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38章

作者:断刃天涯

  贾琏觉得人生基本美满的时候,准备在班上摸鱼一天时,却被张庭恩叫去了内阁。

  “昨天陛下让为师过去,一起聊了聊研发厅的事情。为师的意思,这是你的一番心血,发展良好的情况下,不应做出改变。”

  贾琏非常平静的听着,也不说话,张庭恩看他沉稳,满意的点点头:“陛下又问为师,内帑出钱买船,宗室出几个人,跟着跑南洋做买卖,是否可行。”贾琏还是安静的听着,就等张庭恩公布答案了。

  张庭恩也没卖关子,继续:“为师认可了这个做法,毕竟朝廷也鼓励民间的海船跑南洋,不可让西洋人专美于海贸。现在的问题,就是船!”

  贾琏听到这里,知道该说话了,问了一句:“恩师有何差遣?”

  “年初的时候,朝廷拨款在天津和登州两处船厂造船,仿制西洋女王赠送的那条船,你去看看,仿制到哪一步了。”

  贾琏奇怪的问:“怎么不去问工部?潘阁老总该知道吧?”

  张庭恩摇摇头:“下面汇报了,他才知道,下面没汇报,他上哪去知道?而且,天津的船厂归兵部,登州的船厂归工部,各处船场还有归地方衙门管的,所有船厂又都归水师衙门统属,乱的很呢。”

  “那我去天津,登州那边,让工部派人去看看。”贾琏揽下了一半的差事,张庭恩淡淡道:“事情不算特别着急,你不但要去天津和登州,还要去江南的刘家港看看那边的船厂。为师向陛下建议了,今后所有官营的船厂,都该统一管理,不能像现在这样乱糟糟的,多方管辖。”

  话说到这个份上,贾琏彻底听懂了,张庭恩想改变眼下这个多重管辖的局面,所以才要贾琏转一圈,回来提供一点依据。

  贾琏嘴上没说,心里却在推断,看这意思,各地船厂有点乱啊。这就不是管理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管的了的问题。

  “那行,内阁发个文,兵部也发个文,工部也发一个文,水师衙门也发一个文,学生还需调一千神机营随行。”

  贾琏愿意吃苦受累走一趟,但肯定不愿意受气,所以要点齐人马,让下面的人知道,我手里有家伙,不老实我弄死你们。

  “张相,时间到了。”这时候门口走吏来报,张庭恩看看贾琏道:“在这等着,回头会上我再提出来,看看结果如何。”

  贾琏只好留下,无聊的等待内阁会议的结束。

  今天的会议由皇帝发起,议题是宗室经营海贸,是否合适。

  怎么说呢,还是那句话,是否涉及到与民争利。

  儒家是这样的,嘴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实际上,皇帝要在地方上开矿,与民争利。制造局要参与地方经营,与民争利。地方士绅开矿,皇帝要加点税收,与民争利。这种现象发展到民国,就有了X人治X的口号,各省都要自治,看上去是大一统最危险的时候。隔壁的小日子以为机会来了,一头扎进来才发现,汉奸是有的,但更多人秉持着国人的本分,团结起来,奋起抵抗。

  还有一个比较文学的说法,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但是大一统理念还是深入人心的,只不过地方上还是会有各种手段挖墙角谋私利。

  这就看着很矛盾,实际上也不矛盾。因为矛盾与统一,本就是一体两面。

  皇帝的提议没人反对,自然顺利通过,宗室的问题,内阁其实也很头疼,不是因为需要内阁负责,而是因为几位皇帝负责,搞出了很多麻烦。

  情理上没毛病,剩下的就是船的问题了。

  张庭恩再次问工部,得到的回答是正在推进,一切还算顺利,暂时没结果。

  对此,张庭恩顺势提出,各地船厂统属混乱,造成了管理上的不便,以及财政上的浪费,应该统一起来,由某个部门专管才好。

  一番话,说的内阁所有人一个一个不吭声,承辉帝等了好一会没见人说话,开口道:“派个人下去看看,回来再说如何处置。”

  张庭恩立刻道:“微臣推荐贾不器走一趟!他本就是直隶特设监察御史,在职责范围内。”

  承辉帝犹豫了一下:“眼下是五月中,九月乡试,时间上来得及么?”

  张庭恩一听这个,点点头:“陛下考虑的周到,那就让他去天津和登州两处看看,刘家港、厦门、广州三处,让孙相安排个人去看看。”

  其他阁臣听君臣二人一唱一和的,心里那个别扭。

  更别扭的还在后面呢,贾琏居然要各部发文,还有一千神机镇官兵。

  “过分了,这就过分了,贾不器什么意思?就这么不信任地方上的官员?”郭衍忍不住跳出来,他最近在努力,争取一下吏部尚书的兼任。

第467章 钦命直鲁巡按

  “朕倒是能理解贾卿的做法!”承辉帝淡淡的一句话,直接给果然干哑巴了,正要借题发挥,这当头一棒打的晕头转向。

  后续承辉帝又来一棒子:“朕不但同意他带兵出发,还要给他尚方宝剑,便宜行事的权利。”

  张庭恩起身抱手:“陛下圣明,官员若是勤于王事,自不必担心被波及,如不能做好朝廷交代的任务,甚至起反作用,砍了也罢!”

  别人说要杀人,那也许是装腔作势,但是贾琏说了要杀人,真的会杀。

  谁也不会忘记,在大同城外,贾琏排枪伺候,一口气干掉了上百人。那真叫一个血流成河!

  仔细想一想,为何要派贾琏出巡,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自打英吉利使者送了条船后,皇帝已经让天津和登州两处船厂派人去学习,并着手仿制。这都过去多久了,一点成绩都没拿出来,需知为此皇帝还拨了内帑五十万元。

  潘季驯脸色就不是很好看,因为他兼着工部尚书呢,登州船厂归工部管。

  朝廷的官营船厂是个啥情况,知道的都知道,这么多年没有正经造船了,一两年时间就想恢复,太难了。

  问题不在这个,在于官员!有没有把这事情组织起来,有没有把圣意放在心上。这条英国人送的船,可是皇帝的脸面。

  当初为了回礼,承辉帝拿出了贡品中最顶级的瓷器丝绸刺绣茶叶等西洋人有钱都买不到的东西。

  一年过去了,下面的人是怎么上报的?进展顺利,暂无结果。

  承辉帝不懂造船,不等于是傻子。

  组织了多少工匠,准备了多少木材,图纸有没有画好,船坞有没有整理好,这些都是正常的准备工作,但凡在汇报中有一丁点数据,都不至于承辉帝想起来就恼火,气的想砍人。也就是碍于他仁厚的人设,这才不便喊打喊杀,让贾琏出去试刀。

  有了皇帝的态度,其他人都不敢废话了,主要没有领头的,以前孔照还会出来说两句,陛下需待下以仁之类的话。

  如今的张庭恩,非但不拦着,还要为虎作伥。可不是么,伴君如伴虎呢。

  任命贾琏为直鲁巡按,并且以圣旨的方式表达,并召贾琏进宫,当面嘱咐。

  “卿一直劝朕面向海洋,朕并非不想,而是此前内部不修,时机不成熟。如今朝廷与英吉利和法兰西互设常驻使者,朝中皆知世界之大,并非我中华一隅。明成祖遣郑和七下西洋,开拓四海,朕未必不如他。”承辉帝开口一番话,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接受贾琏的建议,不搞养殖宗室的那套。

  今后就这条路了,爱去不去,不去的在京城不至于饿死,想发达就做梦吧。

  听皇帝拿朱棣来自比,贾琏自然不会让这个等式成立,赶紧风尚马屁:“明成祖虽雄才大略,然则其遣使出海,为的是筹集北征军费,民间非但不能获利,反而因此受损。朝臣更是领了不少卖不掉的胡椒做俸禄,当时可谓怨声载道。陛下鼓励民间出海,让利于民,胸襟远胜朱棣。”

  “你的意思,朱棣追亡逐北,纵横大漠,比朕要强咯?”承辉帝明显还有点气不顺,要拿贾琏出出气。

  贾琏笑道:“陛下所图,岂是朱棣所能企及者?陆地上不必亲征,有望恢复汉唐盛世,运筹之能,胸襟之广,岂是朱棣武力解决问题能比的?”

  承辉帝笑了笑,贾琏继续:“善战者无赫赫之功,陛下当之无愧。”

  “马屁精!”承辉帝终于忍不住笑了,摆摆手继续:“朕知道你的心思,放心吧,朕不会自毁基业。此去天津、登州,官员出了问题,先斩后奏,便宜行事。圣旨给你准备好了,尚方宝剑也给你备下了,卿长于经营,花点时间,把船厂好好整顿一番,想出海没船可不行啊。”

  “有陛下的支持,微臣心里有底了。经营之道,其实不难,无非是官员立身要正,其次是善待下属,恩威并重。道理,每个官都懂,就是架不住那手痒痒,非要拿不该拿的钱。”贾琏的话也很明白了,天下的官员,不贪的很少。甚至是朝廷默许的,只要不把百姓逼反,基本不杀人。上次四川百姓造反,不也就杀了几个主要负责人么?下面的州县官员,最多就是流放新省。

  “整顿吏治,需逐步进行,不能一下子下手太狠了,搞的朝廷都乱了。朕这点心思,希望卿能理解。”承辉帝也算是推心置腹了,毕竟他是皇帝,考虑问题肯定是从整体的国家利益角度出发。首先还是追求稳定,任何时候,统治者追求的都是一样的。

  国家乱了,谈何治理呢?乱了,那就要先治乱。

  这就有点矛盾论的意思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说实话,就这番话而言,贾琏是很佩服承辉帝的,一个合格的君主的形象出来了。

  此次出京,贾琏与往日不同,以前是尽量低调,这次是点齐了兵马,摆开仪仗,大鸣大放的出发,不搞微服私访那一套。

  之所以这么干,原因很简单,这个时代的所谓四柱记账法,根本经不起查。贾琏一手培训出来的账房,学都是现代那套,查账没问题。

  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查账就能查清楚。

  当然了,也有这次公务的特殊性,官营的船厂嘛,主要问题还是账目问题。

  遮掩还是有的,明面上打着直鲁巡按的旗号,没说冲着船厂去的。

  消息传出去后,下面的官员纷纷警惕了起来,毕竟贾琏带了一千神机营,其中还有四门野战炮,这阵势有点吓人的。

  别的不说,即便省城的巡抚标兵,三千人对上对上这一千人,照样不是对手。再说了,真这么干了,那叫造反。

  所以呢,该擦屁股的擦屁股,没人敢怠慢贾琏此行。

  不过这个消息呢,一天一个样子。

  “什么?贾琏出差还带了个俊俏的丫鬟,还是女扮男装的?”

  “什么?贾不器居然半路喊累,在德州休息了三天,每天都去逛窑子?”

  “好消息,沧州,德州知府送的银子,贾大人都收了。”

  随着贾琏的队伍逼近济南,如临大敌的济南巡抚以及三司,总算是可以松一口气了,贾不器贪财好色的美名,果然是真的。

  临近济南,山东巡抚吴德率三司以及济南知府等官员出城十五里迎接,真是给足了面子。

  山东因为距离京城还算比较近,考成法的实施还是不错的,毕竟有点事情,京城过几天就知道了,属于半个京城的眼皮底下。

  等待时,吴德与布政使林广凑一起说闲话,这哥俩也是面和心不和,毕竟权责上两人是有重叠的。是个人都不喜欢头上的婆婆指手画脚,山东的政务,原则上巡抚有权利管辖,实际上就该布政司管。

  巡抚和三司之间的关系,互相制衡,有矛盾,也有合作。

  强势的巡抚遇见同样强势的布政使,肯定能打起来,互相不买账。

  “江湖传言,也不知道真假,贾琏带着一千精锐,大炮四门,一看就是来者不善。”

  危急时刻,两位平时不对付的官员,此刻也要先度过眼前这一关再说。

  吴德就是这个意思,大家需要同舟共济,现在不是争权夺利的时候。

  林广点点头:“神机营的精锐,都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贾琏一手带出来的队伍,这厮是真的邪性,科举能中状元,带兵战无不胜,治理郧阳府的时候,百姓齐声称颂,人走时苦苦哀求,挽留不去。呆在五城兵马司,能把京城的治安大大改善,弄个研发司,成了一个聚宝盆。”

  吴德听了出林广的不安,笑着调侃;“这话,仁兄应该当着贾琏的面说。”

  “这不是先预演一番么,山东那么大个地方,总有照顾不到的时候,希望贾琏非刻薄之辈,别在鸡蛋里挑骨头。”

  两人正说着呢,远处探马来报,直鲁巡按贾琏的仪仗队,已经到了两里地之外。

  两人联袂上了凉亭远眺,看见烟尘后,互相交换了一个眼神,那意思,别互相拆台,恩怨以后再算。

  贾琏这次走的不着急,出门乘船不说,上了岸还要坐八抬大轿。

  而且没先去天津船厂,而是奔着山东来了。

  至于丫鬟嘛,还真带了,还不止一个,带了俩,晴雯和袭人。

  袭人是主动要跟来了,在家里做一个爷身边没有体己人伺候,她不放心,看不到爷,晚上睡不着。

  也不怪袭人这么黏糊,实在是回娘家一趟,她真是面子里子,全都有了。面子,回家时穿金戴银,解决了弟弟进贾家族学,那可是花钱都进不去的地方。里子,贾琏给了一百两,袭人说是她攒的,家里人也不会信啊。银子给了家里,父母都开心了,闺女在二爷跟前得宠呢。这就好!

  现在袭人就剩下一个念想,抓紧一点,怀上一个,姨娘的位子就稳了。

  至于晴雯,这不是刚得手么?正稀罕呢!

  主要还是这次的差事比较特殊,贾琏既然要大鸣大放的摆开仪仗,就必须布置一点迷惑人的手段,不然要调查的目标都警戒拉满,不是给自己添麻烦么?回头别还没开始查,人就死了几个,那真是自找麻烦。

  说实话,贾琏是一点都不敢高估这些做官的节操。

  袭人和晴雯换了男装,各自一顶二人抬的轿子,这一路跟着贾琏出行,谈不上累不说,简直就是跟着出来玩的。

  吴德和林广迎上前,贾琏从轿子里下来,冲两人抱手:“二位大人品级在贾某之上,怎么好劳二位出迎,贾某的罪过。”

  话是这么说,语气却很不认真,完全是一副【我钦差哦】的姿态。

  “贾大人客气了,您是可是正四品的特设御史,京畿道谁落您手里,都没个好。再说了,此番奉旨巡按,乃是上差,谈品级就不合适了。”

  吴德之前还说林广,现在他说出来的话,那也是够肉麻的。

  林广一看贾琏的派头,觉得这次有谱了,也上前凑趣:“京中有传闻,今年的乡试,直隶主考是贾大人。林某提前祝贺,贾大人过了这道坎,外放几年,回京在六部熬几年,就是大学士了。”

  你还真别怪这两人不要脸拍贾琏的马屁,实在是这阵仗有点吓人,你说你不是来找麻烦的,谁敢真的信啊。

  “客气,客气,请!请!请!”

  亭内喝了一杯洗尘酒,这才继续上路,天黑前到了济南府,巡抚设宴款待,贾琏欣然而往,次日林广设宴,贾琏又去了。

  期间从青楼请来的红倌人,贾琏也没客气,带回去了。这些红倌人也一口咬定,贾大人那上头能耐强大,她们很满意。

  你还别说,两位被贾琏看上带回去的姐儿,回去就涨价了,以前五十两一夜,现在没有二百两,您还是在外面喝杯茶,听听小曲吧。

  你还别说,好些有钱人,就愿意花这个钱,非要跟状元郎做同道中人。

  贾琏在济南府呆了三天,这才潇洒东去,吴德和林广接待的过程中,没少套他的话,贾琏告诉他们的是,就是看看考成法施行的如何。目前没啥问题,还要去各府转转。既然出来了,装也要装装样子的。

  二人见贾琏在济南真的就是做个样子,丝毫没有调查的意思,这才勉强的放心了。总之,人没走,他们都是提高警惕,以免中了瞒天过海之计。

  贾琏离开济南府之前,吴德和林广私下商量,还是不放心,跟着去吧。

  二人找到贾琏,表示要陪同巡视,贾琏也没拒绝,二人这才算放心,当然还是没有彻底放心。

  贾琏能理解这俩人的心思,换成自己,也不放心。

  官场上翻脸不认人的主,那可多了。越往上,机会越少,一个萝卜一颗坑,坑了别人,自己才有机会往上爬。

  你敢说贾琏没有来山东担任巡抚的可能性?他当御史是四品,他在研发厅,那是三品,正的。

  两位主官陪着贾琏,四处巡视,拖延了半个月,总算是到了登州府,贾琏告诉两人,这是最后一站了。完事就回京城。

第468章 威胁与配合

  登州官员也一样出迎十里,贾琏依旧看着人畜无害。

  行至城门口,贾琏下令叫停了轿子,众人觉得突兀,倒也没有特别在意,没曾想贾琏却下了轿子,变得极为严肃,手举令牌大声道:“神机营,接管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