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4章

作者:断刃天涯

  真是难得啊,搞的贾琏还以为出现幻听了,正常的节奏不是“小畜生”开头么?

  “父亲说的在理,有心读书,不在早晚”贾琏也没说什么大话,毕竟还真的没有太大的把握。真要把大话说了,考不上才丢人。

  这些日子,贾赦没少听别人说起这个事情,每次都心里带着一点自豪和骄傲对别人解释,大概意思就是贾琏开窍了,突然想读书了,青云书院自然没有把握,但是试一试没坏处,报名费那点银子,贾府又不缺。要是不敢去尝试,反而落了下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贾母这边也难得关心了一番道:“这些日子琏哥儿用心读书了,只是在家闭门读书,没个人来指点,怕是读差了。你珠大哥已经进学,不懂的地方,可以去问他。”

  贾琏心说这话你怎么不早说?贾珠不关心,那是利益使然。你个老不死的,早点让他来指点我读书,他敢不来么?明天就要考试了你才说。你是怕我考中了,丢贾珠的脸么?

  心里腹诽,脸上贾琏却露出感激之色道:“多谢祖母关心,孙儿想的是先自己试一试,春季招生不中,再寻个先生来教,秋季再考。”

  一句话说的贾母脸色不那么好看了,她脸上还得维持慈祥的笑容。这小猴子,说话看着挺周全的,怎么听到耳朵里,心里不是味道呢?哦。孙子要读书,要考青云书院,你不知道先安排个先生来教一阵么?说是接到荣禧堂来照顾,你倒是安排啊。

  原则上这些贾赦该操心的事情,您贵人忘事,这荣禧堂里那么多闲话,您真就听不到?哦,先生不好找,那么再不济,贾政那边好几个清客有举人功名,安排啊!贾母心里腻歪的时候,贾琏已经告辞走人了。

  东跨院这边,贾琏的院子里来了客人,东府的尤氏带着几个丫鬟登门,送来了特意托人买的徽笔徽墨。见到贾琏,尤氏笑着开口:“我也懂这些,你珍大哥说了,挑贵的买。我就按照这个安排了,也不知道合用不合用。”

  这个事情嘛,贾琏肯定不信是贾珍安排的,他没那个心思。肯定是尤氏想到的,跟贾珍提了一句。毕竟是正经的荣国府袭爵的兄弟,利用价值比较大,笔墨才几个钱?

  贾琏认真的谢过,尤氏准备的很充分,应该是请教过别人的,新买的小箱子,装了笔墨,拎着走不重,里面还有瓶子装了水,下面一排还有几个盒子,里面装的点心蜜饯茶叶。

  “说是要靠两天,吃住都在里头,就怕琏哥儿吃不惯里面的饭菜。”尤氏还在继续说,她最近没少关注贾琏,得到的都是正面消息,心里很是上心。这东西两府,有一个贾珠,再出一个贾琏的话,东府肯定被比下去了,但怎么说呢,一家人嘛,维持好关系,两家利益上是一致的,将来贾琏当家,提前把关心先做上嘛。

  由此可见,尤氏在红楼小说里能善终,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这女人是极聪明的,善于明哲保身,她没有害人之心,想的就是自保。有点三国贾诩的意思。

  贾琏再三谢过,亲自送到院墙门口,尤氏再三留步,贾琏这才驻足。看着尤氏婀娜的背影,贾琏心里默默的诅咒贾珍不举,坏大事的狗东西,得找机会弄死贾珍才是。

  回到东跨院,又来了客人,这次是王夫人,也是送了一些考试需要的东西,还表示这是跟贾珠一样标准弄的。贾琏再次谢过,送走。

  回到屋子里,贾琏立刻交代桂香:“二婶送来的考箱,先放一边,回头你把吃的分了,别说是二婶送来的,就说我赏的。”桂香听了很严肃的点点头,表示知道该怎么做了。

  二月二,龙抬头,卯时,贾琏起来了,车马已经备好了,随从长寿拎着书箱,贾琏上了马车,可能是时间太早的缘故,只有桂香带着丫鬟送行。

  黎明前的黑暗中,一盏灯笼,马蹄声脆。

第6章 入学考试

  青云书院的规模不小,长期在校生的人数约五百,分甲乙丙三个等级。丙级最低,每学期淘汰成绩最差的五十人。

  每年春秋两季的招生考试,五六百考生争的就是这五十个入学名额。

  京师加上直隶范围内,年龄十五岁以下,方可参加。

  要不怎么青云书院难考呢,不单单是一个省,还有京城的百万人口,其中官宦子弟很多,这些人在受教育方面,明显是比其他人资源更多。

  公平,不存在的。高考时你一个外地户口跟帝都户口比较,分数上就吃亏了。

  书院侧门处,等待入内的人排了一个长龙,贾琏拎着书箱,安静的排队。

  穿戴上贾琏就比较特殊,锦袍玉带,狐裘大氅,其他人穿的也不能说都差的很,就是没人像贾琏这样,一眼就能看出富贵的出身。

  这样的贾琏不免遭到很多人的注目,好在都在等待排队,没人敢离队围观。

  以貌取人固然不妥,但是贾琏穿成这样,倒也没人来找他的麻烦,前后都保持三尺距离。

  贾琏见状也是暗暗好笑,这还没进书院呢,就被人孤立了。勋贵子弟,在这地方是多么的不受待见呢?贾雨村那种读书人,为了重新做官才投靠的贾府,可见贾府为首的四大家,在官场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贾家的第二代,贾赦贾政这哥俩本事可不怎么地,至少是在皇帝那边,没有被重用的意思。

  大周朝的官场格局,现在也就是雾里看花,贾琏还接触不到,只能从细节上窥见一些端倪,勋贵的官场影响力这个事情,在文臣的眼里可谓深恶痛绝了。

  队伍慢慢往前,轮到贾琏时,两个青年检查的特别仔细,大氅脱下来仔细看,书箱里的东西被翻的乱糟糟的,也没有给他收拾一下的意思,其中一人语气不善的直接道:“快进去,别挡着门口。”贾琏没着急,盖上书箱后淡淡的问:“不搜身?”

  这话的语气可不那么好,事情嘛自然是因为这两位的态度,其他人都是简单的查看就放过,唯独到了贾琏这搞特殊。年轻人嘛,没点脾气还行?

  一位青年脸色一沉,正要发作,另一位赶紧拉着他,笑着对贾琏道:“不搜身,进去吧。”

  贾琏这才不紧不慢的披上大氅,拎着书箱入内,找到自己的考场后,入内找到座位,打开书箱先把东西收拾整齐了,这才坐下等候。

  这个没有空调的早春清晨,一些考生不停的在跺脚搓手,贾琏倒是不用担心这个,手缩在袖筒里,脚下穿的鹿皮靴,倒也不觉得冷。

  观察了一下周围情况,一个考场摆了五十张桌子,分五排,行距在两米左右,间距在一米五前后。考场很大,坐久了还真的会觉得冷。

  所有人都很安静,贾琏也只能沉默的等待。

  天渐渐的亮了,门口进来三位先生,手里都拿着袋子,为首者站在正前方,看着所有考生道:“宣布一下考场纪律,……。”

  贾琏听的很仔细,除了方便之外,这两天都不得离开座位的范围。吃饭有两种选择,一个是书院提供的饭菜,这个要花钱的,贾琏身上带了十两银子,应该够用了。

  短暂的等待后,老师开始发卷子,上午考经意,三张试卷,午时初刻交卷,下午考制文,三道题,戌时末刻结束。中午有一个时辰的休息时间。

  这个考试,比起古代科举里的考试要轻松很多,从贾琏掌握的情况看,太祖对于科举考试的流程进行了调整,并表示科举考试环境要做好,要让考生以最佳姿态考试,这才公平。

  所以呢,现在青云书院的考试,应该是在模拟科举考试的环境。

  拿到试卷,不着急做题目,而是先把试卷看一遍,然后才动手磨墨,提笔写考号、名字,就是那个牌子上的号码。

  考试范围全在四书内,所以,前面两张卷子都是默写,最后一张卷子才是经意。

  默写这个很考验考生对四书的掌握程度,四书里随意抽一句,让你默写下面的文字。

  这个对于贾琏而言没难度,四书都能默写的贾琏,做这个太轻松了。

  唯一有难度的是长时间的写毛笔字,还要用馆阁体,要注意卷面干净。

  贾琏脱了大氅,挂在椅背上,话了两个小时,前两张卷子做完了。看看前方讲台边的座钟,时间是上午八点半,也就是还有两个半小时。嗯,上午考试的难度,只能说一般吧。

  经意解释,也是有范围的,主要是二程、王安石,朱熹的注解。理学这个东西怎么讲呢?能被重视并做大成为官学显学,根本原因在皇帝那里。太祖皇帝没有选择王阳明的心学,可见出于对皇权的利益。

  座钟时间停在上午十点半的时候,贾琏停下了手里的笔。还有半个小时交卷,拿起卷子仔细检查一番,没有发现问题之后,看看时间距离交卷还有十分钟,这时候有考生站起交卷。贾琏见状不着急,等着有五个人交卷后,这才举手交卷。

  这年月上厕所真是个麻烦事,主要是味道太感人了。据说青云书院的旱厕,由书院学生轮流清理打扫,这个不跟成绩挂钩,也不跟奖惩制度挂钩。书院还有自己的菜地,也由三个等级的学生打理。这大概才是勋贵子弟不愿意来青云书院读书的缘故。

  出来的早,等待拍多方便的人还不多,排了一分钟贾琏就到了,对着一排便桶,屏住呼吸,解决了生理问题,小心别尿衣服上,整理好衣衫,边上有水缸,可打水洗手。

  午休期间,不得在书院内乱串,所以得回考场,这时候考试结束了,外面空地上搭的棚子里,有人在卖饭菜。还是要排队,等待买饭菜。

  饭都是一样的,一个大海碗,面条和米饭二选一。

  午饭的价格也非常感人,一两银子一位,想吃点热的,也只能在这里吃了。

  很多考生没有来买饭,直接就回考场内,吃点带来的干粮,好在书院提供免费凉白开。想喝点茶,对不起,你得花钱买开水。家里有经验的人不会选择喝茶,接下来的考试时间很长,太考验膀胱了。

  下午的考试是八股,这是贾琏的弱项,三篇八股文,也叫制文。一种有固定格式的文体。怎么说呢,这是一种戴着脚镣跳舞的文体,能给八股文写的花团锦簇,那都是神人。

  贾琏的水平很一般,无亮点,无错误,无出格,妥妥的三无作品。

  这水平去考科举肯定是拿不到好名词的,即便在青云书院,同样如此。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贾琏把心思都花在了破题上,这是有讲究的。毕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知道文章这种东西一旦需要竞争,在开头上一定要下足工夫。考试的时候,老师改的卷子很多,基本都是先看一个开头,没吸引力的话,基本就丢一边了。

  最近半个月,贾琏一直在研究破题,揣摩了上千个开头,所以三篇制文的破题,还是能算的是中上水准。

  因为是弱项,晚饭都没顾得上吃,就吃了几块点心,喝了一小口的水。这才动笔将草稿上的文字撰写到正式的考卷上。穿越一来一直在强化的馆阁体,这一刻发挥了作用。

  抄了近三个小时,终于在交卷前几分钟完成了,简单的检查一遍后,老师来收卷子了。

  贾琏尽管不是很满意,也只能交卷子了。

  这一天的考试,贾琏算是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老师一直在盯着他。三个老师轮番盯着他,反正想作弊的话,肯定是被抓现行的。幸好贾琏是凭真本事靠的,盯了一天没收获的老师很是意外,特意看看他的卷面,内容不说,这字真是难以形容。

  怎么说呢,伱说好吧,根本谈不上,好字是有灵气的,贾琏的字不像人写的,像是印的。就这字,你还不能说他写的差了,大小一样,中规中矩,这是下过苦功夫的字。

  再看贾琏的签名时,老师差点破防了,你写个名字怎么也是这种字体啊?

  讲道理,贾琏的书法水准,确实非常的普通,这不是没来得及练么,一点心思都花在馆阁体上了,哪有时间去练什么正经的书法。

  习惯了硬笔写字的人,写毛笔字的时候会很不适应的,贾琏的底子本来就一般,这不是只能中规中矩么?硬笔字的效率高,但要说玩出文化艺术来,那还得是毛笔字。

  可惜,现代社会重视效率,越是科技发达,文化艺术这些东西,就越不具备普适性。嗯,简单的来讲,开开心心的当一个偶像就能挣钱,为何要去吃苦受罪的练演技呢?

  但是在这个时代,你能挣钱还真不算什么,商人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这个时代的商人,想要做大,就必须比同行更讲诚信,是个商家都把童叟无欺挂在嘴边,名声坏了,生意就做不成了。你想换个地方继续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三篇制文写完,贾琏的手腕好像都不属于自己的,晚饭什么的也没胃口了,倒是急需去蹲个大号。到了大号,贾琏才知道,真正的苦难是啥。这种旱厕的蹲坑,习惯了丫鬟伺候蹲马桶的贾琏,简直如同来到地狱。味道什么的就不提了,这一身锦袍稍微不注意,就拖地上的感受,各位看官仔细脑补吧。

  上个厕所比潜伏都要小心翼翼,即便如此,离开的时候,贾琏还是不小心把衣角蹭了一下地面,有点洁癖的贾琏顿时浑身膈应。

  回到考场内,贾琏累的不想动了,很快发现附近的人把椅子放下去躺着休息,这才发现这椅子下面有机关,扳开后可以放倒成一个靠椅,晚上就在这椅子上睡觉。

  稍微读过一些历史小说的贾琏知道,这情况比真实历史上的科举考试要好多了。古代科举那种考棚,连油布也要自己订,不然赶上下雨,你就得再等三年。还有就是卫生,你的自己动手打扫考棚。乡试在秋天还好点,貢试在早春,春寒料峭了解一下。

  自己穿越的红楼世界,科举考试进行了诸多人性化的改革,至今还有很多读书人念太祖的好,而不是像朱元璋那样,开了个科举考试时恶待折磨读书人的头。还说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老朱不待见读书人是可以理解的,贪官都是读书人。

  本朝太祖不搞形式主义,他是从制度上下手,搞了个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开了个工匠、小吏做官机会的先河。太祖去世后,太上皇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了摊丁入亩,同时还减少读书人税收。他倒是没全部免除,但是口子一开,下面的士绅有的是办法偷税漏税,或者转嫁给普通百姓。

  太上皇的做法,被天下的读书人吹捧的快上天了。结果自然是快速坐稳了皇位,嗯,据说太上皇登基那会,很是有些类似烛光斧影、大郎喝药的说法。

  靠在躺椅上的贾琏,想到这些事情,忍不住心里哀叹,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了。人啊,私欲很难克制的。著名躺平派老子就在道德经里说了,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太上皇是不是知道,贫富差距带来的危害,即便知道,恐怕当时他坐上皇位后,肯定不会选择为了底层的利益,牺牲个人的利益。他要的是快速坐稳皇位,通过拉拢读书人的方式,很快就达到了目的。

  这一夜贾琏睡的很不踏实,没有铺盖,只能裹着大氅穿着衣服睡觉。早晨起来时,骨头都是酸的,那滋味太难受了。打定主意,今天靠算经,速战速决。

  上午七点正,开始考试,拿到卷子的贾琏飞快的写名字和考号,刷刷刷的笔就没停过,这是他的强项,青云书院出的算经卷子,除了最后一道函数体,前面的最多是初中水平。

  仅用了三个小时,贾琏就做完了四张卷子,举手说话:“老师,我要交卷子。”

  老师及诸位考生皆错愕不已,这是破罐子破摔了?

第7章 自取其辱

  考试结束,书院的教习们忙着在改卷子的同时,也在聊一些考试中的八卦。

  教习甲:“乙三号考场谁监考的?听说抓了个作弊的?”

  教习乙:“哪次考试没有心存侥幸之徒?”

  教习丙:“这次考生里来了个荣国府的嫡孙诶,考算经那场,半天就交卷子走了。”

  教习甲:“可以理解,这次算经的难度,一般的考生都挺难的,何况是他?”

  没点名就算个贾府面子了,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谁。以前不是没有勋贵子弟来青云书院读书,太上皇登基之后,勋贵子弟一茬不如一茬,即便有来考试的都落榜了,或者考中了被淘汰掉。后来干脆形成了一个潜规则,勋贵子弟去国子监读书。

  “诶,这份卷子有意思啊,你看啊,经意的成绩不错,就是字太普通,制文一般,勉强及格,算经的成绩可不得了,哎呀,又对了,最后一题,今天是要出神卷了。”

  角落里的一个改卷老师突然叫了起来,引起众人注意时,山长李清进来听的正好,随口问:“什么神卷子,我看看。”

  拿过卷子的李清看了起来,开始微微皱眉,接着面带微笑,再接着一声叹息,这字和制文,看着太难受了。就这程度,你还不能说他不合格,给个中下是足够的。最后这个分数,经意能给个中上,制文能给个中下,两下合起来就是中平。再看算经的卷子,全对!

  “这卷子直接给过吧。”李清的态度很明确,另一位教习笑道:“山长说的没错,经意、制文,用点笨办法,总能学的大差不差的,唯独这算经,学不会是真的就是不会。”

  考完的贾琏有一种浑身脱力之感,逃离了考场,外面有下人长寿在等着,回到家中先见了贾赦和贾母。大概是贾琏的样子略显憔悴,贾赦和贾母都关心了几句。重点是关心一下考试是否顺利,贾琏表示考的一般,这次参加考试的主要目的,还是重在体验。

  这本是自谦的话,很快贾府里就流传开了,琏二爷考砸了!

  回家洗澡直接睡觉。身体上的疲倦是一回事,精神上的折磨才是最累人的。

  什么感觉呢?上辈子年轻的时候,上大学春节放假回家,春运挤火车下车之后的感觉。

  就在一种环境下,你没有任何选择。穿越之后的贾琏,在家里上个厕所都有丫鬟端来马桶,马桶还是熏香的,伱说去青云书院呆了一天半,尤其是那个旱厕的滋味,太酸爽了。

  早晨醒来的贾琏头一回产生一个念头,要是不能走读的话,干脆就去国子监读书好了。青云书院那个地方是要住校的,不是说贾琏忍受不了那种环境,而是没必要对吧?

  想着贾琏不禁坐床上苦笑,人啊,太矫情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贾府的一切固然很舒服,但那不远的未来的败亡,不解决肯定是不行的。

  想着这些,贾琏起身了,丫鬟来伺候穿戴时,贾琏表示要自己穿,并很耐心的解释,将来要住校的,免得丫鬟桂香心生不安,坏了气氛。

  先去问安,晨昏定省这一条是必须坚持的,要立人设嘛。

  回来没着急吃早餐,而是先换了紧身的衣服,在院子里热身后,空地上锻炼。

  贾府有家传的武艺,贾琏没学过,想锻炼只能打在现代社会学的太极拳。

  没打算练出一身杀敌的本领,本意就是锻炼身体,没有一个好身体不行,贾珠可不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么?贾琏没有否定中医的意思,只不过中医在红楼世界里的表现可不怎么样。不然贾珠怎么就没了呢?要知道这可是荣国府,请个御医不算太难。

  一个小时的锻炼结束,桂香这边赶紧过来伺候,梳洗擦拭,让人端来早饭候着。

  一边伺候,桂香一边汇报荣国府内的情报,嘴上不带停的。

  “二爷,今个儿荣禧堂那边又在传,说您去青云书院考试乃自取其辱。”

  听到“自取其辱”这个说法,贾琏怀疑这话不是贾政说的,就是贾珠夫妇说的。没读过书的人,肯定会说把脸丢外面去了,还是自个送上门的。

  端着碗的贾琏不紧不慢的吃着面条,口中淡淡的文不对题:“这面条不错,有蒜么?”

  桂香是懂贾琏的,所以立刻停止了絮叨,贾琏得意安静的吃面。

  吃完了放下碗,接过丫鬟递来的热毛巾擦拭一番,起身道:“出去走走。”

  晚上贾珠从国子监回来时,给贾母问安的时候,贾母也说起贾琏考试的事情。

  贾珠听了不免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随口道:“国子监里头也传开了,说是昨日琏二弟考第二场考算经的时候,一天的题目半天就交卷了,提前出的考场。”

  贾母一听这个,脸上有点不自然了,疑问道:“这是不会的太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