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756章

作者:志鸟村

  安湾市局为部委来的专家组织了郑重的欢迎仪式。不仅是因为他们来自部委,还因为此行的两人还带来了许多相关的材料,让安湾市局捉襟见肘的经费着实喘了口气。

  两名专家也很兴奋,稍微配合了一下市局的活动,就跟着江远钻进了实验室。

  几个人一起,就在实验室里,换着材质,接连实验了两天时间。

  与此同时,刘壮誓派遣出去的小队也越来越多。

  江远等人尝试了塑料、钱币、化纤面料等多种材质上取指纹,又是三个人一起干活,效果自然显著。

  刘壮誓痛并快乐着。

  这些都是他平时想接触都接触不到的技术,想借都借不到的专家,现在给他打白工,甚至是打黑工,爽是真的爽,可开销也是真的大。

  旁的不说,就江远和部委专家使用的各种纳米材料,本身就是请外面的公司定制的,价格不菲不说,加量还要加价,因为做不过来。

  此外,江远趁着有人帮忙的时间,还尝试着复现一些论文中“常见”的材料,例如Li、Na、K元素共掺的纳米颗粒,更复杂的掺杂稀土成分如Eu、Sm、Mn元素的纳米颗粒等等……

  所有这些显像剂,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指纹变亮,就像是人类目前获取能源的方式都是烧开水一样。

  只不过,其中的成本随着发亮的方式不同,也在剧烈的上扬。

  周末。

  刘壮誓坐进市局的办公室,就再也不走了。

  局长看到他也是一阵头痛,更知道他是来做什么的,无奈的道:“你花钱也太狠了,咱们安湾市是个穷市……”

  啪!

  刘壮誓从地上捡起一包的文件,放在了局长桌面上。

  “这是什么?”局长诧异的端起了茶杯,战术喝水。

  “617案和1012案给破了,这是涉案人员的一些基本资料,还有一些案情相关的东西,给您这边看过后,我就给检察院送过去了。”刘壮誓说着坐回到椅子上,战术伸懒腰。

  在中国,数字名字是最厉害的,刘壮誓说的两个案子,局长稍微回忆几秒钟,就有了印象。

  局长捡起桌面上的资料,问:“是那个意外伤害跑掉的案子吧?”

  “对,一起露营的人因为抢位置什么的打起来了,一方把另一方打出了一个重伤,然后就跑了。我们后来还走访了附近的好多喜欢露营的人,拿了素描出来的人像给他们看,都没结果。“刘壮誓顿了顿,道:“江远根据指纹找到几个嫌疑人,我们跑了一趟,就确认了一个。”

  “有几成把握。”局长问的很专业。

  “十成!”刘壮誓:“我们的人到他家里,对方当场就知道是什么事了。还说以为我们早就该来了……”

  “根据指纹找到的?”局长问。

  “对,双方打架的时候发生冲突,互有推搡,衣服上留下了指纹,但我们这几年提取的都是残缺指纹,无法锁定嫌疑人。”刘壮誓顿了顿,道:“江远用新技术提的。”

  局长:“所以你这是理直气壮的来要经费的?”

  刘壮誓:“我的人都撒出去了,同时跟进4起案子。”

  局长缓缓点头:“要多少?”

  刘壮誓递出一个小纸条。

  局长张大嘴,看向刘壮誓。

  刘壮誓摊手道:“反正花了这么多,您不给的话,我就住您这了……”

  局长:“你要的也太多了……”

  “实在不行,我有个办法。”刘壮誓低声道:“您联系一下其他几个市的刑警队……”

  “你这个法子,我已经用过了。”局长镇定自若。

  “用过了?”刘壮誓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局长是在:“江远还没答应,你就跟别的刑警队要了钱?您这……您这算诈骗了。”

  “江远不是查了他们的指纹吗?查过就不算骗了。”局长强硬转移话题,道:“总而言之,这招没用了。”

  刘壮誓不管了,一屁股坐下:“我反正回不去了,拿不到经费,那些搞公司的就要搞我了。局长……您看看这些案子,您说说……”

  “我想想办法,想想办法。”局长还是以安抚为主,好容易分了点钱给他,总算将刘壮誓送走。

  目送刘壮誓离开,局长再没有犹豫,让下属整理了些文件,拔腿就往市中心跑。

  很快,市府的院子里,也回荡起了某种传说式的迷信。

  “反正花了这么多,您不给的话,我就住您这了……”

  “您联系一下其他几个市……”

  “查过就不算骗……”

  第1340章 灭门案

  啪!

  申耀伟将文件拍在王传星的桌子上,道:“都等了半个小时了,王哥,咱快点吧。真的急死了。”

  “是嫌疑人急着去死吗?”王传星开了个玩笑,看申耀伟没笑,摇摇头道:“耀伟,你变了,以前的你说话多好听啊……”

  申耀伟撇撇嘴:“以前的我是关系户,当然要好好说话了。现在我是技术型刑警,我尊重法律和物理……”

  “有点东西啊。”王传星笑了。

  旁边有安湾市局的刑警也在排队,听到两人的对话,好笑的看过来,道:“别人都是从法律和物理过渡到关系的,你是不是把路给走反了?”

  “路是人走出来的嘛。”申耀伟看是不认识的刑警,就只是轻回了一句,心里想:江主任喜欢,你算老几!

  嘎嘎嘎嘎……

  王传星打印了一份表格给申耀伟,道:“你这个案子调给安湾市的南城区局办理了,你拿着这个表,找他们办公室盖个章,然后直接把嫌疑人送南城区局吧。办公室也有他们的电话。”

  “怎么还给下放了?”申耀伟不乐意,他辛辛苦苦抓回来的嫌疑人,当然值得更高级的警局。

  王传星笑了:“还以为是几天前呢?现在的局面不是小好,不是大好,是超级好,你抓紧去吧,回头区局塞满了,嫌疑人得送出市了!”

  “好嘞。那个……有搜查的任务记得找我哈。”申耀伟也是一心一意的想在队内立好“搜索达人”的人设,光是苦哈哈的抓嫌疑人,虽然不费脑子,也实在没什么意思。

  王传星自然应了。侦办的案子多了,什么类型的需求都会出现,搜索类的任务还不在少数,除了申耀伟,大部分人也不怎么喜欢这类任务。

  快速搞定手里的文牍类工作,王传星就赶紧往实验室里赶,他还要接着伺候江远,如果去的晚了,江远就可能找其他人伺候了。

  实验室。

  两名专家刘长河与林安满脸期待的看着江远在电脑上做图像增强。

  他们的专业在于提取指纹的技术,特别是采用不同的方式,显现指纹——简单来说,就是变着法子让指纹发光,然后提取下来。

  这自然是很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指纹技术的核心之一。

  但是,取到了指纹,并不意味着就能找到嫌疑人了,这期间还需要繁琐的步骤和精湛的技术,若非如此,两人也不会急匆匆的来找江远。

  部委多的是某方面精通的专家,但他们俩人也没能力整合这些平行资源为自己服务。相比之下,出身基层的江远掌握的技术就更全面了,这跟公司里的技术员是一个套路,小公司的技术员往往得是万金油,而大公司的技术员则需要在某方面有特长才能脱颖而出。

  当然,像是江远这种万金油且真金的技术员,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都是稀缺的,所以,哪怕刘长河与林安在部委内也备受重视,到了安湾之后,就只是安安心心的陪着江远做事。

  他们现在就想要通过新技术,侦破几起重案大案,其他都不重要。

  江远也是肆意的尝试着新技术。

  在连续完成6枚指纹的鉴定后,江远小心又大胆的选择了大案“翠岭211”。

  这是一起非常恶劣的灭门案,发生在六年前的大年初一的早上。方山市翠岭乡的药材收购商张国义一家四口,包括张国义夫妇,15岁的儿子和68岁的母亲,被人用利刃杀死在自家别墅里。

  因为本地习俗,初一不拜年,初二才开始走动,所以,张国义一家人的尸体,直到初二早上,才被人发现。

  众所周知,过年这段时间,是仇杀案和灭门案发生频率最高的。当仇人阖家欢乐的笑声传出来的时候,自家的愤怒将比平日里来的更猛烈,更痛苦,更无所忌惮。而有处心积虑想要做出灭门案的凶手,过年时节也是个方便的时间。

  警方很自然的顺着仇杀的方向去了。作为药材收购商的张国义,常年往来于周边的村落,颇有一些经济纠纷与竞争对手,其本人也不是个好脾气的主儿,得罪的人不在少数。

  一番调查下来,却是没有找到合格的嫌疑人。过年有利于仇人报复的同时,也方便嫌疑人提供不在场证据,几名被怀疑的对象,基本只需一轮审讯就被放回家了。

  此案因此成了翻过年的第一大案,却是始终未能侦破。后续的调查证明,本案大概率是抢劫杀人案,但这个结论,只是让案子凉的更快罢了。

  江远选择此案,一方面是因为“翠岭211”的性质恶劣,也是平洲近年来知名的重案积案,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凶手留下了几个比较模糊但明显的血手印。

  血手印主要来自窗帘和毛巾。这也是使用刀具杀人常见的场景。

  没杀过人的朋友,在构思案件的时候,往往想的是干净利落的杀人,一点痕迹不留的离开,但等到他真的实践的时候才会明白,这种完美情形并不容易出现,尤其是连杀4个人,不仅对凶手的体力是一个考验,就问你满手的血滑不滑?

  用刀捅人,懂得留力的都算是高手了。

  一些刀具为什么要设置护手,如果说欧洲剑还有近端防御的需求的话,中式剑的护手只是为了防止持剑人的手指滑到剑锋上,又或者,阻止持剑人将剑柄也捅进去。

  人激动的时候,用力是很容易过猛的。杀人大约是极激动的情形了。

  另一方面,被刀捅和砍的受害人,也许最初是畏惧的,可刀剑加身了,免不了要有临死前的挣扎,互相抢夺刀具也是很常见的。

  所以,真正到了用刀杀人的时候,不仅会出现满地满墙是血的情况,幻想戴一只乳胶手套之类的,不仅不现实,还容易被反杀。相比之下,法医常用的棉线手套还会好一点。

  但如果是连续杀人的话,杀完第二个人,聪明点的新手凶手也应该意识到,脱掉手套,擦干净手是很有必要的。

  可惜,平洲的刑科人未能从现场的窗帘和毛巾等用于擦拭的血迹上,找到嫌疑人的指纹或DNA。

  江远仔细的观察了案内照片后,却是觉得颇有希望。

  第1341章 交叉

  血手印几乎是刑科人最喜欢的指纹类型了。

  跟普通的潜指纹相比,血手印就像是嫌疑人主动涂了胶泥一样,几乎可以将指纹上最细腻的纹线都显现出来,甚至可以比胶泥做的更漂亮。

  但擦过以后就不一样了。

  趁着手上的血迹未干而擦拭后的指纹,其纹线都被血给洇满了,那也就没有指纹对比的基础了。

  不过,在仔细的翻查了“翠岭211”的现场照片后,江远确信,凶手在窗帘和毛巾上擦手后,其边缘位置,还是留下了一些指纹片段的。

  也就是手指即将擦干,又未彻底擦干的时候,还是有一些残指纹印在了上面。

  通过简单的犯罪现场重建也能看到,凶手用窗帘擦手的时候,已经是杀了两个人以后,准备上楼的时候了。

  因为前期发力过猛,凶手在受害者张国义及妻子身上,捅了十几刀,以至于血浸满了手套,不得不脱掉滑腻腻的手套,再重新擦手,取了毛巾绑刀——之所以能确认这些步骤,也是根据现场滴血的状态来判断的。

  若是以常规的指纹鉴定的手段,不论是从窗帘上搜集来的指纹,还是从毛巾上搜来的指纹,基本都是没什么大用的

  残的过于厉害了,可能连三五个特征点都标注不出来,放到软件里做指纹比对,出来的候选指纹得是天量的。

  用高清光谱成像仪就会好一点,窗帘边缘的几个指纹,都采到了4个以上的特征点。毛巾上的指纹质量就要差不少,只能得到3个左右,最多4个特征点。

  江远于是主攻窗帘。

  按照7个可以做,8个有机会的原则,4个或者5个特征点的距离还是有点远,这时候就要借用影像增强的技术,争取在5个特征点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两个特征点。

  这个过程进行的很快,以至于两名指纹专家刘长河与林安,也很快有了头晕目眩的感觉。

  影像增强本身就是非常反直觉的操作,比较基础的灰度,就已经是以数字来决定图像了,不是专业人士,单看江远的操作过程,只会觉得迷茫。

  刘长河与林安加到一起有LV0.5的图像分析,但他们看着江远的操作,只觉得迷幻和兴奋。

  他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江远!

  要是普普通通的指纹专家,他们何必找到安湾来,他们俩自己就能搞定。

  江远在电脑前忙碌一会,又起身拉着证物窗帘做图像采集。

  刘长河和林安连忙上前帮忙扯布。

  几个人忙碌间,刑警支队长刘壮誓走进了门。

  “呀,你们这是重新取指纹呢?”刘壮誓看着他们努力工作的样子,内心的焦虑都仿佛被抚平了一些。

  虽然自己惨到四处打秋风,但好不容易弄来的经费并没有浪费,而是有江远这样的天才侦探在花着呢。这么想的话,就格外的安心。

  “这边有个指纹比较有希望。”江远就给刘壮誓简单解释了一句,解释太多了也没必要。

  刘壮誓连连点头,忙道:“太好了,翠岭211案有很大概率是惯犯流窜作案,如果能找到指纹的话,比中的概率应该会很高。”

  他也是在说好听的。对江远等人来说,这个案子最令人担心的就是凶手的指纹是否在指纹库中。

  但就像是刘壮誓所分析的,翠岭211案的凶手既然不是寻仇,那惯犯流窜作案的概率就会非常大。这是因为凶手杀人的过程大胆且谨慎,杀掉了楼上夫妻俩人,又专门擦干净手,重新用毛巾裹手和刀,再不辞辛苦的上楼杀掉了小孩和奶奶……这个过程,不去监狱进修一趟的,很难掌握完全。

  江远只微微点头,道:“现在还不确定能描几个特征点出来,如果能描7个出来就非常好了……”

  “就像之前的案子一样,您列一个嫌疑人的名单,我派人再给他们弄一遍指纹……”刘壮誓已经开始路径依赖了。

  江远“嗯”的一声,道:“我准备先用足迹筛一遍。这样的话,就算只标六个特征点出来,也能列个可用的名单出来。”

  不止是刘壮誓,刘长河和林安也都看了过来,不约而同的道:“还可以配足迹的?”

  “这个案子,满地都是血脚印,不用足迹可惜了。”江远一边说,一边再次标记指纹。

  刘壮誓追问道:“通过脚印能确定到哪一步?”

  江远头都没抬的道:“以发案时来看,凶手年龄应该在23岁左右的男性,身高1.75米左右,体重150斤。42的脚,穿的鞋略大半号,外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