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08章

作者:断刃天涯

  后续登陆的部队发起追击时,不断有操着汉语的华人跑出来,对追击部队喊话:“跟我来,给你们带路。”

  这些人自是薛家商队过去努力的成果!

  登陆的陆军规模不大,接近两万人,仅仅用了一个白天,在还有一半人没上岸的前提下,就打进了王宫,并且控制了城内的各个要点。

  最关键的,伤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阵亡不过三人,伤也不过一百余。

  南洋新军是贾琏倾力打造的精锐,几乎人手一长一短两支枪。远程用长,近用左轮。对付多数还拿着冷兵器的对手,压力真不大。

  一大批缅甸的王公贵族在家里被俘虏,审讯之后,不免有点遗憾,缅甸王不在仰光。

  事情是这样的,云南巡抚那边采取了防御战略后,缅甸军队进攻受阻,自以为破了六个县城的缅甸军队,占据优势后可以提出谈判。

  没曾想,云南巡抚根本不鸟他们,直接给使者干死,枭首示众。

  缅甸王闻讯震怒,随后还算冷静,认为东大是大国,继续作战不是缅甸可以打败的,还是要谈判,只不过在谈判之前,应该再打几次胜仗,增加一点谈判的筹码。为此,缅甸王北上,准备亲自指挥军队,再破几个城池。

  哪晓得,带着精锐主力刚离开仰光不过五天,贾琏带着人从海上打过来了。

  第一夜,城内枪声不断,仰光百姓躲在家里瑟瑟发抖。可以说,前些日子缅甸王胜利庆祝时,百姓有多开心,现在就有多恐惧。

  嗯,缅甸王一定没有读过韩非的书,不然也不敢发动战争。漫长的历史上,这类人很多,最终他们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东大的疆域却从黄河流域,拓展到长江流域,最后一直抵达大海。总而言之,这块地适合种地。

  天亮了,空气中还弥漫着硝烟的味道,一夜没睡好的百姓,悄悄的推开一条门缝往外看。

  街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商铺也没有被洗劫之后放一把火。街上人很少,只能看见一队一队的大周士兵在巡逻。

  不是没有趁火打劫之辈,只不过,大周官兵都送他们去见佛祖了。

  普通百姓为了生活,壮胆出门才发现,昨夜枪声之中遭遇劫难的是贵人区。

  没错,大周官兵不抢普通百姓。但是有钱人就没法子了,跑这么远来了,不弄点辛苦费,不合适。

  到底抢了多少,贾琏作为主官也不清楚,只是划了一块地方,确定了范围。并做了明确的禁止,不得进入寺庙,王城,衙门,仓库。

  这种小国呢,确定哪里是有钱人住的地方可太简单了,看看环境就知道了。地上干净的,房子大的,一定是有钱人了。

  新军的也是有纪律的,“缴获”要归功,统一分配。还有,不得侮辱女性,抓到的贵族男女,也要集中关押。先看看能不能收点赎金,不能再说不能话。总而言之,能产出利益的,绝对不能浪费。军队杀人多简单啊!

  次日,普通人见大周官兵不入民宅,态度还算和气,胆子大的小贩为了挣钱,端着簸箕,拎着篮子,挑着担子,壮胆向大周官兵兜售产品时,发现对方居然给钱,给的还是银币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胜利者不限制百姓进出仰光,短短数日,城市渐渐的恢复了一部分活力。

  获悉缅甸王离开不过五日,贾琏立刻进行了调整,在城北放心布置一道看似单薄的防线。等着缅军回师,正面打一仗,看看情况再决定,到底是直接除掉现任的缅甸王,还是扶持一个傀儡。

  原则上,贾琏倾向于除掉这个还算雄才伟略的缅甸王,另外扶持一个新的王。

  与此同时,贾琏还登门拜访了本地的和尚,讲清楚为何会派兵来此。

  与和尚代表的会面并不顺利,对方似乎没有配合的意思,甚至有点傲慢。

  对此,贾琏也没有用强,而是告辞离开。

  有顾虑是肯定的,等到缅军主力回师,击败之后再来就是在,第一次不过是说明情况。不能说你打我,我不能还手,没这个道理。

  也不会有法官跳出来强词夺理,说什么互殴之类的屁话。

  只能说,贾琏的克制发挥了作用,至少和尚们多数还是呆在寺庙内,没有出来搞事情。

  贾琏这一等,就等了十天,派出去的探子才带回来消息,缅军前锋抵达外围,距离不过五十里。

  这段时间贾琏还算比较忙碌的,搬空了能控制的仓库,将战利品直接运回京城。其中收获最多的就是金佛了,这边的有钱有地位的人,家家都有不少金佛。军官们几乎都选择了将金佛上贡给贾琏,而贾琏则直接转手给皇帝送去。至于仓库里缴获的贵重金属,自然装船运走,交给皇帝处置。算是给皇帝和户部补上一部分截留的税收,回点血再说。

  此举的目的也很简单,让一些喜欢指手画脚,动不动说什么徒耗国帑人闭嘴。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有人辛苦做事情,就一定会有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财富对贾琏而言,现在已经不算什么了。

  发了一笔横财的官兵们,将贵重物品折现给薛家商行,并委托薛家商行的人带回家。

  这笔买卖做下来,薛家商行可谓是一波肥。金银珠宝,翡翠玉石,装了十船运回去,为此,特意雇了海军六条战舰护航,其中三条英国围观战舰,没想到还能有这么一笔业务,本意不想接单,实在是想太多了,扭扭捏捏的接受了雇佣。

  接受雇佣的英国战舰,抵达西贡就结束任务了,返航时将雇佣的收获,换成了货物回去,又挣了一大笔。

  这些都是后话了。薛家算是展示了一下,什么叫财大气粗。

  警戒部队与缅军主力接触之后,短暂激烈交火后撤,缅甸王发现周军没有坚守城市,而是出城列阵野战,立刻下令缅军主力以象兵为前驱,向周军阵型发起猛烈攻击。

  战斗的进行超出了缅甸王的认知,这支军队明显不是云南边境驻军的水平,那边大家都是火绳枪,数量优势也不明显,还有地形优势,打起来缅甸军队还能占上风。这次不一样了,对手根本不给你近战肉搏的机会,密集的炮火猛烈轰击,弹丸如雨点。

  仅仅如此还不算,冲天而起的火箭,又多又猛,如同天上落下的死神,一头扎进各个阵型中,发出震耳欲聋的爆炸声。

  首先崩溃的就是象兵,受惊的大象掉头就跑,冲乱了自家阵型。

  周军则在鼓点的指挥下,不紧不慢的整齐的前压,期间枪声不断,炮火不断,火箭不断,但凡有成规模的阵型,一律都是这一套连招。

  少数缅军精锐冲到阵前十来步,遭到左轮的饱和式制止。

  激战一日,缅军大败,周军挥师追击二十里,停止并后撤打扫战场。

  次日,和尚们主动登门拜访贾琏,眼神也都清澈了,看不到傲慢。

第560章 缅王之死

  佛教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很长,最早汉朝就零星传入了,南北朝达到了巅峰,有诗为证,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用现代人的俗话讲,这是一群不事生产,靠给人提供情绪价值生存的群体。

  人呢,总会有迷茫的时候,需要情神寄托。宗教就是干这个的。比如基督教,告诉你,人是有原罪的。还有一个教告诉信徒,你们都是天龙人。

  缅甸也是个全国信佛的国家,知道信仰的威力,贾琏对和尚们还算客气。

  当然也仅限于此,如果不识趣,佛祖都留不住。

  和尚代表登门后,先是一通禅机,贾琏心不在焉的听着,嗯嗯两声表示听到了,什么罪业啊,什么轮回啊,什么转世啊,一个字都没听进去。

  一直到和尚代表道:“天朝大人,如今仰光已克,何时退兵?”

  贾琏瞬间就从懒洋洋的状态,进化到修罗在世,眼神在和尚代表的脖子上来回游弋。

  “大师是代表自己问呢?还是替人传话?”贾琏不紧不慢,很有节奏的反问,语气森森。

  “自己问如何,替人传话如何?”和尚代表微微缩了缩脖子,硬着头皮反问。

  贾琏哈哈大笑:“自己问,贾某看成大师悲天悯人,希望早点结束战争,回归和平。替别人带话,请大师转告,战争何时开启,可以由他决定,但是何时结束,则由不得他。”

  和尚代表面无表情的闭上眼睛,看不出端倪的沉默了一会,睁眼道:“贫僧明白了。告辞!”

  走的很干脆,用行动代表语言。

  周军继续占着仰光,等着下文。

  隔一日,和尚代表再来求见,贾琏依旧给予面子上的尊重。

  “缅王的意思,愿意结束战争,恢复两国之间的和平,请天朝大人开条件。”和尚代表这次不遮掩了,上来就直奔主题。

  看来是着急了,可见被逼的难受,也可见逼和尚的人也很难受,更加着急。

  “蕞尔小邦,弹丸之地,竟敢犯天朝疆域,其罪不可恕,贾某身负陛下重托,天朝荣誉,此番挥师而来,首要任务是一定要把缅王的脑袋带回去。否则,无法向陛下交代。”贾琏上来就是一个狠招,别的不谈,先把发动战争的罪魁祸首弄死再说。

  和尚一听这个就急了,原本还能淡定的坐着,突然站起大声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这个条件就不要谈了。”

  贾琏听了微微一笑:“好,那就不谈了。大师请吧!”说完起身做个请的手势,和尚瞬间化身泥雕木塑,表情僵硬。

  “罪过,罪过,贫僧犯戒了!”和尚低头抬手,口中低声念经,缓缓后退,转身离开。

  目送和尚离开后,贾琏呵呵呵的冷笑两声道:“出兵!”

  这段时间贾琏可没闲着,利用此前薛家商会的关系,很是收买了一些人,通过这些人打探消息,已经找到了缅王的位置。

  如今在向导的带领下,五百骑兵紧急出动,直奔目标。

  缅王没有跑远,那是因为他从象背上掉下来摔伤了,不方便行动,在五十里外的一处行宫里养伤,这里条件好,方便养伤。

  后续贾琏没有追击,也给他了一点错觉,认为周军就是单纯的打下仰光,报复一下。

  因为周军没有后续行动,缅王也不着急跑路了,留在原地等消息,希望开启谈判。

  这些落后的国家,说的难听一点,英国人用几千人就能征服一个国家了,贾琏一口气带来了一万五千陆军,还有人数相当的海军。就这还没算运输船和海员呢。这些人手里也是有燧发枪的,必要的时候,化身战士毫无难度。

  说句难听一点的,打一仗开销那么大,总得回本吧,然后再赚一笔。

  怎么回本,当然是把当地有钱人抢一遍咯,怎么赚钱?当然是要赔款啊。

  现在贾琏没打算灭国,那是不打算刺激英国人,当然租界是要有一块的。

  等到革命老区巴黎的群众发动革命时,欧洲忙不过来了,再说开疆拓土,改土归流的事情。

  拿下缅甸,背靠内地,隔着孟加拉湾,对面印度的英国人,注定要寝食难安。

  这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跟昂撒人讲话,一定要用他们听的懂的方式。

  比如这句:看见没有,这个大炮的口径多少,射程多少,射速多少。

  可以说,一旦占着缅甸,英国人往亚洲发展的道路,止步于印度。但凡敢动歪脑筋,惦记上马六甲海峡,就必须面对来自三个方向的威胁。

  为何是三个方向呢?一个是陆地上杀进印度,一个是缅甸,一个是槟城方向。陆地上也有两个方向。以英国的人力,根本没法防。

  既然防不住,又无法正面击败对手的时候,英国人就会自动转入妥协的状态。

  最最要紧的,现在的大周在欧洲人眼里,那是文明的象征,是理想国。

  只要周帝国一直保持强大,积淀个几十年,就是灯塔了。不对,灯塔居然是我寄己!

  贾琏也不用劳心费神的去争夺所谓的话语权了,不像现代,即便是事实的世界第一强国,软实力方面依旧被压制。

  灯塔靠着惯性,还能延续一段时间的话语权。

  当然了,现在金毛说话,在国家层面没人信了。

  带了两门骑兵炮的骑兵,人手双枪,一人双马,半天就杀到地方,用两门骑兵炮猛烈的轰击在国人看来简陋的大门。

  一阵鸡飞狗跳后,缅王在随从的扈从下出逃,骑兵也不追击,杀进行宫。抵抗?哪有抵抗?

  天黑前,后续的一个营步兵增援赶到,负责打扫战场。

  带着红袖章的宪兵四处可见,抢的上瘾的官兵们瞬间清醒了,眼神也清澈了。

  这帮孙子真的不跟你讲情面,抓到违反军纪,那真是严厉执法。

  好些女人衣服都被撕烂了,因为宪兵出现才逃过一劫。

  次日清晨,行宫里被关押的女人,看到了惊悚的一幕,十几个昨天上头的士兵,趴在板凳上,执法的宪兵抡起鞭子,一下一下的抽。

  衣服很快被抽烂,血糊糊的。

  执行完毕,边上的军医立刻上前,清洗上药。酒精倒上去,疼的杀坯们哭爹喊娘。

  贾琏对军纪的要求非常严格,原因也很简单,军队一旦没有纪律约束,那就是野兽。人,不能没底线。

  罚归罚,好处一点都不会少,这就叫赏罚分明。这也是新军官兵们为何服气的原因。

  周军的行为,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百姓的仇恨值。毕竟以前那些欺负他们的人,还不如这些外地人。

  大家就是语言上不通,百姓能看到,你做了啥。

  治安上狠狠的收拾了一批当地的黑色势力后,又安排一些本地人出面维持地方,暂时没有官府的仰光,并没有乱起来。

  当日夜,除留守的海军人员以及辅兵,贾琏率新军第一镇主力三个标抵达。

  谈,当然要谈的,但是不能现在谈,必须要让对方足够疼,撑不住为止。

  新军早早起来,拔营北上,一路横扫,到一个城镇抢一个城镇的大户。国内的商人跟着队伍,一路走一路低价收购战利品,运回国翻个五倍正常。同时这些商人,也解决了新军的军需,官兵们不用吃难吃的干粮。

  后来国内商界流行一句话,跟着贾大人走一趟,比正常一年挣的多三倍,这是少的。多的能挣十倍。

  只要能挣大钱,这些商人是真的敢拼命。自己雇佣人马,购买装备,生死自负,不用官兵操心。

  左轮这么贵的武器,这帮商人都买走了上千支,弹药无数。自打开启南洋之后,贾琏打造的军火工业,主要买家就是南洋各地的移民,他们全是武装移民,成年男子人手一支燧发枪,左轮也没少买。就是靠着这些,重工业才能生存下来,不然你以为呢。

  重工业对于国家而言,从来都是亏本的买卖,但是没这个,就别谈工业化。没有哪个国家的工业化,是靠轻工业发展起来的。

  至于南洋民间枪支管理的事情,贾琏是真的不管,在内地嘛,自然是要严格禁止的。

  不然村子间的械斗,别人都是拿冷兵器,你拿出一把左轮来,这公平么?

  其实贾琏也挺难的,为了重工业的生存,很多事只能睁一眼闭一眼。

  这一路往北推,沿途缅军的抵抗可以说忽略不计,一直杀到密支那跟前,情况才发生了变化,前锋遭遇了成规模的缅军,还有象兵哦。

  贾琏立刻下令,部队收缩扎营,做好野战准备,做好防火准备。

  这段时间太过轻松的新军,不免有点松懈,为此,贾琏亲自带着随从,四处巡视,发现懈怠者,轻者一顿臭骂,重者军官撤职,戴罪立功。

  一通整顿下来,新军面貌有所改观,都跟着警惕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