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东一枝花
“不,不是,你们可是太子的亲卫,太子下落不明,你们现在回长安?”
顿时,这位百骑司统领陷入了懵圈的状态。
“太子殿下的去向,你不是早就猜到了吗。”
然而,薛仁贵神色平淡的回了句。
“我”
李君羡再度被噎住了,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脱口而出:“太子在河西。”
“你们现在准备返回长安,那就是说太子已经动手了。”
“或者说,你们有把握太子能够和你们同一时间回到长安。”
“这怎么可能?”
那可是吐谷浑,曾经的雪域高原主宰,近百万部众,河西才有多少力量,太子连八百卫士都没带,怎么就如此轻而易举的解决吐谷浑。
“武连县公。”
“你不是已经看见了吗?”
“这里难道不足以说明殿下的雄才伟略?”
微微摇头,薛仁贵有些失望的瞥了李君羡一眼。
“等等。”
李君羡似乎摸到了关窍,自言自语道:“太子和河西郡王是同一天离开长安。”
“从路程来看,河西郡王要比太子早到河西。”
“而且,从关中去往河西的路程更短,东宫的东西可以肆无忌惮的送往河西。”
“工匠、流民,还有那些被称为水泥的玩意,这都足以让河西郡王在河西建造城池,站稳脚跟。”
“河西郡王的亲事府有近四百人,若是按照东宫卫士这个标准,那么,他极有可能去岁就已经在当地做了不少事情,比如收服党项羌人为己用。”
“那”
思虑之下,李君羡把一切线索都串在了一起,恍然大悟。
也许,太子的行动并不是他一开始理解的那样子,先草原后河西。
河西郡王的就藩便是开始,这么长时间,东宫在河西已经经营出了一份令人不敢相信的力量,所以,太子才有把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解决吐谷浑,从而携平定塞北、河西之功返回长安。
“数月前,朝廷有诏,河西郡王降服党项诸羌,晋河西王爵,为护羌都护,治西宁城。”
薛仁贵冷不丁的吐露出一个消息。
‘果然!’
李君羡脸色一变,出声问道:“所以,太子要你们现在南下返回长安。”
“他准备做什么?”
草原、河西既定,那掌握在太子手中的精锐边军便是数十万,这可太可怕了。
草原之军自北向南席卷而下,关内道26万府兵必将被牵制住,河西府兵本就受河西王辖制,党项人彪悍勇武,啸聚十数万骑东进关中,长安无险可守。
第139章 大战在即,笼罩着雪域高原的杀机!
“武连县公是不是想太多了。”
“殿下若想动手,何必等到今日。”
“这一朝的蝇营狗苟,当真以为殿下什么都不知。”
迎着李君羡的目光,薛仁贵嘴角上扬,露出了一抹不屑之色。
“何意?”
眉头紧皱,李君羡完全摸不清楚李承乾的动向了。
“先平草原,再定河西,这是殿下早就有的想法。”
“以草原、河西之兵,进可威慑西突厥,退可遏制吐蕃,大唐北方边疆唯剩东北。”
“高句丽狼子野心,历前隋、大唐两朝,若不覆灭,昔日汉家儿郎洒进白山黑水的鲜血何以洗刷?”
“陛下登基以来,东突厥、高昌相继被灭,可结果呢,草原上又出现了一个霸主,汉朝时期的西域都护府仅仅收回了一角,天山南北都在西突厥的控制下。”
“这就是万邦来朝,未免太让人可笑了!”
“反观殿下从去岁出兵,只用了八百东宫卫士、延边五州府兵万人,平定草原,纳入大唐统治,铁勒十五部无不为之驱使,草原、北海尽皆为大唐领土,室韦、契丹、库莫奚、葛逻禄无不为之颤栗。”
“殿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大唐千秋万世,一统四海八荒。”
“如若你这般认为,那就是轻践了殿下,轻践了东宫。”
注视着李君羡,薛仁贵冷厉的话语随之响彻周遭。
“我”
李君羡陷入了沉默中。
“我可以告诉你,东宫八百卫士即日就会返回长安。”
“不过,殿下诏令,我等先行前往终南山驻扎,省得陛下在太极宫提心吊胆。”
“至于殿下何时归京,那就要看河西究竟是什么样子了。”
“你不是想见殿下吗?那你可以去河西看看。”
只留下几句话,薛仁贵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统领!”
直到他的身影远去,几名百骑这才上前轻唤着李君羡。
“准备干粮,我们去居延都督府。”
沉思之后的李君羡做出了决定。
“啊?”
几名百骑全都傻眼了,这在草原上折腾了几个月还不够,跑去居延都督府做什么。
“从居延都督府前往河西,再去西海。”
“太子就在那里。”
环视众人,李君羡沉声道。
“是。”
一众百骑听到太子的名字,心中一激灵,连忙下去备马了。
同一时间,八百东宫卫士离开了燕然山,一人三马朝着阔别已久的长安驰骋而去。
西宁城,河西王府。
“太子殿下。”
裴行俭等人齐齐瞩目上首,脸上难以压制的蠢蠢欲动。
“河西王已经率一干亲事进驻了吐谷浑王宫。”
“孤已传书鄯州刺史唐善识、沙州刺史王敬直、肃州窦逵出兵。”
“现下,沙州、肃州八千府兵已经出了阳关,正在向典合城挺进。”
“鄯州三千府兵已经沿湟水,进抵日月山,于西海北畔进攻通海五城。”
“裴行俭、王玄策、刘仁轨。”
目光如炬,李承乾大喝一声。
“末将在。”
三人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全都站起身来。
“命裴行俭为西宁军统领,刘仁轨为先锋将军,统率三千河西精骑为全军先锋,王玄策为后军将军,统率两万西宁步卒殿后,三万西宁轻骑由裴行俭亲自率领赶往伏俟城。”
“孤只有一个命令,吐谷浑王公贵族一个不留,70万部众必须全部归降大唐。”
“是。”
三人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凛冽杀机,领命离开。
现场只剩下唐嘉会、席君买、罗通、程处弼、秦怀道、拓跋渊五人。
“席君买、罗通。”
“你二人分别率陌刀军、玄甲军前往大非川。”
“程处弼、秦怀道,你二人各领两万党项轻骑于大非川两翼潜藏。”
“拓跋渊,你领一万党项精骑赶往河口,随时准备渡过黄河渡口,直击白兰。”
“孤要白兰部众及那秀小东岱的吐蕃人全部迁往河口筑城。”
俯瞰几人,李承乾的目光在拓跋渊身上停留了一会儿。
“是。”
五人齐齐应声。
定羌都尉拓跋渊后背冷汗直冒,他知道太子这是故意在警告他,因为他刚才就是想要将白兰部众全部收为己用,毕竟二者都是羌人。
“下去准备吧。”
摆了摆手,李承乾示意道。
“是。”
一时间,在场所有人都陆续离开了河西王府。
“孤走后,西宁城一切事宜全部交由你处理。”
“你要从西宁的吐谷浑人、羌人、汉人中选出三万人,重新整军。”
“整个吐谷浑故地乃至雪域高原,最适合耕种、畜牧的地区莫过于黄河谷地、湟水谷地及河口地带。”
“其中,黄河谷地、湟水谷地位于积石山北麓,筑有西宁城、定羌城,人口分别为六十万、五十万。”
“河口地带位于积石山南麓,原本是白兰羌的栖息之地,距离不远处就是松州。”
“这里是唯二通往吐蕃的通道,更是大唐山南道、剑南道与雪域高原贸易往来的唯一门户。”
“因而,这里必须筑城而守,白兰部众及那秀小东岱的吐蕃人加起来大约有十万人,这还不够。”
“一旦白兰城筑成,孤会让四海商行从山南道、剑南道招募没有田地的汉人前往河口垦荒,不出一年时间,这里的人口必然会呈现暴增之势,从而赶上西宁城、定羌城。”
“此役过后,再无吐谷浑,吐蕃不仅仅会丧失十二万大军,多弥、苏毗的人口还有乌海东岱、孙波东岱的吐蕃人会被一并迁至乌海,筑一座乌海城。”
“小昆仑(巴彦喀拉山)将会成为我们跟吐蕃的天然屏障,很长一段时间,松赞干布都要在家舔伤口。”“乌海城是未来的西海都护府同吐蕃对峙的中心,更是西海都护府治所。”
“伏俟城、西宁城、定羌城、白兰城,这些都是大唐重点发展的地方。”
“孤欲以西海西畔设立西海郡,郡治为伏俟城,辖通海五城,即五县。”
“西海东畔设立青唐郡,郡治西宁城,黄河谷地设立河湟郡,郡治定羌城,河口地区设立河源郡,郡治白兰城,位于阳关之西的且末城、典合城及二十万吐谷浑部众设立楼兰都督府。”
“我之所以让你先选出三万人,便是做为西海四郡的郡兵,尤其是河源郡,须得布置一万五千人驻守。”
注视着唐嘉会,李承乾叮嘱道。
“请殿下放心,臣一定会在大军凯旋之前搭建起青唐郡、河湟郡的官府衙门,接管定羌城。”
唐嘉会完全领悟到了李承乾的意思。
吐谷浑故地幅员辽阔数千里,西海南部有山脉做为天然阻隔,乌海即山脉之间的唯一平坦地区。
西海都护府设立在这,不单单是屏障,更是进攻吐蕃的前哨站,而吐蕃在北部设立的那秀小东岱、乌海东岱、孙波东岱、多弥属邦、苏毗属邦、白兰属邦人口全部被大唐夺取。
这样一来,吐蕃面对西海都护府处于下风,大唐就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发展西海四郡。
要知道,西海郡有70万吐谷浑人,青唐郡人口约60万,河源郡有50万党项羌人,河源郡未来会迁移白兰羌人及吐蕃人约十万,但其靠近松州,四海商行不遗余力的招募汉人前来垦荒,不出半年时间,当地人口必然会突破二十万。
这就是说,西海四郡人口会达到200万,这已经超过了大唐陇右道的在籍人口,吐蕃人口也就三百万,一个西海都护府完全可以单独对付吐蕃。
如若平灭吐蕃、象雄,大唐将完全占领雪域高原,西海大都护府统治的地区将会匹及北庭大都护府。
“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