓉听了顿时陷入沉思之中,李亨也不着急,过了一会贾蓉才道:“此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今夜殿下且先放松放松,最迟明日夜,蓉便能给个准话。”李亨听他这么说,倒也没着急,笑道:“如此也好!”
贾蓉这才敲了敲桌子,青楼的老鸨进来,身后跟着十几个妙龄女子,各个如花似玉,香风扑鼻。
李亨暂时也不去想别的,投入这声色犬马的欢愉之中,平时他自己还真舍不得花钱包场呢。
贾蓉陪了一会就悄悄退场,半夜回到家里,见到了还没睡的贾琏,将事情都说清楚后,等着贾琏的回答。
“一年一百万,他还真敢开口啊。”贾琏脸色不好看,不是说给不起这个钱,而是这个钱如果按照他说的数字给了,口子开了,以后就是没完没了。所幸在李元那边没有把事情做绝,还留了一手。现在看来,这个李亨的危险程度,在李元之上。至少对于贾府而言,是这个情况。
“明日你给那边传话,其他都停了,每年五十万元。超过这个数字,贾家拿不出来。”贾琏果断的给了个数字,这也是试探。
如果李亨不满意,那就别怪贾琏不客气了。
第576章 灯下黑
人是不能惯的,这个贾琏很清楚。这么做的原因,无非是让李亨吃一颗定心丸,别没事找麻烦。
次日贾蓉回复之后,李亨从亲信太监处听到回答,不免满意的点点头:“好!他眼里还是有孤的!”
更深一层的含义,李亨认为贾琏还是更看好他,不然就那厮的狗脾气,当面抽皇子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说担心贾琏今后如何改变态度,李亨倒是没有太多想法。
贾琏在朝廷里的形象一直很固定,陛下的忠犬,孤臣。
出身低的大臣如果是这个人设,没太大的问题。但贾琏就不一样了,他这种出身能做到这步,不说独此一家,也是少的可怜。
敢做事,能做事,不怕得罪人,换成别的大臣,早被群殴致死了。
贾琏能一直活蹦乱跳,一个是自身能打,一个是皇帝护着。
李亨的事情告一段落,工地上的事情彻底铺开,贾琏也没心思想其他的。
每日早早起来,四处巡视工地。看似一切都很正常,实则知道底细的人心里清楚,承接工程的人,多数都有一个军官的亲戚。这些人的亲眷、族人,有很多都能在各种厂里谋一份差事。神机镇更是特殊,普通士兵都能拿到一个招工名额。
通过利益,贾琏已经把神机镇牢牢的绑定了,京城三大营的中低层军官,很大一部分都知道,额外的收入来自谁的照顾。
例如头子水泥厂,玻璃厂,这些注定挣钱的买卖,正常情况能落到他们的头上?不就是贾小公爷看不得当兵的日子过的苦,才拉扯一把么?
只能说,国人是知道闷声发大财的,很多事情是经不起查,这也要有人去查不是?
像西山镇的官兵,跟着贾琏一起出生入死的交情,小公爷照顾一点,怎么了?不服气,你跟着一起上战场试试?
关键吧,贾琏是从不照顾那些大官,都是照顾一些小官。这就没法说了,但凡有野心的人,都是奔着收买高官去的。
比如李亨,四品以下的官,他都不带正眼看的。以前的李元也是这个调调。
除了神机镇之外,南洋新军第一镇和南洋海军也大概是这个模式。
可以这么理解,这些军队的中下层军官,贾琏说话比直属上司好使。
为啥贾琏不在传统文官队伍中发展势力,原因很简单,尿不到一个壶里。
相比之下,技术官僚和军官们就不一样了,他们比较看本事,谁有本事,服谁。
关键这帮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要强于传统的文官。
只能说贾琏为了个人和家族的后路,诸多布置可谓苦心孤诣。
就没有龙禁尉盯着贾琏么?当然有啊,皇帝肯定要上一道保险的,架不住贾琏从不结交高级官员。就算有两个阁臣,一个是恩师,一个是老丈人。这个,你总不能说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吧?
这个年代的人,思维上存在盲区。根本无法想象,只要贾琏愿意,振臂一呼,就能在两三天内,拉起一支数万人的武装。
只能说这个灯下黑,玩的是意想不到。
贾琏修路,所系的各种原材料,这么大一笔买卖,眼红的人很多,但就是没人敢伸手。
吃独食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呢,裘世安这边还是拿到一些好处的,他也大方的分给手下们去做。太监不能出来,家里亲戚可以出面。
组织点人手搞运输都能挣不少,京城里最大的车马行,就是一群太监联手在后面做起来的产业。
地方上的势力贾琏要照顾到了,公路修好了,道路两旁要修排水沟渠,要种树,这些都是地方的好处。
还是那句话,别人凭什么跟着你后面卖力气,就算摇旗呐喊的,你也要张罗吃喝跑腿费吧?
工程持续的时间很长,贾琏也不可能整天上工地,花一个月时间,把一切基本都理顺了,进入状态之后,贾琏回归衙门-家庭的中轴线。
时间进入七月,皇帝还在西山皇庄避暑,他也不走远,不像某些皇帝,直接跑热河去了。
“这些日子,老爷都晒黑了。”王熙凤看着贾琏,心疼的不已。这是给她和贾家的靠山,从年龄算,至少还有三十年风光。
领着丫鬟迎进来,王熙凤给人往躺椅上一按,就不再让贾琏动一下。
更衣有平儿和桂香,脱鞋有鸳鸯和袭人,端茶的时晴雯,送热毛巾的是香菱。
这享受水平,哪里是欧洲那些上岸的海盗能比的。
“黛玉和宝钗呢?”贾琏舒服的靠着,眯着眼睛昏昏欲睡,如此舒服的伺候,人犯困啊。
“嫌热,都在各自的院子里不动窝。让人去叫了。”王熙凤心里不免捻酸,老爷的心啊,叫这俩分走了不老少。
“家里最近还好吧?”贾琏这趟出门二十天,从京城到天津,风水日晒的,确实很辛苦。更辛苦的还是利益分配,可谓一言难尽。
“都挺好的,就是史家那边,最近来了几个女眷,闲话的时候抱怨了两句。”看似闲聊,实则王熙凤不动声色的告状。
“都抱怨啥了?说来我开心开心。”贾琏就差冷笑几声了,就史家那些废物点心,还想伸手要好处。王家和薛家,都没让沾边呢。
“还能抱怨啥,不就是老爷搞那么大阵仗,史家一根毛都没沾边么。老太太听了不高兴,当时就撅了她们。自家的男人不争气,怪老爷算什么事情。”王熙凤说起这个,不免依旧愤愤,觉得这家人是真不识趣。贾琏都不让贾家的人沾边,你们算哪根葱?
嗯,也不怪史家的人抱怨,这次工程的总资金量达一千万,但凡贾琏松一点,都能跟着挣十几二十万的。
“史家出了个三品大员,这是又抖起来了。”贾琏忍不住阴阳一句,王熙凤听了掩嘴浅笑,暗道:老娘都从二品诰命了。
“对了,史家那边有个闺女过来,说是要住一阵子。都十六岁的老姑娘了,整天就知道舞刀弄剑的,与探春处的不错。”王熙凤小心翼翼的提了一嘴探春,就看贾琏的反应如何。
“探春啊,有日子没见了,迎春也有段时间没回娘家了。”贾琏忍不住恍惚了,还有个惜春,平日里也很少见。
“东府蓉大奶奶那边,寻思给惜春找个靠谱的婆家,让我帮忙问问,我上哪去问啊?这事情,还是要指望老爷。”王熙凤刻意提惜春,可见心气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提到探春之后,贾琏立刻想到了宝玉,坐直了身子:“宝玉呢?最近忙啥?”
“还能忙啥,整天在外面疯,家里媳妇都不常见他。最近啊,他迷上了一个叫萍萍的姐儿,每天都去做火坑孝子。他媳妇每天愁眉不展的。”
这状告的,贾琏不禁竖起了眉头:“他哪来那么些银钱?谁带他去的?”
王熙凤听了顿时犹豫了一下,结结巴巴道:“东府那边大奶奶的弟弟秦钟与宝玉走挺近,经常邀他一起出门去玩。”
贾琏的第一感,就是贾蓉这狗日的在给宝玉挖坑,仔细一琢磨,还真没这个必要。
贾珍没了之后,贾蓉在东府当家做主,西府这边,二房如同隐形一般,贾政都好些年没回家了。
可见,就是没人管了,宝玉放飞自我了。花钱是小事,就怕他被人带沟里。
“探春的婚事,你这做嫂嫂的,得关心一下。对了,政二叔如今在哪高就?”
就这一句话,能看的出来,贾琏是有多不在意二房那边。
“年初来信,在山东任提学官,说是任期快到了,秋天能回京述职。主要是环老三也到了说亲的年纪了,政二叔心里挂记着呢。”
王熙凤说着发现,贾琏居然睡着了,这是多不在意二房啊。
示意无关人等退下,鸳鸯和袭人轮流打扇子。
天黑了贾琏才醒,这觉睡的舒服,梳洗时王熙凤亲自在跟前伺候,贾琏突然问:“给政二叔弄回京城如何?”
王熙凤愣了一下,却没多问:“老爷觉得合适,那就这么办。”
贾琏伸手掏了一下,拍拍后面:“别多想,就是觉得政二叔回来,比在外头要少些麻烦。”
这事情怎么说呢,贾琏自己说与二房关系一般,外人会这么看么?会信么?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