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夫君!”
苏子衿翘首以盼,终于等到了李承乾,清冷的绝美脸蛋上立即绽放了笑颜。
“厥儿呢?”
李承乾温和的问了声。
“昨夜折腾了一整晚,厥儿也没睡着,直到天亮才回去睡,这会儿还没醒呢。”
苏子衿给了宫女一个眼神,周遭的宫女连忙将准备好的膳食端上桌案,桌案上满是热气腾腾的菜肴。
“嗯。”
微微颌首,李承乾也没多说什么,拿起碗筷,大口大口的进食,折腾这么久,他早就饥肠辘辘了。
太子妃苏子衿宛如小媳妇一般陪着给他布菜,夫妻二人分外和谐。
“父皇自母后过世,一直没再立皇后,后宫诸事通常由杨妃娘娘执掌。”
“孤虽未登基,但后宫诸事,你这个皇后得抓紧管起来了。”
吃饱喝足之后,李承乾叮嘱道:“我大唐沿袭前隋,前隋开皇二年,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炀帝时又增置女官,准尚书省,以六局管二十四司,是为后宫之制。”
“孤看这些未免太麻烦了,前朝与后朝须得泾渭分明,尚书省不宜再管六局。”
“不若调整职司,置内职六尚局,曰尚宫,曰尚仪,曰尚服,曰尚食,曰尚寝,曰尚功。”
“置尚宫二人,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各一人,俱正五品。”
“六局分领二十四司,司记、司言、司簿、司乐、司宝、司衣、司饰、司酝、司药、司供、司舆、司苑、司珍、司彩、司计各二人。司闱、司籍、司宾、司赞、司仗、司馔、司设、司灯、司制各四人,俱正六品。”
“授宫官敕,服劳多者,或五载六载,得归父母,听婚嫁。年高者许归,愿留者听。现授职者,家给与禄。”
“六局二十四司皆为后宫之制,由你掌管,不再理会外朝。”
“是。”
苏子衿看了一眼边上的武媚、徐惠,说道:“那便让媚娘、惠娘先行领尚宫之职,各管十二司。”
“可。”
对此,李承乾并无异议,左右不过是后宫诸事,之所以现在分开,就是为了让前朝、后宫权责明晰。
武媚、徐惠,一个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周女皇,另一个是贤明后妃,担任区区两个尚宫,不在话下。
“多谢娘娘。”
武媚、徐惠听后,喜出望外,连忙应声。
“岳丈在外任台州刺史多年,我已命人调他回来中书省任职。”
“昌容比厥儿还小一岁,住在长安可以时常入宫。”
“夫君.”
苏子衿美眸圆睁,似乎想说些什么。
“无妨。”
李承乾打断道:“岳丈的才能,有目共睹,此前朝堂多为士族,排挤庶族。”
“此番,孤执掌朝纲,选贤任能,所谓内举不避亲。”
“梁国公年事已高,待其致仕,便让岳丈任中书令。”
“臣妾替父多谢殿下垂怜。”
苏子衿怎能不明白李承乾的心意,朝中才德之士多不胜数,何必非得寻苏亶,无非是为了照顾她思念亲人的情绪,这才特地安排。
苏亶或许才华不算出众,可是其子苏瑰,字昌容,乃是唐玄宗宰相,司空、荆州大都督,谥号文贞,那可是盛唐不可多得的人才。
“还有一件事。”
“从今天开始,你将《明玉功》传授予襄城她们。”
“这一门功法权当做皇族女子习练法门,至于你,媚娘、惠娘,暂且不必练了。”
“孤手中有更合适的功法,待一切安定之后,再行传授给你们。”
想到这,李承乾叮嘱道。
《明玉功》威力玄妙,修炼至第九层,肌肤透明如玉,内力源源不绝,一旦突破先天,便会诞生寒冰真气,冻结万物,且这一门功法最大的特点在于青春常驻,教给公主们最合适不过了。
要知道,就算是东宫的侍女们修炼的《紫霞功》都远远不及《明玉功》玄奥。
他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布武,朝中官员、将领、军队是第一批,长孙冲这些驸马都尉得到了武道修炼法门,自然是如狼似虎,公主们要是不修炼起来,怎么能势均力敌。
“是,夫君。”
苏子衿有些不太明白,却还是答应了下来。
以她今时今日的先天武者身份,《明玉功》对她来说已经没多大用了,就算传授给旁人,她也有把握牢牢地控制着主导权。
武媚、徐惠同样修炼到了第九层,一流巅峰,只差一步就迈入了先天境。
“陛下,娘娘。”
东厂督主称心悄然入内,恭敬行礼,问候道。
“从现在开始,皇城之中,一应内宦皆由你统管。”
“置十二监:曰司礼、曰御用、曰内官、曰御马、曰司设、曰尚宝、曰神宫、曰尚膳、曰尚衣、曰印绶、曰直殿、曰都知。”
“司礼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
“内官监掌管采办皇帝所用的器物,如围屏、床榻、桌柜等;司设监掌管卥簿、仪仗、围幙、帐幔、雨具等;御马监主管内府马政;神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等;尚膳监掌管御膳、宫内食用和筵宴等;尚宝监掌管宝玺、敕符、将军印信;印绶监掌管古今通集库以及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等;直殿监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尚衣监掌管皇帝的冠冕、袍服、靴袜等;都知监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等事。”
“司礼监提督太监为正四品,兼领东厂提督,余下十二监掌印太监为正五品。”
李承乾有条不紊的安排下去。
“是。”
称心连忙应声。
实际上,他在东宫就是这样的位置,统管东宫内宦及提督东厂,只是现在变成了统管皇城内宦。
“嗯。”
李承乾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
这样一来,皇后领六局二十四司,掌后宫一应女官、嫔妃,内宦及皇帝宫殿由十二监负责,皇城完全与外城分割,权责明晰,不会再出现宫中消息随时随地对外传递的情况,铁板一块。
第181章 屠刀高举,士族人头滚滚落地!
贞观十七年,三月初,长安爆发的又一次玄武门之变震惊了天下。
数以百计的勋贵、官员及家眷被依次斩首,东市的血腥味哪怕是被水冲洗一样浓郁,令人闻之作呕。
上一次这么大规模的清洗还是在一百多年前北魏权臣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斩杀了包括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义阳王元略在内的一千三百多名宗室、大臣。
消息的传播比想象中的更为迅猛,新帝还未举行登基大典,可他的屠刀已经高高举起、
“庸老。”
“咱们还有的选吗?”
深州,博陵崔氏祖宅,大房主事、现任族长崔珵面色从未有过的凝重。
不只是他,二房主事崔明兮、三房主事崔齐、四房主事崔怀英、五房主事崔衍、六房主事崔之恒哪一个不是忧心忡忡。
“你想怎么做?”
白发垂髫的崔伯庸用一双浑浊的老脸打量着崔珵。
“太子摆明了要把我族连根拔起。”
“我们可以下狱,可以死,博陵崔氏不能亡。”
眼神森冷,崔珵从牙缝中挤出了两句话。
“没错。”
崔明兮附和道:“博陵崔氏自先祖朝公发迹,至今已有700余年。”
“历两汉、魏晋南北朝、前隋,一直到大唐,从未有过像今天一样这般危急。”
“太子是何许人?屠安平房,无一活口,当时的安平房只是跟了魏王,而我们呢,一手支持了魏王叛乱。”
“他会容得下我们吗?举族发配前往崖州,这或许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眼下,太子下诏同时缉拿晋阳王氏、京兆韦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还有我们。”
“率先遭殃的必然是前二者,晋阳、京兆府离得都近,他们想要挣扎也没有时间和足够的实力。”
“清河崔氏所居邢州与我等现在所处的深州相距不过百余里,再加上远在幽州的范阳卢氏,三方同时举义,必将撼动整个河北,以夏王名号掀起一场风波,就算是死,也要跟李唐做过一场。”
“正该如此!”
崔齐、崔怀英、崔衍、崔之恒同样眼眸中闪烁着火苗。
博陵崔氏位列天下士族前十,人才辈出,历经700余年,族人遍及河北,主脉便有不下数万人,何况支脉,数十万人并不夸张,深州及周遭各州上千万亩良田、山林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要人有人,要粮食有粮食,族中招揽了上千名工匠,全都是前隋时期的官府匠人,打制出来的兵甲并不亚于大唐将作监、军器监制式兵甲。
何况,还有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共同举兵,他们又有何惧?
“唉!!!”
年老体衰的崔伯庸看着现存的博陵崔氏六房主事一个个阴狠凶戾的表情,当然知道他们已经下定了决心,自己就算劝阻也无济于事,只得长叹了一声。
“啪!啪!啪!”
一阵突如其来的掌声打破了崔氏祖宅的对话,崔珵瞳孔狠狠一缩,大声质问道:“什么人?”
‘唰!’
崔明兮、崔齐、崔怀英、崔衍、崔之恒齐齐抬头,瞩目声源处。
“吱嘎!”
紧闭着的宗祠大门从外面打开,十余道身影就这样大摇大摆的闯入其中。
为首之人覆着月兔面具,戴圆帽,着皂靴,穿着赤色飞鱼服,给人一种难以言喻的压制感。
“你是什么人?怎么进来的?”
崔珵神情警惕,死死地盯着来人。
“呵呵。”
东厂河南道大档头卯兔发出清冷的笑声,讥讽道:“你是在找那些看门狗?”
“不好意思,他们对付普通人还行,想要在东厂面前放肆,还差得远。”
‘东厂!’
这一词汇瞬间让在场所有人为之色变。
长安的消息传遍了天下,太子手下那支间作力量更是毫不掩饰的摆在了明面上,不就是东厂。
“你是太子的人?”
崔明兮看着身形婀娜,却像蛇蝎一样透着危险气机的卯兔,手不由自主的摸向了另一侧。
“咻!”
一枚银针破空而去,径直穿透了他的左手,重重的扎在了桌案上。
“啊?!”
剧烈的疼痛让这位博陵崔氏二房主事发出了痛苦的嘶吼,面容狰狞扭曲。
“这世间总是有那么些人不长记性。”
“你们是怎么觉得自己配和殿下掰手腕的?”
月兔面具下的美眸淡漠如斯,卯兔再度嘲讽了声。
“呼!”
崔珵深吸了一口气,强行平复内心的恐慌,沉声问道:“所以,从始至终,我们的一切都被东厂看在眼里,我要是没猜错的话,太子不是现在才下令,早就盯上了我们。”
“或者说,同时被盯上的还有关陇八大家这等存世已久的士族。”
“对吗?”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