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第861章

作者:吴未的书

  他们愿意与我们进行技术交换,固然有其战略考量,但亦有现实的物资需求。

  叶夫根尼想趁机抬价,本在情理之中。

  但竺培基这般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他顿了顿,对赵鹏程吩咐道:“鹏程,拟电。”

  “发侍从室张治中主任。”

  赵鹏程一愣,有些不解。

  按理,此事或可直接与军政部沟通,或通过阎长官向委员长陈情。

  直接发给张治中这位常伴委座左右,深得信任的侍从室主任,用意何在?

  楚云飞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解释道:“文白先生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且最能体会委座在平衡各方势力时的苦心。

  此事,需从更高之战略层面着眼,方能解局。”

  “电文如下。”楚云飞的声音沉稳有力:

  “文白主任钧鉴:

  惊闻龙城与苏方关于冲锋枪技术引进之谈判,因故陷入僵局,云飞心忧如焚。

  此项技术于我抗战全局,提升基层火力,意义重大,不容有失。

  窃以为,当前国际时局,波诡云谲。

  美国虽已参战,其‘先欧后亚’之大战略事实上并未改变,对我援助虽有增加,然终究远水难解近渴,且不宜将所有希望尽寄于一邦。

  苏俄方面,虽与我意识形态有别,然目前同为反法西斯之盟友,其在远东亦需我牵制日寇。

  维持与苏俄之良好关系,于我争取国际援助,平衡列强在华利益,乃至战后世界格局之构建,均有不可估量之战略价值。

  此次技术引进,不仅在于区区几张图纸,更在于维持并深化中苏间之合作纽带。

  若因我方内部协调不当,或条件过于苛刻,致使谈判破裂,不仅失此利器,更恐恶化双边关系,予日寇以可乘之机,实为不智。

  望主任能将此‘美苏平衡’之浅见,酌情上陈委座。

  今日中国,非但需埋头苦战,亦需抬头看路。

  多一个朋友,多一分助力,少一个敌人,少一分凶险。

  国家大战略,当以长远计。

  云飞恳请钧座三思,以全局为重,妥善处置此事,促成技术引进,实为党国之幸,民族之幸。

  楚云飞叩。”

  一封电文,洋洋洒洒数百言,既点明了利害,又给足了台阶,更将此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平衡的高度。

  赵鹏程与周卫国听完,皆是心头一震,对楚云飞的战略眼光与政治智慧,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这早已超脱了单纯的军事将领范畴,分明是一位深谙国际政治的战略家。

  楚云飞的加急电报,以最快的速度送抵了山城。

  与此同时,一封电报,同样快速拟定完成,发往了山城的方向。

  电报之中的内容,则是希望方立功尽可能的为中国争取到更多的优厚条件。

  简单的和周卫国交流一番之后,楚云飞也很快休息。

  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楚云飞当即打开了脑海之中的外交面板。

  【当前可使用的行动点为:260】

  【当前可交互势力:省略】

  【当前可进行的外交选项:改善关系;降低关系;申请援助等。】

  “改善阵营与苏联方面的的关系。”

  “要求:改善至最高好感度。”

  【是否确认消耗160点行动力改善和苏联的关系?】

  “确认!”

  【当前阵营与苏联关系上升为:休戚与共、肝胆相照!】

  【当前已经无法继续提升阵营关系。】

  ——

  侍从室主任办公室内,张治中看着手中这份来自缅北前线的电文,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楚云飞在电报中所陈述的“美苏平衡”战略,以及从国家长远利益出发的考量,深深触动了他。

  作为常伴委员长左右的核心幕僚,张治中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各派系的微妙关系,有着比旁人更为深刻的理解。

  他清楚,委员长一方面需要倚重美国援助以维持抗战,另一方面,对于北方的苏俄,亦不敢完全忽视。

  在两强之间寻求平衡,争取最大的国家利益,本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而此次冲锋枪技术引进,本是利国利军的好事,却因竺培基的鲁莽和某些派系的贪婪,险些酿成外交僵局,这无疑是与委员长的战略初衷相悖的。

  可是,这其中是否有常瑞元的纵容以及暗示呢?

  “这个楚云飞”张治中放下电报,揉了揉太阳穴,心中不免感慨。

  此人不仅战场指挥出神入化,于这等政治大局的把握,亦是远超常人。

  难怪委员长对其既倚重又忌惮。

  没有过多的犹豫,张治中当即便拿着楚云飞的电报,求见了委员长。

  委员长官邸书房内。

  常瑞元听完张治中的汇报,以及楚云飞电报的全文后,久久未语。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疲惫:“这个云飞,人虽在缅甸,心却还操着全国的盘子啊”

  张治中躬身道:“委座,云飞所言,确有其深意。

  如今国际形势复杂,我等确不宜在一棵树上吊死。

  与苏俄维持必要之合作,于我有利无弊。

  此次技术引进,若能成功,不仅能提升我军战力,亦可向苏俄示好,一举两得。”

  常瑞元瞥了张治中一眼:“文白,你的意思,我明白。以我的名义发上一封电报,提醒他,凡事以大局为重,不要因小失大,这次谈判就交由二战区全权负责,他接下来就只是旁听吧。”

  “是,委座。”

  张治中心中一松,知道此事已然有了转机。

  他顿了顿,又道:“那,关于二战区与苏方谈判的具体条件,是否需要中央再行指示?”

  常瑞元摆了摆手:“此事,既然阎百川那边已经谈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继续负责吧。

  中央只看结果。告诉他们,尽快落实,莫要再出什么幺蛾子。”

  “遵命。”

  张治中退出书房,立刻以侍从室的名义,给远在龙城的竺培基发去了措辞严厉的密电。

  令其“以国家战略为重,积极配合第二战区,务期促成技术引进,不得有误”。

  同时,也给第二战区长官部去电,转达了委员长的“关怀”与“期望”。

  龙城。

  当方立功接到来自重庆的最新指示,以及竺培基那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的态度时,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终于落了地。

  他看向钱伯均,两人相视一笑,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如释重负。

  “楚长官此举,真乃四两拨千斤啊!”钱伯均由衷赞叹。

  方立功亦是感慨万千:“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云公之能,我等望尘莫及。”

  次日,与苏联代表团的谈判重新开始。

  竺培基仿佛换了个人一般,不再提及那些不切实际的附加条件,反而处处配合方立功的节奏,言语间也对苏方代表客气了不少。

  叶夫根尼中将与雅科夫上校自然也察觉到了中方态度的转变,且苏联方面连夜指示他们,务必达成相关协议,可适当进行让步。

  虽然依旧在一些细节上据理力争,但整体谈判的氛围,已然融洽了许多。

  经过数轮艰苦的拉锯与磋商,双方终于就PPS43冲锋枪的技术图纸转让、部分关键零部件的援助、以及技术人员的培训等核心问题,达成了一致。

  虽然山西方面为此依旧付出了不菲的代价。

  包括承诺在未来数年内向苏联提供大量的优质烟草、煤炭以及部分日军情报。

  但与能够自行生产这款利器,派遣大量的军工产业人才前往苏联进行培训的战略价值相比。

  这些付出,无疑是值得的..

第506章 加码;日方抗议,无能狂怒而已!

  龙城,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阎锡山的内厅办公室。

  几日来的阴霾与压抑,在此刻被一种久违的振奋所取代。

  方立功与钱伯均并肩而立,神色间虽带着几分谈判后的疲惫,但眉宇间的喜悦却是难以掩饰。

  他们刚刚向阎锡山详细禀报了与苏联代表团就PPS43冲锋枪技术引进协议的最终成果——几经波折,总算是尘埃落定。

  阎锡山端坐在太师椅上,手中摩挲着一对温润的玉胆,那双深邃的眼睛里闪烁着满意的光芒。

  他细细听完了方立功的陈述,尤其是楚云飞那封“美苏平衡”的电文如何巧妙化解重庆方面的压力,促使谈判重回正轨的经过,不由得捻须微笑。

  “好!好哇!”

  阎锡山将玉胆在掌心轻轻一合,发出清脆的响声:“云飞确有经天纬地之才!他

  人虽远在缅北,却能洞察全局,一纸电文便解了龙城之困。

  立功,伯均,你们二人此次也辛苦了,临危受命,不负所托,为我晋绥军,为我二战区立下了大功!”

  他站起身,踱了数步,语气中带着一丝难掩的兴奋:“这PPS43冲锋枪的技术图纸一旦到手,我们便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此等利器。

  届时,我二战区基层班组火力必将得到极大提升,在与日寇的近战、山地战中,便又多了一分胜算!”

  方立功躬身道:“全赖阎长官信任,以及楚长官运筹帷幄,卑职等只是奉命行事,不敢居功。”

  钱伯均亦附和道:“是啊阎长官,若非楚长官及时出手,恐怕此事早已被竺培基搅黄了。

  说到底,还是阎长官您的的面子大,山城诸公在楚长官的提醒下看得远。”

  阎锡山摆了摆手,脸上的笑容更甚:“你们二人能在谈判桌上与苏俄人斗智斗勇,最终达成协议,亦是功不可没。

  此事,我会亲自向委座和军委会报捷,为你们请功。”

  他话锋一转,又问道:“只是,苏俄方面所提之交换条件,我方筹措起来,可有难处?”

  方立功沉声道:“回长官,苏方对我山西之烟草、煤炭及部分稀有矿产需求量甚大,未来数年之内,我等恐怕都要勒紧裤腰带了。

  此外,他们对日军之情报,尤其是关东军及华北方面军之部署调动,亦表现出极大兴趣。”

  阎锡山闻言,略一沉吟,随即果断道:“些许物资,换来能让我晋绥军数十万将士在战场上少流血的利器,值!

  情报方面,亦可酌情提供。

  只要不涉及我军核心机密,能让他们与日寇多几分猜忌,亦不失为一步好棋。”

  他眼中闪过一丝老谋深算的精光:“此事,你们要抓紧落实。

  图纸一到,立刻组织我们自己的兵工专家进行研究,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吃透技术,实现量产。

  切记,此事需高度保密,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是!长官!”方立功与钱伯均齐声应道,心中也是一片火热。

  ——

  “钧座,山西来电,方参谋长发来的。”

  楚云飞接过电文,目光迅速扫过。

  电文中。

  方立功详细汇报了促使与苏联代表团就PPS43冲锋枪技术引进协议顺利达成的全部经过,并且告知了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方面的态度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