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鱼羽渔钰
李世民绝对会感叹李泰的孝心。
但现在则完全不同。
——杀子传弟!
李世民的眉头几乎瞬间便皱了起来。
且不说这其中到底有多么的伤害人伦,就光以李泰此次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就根本不可能去相信这些话。
一瞬间,他的眼神更加的黯然。
想想刚刚的李承乾,再想想如今的李泰。
他心中竟然生出了一股悔意。
后悔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
可后悔又有何用?
李承乾如今的性格已经完全养成了,李泰也已经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后悔也早已晚了。
继续让李承乾当储君?
且不说他能不能成为一个明君,李泰就一定会死。
以李承乾的性子,就连他也绝无可能保全李泰。
而后世的大唐也终将受其所影响。
兄弟之间的争斗将永无止境。
一切,皆是自他而始!
这念头如惊雷般在李世民脑中炸开,瞬间涌起万般思绪,他脸上的神色愈发复杂难辨。
“父皇?”
见李世民沉默不语,李泰眼中竟骤然闪过一丝热切。
他竟以为,这问题是立储的暗示。
“下去!”
李世民毫无废话,只一挥手,声音斩钉截铁。
“父皇……”李泰如遭雷击,僵在原地,全然不解。
可对上李世民那骤然转厉、寒冰般的目光,他心头一颤,终究不敢再言,慌忙叩了个头,狼狈退去。
大殿之内,死寂如铁,压得人喘不过气。
李世民端坐于龙椅之上,泪水无声淌过面颊,一行又一行。
来人!”
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嘶哑着开口:“召太傅立刻入——”
话音未落,却戛然而止。
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他又是直接摇了摇头,轻声自语道了句:“罢了。”
一边说着,李世民一边缓缓起身,步履沉凝,径直走向凌烟阁。
召见顾靖又能如何?
顾靖终不是顾泉。
顾靖是不可能对参与任何关于国本之事的。
他是李世民为后世之君所留的支柱,李世民也不愿将他牵扯到这其中。
凌烟阁。
在那肃穆的殿堂里,李世民缓缓走进最深处,最终停在了顾泉的画像前,旋即便如同昔年那般,随意的坐在了地上。
“子渊——”
“若你还在,一切又岂会落到今日这般地步?”
他看着顾泉的画像,喃喃说道。
顾泉能不顾一切让他冷静。
而只要他能够冷静下来,如今这一切或许就真的不会演变成这样。
但这也只是自我安慰罢了。
顾泉其实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他对太子过于刻薄了一些,但李世民以往却从未在意过。
这对父子二人之间的关系无人能够彻底改变。
当长孙皇后崩殂,当李承乾腿瘸的那一刻起一切就已经早已注定了。
在一切未曾演变到最后之时,李世民这种自傲自信之人,是绝对不会觉着自己错了的。
就如,如今这般!
(Ps:跪求月票推荐票,求兄弟们多多支持一下,鱼万分的感谢。)
第176章 大唐变天,顾靖立威
自这一日起,整个大唐朝堂的气氛都彻底变了。
无形的阴霾笼罩于朝堂上下。
所有人都在关注储君之位。
但无论几十再怎么关注,对于此事亦是无人敢提,无人敢参与。
顾磊被顾靖放了出来。
他自是又去劝了李承乾,希望他能跟李世民认错,并做出保证。
但李承乾的态度却仍是那般坚定。
按照他的话来说——
只要李世民废太子的旨意一下,他立刻便会自尽在长孙皇后的灵前,以安李世民的心。
如若不然,他日新君继位之后他定会造反。
李世民一直都难以做出选择。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大唐那种蒸蒸日上的气氛竟似乎也有了一些停滞。
这也是必然现象。
储君乃是国本,无论在任何封建王朝之中,储君不稳都注定了人心难安。
这种气氛甚至都传到了朝堂之外。
也不知是从哪走漏了消息。
天下之中竟也渐渐流传出了关于“储君”之位的谣言,致使各地人心接连动荡。
没办法,李世民的年纪太大了。
纵使天下百姓再怎么希望李世民能够长命百岁,但他们却也清楚。
人哪有长生之说?
这就是文化急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顾康的学问本就对九州的影响极大,如今更是影响非凡。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百姓们才会愈发的担忧此事。
毕竟隋朝的例子才过去多久?
谁能不怕?
如今大唐的担子要远远超过大隋,更不会有人愿意如今的好日子受到一丝的影响。
整个朝野上下,一片动荡。
而李世民的身体也在这种高压之下不断的变差。
整整十日——
他都没有放出任何的消息。
李世民甚至都没有上朝,这还是自他登基以来的头一遭。
也好在大唐目前的政治体系还算是安稳,百官各司其职之下倒也并未影响到政事。
但显然,无形的风暴正在暗中慢慢集聚。
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大唐要发生一件大事了!
太极殿。
顾靖应诏而来。
其实到了这种时候,人们自然而然的便会想到顾氏。
昔年顾熙为大汉所做的一切。
到了如今已然被称之为了圣人之举,但可惜的就是顾氏不可能重新走回老路,去干涉大唐的国本。
李世民也清楚这一点。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也从未让顾氏做些什么。
也只是在这一日才召见了顾靖。
太极殿内,死寂无声。
顾靖随内官行至天子寝宫,甫一踏入殿门,脚步便生生钉在原地,瞳孔骤缩。
御榻之上,哪里还有半分昔日天可汗的威仪?
只见李世民满头华发,如霜似雪,面容枯槁,不见一丝血色。
短短十余日,竟似被抽走了数十年光阴,形销骨立,气息微弱得仿佛下一刻便要随风散去。
“陛下!”
顾靖喉头一哽,那声呼唤带着无法掩饰的惊痛,眼中瞬间盈满了深切的忧惧。
没错,是忧惧。
就连他都不敢想象李世民若是在这种情况下突然身死,整个大唐会变成什么样。
且不说继位之人是谁,大唐都多半便会迅速分裂。
这是一定的。
“安之…近前来。”
龙榻上传来一声低唤,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那眼神,虽深陷于病容,却依旧如古井深潭,幽邃难测。
顾靖不敢迟疑,疾步趋至榻边,声音因忧急而发颤:“陛下,您的龙体……”
“朕…大限将至矣。”未待他说完,李世民已平静截断。
那语气淡漠,竟无一丝对死亡的惶惧,仿佛在陈述一件寻常之事。
“陛下——!”
顾靖心神剧震,扑通一声重重跪了下去,额头触地,“万望陛下珍摄圣体!天下…天下离不开陛下啊!”
顾靖此言,字字泣血,发自肺腑。
“死生之事,朕何惧哉?”李世民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话音未落,他竟强撑着支起身,目光越过顾靖,投向虚空深处,似自语,又似最后的嘱托:
“然——朕可死,社稷不可亡!”
那斩钉截铁的语气,仿佛在向无形的命运宣战:
“放心。江山未稳,后继未定……”
“朕,定会撑住!”
“起来吧。”
顾靖依言起身,在帝王示意的榻边坐下。
看着这近在咫尺的帝王,莫名的心绪瞬间便涌了上来,就连顾靖的眼眶不由得也都有些红了。
上一篇:大秦:想当权臣,始皇竟传我皇位
下一篇: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