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有一个问题,贾琏下车前突然想到了,会不是皇帝的身体出问题了,所以李亨才如此之飘。
裘世安正好走近,听到了贾琏这句话,不动声色的装着没听见。
汇合三位阁臣之后,众人一起来到乾清宫,贾琏看见了红光满面的承辉帝,这身体看着至少能活到七十岁啊。
眼下不过才五十出头,还有二十年好活呢。贾琏不禁暗暗的安心,突然有点可怜李亨了。如果承辉帝活到七十岁,那意味着李亨还要继续在皇子的位子上呆二十年,就现在的医疗水平,还不定谁活的更长点呢。
“微臣贾琏,叩见陛下!”贾琏上前大礼参拜,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在意内阁其他人微微皱眉的样子。
毕竟只要现场有两个文臣,文臣们都不会行跪拜礼,这是默契。
贾琏才不管这个默契,他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要做权臣。狗日的李亨,有点不对劲,得早做准备。
站在一侧的张庭恩和李清,大概也没想到,贾琏当着内阁大臣们的面,居然行大礼。希望就是他一时激动,没控制住情绪吧。
毕竟,承辉帝与贾琏之间的羁绊,真是理不清。
“爱卿回来了,朕心甚悦。当着诸卿的面,朕问爱卿,此番归京,有没有看上的位置?即便没有,朕也可以造一个。”
承辉帝也没想到,贾琏打破陈规,直接来这么一个大礼,顿时心潮澎湃,难以抑制激动的说一句有点离谱的话。
这话问的,内阁大臣们脸都绿了。陛下,你这眼力还有没有内阁啊。
贾琏当然是刻意的,不管是不是张庭恩的主张,总之让自己去搞摊丁入亩,下一步还要去搞士绅一体纳粮。
这事情,办的是真不地道。
贾琏为朝廷做的事情还不够多么?非要给他推上千夫所指的境地?
别说什么道之所在的话,这话你骗鬼去吧。
无非就是皇帝和内阁就未来的发展路线之间,出现了偏差。想要拉贾琏下水,站在内阁一边。
张庭恩没反对,就是默认了。但也没抱太大希望就是了。这事情吧,应该就是张、李、潘,三人的一次临时合作。
林如海和岳齐,肯定不会掺和进去的,反对无效而已。
前面三个阁臣都是文臣的底子,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底线。
那就是,国家的发展方向,还是应该由文臣来主导。
贾琏甚至都看到了,昔日君臣之间的紧密合作,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裂缝。
毕竟这些年,内阁对比皇权,有点过于弱势了。想要坐稳阁臣的位子,就必须展现出力量。
贾琏什么人啊,我勋贵也!
与国同休的含金量懂不懂?
加之当下的世界局势,贾琏还是希望别皇帝继续保持集权,这样效率更高。
至于分权和民-主,还是交给我来实现的好。
还有一点就是,承辉帝的威望太高了。内阁的反抗,注定是没结果的。
当然了,也不能说内阁不是做做样子。
越往高层,斗争就越复杂。
忽而为敌,忽而为友,这都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贾琏则抱定宗旨,承辉帝在,就一定是坚定的帝党。
“微臣没想过要做啥,如果非要找一个想做的事情,就是求陛下给微臣放一年的假期,让微臣搁家里好好休息。”
贾琏的回答真是让所有人跌碎了眼镜,这也太装了一点。
但是承辉帝就吃这一套,什么叫忠臣啊,这就是榜样啊。
“那可不行,朕还有很多事情要做,爱卿还要帮朕分地一些辛苦。”承辉帝笑着说,感动之余,还抹眼泪了。
贾琏还跪着呢,承辉帝赶紧招呼裘世安:“愣着干啥,扶起来啊。”
裘世安亲自上前来扶,看贾琏的眼神别提多佩服了。
“朕知道你的心意,这样,朕给爱卿放假半年,回去安心等旨意吧,朕没有忘记当初的约定。”承辉帝笑着说话,心里很爽,好像两个人用暗语交流,其他人都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的暗爽。
贾琏会意的掏出金令箭,双手奉上:“陛下,微臣还没交令呢。”
承辉帝笑着看看他:“好,朕先收回来!”
离开皇宫时,贾琏才有心情看京城的变化,时间是深秋了,枝头萧瑟,秋风阵阵,卷起落叶。
京城的秋天和夏天气候还是不错的,最怕的就是冬春,因为风要不就不来,空气中的烟雾散不掉,要不就来个大的,带着滚滚沙尘。
现在因为山林植被还算有点,不是民国那种多年战乱之后,山林都是光秃秃的惨状。
正好趁着放假休息的时间,发动一下植树,倒是个有意义的事情。
林如海追了上来,贾琏停下回头问候,林如海问:“你与陛下的约定?”
贾琏点点头:“耽误林妹妹这些年,也该给她个交代了。”
林如海这才长出一口气,满意的点点头:“算你还有点良心。”
其实林如海也明白,刚才提出送一下贾琏,皇帝居然允许了,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再回乾清宫,林如海听到激烈的争吵。
“六部之下可以设新部门,多设侍郎,绝对不可设新部。”
“陛下一意孤行,则臣请乞骸骨!”
“当下朝廷经过对外的急速扩张,已经到了必须停下来,巩固一下的时候了。将精力用于内政,安定内部后,才有余力向外。正所谓,拳头收起来,打出去才有力气。”
“朝廷内外那么多官员,鸿胪寺有卿,研发厅有侍郎,何必非用贾不器?”
“微臣年迈,还是让贾不器担任工部尚书,微臣可养老。”
林如海听到这里,站住了身子,不肯继续往前,就在门外逡巡。
裘世安鬼魂一样的出现:“林相为何踌躇不前?”
林如海淡然微笑回应:“有点事情没想明白。”
“陛下,先有耕者有其田,后有天下大同啊。”这是李清的声音。
林如海猜测,这厮与张庭恩,一定私下接触过,达成了默契。
原因也很简单,贾琏主张给工商业放松限制。现在财政收入效果明显不假,但内阁文臣们,还是要重农抑商的。
士农工商,这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儒家出身的文臣们,是绝对不允许破坏的。
实际上这个问题,在太祖年间就因为工匠可以做官,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如果说工匠可以做官,那还能接受,那么商人群体也可以做官,那是绝对不能接受啊。
至于说商人捐官,那都是不入流的,出身好的还能落个实缺,商人根本没机会出缺。
所以,如何安排贾琏,不过是表象!
第563章 治家治国
重农抑商有没有错?
没错,至少这个政策出现的时候,再往后多少年,这个政策都没错。
但是,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再有一点就是玩法。
很长的时间里,易商变成了挣钱的生意只有我能做。
这我是谁?是士绅!所以,重农抑商变成了我都要,一边兼并土地,一边把持商业。
大量本该属于国家的税收,进入了私人的口袋,变成了继续兼并土地的资本,个人奢侈生活的花销。
修水利,这个官府的责任,发展生产力,科技进步,不存在的。
地主士绅勾结官府,将这个民族的血肉嚼碎了咽下去!所有的国事,最后都是门户私计。
大的时候叫门阀,小的时候叫地主,这些人结成一张巨大的网,断绝了上下通道,趴在这片土地上吸血。为了维持的久一点,留下一条毛细血管,早点叫察举制,举孝廉,后来叫科举!
内阁是文官集团的领袖,文官是天下地主士绅的代表。还有另一群地主叫勋贵,他们是站皇帝这个最大的地主的。
贾琏的选择,表面上看,无话可说。虽然我也是科举出身,但架不住我是勋贵啊。
所以呢,当然是皇帝让干啥就干啥咯,因为我这一身的富贵,就是祖辈跟皇帝一起打下来的。文官,说的难听点是打工仔。
只不过,这帮打工仔人多势众,占据了地主群体的大多数。
这些年贾府中门大开的次数,已经赶上并超过前两代祖辈的次数了。
贾母亲率女眷迎接,走了一番形式后,贾母很识趣的让贾琏回去休息。
池内水汽蒸腾,靠着人肉垫子的贾琏,眯着眼睛舒服的泡在热水中,时不时的张嘴吃一口梨子,喝一口茶。
王熙凤拿着粗毛巾,仔细的抬起手臂擦拭,口中不停的说着话。
“月初林家的姑母来了一趟,住了三天,跟祖母闲聊时,说了黛玉妹妹的事。”
贾琏没说话,只是动了动脖子,身后的平儿手上赶紧继续洗头。
王熙凤没等到回答,继续道:“说是陛下体恤阁臣要赐婚,还是平妻。”
“咋的,想找陛下去说理啊?”贾琏总算开口了,一下就给王熙凤堵的说不出话来。
“这是赏无可赏了,贾某人才打着子嗣单薄的旗号,求陛下赐一个平妻。给陛下一个台阶下,总比功高震主强。当初为何劝王太尉去南方,不就是平定西域之后,王太尉注定要掌握京营,陛下注定要架空他,如果识趣就没啥,不识趣王家就得倒。这朝廷里的事情,一直不跟你说,那是怕你担心呢。贾家看着风光富贵,外头不知道多少人对我恨之入骨。贾家是勋贵,要识趣!与国同休的话,听可以,别当真。”
也许是贾琏头一次跟王熙凤和平儿说这些,这主仆二人听着身体都僵硬了,手上也都停下了。
“行了,再泡就起皮了。”贾琏说着起身,平儿赶紧拿干毛巾来擦。
王熙凤从震惊中醒悟,赶紧跟上,取干净衣服来。
“我累了,先睡一觉,天没塌下来就别叫醒我。”
贾琏这一觉睡的结实,醒来时天是黑的,扭头看看身边没人,不想惊动他人,自己下来方便。
隔间里一晚上没怎么好睡的主仆睡的轻,有点动静就起来了。
贾琏看看王熙凤脸上的担忧,忍不住上前抱住:“还早,一起睡一会。”
热热软软香香的身子,下意识的狠狠的吸了一口,王熙凤一声娇吟,身子散了架。
早饭贾琏是一个人坐下,看见鸳鸯、袭人、晴雯、司琪都在,诧异道:“怎么都起来了,不多休息一会?”
“哪有爷起来了,我们还歇着的道理?”鸳鸯还是会说话,贾琏记得她有一句经典台词,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话)。
“随你们吧。交代下去,明日要去林家,礼物准备一下。”
正说着话,平儿从里面出来了:“爷起来怎么也不吱一声,回头被人说没规矩。”
“屁话,这家里爷的话就是规矩!”贾琏一边说话,一边继续吃,面前这桌子上摆了八个菜,看来王熙凤平时吃的也挺好。
“以后规矩改一改,早餐有四个菜就行了。”贾琏淡淡的吩咐,平儿低声道:“爷改了不要紧,下面的人多半不会改,银子也省不下来。”
贾琏停了一下筷子,这可不是平儿的风格啊,这是奔谁去的?
“最近正好休假,闲的发慌,拿家里的管事练练手,我就不信了,这家还管不得。”贾琏放下筷子,语气渐渐的冰冷。
屋内空气骤然下降!
有个事情,皇帝不知道内务府和宗人府的问题么?知道,知道为啥不改?
话怎么说呢?换一个人没问题,但还是跟以前一样,甚至还不如此前的人忠诚。
你不让下面的人捞够了,谁愿意为你办事呢?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贾琏也知道,一直没动,忍到现在,无非是想法跟皇帝是一样的。
那为何现在又动了呢?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下面的人太过分了,捞太狠了,必须整顿一下风气。
所谓斗米恩升米仇,我给你一斗米,大胆的收着,你不经允许,拿一升米,就是仇人。
平儿也不说话了,其他人也低头不语,噤若寒蝉。
贾琏不紧不慢的起身:“去,叫林之孝过来。”
论对贾琏的忠诚度,首选的还是林之孝。这个在原著中,私下悄悄给贾琏二百两的管事。
至于旺儿,昭儿,这些当初的亲信小厮,也都被放外面做管事了。
林之孝很快来到,见气氛不对,立刻上前行礼:“见过二爷。”
贾琏摆摆手:“行了,自己人,意思一下就行了。我问你,如今外头的管事,怎么个章程?”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