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满洲里电鳗
一支军队,非战斗减员,往往比战损还要可怕!
若是能按照主公这书中所说,改善军中卫生,那能多活下来多少精锐士卒?
这【科学】,是真正的强军之学!
富国之学!
最后,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了那卷【思想】之上。
如果说前三卷教材,带给他们的是震撼。
那么这一卷,带给他们的,便是发自灵魂深处的……战栗!
“论主公之于天下,如日月之于长空,不可或缺……”
“我等为何而战?为天下万民,为黎明苍生,更为追随主公,建立一个前所未有之盛世……”
“忠诚,是每一位赵王麾下子民的最高美德……”
“紧紧团结在以九江王赵锋为中心的团队中,以赵锋思想为思想....”
“......”
通篇文章,没有高深的大道理。
有的,只是用最朴素、最直白、最煽动性的语言,不断地重复着一个核心。
那就是——赵锋,是天命所归的救世主!
忠于赵锋,就是忠于天下!
为赵锋而死。
就是为万民牺牲,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夏侯昱看得手心冒汗,后背发凉。
但他眼中,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狂喜与崇拜!
好!太好了!
此等阳谋,简直是神来之笔!
他可以想象,十年,二十年后。
从历阳大学和军校中走出的学子,将会是怎样一群人。
他们从小学习着主公的文章,用着主公发明的“赵数”,信奉着主公所创立的“科学”。
最重要的是,脑子里灌输的全是忠于主公的“思想”!
这些人,将成为主公最锋利的剑,最坚固的盾!
他们对主公的忠诚,将深入骨髓,刻入灵魂!
到那时,何愁天下不定?
何愁大业不成?!
“主公此计,可安万世基业!”
夏侯昱声音沙哑,对着赵锋深深一拜,脸上是发自肺腑的敬畏!
赵锋微微一笑,又从箱子里,取出了几卷专门为军校准备的教材。
“张豹、李虎、凌仓!”
他对着门外喊道。
三名刚刚得到消息,匆匆赶来道贺的将领,立刻大步走了进来。
“末将参见主公!恭喜主公喜得麟儿!”
“免礼。”
赵锋将几卷竹简递给他们,“你们也来看看,这是我为军校准备的兵法教材。”
三人都是被赵锋逼着识字断文的。
虽然看书费劲,但还是恭敬地接了过来。
这一看,眼睛就再也挪不开了!
《威武方阵》(马其顿方阵)、《戟兵方阵》(瑞士戟兵方阵)、《长矛三重方阵(对抗骑兵)》、《叠阵》、《却月阵》……
一个个闻所未闻,却又配有详尽图解的军阵,让他们如痴如醉!
尤其是那句在人少时,发挥游击战突围:“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更是让凌仓这员擅长领兵突袭的将领。
看得双眼放光,如获至宝!
正堂之内,鸦雀无声。
文臣武将,所有集团的核心人物。
此刻都沉浸在赵锋带来的知识海洋中,无法自拔。
不知过了多久。
“咳!”
赵锋一声轻咳,将众人从失神中唤醒。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汇聚到他的身上。
那眼神中,不再仅仅是敬畏与狂热。
更有一种,凡人仰望神明般的崇拜!
“主公……真乃天人也!”
李伯智率先开口,声音都在颤抖。
“主公之才,经天纬地,昱……心悦诚服!”
夏侯昱再次下拜。
“臣愿为主公,为这‘赵数’与‘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崔泰更是激动得满脸通红。
而张豹、李虎、凌仓、赵富贵、赵大牛这几个武夫。
憋了半天,涨红了脸。
最后,还是张豹瓮声瓮气地吼了一嗓子:“俺也一样!”
李虎:“俺也一样!!”
凌仓:“俺也一样!!!”
“哈哈哈哈!”
赵锋看着自己这些被彻底折服的手下。
再也忍不住。
发出了得意的朗声大笑。
屋外大雪似鹅毛。
屋内火炉烧正旺。
他的笑声穿透了正堂。
回荡在整个王府的上空。
充满了无与伦比的自信与豪迈!
在座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
日后天下平定,论功行赏,绘制凌云阁功臣画像时。
论起几人对皇帝陛下最深刻的印象。
第一时间想起的便是今天!
便是这门外大雪纷飞。
赵锋披着大氅。
挥斥方遒。
大笑的这一幕!
第99章 校训!风云再起!(第三卷完,10更!)
接下来的日子。
历阳城内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却又紧张忙碌的景象。
王府旁边。
专门开辟出的一座宽敞院落里。
每天都回荡着赵锋清朗而富有磁性的声音。
“所谓‘赵数’,其精髓在于简化。壹贰叁写起来繁琐,不利于快速计算。而1、2、3,则一目了然……”
“所谓‘科学’,便是格物致知。我们脚下的大地为何是圆的?因为远航的船只,最先消失的是船身,最后才是桅杆……”
赵锋负手站在一块用木炭涂黑的巨大木板前。
手持白色的石灰笔。
将前世的知识,用这个时代的人能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
台下。
李伯智、夏侯昱,以及数十名从历阳大学挑选出的。
即将成为第一批教师的士子们,听得如痴如醉。
他们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时而激动得满脸通红。
赵锋前世本就是历史系博士。
口才便给,逻辑清晰。
讲起课来更是信手拈来,深入浅出。
他所展现出的渊博学识。
彻底征服了这些自视甚高的文人。
他们看向赵锋的眼神。
已经从敬畏,演变成了狂热的崇拜。
而在城外的另一片官田里。
崔泰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卷着裤腿,满身泥水。
正耐心地对着一百名皮肤黝黑、眼神淳朴的农家学生大声讲解。
“看清楚!这曲辕犁的关键,就在于这个‘辕’!它是弯的,不是直的!这样转动起来才省力!”
“还有犁壁,一定要打磨光滑,才能更好地翻开泥土!”
他一边说,一边亲自上手演示。
那些农家子弟学得极快,他们本就熟悉农活,对这些新奇而高效的农具充满了渴望。
短短十几天。
第一批像模像样的曲辕犁和水车,便在他们手中诞生。
整个历阳。
都沉浸在这种创造与学习的狂热氛围之中。
上一篇:大明:开局废除宰相,老朱懵逼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