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第860章

作者:吴未的书

  方立功的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

  他以目光向叶夫根尼示意,请求暂时休会。

  僻静的休息室内,方立功看着手中的密电,眉头紧锁。

  钱伯均见状,忍不住问道:“老方,出什么事了?”

  方立功将电报递给钱伯均,声音带着几分压抑的怒火:“你自己看吧,山城那位,又给我们送‘惊喜’来了!”

  钱伯均接过电报,一目十行,脸色也随之阴沉下来。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军政部侍从室主任竺培基,已奉委员长之命,星夜兼程赶往龙城,不日即将抵达。

  其目的,不言而喻,定是与此次冲锋枪技术引进谈判有关。

  “娘的!”钱伯均忍不住低声咒骂了一句,“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不是明摆着要来摘桃子,顺便再给我们添乱吗?”

  方立功的眼中闪过一丝寒意:“何止是添乱。我担心,山城方面的介入,恐怕会让我等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他深知,一旦山城插手,此事便不再是单纯的技术引进,势必会牵扯到更为复杂的派系利益与政治博弈。

  届时,二战区的利益如何保证?

  他们与苏联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丝信任,又将何去何从?

  果不其然,就在第二日下午谈判即将结束,双方已在部分条款上达成初步共识,只待各自上报批准之际,风尘仆仆的竺培基,带着几名随员,出现在了司令部门外。

  方立功与钱伯均不得不暂时中止谈判,前去迎接。

  “方长官,钱长官,长治一别,已近两年,别来无恙啊!”

  竺培基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与二人一一握手,语气中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

  方立功、钱伯均终归不是楚云飞,两人的职务前面也有着代字。

  一字之差,以竺培基侍从一室副主任的位子,基本上可以做到平起平坐。

  简单的寒暄过后,竺培基便直奔主题:“委员长对此次与苏俄同志的技术合作,以及贵部为提升国军战力所做的努力,深表嘉许。

  特命我前来,协助并指导后续的谈判工作,务必为党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协助指导?”方立功心中冷笑,脸上却不动声色,“竺主任远道而来,辛苦了,我等自当全力配合。”

  当晚的宴请,规格更高,杨爱源亲自作陪,竺培基则与叶夫根尼谈笑风生,俨然已是主导谈判的架势。

  方立功与钱伯均坐在一旁,看着竺培基那副颐指气使的模样,心中皆是憋了一股无名火。

  次日上午,谈判桌上,气氛已然大变。

  竺培基一上来,便全盘推翻了方立功等人与苏方好不容易达成的初步意向,转而提出了一系列更为苛刻的条件。

  不仅要求苏方以更低的价格转让技术,还要求苏方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甚至暗示可以在未来的美援分配上,对苏方进行“适当倾斜”。

  这番表态,不仅让叶夫根尼中将勃然大怒,认为中方毫无诚意,出尔反尔。

  就连一向沉稳的雅科夫上校,也面露不悦之色。

  “竺主任!”叶夫根尼中将猛地一拍桌子,厉声喝道:“贵方的这种做法,是对我们苏联红军的极大不尊重!

  我们是带着诚意来谈判的,不是来接受你们的施舍和盘剥的!

  如果这就是贵国的谈判态度,那么我看,这次合作,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了!”

  雅科夫上校也冷冷地说道:“技术合作,本应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之上。

  竺主任提出的条件,恕我直言,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商业范畴,带有太多的政治附加。

  这不符合我们两国共同抗击法西斯的根本利益。”

  竺培基却似乎并未将苏联人的愤怒放在心上,依旧慢条斯理地说道:“两位将军息怒。我也是奉命行事。

  委员长认为,中苏两国同属反法西斯同盟,贵国理应在技术援助方面,展现出更大的诚意和格局。”

  他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想必二位也清楚,美国现如今国内的政策方向是先解决掉太平眼战场上的日本人,再全力援助欧洲,至于美援的倾斜程度,那就要看贵方在此次合作中的表现了。”

  谈判,再次陷入了比第一天更为僵硬的困境。

  方立功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充满了无力与愤怒。

  他知道。

  因为竺培基的到来,以及其所代表的山城方面的贪婪。

  山城方面对苏联人基本上秉持敌视态度,在本轮的合作之中势必要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甚至常瑞元因为远征战场方面的缘故,在此时此刻已经有了战后全面倒向英美等国的打算。

  这次至关重要的冲锋枪技术引进,似乎将要平添无数波折,甚至有彻底失败的可能。

  他望向窗外,龙城的天空依旧被工业废气笼罩,正如他此刻的心情一般。

  这场关乎未来的博弈,因为内部的掣肘,已然变得愈发艰难,谈判的进程随着竺培基的到来,已经被彻底的打乱。

  方立功和钱伯均两人对视了一眼之后,小声交换了一下意见,当即出声决定打断本轮的谈判。

  “竺主任,叶夫根尼先生,依我之见,本轮磋商应当暂停,待我请示一下上级之后,再做决定”

第505章 楚云飞出手,双方顺利达成协定!

  龙城,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竺培基的介入,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让方立功与苏联代表团好不容易取得的些微进展,瞬间化为泡影。

  叶夫根尼中将的怒火与雅科夫上校的冷淡,使得会议室内的空气凝固如冰。

  方立功端坐不动,面沉似水。

  钱伯均在一旁几次欲言又止,最终也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将目光投向窗外那片依旧灰濛的天空,心情与之一色。

  随着方立功出声之后,谈判自然是不欢而散。

  当晚。

  方立功的临时办公室内,灯火通明。

  “这个竺培基,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钱伯均再也按捺不住,一拳砸在桌上,震得茶杯嗡嗡作响:“我等在前线浴血,为了可以大批量装备的冲锋枪费尽唇舌,他倒好,仗着中央的名头,狮子大开口,将所有事情都搅黄了!”

  方立功摆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他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语气带着几分疲惫与决绝:“伯均兄,此事已非我等在谈判桌上所能挽回。

  竺培基代表的是山城,是委员长。

  我们若循常例申诉,只怕层层上报,待有结果,黄花菜都凉了。”

  钱伯均眉头紧锁:“那依立功兄之见……”

  “为今之计,”方立功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此事,非云公出面不可了!”

  “楚长官?”钱伯均一怔:“可云公远在缅北,鞭长莫及啊!

  况且缅甸战事亦是千头万绪,这点小事,如何好去惊动他?”

  为了这事,楚云飞特意来了一封电报让他们办。

  他们这个位置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那岂不是丢人丢大发了

  方立功摇了摇头,语气笃定:“你我皆知云公之能。

  他不仅深谙兵事,于这纵横捭阖之道,亦有常人不及之处。

  更何况,他如今在山城诸公心中的分量,怕是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

  此事关乎基层战力,云公必定无比重视。

  我即刻拟上一封电报,将此间详情,以及竺培基所提之无理要求,尽数告知云公,请他定夺。”

  钱伯均思忖片刻,也觉得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只得点头应允。

  一封加急加密的电文,就这样承载着方立功的忧虑与期望。

  悄然离开了阴云笼罩的龙城,飞向了数千里之外的缅北。

  与此同时,缅甸北部,密支那机场,空气潮湿而闷热。

  简陋的机场跑道旁,几架C-47运输机静静地停泊着,地勤人员正冒着细雨进行检修。

  楚云飞身着一身合体的戎装,肩上将星在阴沉的天色下依旧闪耀。

  他正站在停机坪边缘,与赵鹏程一同等待着一个重要人物的到来。

  不多时,一架涂着青天白日徽记的运输机穿破云层,平稳降落。

  舱门打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名荷枪实弹、目光警惕的警卫。

  紧随其后,一个身形挺拔、面容坚毅,身上带着一股特有的精悍之气的身影,出现在舷梯口。

  正是奉调前来缅甸,协助组建特种作战力量的原二战区侦察大队大队长,周卫国。

  “云公!”周卫国快步走下舷梯,来到楚云飞面前,一个标准而有力的军礼。

  “卫国,一路辛苦。”

  楚云飞上前,用力握了握他的手,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两人走向不远处的临时指挥帐篷,周卫国落后半个身为。

  楚云飞一边走,一边向周卫国介绍着缅北的复杂局势,以及他对未来丛林特种作战的初步构想。

  PS:此时已经开始装备步话机,满足两公里以内,不算复杂的地形地势的即时交流。

  “东南亚这种地方,山高林密,河流纵横,传统的大兵团作战处处受制。”

  楚云飞指着墙上巨大的军事地图,语气沉凝:“日军虽败,但其残余力量及那些受其扶植的缅甸独立军,熟悉地形,惯于游击,对我后方威胁甚大。”

  “我意,以侦察大队之骨干为基础,结合从各部队抽调之精锐,再吸纳部分熟悉山林之本地山民,组建数支精悍之丛林作战部队。

  其任务,不仅在于侦察、渗透、袭扰,更要能独立遂行清剿、策反乃至建立临时控制区之任务。”

  楚云飞的眼中闪烁着战略的光芒:“此乃我‘以缅制缅’,巩固缅北,确保滇缅路畅通之长远计划的一部分,预计耗时一年左右,才能初见成效。”

  周卫国凝神听着,不时点头。

  眼中亦是对这宏大计划的认同与期待。

  他深知,这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信任,更是对他麾下那支久经战阵的侦察大队的最高肯定。

  就在此时,赵鹏程拿着一份刚刚译出的电文,神色凝重地快步走了进来。

  “钧座,山西急电。”

  楚云飞接过电报,迅速浏览一遍,眉头便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方立功在电文中详细陈述了与苏联谈判的经过,以及竺培基的突然介入和由此引发的僵局,言辞间充满了对方立功的无奈和对中央某些人短视的愤慨。

  “哼!”

  楚云飞将电报递给一旁的赵鹏程和尚不明所以的周卫国,冷哼一声:“有些人,仗打不怎么样,摘桃子、掣肘自己人倒是一把好手。”

  赵鹏程看完,亦是面露怒色:“钧座,这竺培基分明是想借着中央的名义,从苏联人那里多占便宜,却不想想,此举只会激怒苏方,将事情彻底搞砸!这PPS43冲锋枪若不能顺利引进,对我军基层火力之提升,损失何其巨大!”

  竺培基?

  恐怕没这么简单。

  关于统帅部对于苏俄的态度。

  楚云飞心里面是一清二楚。

  这其实也算得上是一次试探,一次对他楚云飞对苏联方面态度的试探,也是对二战区方面对红党方面的试探。

  即便常瑞元铁了心的要倒向英美。

  楚云飞也要想尽一切办法促使双方再平衡。

  积贫积弱的民国经不起再折腾,国力决不能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

  他沉吟片刻,目光再次投向地图。

  这一次,他的视线却落在了更广阔的世界格局之上。

  “此事,不能急在一时,亦不能任由竺培基胡来。”

  他缓缓开口,语气已恢复平静,却带着一股洞察全局的睿智:“苏俄此刻正与德国鏖战于东线,斯大林格勒岌岌可危,其国力消耗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