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啊这?’
其它人有些不相信,继续看向卯兔。
“你还是有点脑子的。”
卯兔淡淡道:“不只是你们,京兆韦氏、晋阳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现在也都被一网打尽了。”
“想要翻桌子,你们有这个资格吗?”
轰!!!
宛如晴天霹雳般的话语在每个人脑海中炸响。
崔珵等人无不心如死灰,原来他们自以为的一切都在别人的算计之中。
“哒哒哒!哒哒哒!”
此时,从外面传来了一阵沉闷的马蹄声,他们心中再度升起了一丝希望,以为是救兵到来。
“踏踏.”
一行穿着甲胄的府兵簇拥着一个中年将领出现在了崔氏宗祠中。
“卯兔?”
李世勣看着眼前带着月兔面具的婀娜身影,有些不太确定。
“英国公。”
“陛下有旨,凡意图谋逆者,格杀勿论。”
“博陵崔氏方才这些人正在蓄谋造反,依陛下之令,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迎着李世勣的审视目光,卯兔不卑不亢的说道。
“大胆!”
李世勣脸色一沉,这些人竟然还想要起兵谋反,这不是在给他增进难度吗?
崔珵等人见后,一个个悬着的心沉了下去,就连最后一丝希望都消失了。
“这里就交给英国公了,我还要去处理崔氏杂务,不便久留。”
说话间,卯兔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宗祠外,东厂接到的诏书是协助平叛,而非主动平叛,他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清除那些潜在的威胁,将士族的狡兔三窟完全挖出来。
“来人!”
目送着卯兔离去,李世勣右手高高扬起,面无表情道:“博陵崔氏六房主脉族人,除女眷外,车轮放平,杀!!!”
“是。”
紧随其后的河南道府兵如狼似虎般冲进了周遭的博陵崔氏族人居所,刀光猎猎,所过之处,人头落地。
“不!!!”
听到这话的崔珵等人发出了不甘的咆哮,只能眼睁睁看着主脉族人被屠戮。
上万精锐府兵只用了几个时辰就把数千名崔氏主脉男丁杀了个干干净净,襁褓中的婴儿也不曾放过,这个盘踞在河北道、河南道交界处的门阀世家宣告覆灭。
其余旁支大约四十万人有一个算一个,统统被缉拿,所有的府宅、田地都被分发给了崔氏门下的奴仆、佃户,惠及沿大河周遭十余州数百万人,而这还只是一个博陵崔氏。
河北道同样被查抄的还有清河崔氏、范阳卢氏,东厂河北道大档头巳蛇为先一步率东厂番子控制了清河崔氏,东胡都督贺兰楚石领五千东胡精骑长驱直入,南下幽州,粉碎了范阳卢氏想要举兵谋反的野心。
等到李世勣抵达邢州、幽州时,清河崔氏、范阳卢氏的主脉已经被屠戮殆尽,支脉族人近百万,全部被缉拿,河北道的百姓无不欢欣鼓舞,毕竟,他们可是得到了田亩、府宅。
同一时间,卫尉寺丞、上护军李义表领淮南道府兵,在东厂的指引下,剿灭了丹阳萧氏,南方士族无不讳莫如深,一个个收敛了爪牙,生怕被牵连。
从关中到晋阳、河北、江南,李承乾以六家天下闻名的世家门阀开刀,让无数人看见了这位大唐新帝的狠辣,那可是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太子,又怎会有妇人之仁?
三月十日,太极宫,两仪殿。
由于还未举行登基仪式,大唐皇帝名义上还是李世民,依旧住在甘露殿,太子李承乾则依旧居东宫。
太极宫和东宫之间隔着一道日华门,每日,太子李承乾领着人从日华门经过,直入太极宫,于两仪殿召群臣议政,持续了十日,朝堂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
“陛下。”
尚书令岑文本手握白玉笏板,高声道:“兵部尚书、卫尉寺丞、京兆府尹已陆续上报。”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晋阳王氏欲起兵谋反,诛其主脉男丁,仍有支脉族人计一百五十余万人,抄没田亩一百二十万顷,府宅十五万处,奴仆、佃户几三、四百万。”
“由东厂并地方刺史府共同核准,释放奴仆、佃户,将田亩一并分发予他们及无主地百姓。”
“嘶!!!”
群臣听到这个数字,无不为之咂舌。
一百二十万顷田地,那可是一亿两千万亩,整个大唐如今还不到六百万顷,五分之一呀。
这还只是四家士族,这要是关陇八大家全都抄没了,该有多少财富?
‘蛀虫!’
坐在龙椅上的李承乾眼中满是冷厉之色,四家士族藏匿起来的人口多达四百万,全天下的士族藏匿了多少人口显而易见,贞观十三年统计的300万户,1200万人,最起码要翻三倍。
“臣请陛下示下,对四族该作何处置?”
接着,岑文本说道。
“还有两家呢?”
然而,李承乾并未直接回答,询问起了京兆韦氏、丹阳萧氏的情况。
“回陛下。”
中书令岑文本补充道:“京兆韦氏、丹阳萧氏尽皆束手就擒,约三十万余人。”
“抄没田亩三十万顷,府宅三万余处,奴仆、佃户百五十万。”
‘.’
群臣嘴角微微一抽搐。
京兆韦氏大本营就在关中,他们升不起反抗之意,情有可原。
丹阳萧氏远在江南,这就束手待毙了?难怪昔日衣冠东渡,原是骨头都被打断了,到现在还没痊愈。
“嗯。”
微微颌首,李承乾心中有数,吩咐道:“户部尚书何在?”
“陛下!”
户部尚书虞昶不假思索的出身待命。
“国库不丰,朕决议将此次抄没罪族家产纳入国库。”
“户部择人清点交接,除金银、铜钱、丝绸绢布之外,一应古玩字画、首饰等物尽数变卖与民间。”
“东厂会协同户部处理,押运钱财至关中入库。”
“陛下圣明!”
虞昶脸上止不住的笑意,在场朝臣同样喜气洋洋。
这些查抄的士族可都是天下排名前列的大世家,任何一家的家产都不只是数百万贯,全部纳入国库,国库至少会增加五千万贯,接下来,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可就好过了。
正所谓士族跌倒,朝廷吃饱,不外如是。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何在?”
“陛下。”
刑部尚书刘德威、大理寺卿孙伏伽随之出身。
“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晋阳王氏犯上作乱,图谋不轨,罪大恶极。”
“主脉女子一并发往西海充军,支脉族人一百五十余万发往北庭大都护府、燕然都督府,录入罪籍,五代后转为民籍,若有功勋,可提前免去罪籍。”
“京兆韦氏、丹阳萧氏族人一并发往西海大都护府,循前例。”
摆了摆手,李承乾直接下了一道诏书。
漠北草原有了这一百五十余万汉人,大唐的统治将会无比稳固,因为铁勒八旗、外铁勒五州人口合在一起还不到百二十万。
至于这些人会不会串连,他根本不担心,茫茫大漠,只会让人绝望。
“臣遵旨!”
刘德威、孙伏伽赶紧领受诏令。
“陛下圣明。”
满朝文武百官无一不对李承乾的处理方式感到吃惊。
录入罪籍固然悲哀,可五代以后便能够脱去罪籍,变成民籍,且这些人如果愿意参军,立下功勋,完全可以提前脱去罪籍,这在历朝历代都算得上是仁慈,毕竟,这些士族可是犯了谋逆大罪。
第182章 房玄龄献策,请太上皇移宫!!!
“拍马屁的话留着以后再说。”
“新朝伊始,有很多事还没做。”
“众卿可有献策?”
俯瞰下首,一身玄色金丝边龙纹锦服,玉冠束发的李承乾给人一种无法逼视的尊贵。
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大致了解了这位新皇跟李世民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后者虽纳谏,却是为名,好大喜功不逊于前隋炀帝,李承乾则不然,这是一个实干派,不看人情看能力,有破陈出新、继往开来的铁血手腕。
“陛下。”
“臣有奏!”
司天监站了出来。
“准奏!”
大手一挥,李承乾爽朗道。
“是。”
司天监义正言辞道:“陛下,我司天监已测定紫微斗数,勘合天地。”
“五月初五为阳气最盛,宜开朝建制,举行登基大典。”
“请陛下采纳!”
‘老滑头!’
群臣无不闻之侧目。
现如今已是三月初十,距离五月初五不足两月时间,司天监必然是为了迎合李承乾,故而将登基大典的日子选的如此之前,毕竟越早登基,对李承乾来说,越有利。
以太子之名行皇帝之事,毕竟不是那么名正言顺,何况,李世民如今还在宫中。
“既是司天监勘定时日,那便如此定下。”
“工部择人于渭水河畔筑坛。”
“遵旨!”
工部尚书李大亮立即应声领命。
换做之前,不足两月要建造登基所用祭坛,这自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东宫已经将土法水泥技术全盘交予工部,有了此法,筑造就可以缩短时间,工部已经打算将其大量应用于筑城修路。
“启奏陛下。”
“良辰吉日已定,当为太上皇加尊号,移居大明宫。”
中书令房玄龄赫然出声。
‘呃呃!’
顿时,满朝文武百官无不为之错愕。
谁也没想到最先提出这个建议的竟然会是李世民最为信赖的亲信之一的梁国公房玄龄。
大明宫最初名为永安宫,本为皇帝李世民为太上皇李渊所建造的夏宫,贞观八年修建,只可惜,贞观九年李渊去世,工程随之暂停,直到贞观十二年才恢复,现今大体已毕。
贞观九年,大明宫更名为‘大明’,取自《诗经.大雅》中的《大明》篇,象征着文王和武王的明德。
这座宫殿位于唐长安东北侧的龙首原,占地320公顷(明清故宫72公顷),太极宫占地只有大明的三分之一,后世,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统称为三大内,而现在其实只有前两座,兴庆宫是在唐玄宗李隆基时期才开始建造。
“嗯?”
眉头微皱,李承乾对于李世民迁居大明宫还是有些想法的。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