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451章

作者:鱼羽渔钰

  若是换做了其他的起义军,这种首领被擒杀绝对会造成极大的恐慌。

  但此次终是不同。

  慧难这种能够率先掀起造反之事的和尚本就有着不小的声望,于天下各地有着不少的信徒。

  其一死,反倒是让那些信众们丧失了理智,引起了更大的混乱。

  但再怎么大的混乱,其实也只是无用之功罢了。

  当此次造反初始没能造成太大的动静之后,其实便已经注定了这些人的下场。

  如今的动乱也只是徒增伤亡罢了。

  但顾轩却仍是坚持着始终在大军前方,保持着自己自灭佛之后一向的习惯,将所有寺庙僧人们的罪行全都昭告于天下。

  并不是因为顾易的操控,皆是出自顾轩的本心。

  就亦如他所说的那句话——

  一心向阳者,不畏流言蜚语。

  他这就是在践行着自己的道路。

  而就在这种坚持,以及所有顾氏子弟们的努力之下,这天下的风向也是终于有了一点点的改变。

  至少在九州腹地之内,这些个和尚已经不再是被所有人视为座上宾。

  已经察觉到顾轩态度的世家们自是无需多言。

  主要还是百姓。

  这代表着这些人已经在认知之上出现了进步,并不会直接被这些人所诓骗。

  值得一提的是,在顾易的操控之下顾轩给一心向佛的和尚制作了专门的“过所”,足矣验证他们的身份。

  除此之外,顾易并为这些人制定了专门的名册,方便于未来的管理。

  这些和尚皆是一心向佛之人。

  顾易自是不可能彻底扫清佛教,听话佛教于九州之内本就是有着稳定百姓的作用,自是不可能一棒打死。

  不过顾易亦是对他们制定了严格的限制。

  规定一个寺庙内的和尚不可超过三十人,并且每收弟子亦是要上报于地方官府,出现问题者寺庙将会受罚。

  这只是临时的制度。

  就像是昔年大汉察举制改革时的那般,也唯有“举荐之人不明”会受到惩罚,才足以在短时间内肃清积弊,廓清沉疴。

  也正是因为如此。

  在无数士人与百姓的宣传之下,如今的九州百姓已经学会了该怎么去辨别真假僧人。

  这本就是源于认知上的进步。

  以这数年的时间,便做到了这一步已然十分不容易了。

  要知道,这可是不仅仅只是代表什么谶纬之说。

  只要能照着这个路线发展下去,待来日顾易便可以更为提前的去布局于科学发展,让整个九州先于世界而崛起。

  这才是其中的关键。

  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包括在原史之中的工业革命,都是世界发展到了那一步,而延伸出来的结果。

  今日之进步,正为此等磅礴之势,蓄积根基。

  这对于整个九州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

  就连顾易对此都生出了许多想法来,甚至想着将原本的计划再次深入一些。

  当然,这也是后事。

  当务之急仍是要彻底的摆平灭佛之事,并为后事发展定下基调。

  这认知上的变化注定需要很多时间。

  顾易可不会在此而浪费时间。

  本以为接下来并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乱子,只是需要耗费时间罢了。

  但让顾易未曾料到的是——

  至德八年,六月。

  一骑快马自东都洛阳飞驰入京,惊雷般的噩耗炸响。

  天子李亨,骤崩于洛阳!.

  (Ps:跪求月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鱼万分感谢。)

第223章 以民为始,效仁宗事武侯之心

  这突来的消息,大大出乎了顾易的预料。

  要知道——

  在原本的历史之中,虽然李亨也是个颇为短命的皇帝,但其根本的死因是受到了惊吓。

  其原由还是因为其无法完全掌控后宫与宦官的原因。

  但如今则完全不同。

  李辅国早就已经死了,后宫之内的张皇后更是不可能在当前的这种时候掌控任何的实权。

  这其实已经是间接帮助李亨解决掉了生死危机。

  但却没料到其的寿命竟然还会这么短,竟然就这样死在了病痛之下。

  顾易也懒得去思考这其中的原由。

  即使心中对此再怎么诧异,也只能选择立刻操控着顾轩回朝。

  这是他必须要做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保证大唐的中枢出现问题。

  也好在此次的灭佛之举已经有了实际上的进展,若是不然的话,此事恐怕绝对会引起更大的混乱来。

  洛阳。

  就在这一片阴霾之下,顾轩终是赶回了洛阳,终是让这个没了主心骨的朝堂再次安稳了下来。

  其实就连顾易都不由得有些庆幸。

  还好他并没有犹豫,直接在朝堂之内展开了清晰。

  若是不然的话——

  以李亨这突然身死所带来的影响,怕是大唐要真的重新回到原史的老路之上,在一次次的庙堂争斗之中,迎接自己的末日。

  但现在便是完全不同,朝堂之中的大臣在经过了清洗之后,如今也都可为正直之臣。

  有着这些人在,朝堂自是没有出现大乱的机会。

  纵使张皇后哪怕是真的有着歹心,她如今的的能量也根本不够看,更别说去影响朝局了。

  至德八年,十月。

  顾轩率领群臣迎立太子李豫为君,改元宝应。

  相比于其父李亨。

  这李豫的性格却是更为纯粹了许多。

  也或许正是因为顾氏出现的原因,让其少经历了许多的混乱,反倒是让其的心性更加单纯了许多。

  包括其对于顾氏的态度,亦是远远超出其父李亨。

  少年心性便是如此。

  无论是顾氏的传说也好,亦或是此次顾轩亲自平叛也罢,都足以让李豫崇拜。

  这登基之事自然而然也是无比的顺利。

  值得一提的是——

  因为李豫并不是张皇后所生的原因,顾轩甚至还去见了见张皇后,表明着国不容乱的态度。

  对此,张皇后自是无法如原史那般去做些什么。

  她只能答应。

  对于此次的新君登基,顾轩特意办的极为隆重。

  这些年来从一处处寺庙所搜集来的钱财,可都入了中枢之内,这种财富的流入自然而然便让中枢快速的恢复了过来。

  没错,顾易在深思之后并未将那些钱财分发给百姓。

  这是一件怎么都不讨好的事。

  能够将那些人与寺庙的借据、抵押的地契什么的给烧了便已经算是给与他们的恩惠了。

  而这些钱财在如今这种时候便起到了作用。

  无论是振奋人心也好,亦或是新君登基的免税等种种彰显中枢威严的手段,在如今的这种时候便无需顾忌了。

  顾易同样也在观察着李豫。

  其实对于这位皇帝在原本历史之中的表现,他自然也是有着记忆。

  说白了,李豫只能算是一个守城之君。

  其虽解决了当时大唐的混乱,却也留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这一点无从评价。

  但如今他所表现的却让顾易看到了另一种希望。

  其对顾轩十分的尊崇。

  甚至是有着一种言听计从的感觉,每日的表现也是极为的好学,这不由得让顾易对他渐渐起了一些兴趣。

  顾氏可从不排除与皇族联手,只要能够有着正面的影响那便已经足够了。

  之前那般对待李亨的原因同样也很简单。

  那就是李亨此人对于权力的渴望无法阻止,你若软了态度他便会更加的强硬。

  就亦如昔年他还是太子时,在李隆基的威仪之下不显山不漏水,但只要李隆基的掌控出现了漏洞,他便会立刻抓住机会。

  对于这种皇帝。

  顾易没有时间和他浪费。

  但李豫这种便有些不同了,包括顾轩自己也十分乐意去教导着李豫,对其显然也是有着不小的期待。

  群臣担忧的混乱并未发生——

  这倒是让很多人意外,不过却也让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如今的朝堂远比想象之中还要稳定。

  其实现实也正是如此。

  此次的新政也好,亦或是灭佛也罢,真正艰难的只是顾氏而已。

  而反观大唐的中枢则是在一直得利。

  在原史之中,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大唐都能坚持近一百五十年,更别说如今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顾轩也是未再次离开洛阳。

  而是于这洛阳之中统帅起了四方。

  在监督四方灭佛之事的同时,教导李豫这个天子,以及对他这些年来所思考出的一切。

  ——顾轩一直都在思考着励精图治之举。

  新政主要针对于朝堂内部。

  而如今他所想的一切,自然是针对于整个九州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顾易并未参与到其中去。

  顾轩在有了“洛书协律器”的加持之下,其内政属性已经达到了91点,这可不是顾易能够相提并论的。

  还是那句话。

  顾易可以统帅大局,但这种归根于百姓身上的细枝末节,自然是要以顾轩为主。

  总言之——交给老祖宗秀便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