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69章

作者:断刃天涯

  小贵子骂人的时候,身边只有熬了一夜的林如海,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放下最后一份卷宗,林如海叹息道:“这群官儿平日没少上贡啊!”

  小贵子冷笑道:“看见他们跪地嚎哭,投入贾大人的模样,咱家便知道,一个一个的都该死。大理寺与刑部的几个官也该死。”

  林如海不动声色的笑了笑:“所有翻供的卷宗誊抄一遍,派人送京城吧,陛下与诸位阁老也好。倦了,睡一觉去。”

  一觉醒来,得知贾琏回来了,正在外面等着,林如海赶紧梳洗出来,时间已经是午后。

  “哟,这不是贾都督么,还知道要回来?”林如海开口阴阳,贾琏默默的把一份报告递给他:“劳烦林总宪看看!”

  林如海哼哼两声没反驳,坐下后一边吃一边看,林如海翻的很快,看的也很快,所以他后悔了,看这个影响食欲。

  报告丢一边,林如海继续专注的吃饭,也不讽刺阴阳了,默默的吃饱之后,拿起报告道:“走!”

  正堂上,大理寺与刑部的官员都在,内侍小贵子也在,林如海出现时,众人纷纷行礼,看清楚随后跟进的贾琏时,众人表情不一。

  “贾大人为国征战,咱家有礼了。”小贵子上前一个九十度作揖,贾琏赶紧扶着:“别,千万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分内的事情!”

  小贵子起身后,冷笑道:“贾大人知道什么叫分内的事情,做的也都是分内的事情,咱家都亲眼看见了,一定据实奏报。”

  说着话,转头看着林如海等一干人等,继续冷笑:“有的人啊……!”

  这一出戏码啥意思,刚回来的贾琏还真不知道,也没人告诉他。

  林如海咳嗽一声:“贵公公,宣旨吧!”

  小贵子这才收起冷笑,自袖口内掏出圣旨,举在手里:“贾琏听旨!”

  贾琏大礼跪地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钦此!”

  贾琏起身接过圣旨,看看外面的夕阳后:“贾某回营准备,明日启程。”

  “嗯,回去吧,这里还要几天才能弄好。”林如海看似随意的交代,实则另有意思。

  当夜,林如海带着众人又忙活了一夜,期间各种争论,最终如何定案还在,毕竟人太多了。

  天还没亮,神机营先锋已经出城,城门口林如海和小贵子都在送行。

  “如今各府县的官员都在押,一些非主官,本总宪做主先放了,回去代理衙门事务。沿途几个县的官员吏部能补的上,逃走百姓的家没了,就怕地也没了。回去之后,贾大人一定要当面向陛下痛陈利害。”

  看着林如海苦口婆心的样子,贾琏挺无语的苦笑道:“尽力而为吧!”

  小贵子在一旁阴森森的补一句:“山西巡抚、布政使居然拿不出粮食,驻军及救济百姓居然要向粮商购入粮食,这回真是开了眼了。”

  贾琏平静的看着大同城内的方向:“正常,不然他们不能辛苦一趟把粮食从太原送来!”

第379章 三年了,终于回来了

  有些人就是这样,一旦掌权之后,啥都别想耽误我挣钱。

  贾琏对此早就麻木了,

  不过捞钱搞的太监都看不下去了,还真是人才。

  都不用贾琏说,小贵子肯定告状,承辉帝的性格不弄死几个人不会作罢的。

  来的时候赶路,回去的时候贾琏不着急了,不紧不慢的日行六十里(三十公里),在这个时代还是快的。

  回到张家口都是七天后的事情了,逃亡的百姓回来了一些,城内恢复了一些生气。

  烧了一半的衙门空荡荡的,官员还没补上,西山大营留下的两队人马,勉强维持城内的治安。

  神机营进城后,保持着不扰民的纪律,主要是当兵的没少挣钱,朝廷的军饷一分不少的下发,战利品分润还有一波油水。

  趁着天黑前,贾琏在城内转悠了一圈才发现,居然已经有商人在做粮食的买卖了,价格自然是贵的很。

  也就是销售的粮食里没有大米,不然贾琏又想杀人了。

  神机营倒是不缺吃的,尤其是不缺肉,从草原部落里抢了太多的肉干,马肉干都被嫌弃太酸了没人吃。

  科尔沁与林丹部落抢的那点粮食,基本全便宜神机营了,若非有西山大营分走一半,还能剩下更多。

  修整一夜,又花了七天时间,神机营才看见了京城的城墙,这一趟出征小两个月,京城已经是盛夏了。

  进城之后,贾琏被等在城门口的内侍带进了宫,承辉帝被贾琏身上那股味道熏的频频皱眉。

  看着大礼参拜从地上起来的贾琏,承辉帝忍不住问:“几天没洗了?”

  “回陛下,算上今日,正好半个月。”贾琏毕恭毕敬的回答,双手奉上金牌,承辉帝嫌弃的看他一眼“金牌继续收着!”

  这话贾琏倒是没想到,愣了一下很干脆的贴身收好。

  本想狠狠骂贾琏一顿的承辉帝,看清楚他的样子,真是狠不下心了。

  玉树临风的贾状元,此刻胡子拉碴不说,头发一坨一坨的,脸上也都是灰,衣服上也都是尘土。

  “怎么想起来一口气杀了那么许多人?”没了骂人的心思,承辉帝很温和的问了一句!

  “微臣其实是想给那些官儿一锅端的!只是想到家里有老有小,差事不能丢,这才稍稍的收敛了一点。”

  听了贾琏的回答,承辉帝的火气又上来了,冷笑道:“怎么,朕还要夸你做事果断?”

  “那不至于,只是……。”贾琏说着把林如海到了之后,全体官员翻供的事情说了出来。贾琏让他们写材料的时候,全都老实交代吃了多少空额,军队不足,战斗力不足,所以不敢出战。当着林如海的面,换了一個说法,不出战是因为担心山西门户不保。

  对比一下,那些失地的官员倒是该死,大同与云州的官员,城池没丢反而有功了。你就说气人不气人。

  当然翻供的时候也有一些真话的,比如,兵力不足,训练不足,装备不足,那也不全是当地官员的错。

  按照贾琏的审讯结果,别人不好说,大同知府与总兵肯定是够砍头的。其他官员吧,你说情有可原,他们也是贪腐链上的一员。

  问题是当今的大周,罕有不贪的官。

  电视剧里的和珅说灾民不算人,下面就有人敢说,和珅做的对。

  就无法理解这些人的脑回路,你要是个灾民,你愿意吃糠?

  这是能救多少人的事情么?是官员执行出了大问题。能为和珅叫好的人,那是事情没落到他头上。这种人做官了,也是个拼命捞的货色。

  按照这类人的逻辑,红X会暴露出的那些问题,是不是也该叫好啊?都是官方机构嘛!

  裘世安进来奉茶,承辉帝收拾心情让贾琏坐下,慢慢的讲这一趟出征的事情,同时对照一下贾琏的上奏。

  贾琏端着茶杯润了润嗓子,不紧不慢的开始讲,承辉帝很有耐心的听着,不时提问一句。

  差不多一个时辰后,贾琏才算是讲完了,其中掺杂了不少个人判断和私货。

  “以卿的意思,草原各部暂时不会再南下了?”承辉帝听完之后也放心了,最后确定一下。

  “只能说大规模南下的可能没有了,少数人马进来抢劫的事情不敢保证。没抢够东西回去,草原各部的日子过不下去了,该抢还是来抢。往年草原大规模南侵,往往选在秋天草长马肥的时候,今年选在初夏,可见草原上的处境艰难。以微臣之见,内讧之后,应该有草原部落主动来访,或降求庇护,或要求通商。李逆虽然逃走了,没有个三年五载的,草原各部之间很难一统号令。”

  裘世安又出现了,带了几个小太监进来,搬走了一筐的奏折,贾琏看一眼,承辉帝笑问:“想不想看看,都是弹劾你擅杀大臣的。”

  贾琏倒是一点都不尴尬,还能笑的很开心:“此事微臣早有心理准备,要没人弹劾才是怪事了。”

  见贾琏心态不错,承辉帝放心了,他最担心的就是贾琏心存芥蒂,以后干活不卖力了。

  “今天就到这吧,朕给你十天的假期。”

  “怎么才十天?”贾琏很诧异的反问,连称呼都没带,可见反应之真实。

  “废什么话,赶紧滚蛋!”承辉帝很不客气的没解释,贾琏无语告退。

  离开乾清宫,还要去一趟兵部,交了临时左军都督的差事,彻底的交出兵权后,才算是完事,可以回家了。

  贾琏不知道是,等他离开了乾清宫之后,承辉帝把留守的四位阁臣都叫来了,开一个小会。

  “山海关那边,玄理态度转变很大,朕欲十日之后,命贾琏率神机营往山海关,届时调玄理回京,让贾琏好好整顿一下山海关驻军。”

  承辉帝开宗明义,把话题抛出来。

  这次先开口的居然是潘季驯,小心的问:“贾琏能力足够,只是职务与威信,能压的住场子么?”

  都不用承辉帝回答,孔照便接过去:“临时的左军都督再挂一个名就是了,李相倒是啥都够格,玄理不照样阳奉阴违。”

  梁道远也站出来附和道:“李相的奏报,我也看了,玄理一直在暗示李相赶紧回京呢。当初就不该选他出任山海关总兵。”

  郭衍也跟着接一句:“养寇自重,长此以往,怕是要停掉不听宣了!”

  这话有点牵强了,玄理那是养寇自重么?东平王的实力,远在山海关驻军之上。

  孔照道:“陛下,眼下天气热,不宜再动兵,不如等到秋高气爽,神机营的元气彻底恢复,再论此事。”

  承辉帝听了没立刻说话,思考了好一阵子才道:“如此,李相需再辛苦数月了。”

  潘季驯和郭衍互相看看,心里默默的想【这会李驰未必想回京呢。】

  显而易见的是,西北各军镇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的表现,可以说令皇帝与内阁彻底的失望了。但话怎么说呢,作为阁臣,手下不能没有做事的。没有自己的势力,在内阁说话的声音都不响。李驰长期在南方为官,很难被此事牵扯进来,躲在山海关清闲的过日子不好么?回来蹚浑水干啥?

  再说了,处理三边的时候,阁臣们当然要争取把处置权抓在手里,这样才能尽力的保护好自己人。

  你看,皇帝要整顿吏治,内阁大臣们要保护自己人。

  矛盾总是无处不在的,李驰留在辽东牵制玄理的事情就这么定下了。

  “三边各镇的官员,贾琏已经杀了一批了,剩下的官员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梁道远一开口就是锚定物,搞标准。

  承辉帝习惯了这种又矛盾又合作状态下的拉扯,尽管很不满梁道远的先声夺人,还是认可了他的最低标准是不杀。

  “山西巡抚、布政使于贼寇入侵期间毫无作为,朕意抄家罢官!大同云州两地知府,贬为庶人!流放岭南!”承辉帝是懂什么叫生不如死的,这个处置的理由很充分,也是针对梁道远去的。他是吏部尚书,巡抚、布政使的职位,与他的关系很大。至少一个识人不明的罪名是担下了。

  伱不是想抢先出招,定一个调子么?好啊,接下来就受着吧,谁说一定要杀人的?

  承辉帝上来就决定了四个官员的命运,算是给内阁狠狠的一击。

  孔照不动声色的看了一眼梁道远,知道他的难处,但还是看不上他先出招的举动,事先居然没商量啊。

  从张家口到大同沿线的官员,这次有一个算一个,都是要清算责任的。承辉帝不走寻常路的先处置了山西两个主官,打了内阁措手不及。

  你还没法反驳,皇帝的权威不说,理由很充分。快两个月的时间里,山西方面真就是毫无作为。

  哦,还是有作为了,搞了几次募捐活动,弄到了十万两银子。就这,贾琏到大同之后,驻军粮草不足一个月,难民救济更是无从谈起。

  有趣的是,贾琏罪责,没人去提。算是一次交易吧,内阁不找贾琏麻烦,承辉帝认可这次不杀人。

  只能说承辉帝认识到了一个问题,皇帝过于专权,没准还是会出现下一次内阁无计可施的局面。内阁要调整,要能担事情,就得有权利。

  只不过怎么说呢,皇帝放权不是为了眼下的内阁,而是为了今后的内阁。

  经过这次的事情后,承辉帝的风格也有所改变了,一点一点的改掉过去的做法。

  回到家里的贾琏,受到了隆重的欢迎,贾家但凡是有点地位的,除了贾敬之外,全都出场迎接贾琏回家。

  没看见贾敬,贾琏心里暗暗鄙夷,原著中秦可卿的葬礼,贾敬不肯耽误修行,不曾回家。后来家里祭祖,他倒是回来主持了。

  不是说好了跳出红尘么?

  贾琏身上的味道太大,所以,贾母主持的迎接仪式热烈短暂,贾琏回家后先泡澡。

  一个人靠在浴桶上时,脑子里开始复盘,不洗澡不是没条件,而是故意为之。不是想恶心皇帝,而是想让皇帝看到狼狈的一面。

  说起来贾琏这一路也确实太累了,躺在浴桶里没一会就睡着了。王熙凤等人进来帮忙洗澡都没察觉到,迷迷糊糊的洗好了才算醒来,回书房躺下就睡着了,平日里不怎么打鼾,这回也是鼾声雷动。

  一觉醒来已经是次日午后,浑身上下每一块肌肉都在酸疼。

  躺着的贾琏真的是一动不动,不是没力气,就是不想动。

  睁眼躺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憋的受不了才起来。

  看见进来跟前伺候的人是袭人,贾琏颇为意外:“怎么是你?”

  袭人眼神往下飞快扫过,脸便红了,低声道:“大奶奶和姨奶奶们,身子不便。香菱前日夜里受了凉!”

  贾琏嗯了一声,任凭袭人伺候着收拾完毕,一身居家便装吃回家的第一顿,袭人在一旁说起昨晚上准备的洗尘宴席。

  “赦大爷和珍大爷都喝多了,蓉大爷留了话,爷醒来了让知会一声,薛家人到了京城。老太太昨晚上早早就回去休息了,二奶奶和姨奶奶们也没多留。”

  贾琏一边喝着清淡的小米粥,一边在心里默默的盘算着,今后该做的事情。

  有的差事能辞掉还是辞掉吧,就算皇帝不允许,也该像九门镇守统制那样,挂个名就好了。

  今后还是专心做两件事情,一个是研发司,一个是要搞一门新学问,要开宗立派。

  贾琏在家里休息的时候,遥远的广州却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情。

  一支庞大的船队出现在广州外海,虎门炮台立刻动了起来,火炮都装填完毕了。

  饮水船载着一个战战兢兢的水师小官和通译,靠近船队之后才发现,船头甲板上的人身穿大周服饰,个个激动的人在发狂。

  郭松涛趴在船沿上,双目含泪的看着前方的广州城,激动的喃喃自语:“三年了,总算是回来了。”

  另一艘挂着英伦旗号的战舰纳尔逊号上,英国使团的正副团长,表情凝重的放下望远镜。

  “眼前的炮台修的极为坚固,即便把所有炮弹打完,也无法摧毁,只能另寻地方靠岸,迂回进攻炮台。”

  “好了,沙逊,我们是使团,不是来打仗的。大英帝国在海上无敌的前提是东方大国并未介入大海,否则以东方大国庞大的国土以及人口数量,惊人的贸易顺差,打造一支强大的海军并不难。所以,收起你的傲慢吧,皇家海军不是你们这群鸦片贩子的保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