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大家族是怎么玩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巴结不上贾琏的人,巴结贾政没问题吧?
王熙凤任凭贾琏的手作怪,身子微微加大扭动幅度,口中带上喘息:“爷,还早,先吃饭。”
贾琏却不管她说啥,继续加大力度。
贾琏出来的时候,平儿好奇的往后面看一眼,没看见王熙凤,便问:“小姐呢?”
“说要多躺一会,好再生一个儿子。”贾琏的解释很直白,平儿啐了一声:“多亏我在外面守着,不然叫人听去。”
“嗯,好平儿,就是贴心。”贾琏又不老实,平儿扭腰躲开:“爷别闹,我可不是小姐,想歇着就能歇着。”
饭桌上还有鸳鸯和袭人在伺候,吃饭的时候,平儿低声道:“听老太太的意思,荣国府要修缮一番,北面要扩建。”
“国公府自有规制,不可僭越。让来太太熄了心思。”贾琏说的很干脆,就是让鸳鸯和袭人听的。
“老太太的意思,宝玉大了!这家里人今后会更多,担心住不下。”平儿尽量说的委婉一点。
“嗯!”贾琏筷子没停,继续吃饭,也没说如何,意思就是不改变主意了。修缮翻新没问题,扩建就别想了。
饭后贾琏离开,去了黛玉处,紫鹃迎他进来,吸了一下鼻子:“身上全是二奶奶的味道,也不洗洗再来。”
“再埋汰二爷,让你陪小厮。”贾琏的威胁没啥伤害值,紫鹃也没在意,拿条热毛巾给他擦脸,一边擦一边吐槽:“玉夫人心思多,也还是仔细点的好。”
“嗯,玉夫人这个称呼好,确实像块玉。”贾琏满嘴胡说八道,从屋里起来的黛玉,出门就听一耳朵。
反应过来黛玉脸红了,啐道:“什么都往外说,一点老爷的样子都没有。”
贾琏笑嘻嘻的伸后搂她,黛玉躲了一下没躲开,被迫坐在腿上。
“爷可没瞎说,抱怀里冬暖夏凉的,可不就像块玉么?”贾琏继续调笑,黛玉急了:“还胡说?也不知道是谁,非要糟践人。”
紫鹃听不下去了,拿着热毛巾掉头就走,这俩感情是真好,每每睡一块,都不带一根丝。也不知道是小姐的喜好,还是爷。
“看什么看?出去候着。”屋内的两个小丫鬟,被紫鹃给撵出去了。这对夫妻,真不知道避着人,都是老爷带坏的风气。
屋内,黛玉吸了吸鼻子:“咦,去洗洗。”
晚一点躺在一起的时候,黛玉才低声对贾琏道:“父亲大人和母亲大人都着急了,问了好几次。”
贾琏听了苦笑道:“一起努力吧。对了,你弟弟学问如何?”
“父亲说要送青云书院,母亲不舍得。还说那边学不到真本事,不如送技校初级班。”
两人就这么聊着,毫无睡意,过了一会,说话的声音是没了,但不曾去掉的杂音又起来了。
隔间里的紫鹃听的清楚,起来准备热水和毛巾。什么配小厮的话,知道是玩笑,那也要赶上小姐不方便。
看看还在睡觉的雪雁,紫鹃叹息一声,傻人有傻福,她是真的不担心未来,觉得一直这样也挺好。
说起来也是运气,这屋里盯着老爷的丫鬟可不老少,但凡老爷手松一点,这后院里要多一倍。不信啊,看看东跨院的大老爷,屋里那是一条漏网之鱼都无。就这么使劲,也没见赦大老爷再传喜报。
老爷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荒唐了点,还不知道避人。
这次格外的长,紫鹃都打瞌睡了,里头才算安静下来。
紫鹃端着盆进去,黛玉盖着薄毯子没动静,倒是贾琏起来了,让紫鹃过去。
忙活了一会,收拾完了,黛玉也睡着了。紫鹃回头看贾琏,正抽着烟发呆呢,不知道想啥。
紫鹃出去换了盆水回来,贾琏自己动手擦拭一番,回去躺下歇着。
紫鹃总算是能睡觉了,不过这样的日子,也不是天天如此,贾琏没来的时候,倒是很清闲的。
第577章 贾喷子
“你若不肯科举,便去寻个差事做,已经成家立业的人了,不好总在家里闲着。”
当着贾母、王夫人的面,贾琏说话也很不客气,对面站着的宝玉,低头不语,任谁都能看的出来,他不服气。
“我不想进衙门做事。”宝玉低头大声给了个叛逆的回答。
贾琏平静的看着他,起身大声道:“不想去衙门做事也行,左右家里也不缺吃穿,只是你外出花销自己解决。”
说完看都不看宝玉,转身就走,直接去了东府。
见了秦可卿,贾琏说话也很不客气:“你弟弟秦钟总跟宝玉一块厮混,迟早要变成废物。我给他安排个差事,让他去天津吧。”
秦可卿被说了却面带微笑,走他身后按着坐椅子上,俯身环着脖子,低声道:“有一个月没来了,见面就说这个?”
这个女人真是难绷,百炼钢化绕指柔的工夫精深。
付出巨大的代价,贾琏总算达到了将秦钟送去天津的目的。
秦可卿待贾琏走后,精神抖擞的去找贾蓉,说了贾琏的交代。
贾蓉看见秦可卿,总能想起贾珍那张讨厌的脸,不耐烦的摆摆手:“知道了,我会安排的。”
其实秦可卿也无法理解贾蓉的心态,反正都这样了,回头再努力生一个,都是姓贾的,贾府不亏就行。
其实贾蓉看秦钟和宝玉不顺眼,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只不过碍于贾琏的面子,迟迟没动作。
这不,贾蓉的人在青楼里找到秦钟,左右架起拖将出去,嘴给堵上后,丢上马车,趁着天黑前就送通州去了。
这一路有人盯着,吓半死的秦钟想到青楼的打手都不敢拦,觉得这次死定了。
次日一早,秦钟被丢上了船,直接关舱内,门口有一碗水,两个干硬的馒头。
秦钟看一眼就没胃口,继续靠着舱壁,喊是不敢喊的,怕这些凶神恶煞撕票。
天黑前到了天津,饿了一天一夜的秦钟也不讲究了,拿起馒头啃了起来,意外的觉得很香,有块咸菜就好了。
如何收拾秦钟,贾蓉早有交代,总之不让他回京城就行,生活上别饿着,也别让他手里有钱出去浪。
宝玉那边比较麻烦,虽然秦钟不在了,他依旧一个人带着小厮出门。
不过很快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没银子,有七分像黛玉的萍萍姑娘没见着,龟公还说一些难听的话。宝玉气的在楼下大喊,想让善解人意的萍萍姑娘听到,出来领他进去。
无奈毫无动静,随身的小厮死活给他拽回去了,留下实在太丢贾府的人了。
脸色如同霜打后的菜叶蔫不拉几,宝玉回到家里,找贾母撒娇,要了五十块银元。
次日再去,亮出银子,老鸨下来拦着他,让他不要再来了,以后都不做他生意了。
宝玉气的要往里闯,被打手拦下,小厮们上前护主,全被打翻在地,打手拖着宝玉丢到门外。
还算要脸的宝玉羞愧难当,失魂落魄的回去,冲到贾琏的院子里要说法。
“是你,是你安排的吧?我就问你,凭什么管我?”衣服都没换,身上脏兮兮的宝玉,对着贾琏大声的嘶吼。
贾琏二话不说,上前一个锁喉,给他拖出门口,使劲一摔,丢在地上滚了三滚。
“不服气是吧?你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样是靠自己得来的?回去想明白这个问题,再来跟我说话。”
无力反抗的宝玉,坐在地上使劲的捶地,咬碎牙龈。
待贾琏走开,小厮们才敢上前扶他起来。
此事在贾府里传开后,贾母和王夫人一言不发,唯有宝玉的媳妇,特意向王熙凤谢过贾琏。
嗯,那日之后。宝玉不出门了,整天呆家里发呆。
经此一事,宝玉深刻的领会到,贾琏要收拾他,能做到什么程度。
又过了两日,贾琏下值后,王熙凤跟前说话:“宝玉求老太太,说要外出游学,想去金陵祖宅呆一段时间。”
贾琏冷笑道:“想去可以,先给二房生个继承人再走。通知他身边的小厮,宝玉但凡能出府门,他们的腿就别要了。”
之所以这么狠,原因也很简单,就怕二房成为贾府的软肋,政敌的攻击切入点。
别管贾琏与二房的关系如何,外人看他们就是一家人。
贾琏一发话,上至小厮,下至门房,全都接到了通知,不许宝玉出门,从谁手下出门的,后果自负。
贾府二房的少爷不成器,已经成为了京城的笑谈,跟着去了西山避暑的元春都听说了。
元春来求皇帝,给宝玉一个恩荫。
承辉帝没有立刻拒绝,而是问元春:“宝玉能做点啥?会做点啥?”
元春道:“他读过书,虽未进学,不会做事可以学。”
承辉帝有点头疼,主要他得知,贾琏在管教宝玉,要是乱出手,会不会引起贾琏的不满。
“此事,爱妃何不先去信问问不器?”承辉帝也只好踢皮球。
元春知道贾琏的分量,如果贾琏愿意出手,给宝玉谋差事不难,难的是宝玉自己不愿意做。
无奈的元春只好写两封信,一封给贾琏,一封给宝玉。
前者谢谢他管教宝玉,督促他成才。后者则苦口婆心的规劝。
贾琏看了信毫无反应,宝玉看了也毫无反应。
区别在于,贾琏忙的很,交代下面盯着就是,宝玉继续找贾母撒娇,要去江南。
可惜,贾母现在做不了主,宝玉只能继续被困贾府。
王夫人倒是好言相劝,让他好好的,不就是生个娃么,回去找媳妇努力就好了。
如今的王夫人心气早没了,如果不是贾琏迟迟不表态,早搬出中院了。
只能说,贾琏主动提出搬出中院,二房就等于被架在火上烤,贾母也一样,当初她的安排,不好意思改回去。
时间到了七月底,承辉帝才离开西山回宫里。
这次回来还有一个诱因,那就是李元派人往京城报喜了。
那么喜从何来呢?
自然是在澳洲发现了金矿,李元派人送回来一共大大小小的十块狗头金,其中最大的一块有十斤重。
此事自然引发了淘金热,消息传遍了沿海的闽浙两广四省,大量年轻人出海冒险搏一个富贵还乡。
这个事情贾琏自然是提前知道的,并且暗中推波助澜,运作了一番。
消息传出后,京城的报纸也都跟着连篇累牍的报道。海外领地澳洲发现金山。
出海对于国人而言,一直都是风险极大的行为,国人只要不饿死,就不愿意背井离乡。
这些年,随着报纸在全国的推广,民间的风气渐渐的发生了变化。江西、湖南两省的年轻人,就有不少南下谋生。两江省随着海贸的发达,出海发横财的梦想,像瘟疫一样在不断的传播。
人在穷的不知道下一顿饭在哪的时候,冒险从来都不是什么难做的选择。
越来越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选择奔向大海,最终能回来多少人不得而知,有多少人梦想成真也不知道,总之在贾琏看来,不是坏事。
一百年的太平年景,加上红薯玉米的补充,大周人口的密度在不断上升,尽管没有做人口统计,按照清朝的情况来算,三亿是有的。
毕竟这个时空,长江以南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残,四川也守住了。
不要小看这三亿人口,即便是现代,人口三亿的国家屈指可数。
由此可见,农耕文明的承载能力,远胜同时期的对手。
贾琏被宣进宫时,承辉帝与一干内阁大臣,各部尚书,正在围着桌子上的狗头金转圈欣赏大自然的馈赠。
“不器来了,就等你来说说南洋的事情。当初力主出海下南洋的是你,如今老二在南洋干的不错,也少不得你的一份功劳。”
承辉帝很主动的一番话,自然是有原因的。贾琏来之前,各路大佬们还就南洋的事情进行了一番议论。
主要的争论点是南洋的税收多了个独立收税的部门,从成果看,南洋各地的税收数字,第一年正式开启税收独立就达到了一千万元。
这个数字就很吓人了,难怪要好好议论一番。
这个数字是不是李元刻意为之不好说,但肯定不是啥坏事,贾琏乐见其成。
只要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不由得朝廷不重视。南洋只有三年的免税期,三年之后,税收的一半就要上缴国内了。
争议时,甚至有人提出,不如明年开始就上缴一半的论调。
贾琏笑着先见礼,完了才上前看看这堆狗头金。
“南洋之地虽有瘴疠之害,只要做好防护,多灭蚊,喝开水,风险大大降低。南洋气候炎热,水稻一年三熟,更有高产的木薯之类可果腹。只要人勤快点,断无饿死人的事情发生。本朝承平日久,人口剧增,人地矛盾已经到了激化边缘。朝廷应该鼓励出海,种地的人少了地主也会心善的。”
贾琏笑眯眯的说一番话之后,大殿内的官员们,脸色都不好看。
尤其是最后一句,连挖苦带讽刺的,谁家还没个几千亩地啊。
就算是贾琏的食邑,如今也招募了大量朝鲜人去种地呢。将来要挖煤了,农民就地转岗好了。
“这些年,河北山东多有百姓出关谋生,河南山西多有百姓西去关中河套,人地矛盾情况已经缓和多了。不必危言耸听。”
李清开口不咸不淡的反驳一句,贾琏不说话,只是笑眯眯的冷眼看他。
李清故作镇定的回看,贾琏等了一会才问:“李相总督陕甘,饥民几何?救了多少?河南人口千万有余,西入秦关者又几何?”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