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李江站在几米外,自己把自己挡在警戒线外,一边拍照,一边道:“咱们好不容易发现一具尸体,就这么远远地看着,都不上去勘查一下,合适吗?”
同组的王潮也拍照,并淡定的道:“也不算好不容易吧。自从专案组成立以来,咱们跟着崔大,发现了好几具尸体了。”
“总数上是比较多了,但咱们得从刑警支队的层面看,咱们刑警支队发现的尸体总数也还不算多……”
“咱们一个专案组覆盖一个刑警支队是吧?”
“不扯这个了,我的意思是……”李江伸伸脖子:“按规定,咱们得做个基础检查吧。”
“按规定,咱们别破坏现场才是要紧的。江远就在跟前,马上就来了,不比咱几个检查的强。就咱们这个技术水平,纯属大猩猩看r=a(1-sinθ),还以为是个大屁股呢。”萧思站的远远的,懒洋洋的摆烂样,一边喝水一边道:“你们也喝口水吧,都用尿液污染过现场了,回头还得补一份尿出来。别到时候让人看不起了。”
“你话多,你多喝点。”王潮又递给他一瓶。
李江后退两步,道:“崔大说了,江远也不是万能的。”
几人互相看看,接着都笑了出来。
江远很快抵达。
萧思等人原本就是后来的,属于是补充兵填线的类型,填的就是二线,距离指挥中心也不远。
江远过来的时候,三人直接站在离小路不远的小坡上,一个个束手而立,如同一家子狐獴。
江远小跑两步,爬坡上去,打了个招呼,问:“现场是怎么发现的?”
“我们从这边上来,路边撒尿,李江不敢跟我们比大小,要往里走走,偷摸的尿,就看到尸体了。”萧思主打一个童言无忌,随口就是一串话。
李江在旁边听的脸都绿了,压低声音道:“局长在后面的。”
“局长认识你个鸟啊。”萧思声音也挺低的,属于是放飞了,但还在偷食的鸟。
楚局听到了,只装作听不到的样子,否则要怎么样?他连崔启山也只记住了打电话时的倒霉样子。
江远顺着萧思说的位置,扒在侧面看了看,地面上还有蹭出来的新鲜足迹。
不过,树林里的足迹和土地上的足迹又不同。这里的足迹大部分是落在树木树枝树叶上的,往往只有很小的擦伤的样子,就像是商K里的工作人员,露肉是一定要露的,但露的不多,露的分散,露的不集中,露的不重点,露出的部分就不容易比中。
当然,到了江远这个级别的足迹鉴定,那就像是本地的土方老板投身了金融圈一样,看一眼树枝被蹭破的皮,再看看几个人在路边留下的足迹,连三人走路的前后顺序都看得出来。
“进入以后,走多远看到了死者?”江远询问的同时,牧志洋在后面做记录。
江远是很少做询问笔录,那主要是他遇到现案的机会少,但实际上,对于现场了解的越多,笔录就越好做。
李江道:“我看到的,往里绕了两棵树吧,就三四米远。”
“这几米远……得跳进来了?”江远的话里带些微的怀疑。
李江没反驳,就事论事的道:“我们张岗村呆回来的,野地里拉屎拉的多了,往里走点没坏处。”
他做刑警的年资比江远还久,也知道江远怀疑的点是什么,并不觉得受冒犯。同样是让他做讯问笔录,他也得问这样的问题,因为明显有悖常理的,尤其是京城里天天在马桶里拉屎的哥们,哪里知道路边好爬的地方,不能贴边拉屎的道理,没经验不是?
而李江的解释,就是更新了一下自己的常识库。
江远不由点头。怨不得崔启山的手下发现尸体呢,别看就这么几米远的距离,这野外的次生林全是灌木藤蔓的,非得有往里走的必要才会劈开走,或者跳进去。
同样的,受害人应该也是一样的状态。
江远点点头,一边看一边往里走,心道,如果也是为了拉屎的话,这年轻人就走的有些太远了。
“你们有触碰死者吗?”江远接着问。
“没有。”萧思干脆的道:“走到两米左右,确定死亡以后,又靠近看了看,就退到后面了。我们身上戴着执法记录仪的。”
毕竟是京城的刑警,躺平的精神如光柱一般灿烂,不错事的惯性也如泥石流一般滚然。
“没闻到味道吗?”江远再问这句话的时候看向李江,这是他问“走多远看到”的时候,就藏的一个小陷阱。刑警做的久了,怀疑一切的思维也有点融入江远大脑了。
李江笑笑,道:“开始以为是树林里的臭味,没多想,以为是腐叶什么的。谁知道树林里能有个尸体的。”
江远点点头,再道:“我看看尸体先。”
他说着上前,尽可能的靠近尸体来观察。
死者坐靠在一颗松树前。
从尸体的体型来看,死者偏于瘦弱,脸也还勉强看得出来,确实有一些青少年的特征。
衣服是成套的耐克运动服,绿色和紫色混搭,胸前抱着一个背包,旁边有跌落的水壶。
尸体虽然是坐姿状态,但就江远的判断,死者的身高应该高于一米七五了。
至于死亡原因……
头颈部并没有明显的外伤,江远于是戴起手套,轻轻的拨动了一下尸体。
一抹红色,出现在了死者胸前。
江远皱了一下眉,他刚刚还在猜想,死者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没想到,明显的外伤就出现了。
如果是中毒,死者是有意外死亡的可能的,但如果是明显的外伤的话——就他们目前所在的林子,恐怕没什么大型动物,能轻易的杀死一名一米七五身高的青少年。即使这种离谱的倒霉事发生了,胜利者又为何不进食自己的猎物?
总不能是拼了老命只为了娱乐吧。这种事,蓝星上只有人类才会做。
“过来拍照。再举两个灯过来。”江远连续下令。
他们现在深入树林十几米远,这在平地上不算什么,树林里其实已经密密麻麻的无处落脚了,视野并不太好。
等两只勘查灯亮起来以后,江远已经做完外面的检查,在牧志洋的配合下,将尸体轻轻的翻动了一半。
“这是枪伤啊。”江远看着死者后背的贯穿伤出口,甚至还有白色骨茬子冒出来,典型的星芒状的射出口,周围附着着一些染血的白黄色脂肪组织,还有疑似内脏的碎片。
江远等拍照后,再小心的将死者胸前的背包取下来。
这下更明显了,卵形的射入口,就在胸前正中,衣物和皮肤都有破损后的变化……
萧思等人直接看呆了。
萧思不由道:“这是让人给怼了一猎枪?别是被人当猎物给打了?”
“这个伤口的形态特征……是膛线步枪的。”江远LV4的法医病理学是齐全的。所以,虽然他之前都没怎么见过枪伤,但依旧能够非常精准的做出判断。
而这一次,后面的陶鹿等人都站不住了。
“膛线步枪的意思,是军用步枪的那种?”陶鹿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江远道:“有些猎枪也有膛线的,但不管是哪种,都肯定禁止个人持有的。”
第733章 细查5公里
楚局跳过了路边的灌木丛,越过了大型直立猿的排泄物,站到了受害人面前,仔细看过了尸体上的伤口,才长身而起,长叹一声。
“还很年轻的一个孩子啊,有身份证件吗?”楚局问。
“背包里有身份证。今年16岁,京城人,高一的学生,在市重点读书,没有犯罪记录,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婚姻存续……”江远刚刚检查了背包。这算是他确定尸源最快的一次了。
而江远说明的几个要点,其实也隐含着一些排除点。比如说,在市重点读书且没有犯罪记录,就意味着大量的时间要用于读书,不太可能接触到赌毒这一类容易涉枪犯罪,迫使人铤而走险的行业。
用绝对歧视的话来说,那些天天蹦迪遛商K的,想不接触赌毒都难。若是相关从业者的话,好好干三年,就是妥妥的黑道预备役。
楚局点点头,再问此时最重要的问题:“死者是被制式枪射死的?枪械种类能确定吗?”
“还没找到子弹,死者的伤口是贯穿伤,出口呈星芒状,典型的膛线枪的特点。从威力来看,制式枪的可能性大。”江远略微沉吟了几秒钟,道:“没有烟晕,没有颗粒灼伤,是远距离射击。法医的远距离射击,一米以外。”
“这案子……”楚局真的是头大如斗,无奈的摇彩票问:“能与张丽珍案并案吗?”
“不能。”江远果断回答:“至少目前还看不到相关点。”
“行吧,那就是多一个涉枪案。你这边什么想法,统筹处理呢,还是我单独弄一个专案组出来。”楚局和江远接触的还是比较少,担心他不明白,又特意道:“如果单设一个专案组的话,这边的发案区域就得让出来给新设的专案组,他们如果要搜查或者排查的话,你们也得商量管辖的问题……”
如果统筹处理,等于是要同时负责两个案件,这当然也很难。相当于是选扯皮,还是选揽责了。
江远自然是选后者,他是雇佣兵来着,扯皮必输的。
楚局也不意外,点点头,道:“那我就先向上报告了,你们抓紧时间侦查。”
涉枪案件的优先级是很高的,但是,涉枪案件的数量,其实也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少,以至于直达天听的程度。举个栗子,据某公开资料显示,部委公布,20年5月到21年3月,各地共破获枪爆案件2.4万起,打掉团伙113个,捣毁窝点314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4万人。另一则公开消息是,部委深化打击整治枪爆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第24轮集中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724名,捣毁窝点52处,缴获各类枪支3975支,子弹11.1万发。
单就京城来说,19年前半年,全市共破获涉枪案件18起,收缴各类非法枪支170余支、仿真枪650余支、子弹3.3万余发、废旧炮弹(地雷)30余枚,治安拘留140余人、刑事拘留30余人。
一个很合理的推论,如果涉枪案件真的稀少到,发生一起就要出圈的程度的话,那各种类型的涉枪犯罪的专项行动,也就没有举行的必要了。
陶鹿等人也陆续看了现场,江远再继续做现场勘查。
跟着领导们的步伐崔启山,先对自己专案组的几名队员无奈摇摇头,再问陶鹿道:“陶支,江队不知道是否擅长涉枪案,要不要找个枪械专家过来。”
这也算是很正常的建议了,一般的民警也确实很少接触涉枪案了。
毕竟,京城一年下来,三五十起的涉枪案,枪击案数量更少,出现的频次其实跟小县城的非正常死亡差不多。小县城只要一个法医就能处理完这些非正常死亡,类似的,京局其实也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处理掉这些涉枪案。
陶鹿稍犹豫了一下,转头询问了一下黄强民。
黄强民随口道:“江远既然没有喊增援,目前来看,应该是不需要吧。当然,找人过来看看也未尝不可……”
如果是让黄强民自己决定的话,黄强民在技术方面,现在肯定是全听江远的。但换一个角度来想,黄强民又担心让江远承担太多责任,因此倒是觉得找个专家过来看看不错。
陶鹿点点头,就看着江远操作。虽然挺有迫切感的,但也没有迫切到一刻都等不了。
江远则是一步步的处理着各项证据。
涉枪案件处理起来,首先第一步就应该是寻找弹头、弹壳和枪械上。这三者都是跟凶手有直接的物理接触的,非常容易获得相关的信息。大部分的涉枪案,也都是基于此来侦破的。
运气好的时候,凶手会将枪械丢在现场,弹壳落在枪边,子弹留在死者体内,这就是所有都碰上了好运气才有的事——死者可能不这么想,但他已经不能发表意见了。
至于本案,江远现场看不到枪械,就只派出人去周围寻找。顺便也是试着寻找一下第一现场,以及可能存在的弹壳。
从犯罪现场的痕迹来看,死者在被击中以后,当时应该并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下意识的向前走,但很快就有体力不支,乃至于神志丧失的情况出现。于是,他将背包从背后取了下来,背在胸前,并就地坐下,再取出水瓶喝水,随后就失血过多陷入休克并死亡了。
这个过程应当是比较快的,参考杀猪现场的放血时间,人类能够挣扎运动的能力,强也强不到哪里去。至于具体的数据,大抵是没什么实验数据的。
十几名现勘并民警,绕着圈去寻枪和弹去了。
按道理说,现场是可以循着血迹去的,但实际上,就这个季节的树林里,人类已经不太分辨得清血迹了。再考虑到枪械和弹壳的位置,都很容易受到凶手的影响,强行找血意义不大。同时,弹头很可能是穿透了受害者的身体,具体落去了哪里,也很难讲。
江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射击痕迹上。
射击痕迹分两类,一类是弹头的侵袭痕迹,也就是着弹点,以及出入口,以及弹道等。像是江远刚才强调的星芒状的出口,就可以提供枪械的类型等各方面信息,弹道则有极大的可能提供双方冲突时的位置关系等。
但是,因为死者最后时刻的移动,通过其体内的射创管来确定弹道,也不是很方便了。
江远只大略的看了看,就将这部分的工作滞后,等其他人勘查回来,汇合各方信息再说。
接着,江远开始处理第二类的射击痕迹,也就是射击残留物,这部分包括衣服上留下的痕迹,以及擦拭轮和挫伤轮。
这是国内普通人都很少接触的概念,就是弹头旋转进入皮肤的时候,弹头上附着的那些脏东西,如金属屑、黄油、鼻屎、泥土等等,蹭着窗口的边缘皮肤,会刮出一圈黑褐色的轮状带,宽度大约1毫米,一般呈环形,等干燥了以后,极其明显。
如果有足够的数据库的话,光是擦拭轮上的信息,就有可能解决案件。
江远研究的不亦乐乎,柳景辉则是结束了观察,跳下了树。
只见柳景辉思索片刻,再拉上徐泰宁,问道:“徐处,咱们这个附近调查的细致吗?能细致到什么程度?”
“平均水平吧。”徐泰宁道。
平均水平就是每平方公里几个人。因为无人机小队都是多人组成的综合队伍,所以,平均下来,一个平方公里,也就是放个位数的民警。
柳景辉点点头,道:“能不能以此地为中心,严格搜查一下周边?”
“多大范围。”
“步行可达的,5公里的半径?至少3公里的。”
徐泰宁一算,这面积也不小了,遂道:“3公里细查一下应该没问题。”
“我主要是考虑,死者中弹后走的不远,身边的器物完整,说明凶手的目的并非求财。其次,死者是个青少年,招惹到死神的可能性不大,至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被一枪打死的。所以,凶手的目的不像是谋人。凶手不谋财不谋人,意外的可能性就很大了。”柳景辉低声的解释。
“你前面说,打猎意外?”
“很有可能啊,甚至可能就是流弹,凶手都没有发现。当然,这个概率还是比较低的。但不管怎么说,凶手要么是持证的猎人,要么是非法的。持证的,我让王传星他们去查,非法的话,说不定就跟张丽珍案,是一批人!”柳景辉的推理严丝合缝,听的徐泰宁表情严肃。
“行。那就细查5公里吧。”徐泰宁迅速下令。
第734章 掉皮了
大轿车依序停了下来。
穿着作训服的警员们,一个个背着装备下车,迅速的集结列队,接着就跟着长官前往预定的排查区域。
徐泰宁拿着望远镜看着下方没有指挥的指挥,咂咂嘴,自言自语的道:“京城的民警还真的挺好用的,讲纪律,懂事,听得懂命令看得懂地图,出勤也不拖泥带水的……”
“咱山南的民警就做不到吗?”柳景辉斜眼看。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