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22章

作者:断刃天涯

  顺天府那是什么人啊,皇帝的亲信才能坐的位子,现在被贾琏盯上了,不死也脱层皮啊。

  “蠢货,让龙鼎山称病一年,顺天府由李亨代理。铁路什么时候修好,什么时候复出。”

  承辉帝的恼火,在于顺天府不识趣,这是争宠的时候么?

  真的以为大殿上那一幕之后,贾琏低调做事是因为他怂了?

  承辉帝可是很清楚的的,但凡那日他敢于硬撑,贾琏能带兵给权贵们全清洗了。

  权利的根基是什么?是暴力啊!从皇帝的角度看,军队是万不得已才用的。

  所谓的权利,不是因为你在位子上,说话才有人听,而是因为你说话有人听,你才会在位子上。

  顺天府就是典型的搞不清楚主次,就算是承辉帝,面对八成的官员反对,他也只好捏着鼻子暂缓了士绅一体纳粮。

  非要强行推广也不是不行,但这天下的官员谁来干,总不能找个不识字的泥腿子吧?

  其实承辉帝还是高看天下读书人了,真是硬来,没准就真的成了。可惜,他不敢冒险。

  至于贾琏,那一日无疑是刻意而为,从那日之后,承辉帝也不好意思再让他出去咬人了。

  从此,贾琏实现咬人自由了,不会因为上面的意思去咬人,而是需要才去咬。

  顺天知府看不清形势,以为贾琏失势了,所以迫不及待的上脸色。只要贾琏在他手里栽跟头,那他就出名了,成为了扛贾先锋。

  这边正美滋滋的想着好事呢,李亨来到顺天府,看傻狗一样的传达了皇帝的意思:“龙知府,称病吧。”

  “三殿下,这怎么说?卑职好好的啊!”龙鼎山没反应过来了,以为听错了。

  李亨嫌弃的看着他道:“研发厅那么大一块肥肉,孤都不敢瞎惦记,内务府,宗人府,勋贵外戚,多少人折里头了,你算过没有?行了,赶紧回家躺着,对外宣称要养病,一年内没事别出家门,孤跟着丢不起这个人。”

  李亨一边说一边走开,无视顺天府的哀求。心道:【研发厅账户上的数千万的银元,你当孤不动心么?孤就不敢,因为那是父皇的私房钱。】

  这个理解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看情况吧。

  这么大一笔钱,贾琏肯定是要花出去的,而且想着怎么尽快的花出去。问题是,这钱花的,真不如赚的快,除非搞大工程。

  于是才有了贾琏的双管齐下,一个是修铁路,一个是修公路,本打算把运河也疏浚一下的,这不是有河道总督么?不好抢人的差事。

  铁路比较短,毕竟带着实验性的,从石景山修到天津,公路就比较长了,计划把京城到济南的官道,都要修一遍。后续还要修到扬州。

  这一路修过去,各地官府都能跟着沾一嘴的油,这里就有贾琏个人的计算了。

  这路修了,人走不要钱,车马走上面就要收费。反正贾琏报告打上去了,就看皇帝的意思了。

  承辉帝看到报告,那也是头疼的很,只好找内阁大臣们来商议。

  “贾不器怎么想起一出是一出,研发厅账上的钱会跳舞么?还能自己长腿跑咯?账户上待不住?”强力反对的自然是李清了。他倒不是针对贾琏,而是一种传统思维,账户上没钱,朝廷的日子不好过。要知道,朝廷彻底摆脱财政困难也没几年。

  潘季驯道:“按照贾不器的意思,这叫固定资产,路修好了,商队的车马经过,收费也很合理。毕竟水泥不便宜,要买砂石,人力也靠雇佣。”

  “本官看他是给水泥厂找了趟好买卖。”岳齐不阴不阳的来一句,上次的军火事情,好像被人扒光了。

  林如海冷冷的开口:“研发厅水泥厂的订单,都排到半年后了。现在京城里的大户人家,谁家不铺水泥地板,那都没脸出门。下面的省城,州县,修缮城墙都需要采购水泥,根本就供不应求。这是独家买卖,知道什么是独家买卖么?”

  张庭恩道:“按照这个计划,修铁路要二百万元,公路修到济南,也不过三百万银元。这点钱,对研发厅而言,压力不大。”

  不是账算错了,而是这个时代的银元,购买力极强。

  “自打朝廷出手打击私钱,毁钱铸器之后,一枚银元能换八百文。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啊!”李清还是强调,这钱太多了。

  潘季驯是懂行的,笑着接话:“铜钱兑换比变化,主要还是这些年从广州、福州两地来的海外铜锭大增,说起来这也是贾不器的手笔。”

  说到钱的事情,承辉帝道:“前些日子,贾不器还建议,是不是朝廷发行一点小额银元兑换券,方便携带。”

  张庭恩开口反对:“各家银行发行的银票,暂时够用了,不必再多此一举。”

  其他的阁臣立刻跟上,附和张庭恩的话,这个问题上,阁臣们对皇帝可是警惕的很啊。

  朝廷铸币有多少银子铸多少币,民间银行发行银票,靠的是信誉,兑换不上还能按图索骥。朝廷在发行纸币上有信誉么?

  北宋的交子,大明的宝钞,这都是前车之鉴啊。总不能朝廷的纸币贬值了,找皇帝算账吧?

  所以,无论如何,必须杜绝朝廷发行银票和纸币,这都是要严防死守的。

  不然皇帝没钱了就印,这国家还不得完蛋啊。

  换个角度,皇帝印了纸币,去买东西,却兑换不回等额的银元,那就是在抢。

  虽然说皇帝抢劫是常有的事情,但能少一个花样,就尽量杜绝。

  一家伙,话题被扯远了,最后还是林如海道:“修路不是坏事,不器愿意修,那就去修好了。对朝廷而言,不会坏事。注意车马收费,也在情理之中,想省钱不走大路,可以走小路嘛。”

  “说到铜锭,前一阵福州那边上奏,说广州那边弄的太好,西洋商船都不愿意北上了,福州市舶司收入锐减。”李清又提一茬。

  “自己无能怪别人做的太好?这是哪家的道理啊?”张庭恩很不客气的怼过来,要知道,广州是贾琏的政绩,必须护着。不护着当什么老师!

  林如海冷笑道:“据传,福州那边有不少的西洋商船个,夹带大烟走私,此事,应该让龙禁尉查一查。”

  嗯,林如海也不是吃素的,你没事针对贾琏,就不要怪老丈人护短。

  李清听了顿时脸色微微一变,不再说话。

  承辉帝也没在意什么大烟的事情,偶尔夹带私货,很正常。下面的人,也要挣钱的嘛,不然谁做这官呢,总比贪污要强。

  这边还在商议贾琏的奏折,那边贾琏已经开始动手了。

  衙门派人到处张贴告示,最近白洋淀水匪出没,各府各县有关人员,多加小心。

  很快就有商人去顺天府告状喊冤,说是他的货船夜间靠岸时,被水匪劫了。

  李亨听了同知的回报后,觉得这手法有点熟悉啊,好像在哪里看过。

  对了,当年在通政司,就见过郧阳府的上奏,说是民不聊生,山贼横行,地方士绅勾结山贼,谋财害命。

  嗯,最好近期不要发现类似的案子。

  很快,也就是三天后,奉命剿匪的神机营出击了,沿着运河南下,这一路剿匪多少不知道,但真有勾结水匪嫌疑的地主豪绅,被抓了几十个。

  李亨闻讯非常的愤怒,贾不器搞钱不带上孤,这个怎么忍?

  贾琏还是很会做人的,抓到的士绅,大多数送交顺天府关押审问,少数送天津府。李亨这才笑口颜开。

  此事,一时间闹的沸沸扬扬,家属喊冤,官府出面解释(威胁),只是有嫌疑,没说就是勾结水匪了。你们要继续闹事,就按勾结水匪处置。

  这边水匪的案子还没说法,沿途各县不少百姓,纷纷去县衙告状。

  都说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帮刁民,真是不知道衙门的厉害么?吃完原告吃被告,保管你骨头里最后一滴油都榨出来。

  什么,你说王法?本官就是王法,就算你隔着几百公里,也能判你QJ。凭口供就行了,说你强了,你就强了。不服气,要上诉,那就先关着呗,好歹关你两年,不然这些刁民,不知道王法的厉害。

  厉害吧,张宗昌都甘拜下风。敢拿大炮打龙王的张大帅,都惹不起他们。

  顺天府的不爽,很快就变成了爽翻了。这些地主豪绅,都是有钱人啊。穷鬼身上还能捞几个油水,想发财就要搞地主豪绅。

  想出牢房,条件也很简单,首先你得签一份协议,卖掉一部分土地,其次,你得给顺天府上下打点到位。

  动作快的,三天就出来了,嫌疑洗白了,出牢房还要放鞭炮,青天大老爷啊,谢谢了。

  陆陆续续的,这些嫌疑人都洗清了,还有几个硬骨头,死活不肯低头。

  说实话,贾琏都以为自己听错了,是什么人这么硬啊?

  行,没有勾结水匪的证据,那找点横行地方,欺压乡里的罪证,不难吧?

  于是,才有了大胆告状的百姓。

  贾琏是拿不出勾结水匪的证据,想着干脆伪造吧,没想到百姓告状之后才发现,这些地主豪绅,没一个愿望的。

  没有勾结水匪,但勾结地方上的黑灰属性的社会人员,翻出的伤人案就百十起,人命案也有五起。

  这一下好了,干脆就来真的了。

  为了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贾琏还特意让人找个空地,开公审大会。

  当众宣布这些地主豪绅的罪行,宣判之后,直接拉临时刑场打靶。主要是对外宣称,打靶仁慈,留个全尸。

  斩首的话,家属收尸后,还要找人缝合。

  公审大会那天,现场看的人有的数千,有的上万。

  个别罪大恶极的劣绅被枪毙后,百姓真的就是跪地欢呼,清汤大老爷。

  这一套连招下来,效果那是真的好啊。征地工作,比此前真是快如疾风。

  坊间确实有一些传言,什么假公济私,趁机行拷略,效闯贼故技,之类的话。

  但也仅仅是传言,再清廉的御史,都不敢就此风闻奏事。

  贾不器,这都不是睚眦必报了,这是一旦报了,送你一个叫仁慈,送你全家才叫报。

  因为真有一家人,父子一起上路了。谁敢保证,下次不是谋逆?

  关于谋逆的说法,也是传言,说这话的人,一再表示,不要当真。

  但怎么说呢,看过那份奏折的人,不少呢。

  即便事情被拦下来了,谁能保证,贾琏一怒之下,真的就给你扣一顶谋逆的帽子呢?

  到时候,最差都是夷三族,女眷充教坊司。哦,现在没教坊司了,都是交内务府发卖。

第575章 互相试探

  贾琏的征地方式颇具时代特色,这年月官府就是可以这么干。

  当然这次的事件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不具备普适性。

  毕竟无论从任何方面看,修铁路征地过程,合理合法,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

  那些被正法的士绅,也确实背了人命案子。

  此事也给很多提了个醒,但凡是朝廷要修铁路,最好不要抱着一次性发家致富的心思。

  朝廷的征地,那不是跟你闹着玩的。

  后续也没人再闹了,规规矩矩丈量土地,有多少庄稼,有多少颗树,都被你算的清清楚楚。

  一些想耍小心思的人,也都收了起来。

  那些豪绅都被坑的半死不活的,一般的人那更是厕所里打灯笼,找死(屎)。

  后续的施工问题,不是没人想着揽活转包,实在是不敢。因为是真不懂这个,不过有些活,还是能接下来做的。

  比如,需要的砂石,这些都是能接下来,挣一点辛苦钱的活。

  承辉帝这边还没安生呢,贾琏又一道奏折上来了,大概意思,按照朝廷的法律,山川矿藏江河湖泊皆属朝廷,但是民间却多有私人据为己有。

  朝廷应该重申此法,并督促天下各级官府,核查此事。民间凡有私占河流湖泊者,官府要清理回收,民间私自开矿者,要征得官府同意。

  莫名其妙的一道奏折,搞的承辉帝很纳闷,赶紧召潘季驯来询问。

  潘季驯来了之后,看了奏折表示:“确有其事,民间不乏此类事件。贾不器之意,应是有民间豪绅,抢占河道山头,不许他人采砂取石。”

  承辉帝又听懂了,贾琏每次都是这样,想要做点事情,先在法理上找依据,然后再动手。朝廷只要重申此法,那就不算不教而诛。

  回头收拾你的时候,你说你不知道,那也不算冤枉你。

  这个事情吧,一旦正式确定了,收益者首先是地方官员。联系上前段时间,禁止税收白银,只要银元的事情,承辉帝点点头。

  “行,就按照这个奏折上的意思去办,潘卿拿去给诸相看看。”

  潘继旭其实也挺麻的,这都什么人啊,真是一奏一个准啊。

  离开的时候还在想呢,以后关于贾琏的事情,必须慎重,擦点边都要谨慎。

  内阁这边看完奏折也挺麻的,贾琏这手挺黑啊!

  你不是官绅勾结利益一致么?行,给你们制造点利益之争,看你们还能不能一致。

  反正就是盯着地主豪绅折腾。

  这次事情过了,下次还不知道是啥事情呢?这小子是真的能折腾。

  贾琏这边折腾,顺天府那边的李亨跟着发了一笔,心里对贾琏情绪复杂。说是百味杂陈都不奇怪。

  作为储位的热门人选,姨妹子都贡献出来了,这狗东西还看不上。拉关系差点弄成冤家了。

  后续没等自己找补呢,那狗东西先下手,整顿了研发厅,这些年安插进去的关系户,全都被清理了。吓的鸿胪寺和工部一些走的比较近的官员,纷纷找关系调走。能调走的还好点,不能调走的真是小心翼翼,生怕天降横祸。

  还好,贾琏转头去修铁路了,总算是消停了。自己刚上任顺天府,这就来活了,上上下下真没少挣。难怪这狗东西说了,穷鬼才几个钱啊?

  李亨有点开窍了,同样是搞钱,贾琏的手段要高明多了,尤其是最近上的奏折,更是如此。一家伙,天下的亲民官,都得为贾琏叫好。

  李亨把幕僚蒋先生叫来,叮嘱几句后,蒋先生表示,一定努力办好。

  离开的蒋先生其实心里没底,他对贾琏是挺发怵的。接触了不少官员,贾琏的态度是最特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