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长夜天高
大臣们都在思考。
刘彻也在思考这两套理论到底谁才是对的。
这时候,有人大声:“孔大人说得对!”
霍海转过头去,看到一个三十多四十岁左右的学究模样的人。
不知道对方来路,霍海:“敢问?”
对方:“吕步舒。”
霍海听到名字后,挺直了腰杆:“对个屁!”
吕步舒,是董仲舒的弟子,而且董仲舒都讨厌他,没啥背景。
之前董仲舒居家写《灾异之记》,当时辽东高庙发生了火灾,主父偃把书上奏给了刘彻。
刘彻让诸多儒学学者齐聚一堂讨论,就跟今天差不多,讨论该书是否讥讽朝政。
吕步舒不知这是董仲舒的作品,批评此书是“大愚!”
结果,董仲舒被判死罪,刘彻听说原来这篇文章是董仲舒写的后,就给董仲舒赦免了。
董仲舒被抓到牢里面住了几天,挨了几天黑打,出来后听说原来是自己的大弟子吕步舒给自己送进去的,于是写文章怒骂吕步舒是个白痴,从此以后不再来往了。
不过吕步舒此时跳出来,应该是代表太学的所有博士发表意见的。
很明显,吕步舒这人脑子不太好,错误的预估了形势,他可能以为如果发生了变化,自己这个经学博士学者要丢饭碗。
霍海说了对个屁后,准备开喷的,刘彻一看霍海那架势就知道霍海要干什么了:“这儿是朝堂!”
霍海顿时刹车。
刘彻:你怎么不去喷那孔夫子的第十一世孙啊?你听到吕步舒的名字就开喷是吧?
霍海和刘彻交流眼神:陛下,懂的都懂,我又不傻。
吕步舒被喷了后,也很生气啊,作为学公羊学的,吕步舒当场就左顾右盼找家伙事儿了。
不过毕竟是朝堂,没让他得逞。
吕步舒气急:“哪里不对?你说不出个一二三四来,老夫今天和你没完!”
霍海看向吕步舒,又看向正在思考的孔安国,知道孔安国是个比较难缠的,这货正在想说辞。
而吕步舒就比较容易对付了。
霍海朗声:“好,我就跟你说个一二三四,这位孔大人说如果有错,就错在有些人不学无术?”
“首先,这就是错!别人是不想学好吗?别人是东西摆在面前不愿意学吗?别人是没得学,学不到!”
“这经典有多少字大家一清二楚,特别是有注解的版本,那两牛车拉一本书也是常态。”
“那些人想要学好,学得到吗?”
“试想一下,陛下已经开办了太学,传授五经了,但就因为这些书籍竹简笨重,整个太学才招收五十弟子。如果书只有两个巴掌大小,一个巴掌厚,就能写万字,那太学就能招收五千弟子!”
“如果书只有两个巴掌大小,一个巴掌厚,能写十万字,那太学就能招收五万弟子!”
“如果书只有半个巴掌大小,半个巴掌厚,却能写千万字,那就算天下古今所有学子一起在太学读书,又有何难?!”
就连吕步舒,此时也愣了一下。
好像是这么回事。
如果太学有五千弟子,自己岂不是就有五千学生?那不是比孔夫子还吊?
吕步舒顿时陷入了幻想之中。
但是,霍海没有给他太多的白日梦时间,继续:“孔大人又说,那些人无法理解经典的真义,那更是大错特错!”
“孔夫子是什么人?是圣人!荀子孟子是什么人?是亚圣!”
“他们的话很难懂吗?他们说过的话,就是字面意思,字面就是他们要说的东西。你们一天天翻来覆去把几句话放在嘴里嚼,能嚼出什么味儿来?”
“圣人写的至理名言,但凡是认字的,那就没有看不懂的,你跟我说谁看不懂?”刘彻本来就听一乐,现在看到霍海居然对大儒们开炮了,顿时来了兴致。
要知道,最近二十年,儒学逐渐复杂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推崇讲经,也正是因为这个,才有了太学。
当初董仲舒说过,谁能搞出一套理论代替他的理论,他自当来辩经。
现在,一号选手准备就位了。
刘彻对着王内侍招了招手。
“整盘甜瓜籽来。”
此话一出,群臣又陷入思考了。
按理来说,霍海说的是对的,论语嘛,有什么难懂的?
哪一句话不是一读就懂。
但问题是,很多人都喜欢自己去解读孔夫子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就等于扯虎皮拉大旗。
如果不能拉大旗,那岂不是要明牌说是自己的观点?那不是容易被骂么。
现在大家扯虎皮,免得被骂,这招的确好用啊。
但问题就是,霍海最讨厌的就是这个,因为现在的人是扯虎皮,后世这些东西就成了真老虎了,后世儒生恨不得把这些扯虎皮的东西,当做爹。
霍海看向孔安国:“最后你说把雅言改成白话,是向没有学问的人妥协,那更是大错特错,你简直是数典忘祖!”
“你的祖先孔圣人,是我霍海这辈子最崇敬,最佩服的人!”
“他曾经说过,有教无类!”
“你怎么歧视没有学问的人?你这是不是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再说了,这些人没学问,那就是因为认字难,很难学到学问造成的,如果能让他们轻轻松松就学到学问,那岂不是能把孔圣人的圣道传播的更远?!”
“当初孔圣人门下弟子三千,只出了七十二贤,是因为孔圣人不会教育吗?那当然不是,孔圣人无所不能,是亘古以来最厉害的人,那叫一个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孔圣人教书育人肯定没问题,那为什么只有七十二贤,而不是三千贤?为什么成材率才百分之二三?明显就是因为写字认字门槛太高,雅言太难学,拉长了学习时间,孔圣人还没来得及把剩下的弟子都教成贤人,就驾鹤西去了。”
“你说是不是?”
跟我比狡辩……比嘴硬……比辩论是吧?你确定?
霍海如同连珠炮一样的话让孔安国是开不了口。
你们不是喜欢拿孔圣人扯虎皮拉大旗么?在下也会。
霍海把孔子夸到了天上去,你现在怎么回答?
你说:你放屁,孔子哪有那么厉害?
那肯定是不能这么答的。
但是,霍海设置好的陷阱摆在这儿,你承认孔子厉害,那就得承认雅言太难学,导致三千弟子成材率不到百分之二点五。
孔安国眉头一皱,知道自己遇到对手了。
自己就说了一句,他说特么一章!
自己说了一句话,每个字都是错。
刘彻磕着甜瓜籽,目光看向了孔安国。
正方一号辩手说完了,反方一号辩手,到你表演了。
————
求支持,求月票,求推荐票,求收藏!求评论!
第25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只是刘彻看热闹,不少大臣也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特别是李蔡,看的特别兴奋。
今天这大热闹一出来,谁还管我的马夫议论陛下的事儿?
也有大臣倒吸凉气:“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嘶~这评价倒是贴合我对孔夫子的尊崇,不愧是霍二公子,这文章也写的忒好了!”
“谁说不是呢,要不说人家厉害呢,不像我,只会说孔夫子好强大,不会说别的。”
众人一边讨论,一边吃瓜。
孔安国可不敢拿孔子说话,不过拿亚圣说话他就敢:“圣人不见得一定是对的,就比如亚圣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这两个观点就相反,至少有一个人是错的,你说呢?”
朝中,颍川荀家的人瞪大了眼睛,孟家后代也是提起了精神。
作为武将的荀彘,下意识就去腰间摸刀,摸了个空。
作为经学大家的孟卿,下意识的就去荀彘的腰间拔刀,摸到了荀彘拔刀的手。
两人甩开手后,一起看向了孔安国:好你个孔安国,你特么……
孔安国可不怕,你们只是亚圣后人,谁叫家祖真圣人呢?
霍海却根本不在意:“的确,二位亚圣,至少有一个人是错的,或者……都是错的。”
此话一出,朝堂所有人都惊了。
好家伙,董仲舒这么多年都致力于把荀子盘出去。
孟子就是被抬出来对抗荀子的。
要不然孟子根本没法和荀子齐名。
你现在把争了这么多年的双方一起得罪了?你很勇啊!
而霍海:“战国列子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两小儿辩日》,诸位应该不陌生吧?”
现场,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两小儿辩日?
什么玩意儿?
霍海一看所有人的状况,就知道完啦,出事啦。
自己学这玩意儿的时候,说是战国列子写的,现在看来,这怕又是魏晋时期第二轮编经大赛时的人编的吧。
霍海:“哦,那我可能看的是孤本,你们没看过,我跟你们讲一下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霍海讲完后,大家也陷入了思考。
咦?到底太阳是早上近还是中午近?怎么好像都有道理啊?
霍海笑着给所有人去理解去思考的时间。
其实,根据儒家思想,还真是孟子的性本善比较吃香,荀子那个或多或少是受了道家影响。
不过,两个人的目的是一样的。
孟子说性本善,夸别人生来就善,其实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被道德约束住,行善事。
而荀子说性本恶,是在宣传学习教育的重要性,来凸显‘礼’字。
此时脑子快的人,已经理解了两小儿辩日的故事:“霍大人,你刚刚不是说孔夫子无所不能吗,怎么现在又说孔夫子也决断不出?”
霍海:“孔夫子当然是无所不能的!但是,是在他自己的领域里面无所不能,论读书,论做人,论教书育人,孔夫子无所不能。”
“而孔夫子之所以是孔夫子,是圣人,最关键的就是孔夫子不会不懂装懂,不会在不懂的事情上乱下结论。”
大家恍然大悟。也有人就是要抬杠:“那就是说,孟夫子荀子是不懂装懂咯?”
霍海:“错,孟夫子和荀子,不是道德问题,不是不懂装懂,而是能力问题,因为他们不是圣人,所以没有办法真正的从全局的角度看到一件事情的真相,所以他们都有片面的一面。”
“自从荀子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孟子荀子的观点是互相对立的,但其实,二位亚圣的观点是一样的,互为补充。”
上一篇:篡蒙:我在黄金家族当国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