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断刃天涯
看着皇后招呼都没打就进去看皇帝了,阁臣们脸色不好看,竭力掩饰着难堪。
站在外面等着,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好在没一会裘世安出来了,冲几位阁臣笑道:“皇后懿旨,阁臣们先去歇着吧。”
诸位阁臣领旨离去,孔照安排好轮值后,这才各自散去,也没人回家,找个地方睡觉即可。
没有星月的夜晚,馒头庵西厢里的灯点亮了,孤灯之下的甄欢表情一会苦涩,一会狰狞,一会咬牙切齿。
最终还是起身叹息一声,吹熄了灯,似乎睡了。
过了好一阵,两道人影一前一后,悄悄的出了西厢,走后门出了馒头庵。
山脚下的一处土地庙前,两道窈窕的人影与一群黑衣人汇合。
“事不可为,耐心等下次机会!”
交代完毕后,两道人影没有停留,立刻离开,消失在黑暗中。
【下一次,真的还有下一次么?】
承辉帝醒来时,觉得灯光刺眼,闭眼睁眼好几次,才算是慢慢的适应。
眼睛有点涨,抬手揉了揉,看清楚屋内无人便道:“来人!”
周皇后很快进来,一脸惊喜:“皇上醒了!”
看清楚皇后的承辉帝心头暖意升起,露出笑容:“嗯,什么时候了?朕这是怎么了?”
“皇上,先闭上眼睛躺着,容臣妾慢慢说。”周皇后柔和的声音让承辉帝彻底的心安了,靠着垫子闭上眼睛,感受到热毛巾敷眼睛上很舒服。
“黄昏时分,左军捷报进京,送到御前时,皇上听了消息,当时就睡着了,这会都五更天了。”周皇后说的简单,但意思很明确。
承辉帝知道不是幻觉,脸上泛起笑容道:“捷报读给朕听!”
周皇后早有准备,拿出捷报来,语气不疾不徐的念起来。
承辉帝非常安心的听完后,忍不住浑身起鸡皮疙瘩,别看奏报简单,皇帝可是上过战场的,知道是个啥情况。
贾琏才多少人啊?面对贼寇主力,虽说分兵了,没有十万之众,依旧是绝对的劣势兵力。
但他获悉了通州粮仓着火后,毅然决然的决定发起主动进攻,并且以正面击溃敌军的方式,获得了胜利。随后追击到张家口,贼寇内乱,贾琏抓住机会冒险一击,最终获得大胜,收复张家口。
“奏报上看着简单,左军连续作战,实则千难万难。尤其是夜战,更是难上加难。需知,我军底层士卒多为雀蒙眼,点火把作战,很难起到突然袭击的作用。这一仗,胜的极为冒险。索性李逆名不正言不顺,无法服众,才有贼寇内讧之事。”承辉帝似乎在跟周皇后说,其实是在自说自话。
周皇后知道皇帝心情很好,果断的捧哏,让他更加高兴:“伪帝不得人心,贼寇不能团结,却利益一致。如非贾卿堂堂正正雷霆一击,迫使贼寇败退,哪来的贼寇内乱呢?没有皇上不介意贾卿年幼,大胆启用,哪来的此战大捷呢?”
承辉帝知道皇后在拍马屁,但是听着很舒服啊,朕喜欢听,多说点。
“陛下,臣妾为后宫,不得干政。然臣妾必须说一句,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周皇后说的很隐晦,承辉帝听的很清楚。
这些话无非就是四个字“帝王心术”。
所谓的功高不赏,那是从臣子的角度看问题,从皇帝的角度看,就是帝王心术。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大恩无以为报,那就砍死恩主。
承辉帝高兴的心情被皇后一句话说的有点降温了,不过也没在意。这个时候说这个话,才叫夫妻一体呢。
“奏报上说,共计斩首一万有余,贼寇虽败数阵,主力尚存。战局距离结束,还早着呢。”承辉帝说着摆摆手,抬手揭开毛巾坐了起来。
“朕饿了,弄点吃的。”
周皇后赶紧派人去传,没一会一碗米粥端来,还有几个碟子的咸菜。
承辉帝是真的饿了,大口大口的喝了三碗才停下:“可惜了,只有热粥!不是朕想的大鱼大肉。”
“御医再三交代,皇上这些日子吃的不香,不可重油。”
“朕知道!皇后有心了!贾琏又立新功,一定会有臣子上奏,调回贾琏。说起来这些臣子都是好心,希望贾琏能理解朕的苦心。”
承辉帝一番话的意思,周皇后倒是听的很明白,知道他的意思。笑着提前劝一句:“贾琏年岁不足二旬,如有不当之处皇上应包容。”
承辉帝点点头,不再说话,周皇后也不再多言!夫妻二人默默的对坐一会后,承辉帝道:“皇后也累了一夜,回去歇着吧。”
周皇后起身告辞,毕竟天亮后,承辉帝有的是事情要做。
穿戴整齐的承辉帝看看镜子里睡一觉后恢复许多精神的自己,看见黑发中醒目的几根白发,忍不住悠悠的叹息。
绝对的权力带来的不仅仅是快感,还有压力。
“裘世安,去内阁看看。”承辉帝知道这个节骨眼上,肯定有人当值。
内阁这边灯火亮了一夜,今夜是孔照与梁道远的班,上半夜是梁道远,下半夜是孔照。
只能说,孔照这点做的还不错,比较照顾下属,而不是让下属熬着,自己去睡觉。
下半夜的孔照也没闲着,处理了一堆的文件后,看见窗外蒙蒙亮,起身活动活动身子,出门走两步,迎面撞见走来的皇帝。
“陛下!”孔照顿时眼泪下来了,上前大礼叩首,承辉帝赶紧示意裘世安扶起来道:“孔相不必如此!”
孔照起来后擦了擦眼泪道;“当时老臣六神无主,几乎魂不附体也。”
听到这话的承辉帝虽然感动,想到的却是吕端、韩琦。哎,也不能怪孔照,朕……。
想到自己的作风,承辉帝还真就没法责怪孔照什么。毕竟选的嘛!你要的就是这样一个相对软弱的首辅。
再说了,北宋的宰相权利多大,大周的宰相能有多大的权利,没法比的嘛。
“陪朕走走!”承辉帝招呼孔照,在清晨的庭院内散步,群臣二人走了一会,承辉帝站住回头:“朕拟召回贾琏,卿意如何?”
“陛下,大敌当前,慎重啊!”孔照难得说了真心话,他是被吓到了。此前的局面,太难了,对他而言,有点黔驴技穷了。
承辉帝听了沉默一会才道:“其实,即便辽东有事,朕也怪不得各位爱卿。”
这是一句充满自省意味的话,孔照听了却极为正色道:“陛下万不可有此念,不能为君分忧,就是臣子无能!”
第378章 败坏日久
乾清宫,三日后。
“虎头蛇尾,东平王会操结束了!”当着诸位阁臣的面,承辉帝恢复了往日那种从容,一切又重回掌握之中。
双手背后,别人看不到的地上,承辉帝左右掐右手,让自己冷静。
阁臣们越发的恭敬,起身道贺:“陛下上合天意,下应民心,洪福齐天!”
如此真诚的马屁,登基以来,承辉帝还是第一次听,以前也说,听着就假。
这一次之所以真,实在是皇帝登基以来,经历过的最凶险的事。
普通百姓不知,阁臣们很清楚,李逆在西,穆贼在东,遥相呼应。西北贾琏若败,辽东穆贼必犯华北。
“幸赖皇帝慧眼识人,以贾琏为帅西征,破敌于张家口,消息传回,穆贼自退。”
给皇帝拍马屁这种事情,梁道远从不肯落人之后。此人最善于钻营,一心只想往上爬,承辉帝虽不喜欢这个人,却依旧留着他在内阁里。别人是否看懂了皇帝人用意不得而知名,孔照肯定是看懂了。内阁就该什么声音都有。
“陛下,最近三日,请调贾琏回京的折子不下一百份,微臣令内阁压下去了。”孔照是懂如何在承辉帝之下做官的。
内阁首辅对军事不内行,那便支持内行的人好了。打着为贾琏好的名义,让贾琏从前线回来,暗搓搓的提醒皇帝【功高震主】。
这些折子通政司那边过不了,转内阁来了,梁道远主管吏部,他是一份都没拦着,最后还是孔照给压回去了。
梁道远当然是不怕的,他干的就是这个活,真要不这么干了,他也没必要在内阁继续存在了。
梁道远也很清楚,自己最后一步很难迈过去了,万一呢?反正不可能自己离开的,死活都要赖着。
“陛下,可令贾琏击退贼寇后,坐镇大同、云州,整肃边军。”郭衍起身说话,最近几天老郭心里很慌,做贼心虚的慌。
面对郭衍的建议,有人听不下去了,潘季驯拍案而起:“郭衍,你无耻!”
“姓潘的,你不要血口喷人!”郭衍自然不肯后退,若要心虚躲闪了,那点小心思就做实了。
“贾琏不过十八岁,何以坐镇三边?你这是捧杀!”潘季驯给那点小心思点明了,其实大家都知道,只有老潘说出来了。
心情不错的承辉帝饶有兴致的看着两人对喷,丝毫没有劝架的意思。人只有在吵架的时候,才会口不择言的说出心里话。
郭衍的意思,无非是担心贾琏回来后针对性的报复他,至于梁道远嘛,他知道自己有存在的价值,无所谓帮谁了,乐的看戏。
“姓潘的,我看你是在暗示陛下不能容人!此欺君之罪也!”郭衍非常熟练的扣帽子,他最大的优势,自然是帝党。
潘季驯脸都气红了,脖子粗了一圈,撸起袖子冲出来,对着郭衍挥拳就打,口中不忘继续攻击:“奸贼,受死!”
果然武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终途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石锤了!
两人不顾身份,撕打在一处,承辉帝难道没有劝,主要是看出来了,潘季驯常年在外实干,身体要壮实的多,郭衍不是对手。
不过三两下,老郭就被按在地上,一顿爆锤。皇帝不开口,众人不能不劝,只不过没人上去拉架,都是嘴上工夫:“别打了!”
“住手啊!斯文扫地,斯文扫地!成何体统”
“君前失仪,住手啊!”
“郭奸贼!看打!”潘季驯不停挥拳!
“潘匹夫!伪君子!”郭衍嘴上依旧很硬!翻滚躲闪!
满脸喜色的裘世安进来看一眼,顿时愣住了,承辉帝看见后,不紧不慢的开口:“都住手!来人,扶两位阁老起来!”
内侍上前把两人拉开,裘世安这才上前:“圣人,贾大人自大同又传回好消息,贼寇全部退过长城了。”
众人顿时都安静了,帽子落地的潘季驯与眼睛黑一圈的郭衍,都停下了呼吸。尽管此前都预判,张家口战败后,草原贼寇难以为继,必定会退兵的,真的消息传来后,还是很惊喜的,因为这一次危机彻底过去了。
【早知道就不打这一架了!】郭衍和潘季驯心里暗暗后悔。
承辉帝想先睹为快的,一看群臣便作罢,让裘世安直接念出来。
一开始大家听着都挺欣慰的,当听到沿途各军镇不战而走的时候,脸色都变的有点难看了。尤其是梁道远这个吏部尚书。继续往下听,得知贾琏行军令,直接杀了一百多人的时候,脑补出的场面自然充满血腥。进而人人心中不禁会想,贾琏疯了么?最后得知贾琏把人都扣在军营里,并且派人接管了云州与大同,武力威逼一干官员写材料,就等着朝廷决断时,众人的表情,非常的精彩。
所有人下意识的看承辉帝,发现皇帝居然在笑的时候,四位阁臣的心情各一,孔照只是默默的叹息,梁道远忐忑不安,郭衍决定主动请求外放。至于潘季驯嘛,他真是无所谓了,毕竟没有单独刻意的针对贾琏。
“拟旨!”承辉帝开口,中书舍人们入内,目不斜视,好像之前什么都没发生。
“左都御史林如海为钦差,大理石、刑部挑选精干官员随从协同,侦办此案,嗯,赐尚方宝剑,便宜行事。宁远伯孙统制,代理大同总兵,弹压地方,辅助办案。接旨之日,贾琏即可率神机营回京,不许停留。”
承辉帝口授大意后,一份骈四俪六的圣旨写好了,皇帝看完后用印,内阁诸公传阅后,没有异议,孔照用印。
这时候再看此前内阁的各种心机,承辉帝觉得真是想笑。心里默默的骂娘:【兔崽子,朕还容不下一介少年乎?】
林如海接旨后,得知贾琏干的事情,自然是大吃一惊。法理上贾琏是不能随便杀官员的,即便有金牌,能判死刑,也不能当场排枪打死。需把人押送回京,等待陛下勾决。所谓的行军法的借口,非常的拙劣。但他就是这么干了!
回家说明情况,贾敏赶紧准备行囊,黛玉跟在一旁时,贾敏还在抱怨:“链哥儿吃了枪药么?火气再大,也不能越权杀人嘛。”
“链哥应是有苦衷的!”黛玉在一旁帮忙辩解的时候,流露出担忧的眼神。
林如海沉默不语的看着女儿,一阵心口疼。当夜,林如海与贾敏睡在一起,说了很多安抚之言。
次日清晨出了林府,汇合大理寺与刑部的官员,本以为就这样了,不料还有三位内侍携百余龙禁尉随行。
林如海也不好多问,宣布启程,一行人都是骑马出行,不敢有丝毫的耽搁。
这一路沿途白日赶路,夜宿驿站,连着赶路六日才到了大同城下。看见路边营寨遗址时,林如海勒马看了一会,【这便是链哥儿动手的地方。】
城外十里亭,孙统制与杨统制率众出迎,林如海不见贾琏,当即喝问:“贾琏呢?”
杨统制上前答话:“回钦差的话,贾大人率部出巡长城沿线,已经走了七天了!”
林如海闻讯大惊失色,这小子怎么乱来的?真就是一点都不担心么?
贾琏担心个屁,不但不担心,此刻正在烤一块羊腿,边烤边抱怨:“兔子肉柴的很,一点都不好吃,难怪不能当军粮。”
张三在一旁无语的看看这個家主,往边上挪了几步,拉开距离。兔肉是因为柴么?因为没油水(脂肪)吃不饱好不好?偶尔吃一吃很不错了。
一边想,一边往面前的兔子上撒点盐、孜然、辣椒。这玩意必须吃重口的,不然真不好吃。
“大人,出门七天,朝廷应该有信了。”张三还是提醒了一句。
“嗯,明天就到了,这趟出去,发现的问题很多。长城沿线太过松懈了,这次草原各部越长城南下,百姓遭罪不小啊。”
贾琏说着,语气忍不住变冷了,此前杀人还是太少了,手软了啊。应该把大同和云州的知府与总兵、参将都砍了才解气。
“长城沿线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大同、云州官员没有弃城而逃,就不该死。”张三知道他咋想的,赶紧提醒他,别激动回去剁人。
“你都看见了,长城沿线的隘口那些士兵的尸体,瘦骨嶙峋,无一人投降,全部战死了。”贾琏说起这个心情格外沉重。
“看见了,还是我带人埋的。”张三说着眼睛发酸了,眼前的兔肉也不香了。
“戍边的战士饭都吃不饱,那些当官的该死不该死?回去之后,还要去喜峰口等地看看。谁拿戍边的战士不当人看,我就砍谁。”
入夜,一路风尘的林如海等人不肯休息,连夜审理官员,办理此次贼寇越长城之案。
随行监督的内侍小贵子,也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陪同听审。
熬了一夜之后,事情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内侍小贵子骂骂咧咧:“这帮做官的,当着贾大人的面老实交代,见了林总宪与咱家,全都翻供了。真当咱家是好欺负的么?大理寺与刑部的官员还替他们说话,气死咱家了,一定要狠狠的弹劾这群狗官。”
上一篇:神话红楼:从箭术开始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