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21章

作者:江东一枝花

  “左卫将军薛万彻正在拉拢左卫的所有将领。”

  “他的兄长潞国公薛万均值守宫廷有疏漏,被陛下下狱,是魏王求情才放出来的。”

  “还有,蒲州刺史、商州刺史分别换成了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的人。”

  ‘???’

  尉迟恭立马明白了。

  左右卫执掌宫廷宿卫,而蒲州、商州把控着关中两大出口,全都落在了魏王手里,魏王要做什么。

  “陛下不知道吗?”

  “陛下或许知道。”

  程咬金淡淡道:“或许陛下从未在意过这些事,他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我尼玛!’

  尉迟恭这个时候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玄武门之变前,高祖太武皇帝李渊也以为自己能够掌控乾坤,却没预料到秦王先下手为强。

第138章 尉迟恭踌躇,太子欲谋反乎?

  “大老黑。”

  “秦王府旧将中,秦大哥、屈突通、段志玄、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宇文士及,还有跟张士贵一起组建玄甲军的翟长孙都死了。”

  “张公瑾远在北庭大都护府任副大都护,张士贵倒是在朝任左领军大将军。”

  “李孟尝是右骁卫将军,杜君绰是右领军将军,郑仁泰是左威卫将军。”

  “侯君集攻下高昌,纵兵劫掠,如今闲置在家,不知道做些什么。”

  “勋国公张亮,那就是个马屁精,没点真本事,糊弄糊弄鬼还行。”

  “剩下就只有咱们两人。”

  “陛下亲信有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右领卫大将军执失思力、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右武卫将军牛进达,咱们这些老弟兄还比不上胡人。”

  放下茶杯,程知节自嘲的笑了笑。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这些亲身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人体会最深。

  因为晚年的李世民不单单忌惮太子,同样忌惮他们这些老亲信,或许是害怕玄武门之变重演。

  “唉!!!”

  纵然是尉迟恭同样心中产生了深深地无力感,难道他的外放就不是忌惮的一种吗?

  “你不是问我该怎么办嘛?”

  “好办。”

  提及此,程知节幽幽道:“我的长子是左金吾将军,次子是左卫中郎将。”

  “薛万彻区区一介左卫将军就敢私自收买大唐左卫。”

  “难道我就不能让我的儿子也这么做。”

  “左右卫负责宫禁宿卫,左右金吾卫负责宫中、京城巡警。”

  “事若有变,我的长子会带领左金吾卫驰援宫城,而我的次子负责打开宫禁。”

  “薛万彻尚且不能完全控制左卫,又如何对付得了左金吾卫。”

  “老程。”

  尉迟恭瞳孔狠狠一缩,不可置信道:“你可知你在做什么。”

  没有陛下的诏令,私自收买联络十六卫将士,这可是谋逆大罪。

  “我当然知道我在做什么。”

  迎着他的质问,程知节一字一句道:“别忘了,你我早已步入花甲之年。”

  “我等为陛下效力几十年,魏王是陛下之子,太子亦如是,吴王、晋王也都是。”

  “魏王敢做这些事,你认为他会允许他的兄弟活着吗?”

  “山东士族支持他上位,那我们这些山东地主豪强出身之人又算什么?”

  “大老黑,莫要忘了,我有儿子,你也有儿子。”

  咯噔!

  一言落下。

  原本义愤填膺的尉迟恭此刻却露出了犹豫之色,他对李世民的忠心毋庸置疑,可就像程咬金说的,他有儿子,他不是曾经那个孑然一身的打铁匠,他得为尉迟家谋算。

  “时间还早,该怎么做,你可以慢慢想。”

  “折腾一夜,大家都累了,先回去休息吧。”

  程知节看着尉迟恭纠结的表情,淡淡地说了一句。

  “好。”

  尉迟恭也没多做停留,转身离开了卢国公府。

  “阿耶。”

  “你为何不对尉迟伯父言明?”

  送走尉迟恭之后,程怀亮满是不解的询问起程知节。

  尉迟家、程家关系历来不错,如今尉迟恭主动上门相询,程知节竟然在打哑谜,这让他很是疑惑。

  “你觉得我该告诉他一些什么?”

  “告诉他太子正在河西,准备对吐谷浑下手。”

  “还是告诉他,咱们一起把魏王干了,投靠太子。”

  眼神一凝,程知节语气格外凛冽:“你以为太子在外,魏王在京,这是偶然吗?”

  “阿耶,你是说.”

  程怀亮想到了什么,但又不敢确定。

  “我告诉你。”

  “右金吾将军薛孤吴、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这都是太子的人。”

  “你三弟在太子手下能传回来这些消息,你以为太子当真不知。”

  “魏王以为有了薛家兄弟、侯君集、柴令武、山东士族,他就有了发动政变的资本。”

  “殊不知,从头到尾,这都是太子在故意放纵,目的就是为了让魏王走上无法回头的深渊。”

  “嘶!!!”

  听到这番话,程怀亮露出了惊骇表情,太子是这一切的幕后推手,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我之所以没有跟你尉迟伯父说这么多,就是为了他好。”

  面对程家在政治上最敏锐的二儿子,程知节很有耐心的解释道:“你尉迟伯伯致仕在家。”

  “尉迟家三个儿子分别是卫尉少卿、奉车都尉、骁骑尉,没有一个人拥有兵权。”

  “这都是因为陛下忌惮你尉迟伯父。”

  ‘啊这?’

  微微一怔,程怀亮楞在了原地。

  “呵呵。”

  面露讥笑,程知节讲述起了陈年旧事:“前隋末年,你尉迟伯父于高阳参军,官至朝散大夫。”

  “大业十三年,刘武周杀王仁恭起兵,他被刘武周笼络,依为大将。”

  “武德三年,为当今陛下说降,勇冠三军,唯有你秦伯父能压其一头,立下赫赫战功。”

  “当时有句话,秦王持弓,尉迟敬德执矛,天下何人可挡!”

  “玄武门之变,尉迟恭率先诛杀刺王李元吉,秦王进而射杀了隐太子李建成。”

  “陛下一方面对尉迟恭予以重任,另一方面又害怕他,毕竟,他连李元吉都敢杀。”

  “这些年,尉迟恭外放为鄜、夏二州都督,为关中北方屏障,这便是陛下刻意削弱其在十六卫中的声望。”

  “今时不同彼日,为父尚且在十六卫中有一定影响力,而他的辉煌已经落幕。”

  “不告诉他这么多,就是不希望他多想,从而节外生枝。”

  “尉迟家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在魏王起兵的时候向太子表明站队的态度即可。”

  “太子不同于陛下,他对于士族从来都不是青睐,而是敌视,我们这些勋贵自然能成为太子信赖的对象。”

  ‘原来如此!’

  直到这时,程怀亮才恍然大悟。

  “我知道你小子羡慕你大兄、三弟。”

  “你大兄如今是左金吾将军,来日必将继承为父卢国公的爵位。”

  “你三弟现在是开国县侯,位同从三品,吐谷浑之战在即,再晋一阶便是开国县公。”

  “唯独你娶了公主,除了驸马都尉的散官,只有一个正四品的左卫中郎将,又不能离开长安,上阵杀敌。”

  “阿耶,我.”

  程怀亮想要去解释些什么,却不知该从何说起。

  “无妨。”

  知父莫若子,程知节打断了他:“如果是陛下在朝,自然没有你们这些驸马都尉的施展空间。”

  “太子不一样,他已经把唐善识、王敬直、窦逵送到了河西混军功。”

  “此役过后,这些人身上的刺史之位必然会被下掉,至少是一个开国县公。”

  “这就意味着太子跟陛下的不同,耐心等一等,会有你驰骋疆场的机会。”

  ‘唰!!!’

  程怀亮猛地眼中迸射出了希望的光芒,迫不及待的点头应声:“嗯嗯。”

  这场对话就此落下了帷幕,程家人在新的动荡来临之前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一如程知节当年先在张须陀麾下,后入瓦岗寨,再投王世充,然后来到大唐,跟随李世民,直到玄武门之变押中胜利的一方。

  六月十日,草原上早已一片翠绿,燕然山下的紫花苜蓿长出了紫色的小花,分外美丽。

  “临汾郡公。”

  “现在可以说了吧?”

  匈奴水边,李君羡目光灼灼的望向薛仁贵。

  从正月出长安到现在,整整过去了5个月,从云中都督府到燕然都督府,再到北庭大都护府,云中城、龙城、燕然城的全貌展现在他的面前,灰色的土法水泥配合青砖修建的城池远远瞧着向匍匐在草原上的巨兽。

  最让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燕然城,从上到下全都是一块块大青石,平整光滑,简直不似人所为,而他从当地的牧民口中得到的消息竟然是出奇的一致,那便是天神下凡。

  这几个月,李君羡不单单看见了大唐的城池,同样遇见了前往巡弋铁勒八旗的北庭大都护、英国公李世勣,共同见证了分布在漠北的八座城池是怎样从地基开始筑造。

  独特的盟旗制度让这些曾经做为薛延陀王庭一部分的铁勒部族格外和谐,还有来自大都护府的官员为他们统计人口、牛羊,从而制定需要缴纳的赋税,就像是中原百姓一样直接治理。

  一如燕然城原有的薛延陀部众被平均分配了草场、牛羊,铁勒八旗为了更好的接受来自北庭大都护府的监督,由八旗旗主、各部首领再度将部众一一划分,每千户设立千户长,每百户设立百户长。

  八旗旗主直接管理若干个千户,千户再管理若干百户,从而将整个旗完全按照固定的方式分割。

  未来,大唐完全可以像设立州县一样,将旗视作单独的州,长此以往,草原部族将不再逐水草而居,更不会像野狗一样抢夺一切,宛如中原百姓一样接受他们的身份,那便是大唐的一员。

  铁勒的贵族们居住在城池之中,不需要风吹日晒,更不需要担心敌人来袭,坚固的城墙足以抵御一切危险,他们已经被驯化了,再也没有像狼一样的侵略性,犹如守家犬一般。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大唐太子李承乾却根本没有露面,李君羡心中有所猜测,可东宫八百卫士都在这里,他又不太确定心中的猜测,只能从薛仁贵这个东宫左卫率身上寻找答案。

  “可以。”

  眺望远方,薛仁贵微笑着回道:“如你所愿,我们要回去了。”

  “回去?回哪里去?”

  李君羡愣了下,而后露出了惊异神色:“你们是要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