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驸马都尉,这边请。”
下人恭敬地上前伸手示意道。
“唉!!!”
长孙冲暗自在心里叹息了声,不得不离开了赵国公府。
注视着他远去的身影,长孙无忌的老眼中闪烁着一抹泪光,他当然知道自己这是在玩火,一个不好便会粉身碎骨,可他已经没得选择了,无论是为了长孙家,还是为了什么。
“阿耶。”
长孙涣看见长孙无忌站在原地,有些不解道:“你没有生大兄的气,为何不告诉他?”
“不。”
微微摇头,长孙无忌语气沉重道:“我更希望冲儿不知道这一切。”
“只有这样,他才能跟府中彻底切割。”
“啊?”
长孙涣楞在了原地,一脸懵逼。
“涣儿。”
“从今以后,府中任何人,包括你阿娘都不许去打扰冲儿。”
“就当长孙家没有这个人。”
看着长孙涣,长孙无忌一字一句道。
“是,阿耶。”
尽管长孙涣不明白,但他还是点了点头。
‘冲儿!’
‘为父只能为你做到这样了。’
‘无论将来是生是死,你都是长孙家的希望。’
目光幽深,长孙无忌心中暗自沉思着。
关中的风刮到了草原,燕然城中,大都护府。
“呵呵。”
手中拿着东厂番子刚刚递交的讯报,李承乾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好热闹啊。”
“殿下。”
薛仁贵、裴行俭、刘仁轨等人都露出了好奇之色。
“长安起风了,这阵风怕是要刮到这里来。”
“三月中旬,北庭大都护府李世勣就会到任。”
“该准备的事情,必须要提前准备。”
环视众人,李承乾冷声道:“雪已经停了,距离雪融最多不会超过十天。”
“郯国公、榆林县公,你们分别领五千骑前往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接引羌人、突厥人、鲜卑人来此。”
“明白。”
张公谨、宋君明齐齐出身。
“周青、姜兴本、姜兴霸、薛先图、王心溪、王新鹤、李庆红、李庆先。”
“末将在。”
八名太子亲勋翊卫郎将赫然起身,脸上充满了期冀。
“命尔等各率三千精骑,护送铁勒八旗前往指定的位置。”
眼睑微动,李承乾下达了一道命令。
“是。”
周青等人大声应道。
这道命令名为护送,实为押送,铁勒八旗如果不按照既定安排前往各地的地盘,那这三千骑兵便是荡涤他们的利刃,大唐不需要不听话的狗。
“刘仁轨。”
“你亲自带些人前往燕然都督府,接替王玄策主持都督府事宜。”
“苏烈还没到任之前,由你代行燕然都督之职。”
接着,李承乾目光投向了刘仁轨。
“是。”
刘仁轨心中激动不已,一地军政之主,封疆大吏,哪怕只是当一段时间,那也是这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裴行俭、罗通、程处弼、秦怀道。”
“尔等先行经居延、河西走廊,前往鄯州,听候河西郡王的安排。”
“明白。”
四人对视了一眼,按耐住心中的欣喜,大声应道。
他们很清楚河西便是下一次战争的地方,李承乾的安排无疑是给了他们再一次获取军功的机会。
尤其是裴行俭,他的爵位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河内郡公再往上可就是国公,除非是灭国大战首功,否则根本不可能越过这个瓶颈,只能从官职上更进一步,
羽林将军本就是从三品上,往上便是正三品的中都督、上都护、十六卫将军蹬蹬。
平灭吐谷浑之后,大唐必然要在吐谷浑故地设立一个都护府,这个都护府品阶相当于西域都护府,只不过面对的敌人不一样,将直面吐蕃。
因而,李承乾之所以安排裴行俭前往河西,就是希望他争夺这个都护之位。
“薛仁贵、张思政。”
“燕然城及北庭大都护府直辖领地的护卫工作交予你们。”
注视着二人,李承乾最后吩咐下去。
“是。”
二人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八百东宫卫士闲了一个冬天,不单单是人,战马都得到了增强,早就按耐不住了。
第117章 二月二龙抬头,一步入先天!
二月二,龙抬头,冰雪逐渐开始消融。
草原上,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花草探出了头,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之景。
一千多年前的大唐确实处在了历史上最为温暖的时期,像后世的话,草原要完全步入春天,至少要等到3月份,现在足足提前了一个多月,可见气候有多适合人类生存、动植物的生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瞧着从灞桥折来的柳枝扎根在护城河畔,李承乾口中吐出了一首诗。
“殿下好文采。”
旁边的薛仁贵等人不明觉厉,鼓掌喝彩。
这首盛唐时期的《咏柳》被誉为历史上最经典的歌颂柳树诗词,不过,作者还没生出来,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太子李承乾的著作,引得一众大老粗崇敬不已。
“拍马屁的话,先不必说。”
眺望远方,李承乾认真道:“新春来临,这将是大唐统治草原的第一个春天。”
“燕然城足以容纳上百万人,如今不过十之二、三。”
“郯国公、榆林县公已经出发前往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带来新的族群。”
“光有铁勒人还不够,羌人、突厥人、鲜卑人,甚至是汉人,只有他们相互牵制,才能达到均衡。”
“草原土壤稀薄,不单单没有足够的养分,还存不住水,只有野草才能生生不息。”
“紫花苜蓿对牧民来说,无异于命根子,这是牛羊、马匹能否茁壮成长,形成像中原农耕一样的放牧机制的关键物品,其产量高,适应性强,就连荒漠、戈壁滩都可以生长。”
“有朝一日,漠北东西五千里,南北纵横3000里都长满了紫花苜蓿,这里畜养的牛羊将满足整个大唐上万万人口的需求,实为国本。”
“去岁,紫花苜蓿种植的晚,只开了一茬,结出的种子也不多,百来斤一分为六,云中都督府留下了一部分,剩下的分给了居延都督府、东胡都督府、燕然都督,河西也得了一些。”
“分到北庭大都护府的只有二十斤,能种两亩地,25天就能收获一次,一年能开4次花,每一次一亩能结种子大约300斤,反复播种,一年就能从2亩扩展到80多万亩。”
“等到北庭大都护府直辖这片地区完全栽种了紫花苜蓿,这东西就可以向铁勒八旗传遍。”
“习惯了定期收割紫花苜蓿,用以喂养牛羊马匹,铁勒人还会像以前一样逐水草而居吗?”
“八旗驻地都修建了城池,这八座城池再加上燕然城、龙城,这便是大唐牢牢控制草原的基石。”
“殿下英明。”
听到这些话,在场众人彷佛看见了紫花苜蓿开遍草原时,牧民们高呼‘大唐万岁’的一幕,每个人心中说不出的期冀和向往。
实际上,大唐控制下的地区,中原、河北、关陇、河西、辽西、河套都可以畜养战马、牛羊。
但是,同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样庞大的面积,这是任何一个地方都做不到的。
可以说,东亚地区最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地区必然是草原,毋庸置疑,足可与中亚的图兰低地媲美。
草原养殖的牛羊进入到大唐治下,足以填补农耕需求及肉类、皮毛需求,马匹更是能够确保大唐拥有一支数量巨大的骑兵,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可见其重要性。
“哒哒哒!哒哒哒!”
伴随着一阵沉闷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一名东厂番子迫不及待的下马汇报道:“殿下。”
“武邑县公和甘谷县侯回来了。”
“哦?”
挑了挑眉,李承乾有些诧异:“苏烈和席君买回来了?”
草原这边冰雪才刚刚消融,贝加尔湖畔应该还是一片白雪皑皑,苏定方他们是怎么这么快返回的,这么冷的天,马都得冻死。
不只是他,薛仁贵等人同样有些诧异,陆续跟了过去,只见一个庞大的队伍出现在燕然山下。
“汪!汪!汪!”
犬吠声此起彼伏,还掺杂着独特的嘶哑,不断在草原上回荡,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乌压压一大片,体型结实,耳朵竖立,被毛厚实,尾巴像刷子一样,毛色非常丰富,从黑色到纯白色都有,眼睛或棕色,或浅褐色,或蓝色,还有脸部呈现出三道花纹,就像三把火一样的高大犬种,光是蹲着,高度都快接近薛仁贵他们的大腿了。
“这是狼?”
第一次见到这种狗的薛仁贵等人不由得露出了吃惊之色,狼也能被驯化?
‘.’
然而,李承乾嘴角抽搐了下,这哪里是狼,这是狼的二表哥,一种充满了二的神奇生物,西伯利亚雪橇犬,后世称之为哈士奇。
西伯利亚雪橇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犬种之一,主要生活在西伯利亚东北部和格陵兰南部,严寒气候是它们的天堂,看见它们,再看到那一地‘爬犁’,李承乾就明白苏烈等人为何这么快能回来了。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生活在辽东乃至西伯利亚的部族就已经开始使用爬犁,用狗作为劳动力,被称为‘法喇’,这种爬犁形如小车而无轮,以细木削成两辕,前半翘起上弯,后半贴地,置四柱与四框,铺以板。
只要在上弯处架上两只雪地犬,以鞭驱使,速度超过奔马。
“殿下。”
“我们带回来了契苾、都播、斛薛、奚结、阿跌、白霫的酋长。”
满脸沧桑的苏烈一双眼睛闪烁着精光,兴奋的来到李承乾面前邀功。
“殿下,我们凯旋而归。”
席君买同样拍着胸脯,大声道。
在场所有人不由得对他们生出了敬佩之情,他们这一次穿越了四千公里,深入大漠之北,以三千骑征服了铁勒五部及白霫部族,这确实是华夏历史上的一次壮举。
从古至今,中原人第一次到达那片遥远的冻土地带恐怕就是曾经的苏武了,他被匈奴发配到北海(贝加尔湖)牧羊。
“孤在年前就已经将你们的功绩八百里加急奏报长安。”
“陛下有旨,苏烈封开国县公,号:武邑,授正三品上燕然都督,席君买封开国县侯,号:甘谷,授勋官第八转上轻车都尉,视同正四品。”
“不过,那是朝廷的赏赐,尔等不负孤,孤自不会吝惜赏赐。”
“赐异兽蛟马一匹、精元丹一枚,《龙象般若功》全本。”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