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444章

作者:志鸟村

  对正广局来讲,甭管尸体是因为什么原因发现的,这首先就是一起纯纯的新发命案,也就是俗话里说的,命案必破的那一种。

  现场。

  桦树下。

  三包尸体都被盖在了树叶下方,尸体外包装的袋子明显是临时找的,有什么用什么。

  远远看去,尸体虽然已经腐败了,但因为有外包装的缘故,泄露的污染物并不多,放弃嗅觉不谈的话,视野范围内还算是清爽。

  “之前是有树叶盖着吗?怎么发现的?”陶支跟着江远身后,心情忐忑。

  “这边长的植物里,外来物种很多,我就仔细看了下视频。”江远说的简单,实际上,他现在已经是LV4的法医植物学又加一了。

  只是如此一来,犯罪现场勘查就只能用本身的技能,维持一个lv5来做了。

  陶鹿等人似懂非懂的表示认可,也没有再多问下去。

  江远等了一下,顺便穿戴整齐,见陶支等人都没有再多的话,就直接进场开始了勘查。

  风吹过。

  有点凉。

第728章 随后就到

  柳景辉噌噌的跑下车,哐哐助跑两步,借着腰力咔咔爬坡,几步就扒住了一颗小明星大腿那么粗的树,身体往前一探,就能看到抛尸现场了。

  现场的面积很小,是一片树丛草丛形成的斜面,三包尸块组成的尸体阵列分布在十几平米的范围内,四周也都没什么下脚的地方。

  江远和另一名现勘都是腰里牵着安全绳,从较高的坡上吊下来的。

  当然,地势还不至于如此险恶,这也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免得现场有人一脚摔倒,直接扑到尸体里去。

  楚局长和陶鹿等人,也都坐着车,跟了过来,只是没往上面爬,就在底下的一块较平的地方站下来。

  “这个案子还不能轻视,还是得成立一个专门的专案组来做。实在不行的话,就请市局协调一下,以市局的名义搞一个专案组。”楚局长仰头看一眼树丛,眉头皱的紧紧的。

  陶鹿连忙给他宽心,道:“那还不至于,要不然,我先调一个大队出来,把专案组的架子支起来。”

  “光支架子不行。不能为了破积案,把新冒头的命案给耽搁了。现在是排查刚开始,不能就这么结束排查……”楚局长平时也不会命案如此在意,今次却是不在意不行,想来想去,道:“两边都是极重要的。这边排查的张丽珍案确实要重视,但新冒头的命案,你弄一个大队过来可以,但光是支架子没用,你得抱着破案的心理来做。”

  “我们肯定是希望破案的。”陶鹿表态一句,就赶紧认怂,道:“分尸案向来比较复杂,这边的尸体也都高度腐烂了,侦破难度不比张丽珍案低,正常可能是要几个大队协同的,最主要的是,现在技术力量都向排查工作倾斜了,说多久破案,可能都不太现实。”

  “这是命案……”楚局长内心是不愿意拖的,而且,他还有些不安的道:“今天才是排查的第一天,后续如果再出现尸体的话,可能还要分兵……”

  陶鹿的脸色也是微变。这种事,他自然也是想得到的,只是不愿意想罢了。

  对他的刑警支队来说,同时处理两三起命案,其实都是没问题的。繁忙的时候,稍微处理一个轻重缓急,大部分的命案其实用不了多少人。

  所以,究竟难不难,还是要看案件本身的。

  像是现在,排查耗费的是全分局的人力,几千号人现在正在全市各地钻林子呢,能拿给第二起案件的资源就很有限。

  第二起案件要是激情杀人也简单,理论上讲,几名干警顺杆儿查一查,就能有收获。最需要支援的反而是做卷的人,审讯的人,整理证据和材料的人,满打满算的一个大队,几天时间就能把案子给捋干净了。

  但是这个案子是分尸案,成分瞬间就变的复杂了。

  谁家好人会分尸啊,分尸了,就意味着反侦察的雷达开启了。人的能力大小,意愿是没区别的。

  就算是普通人,好好的把尸体处理一下,好好的分了尸,再抛到这么远的地方来,运气稍微好一点,这就几周几月的时间过去了,尸体都腐烂的不行了——要是运气再好一点,拖到白骨化,指不定就躲过去了。

  但不管怎么说,按照黄金24小时,黄金48小时,黄金72小时的理论,这时候是不敢盲猜凶手是傻比的,这样想的,到最后很容易自己变了样。

  所以,面对分尸案,一口气砸出去两三个大队,几个实验室通宵达旦的准备起来,才是正理。

  而这些,是前人用无数的血泪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陶鹿要违反这些原则,不单单需要勇气,还需要考虑是否划算,能否善后的问题。

  “不行的话就借兵吧。”局长的建议跟刚开始的时候一样,他考虑的要比陶鹿更深远些。这才是排查的第一天,现在就缺人了,要借兵了,意味着排查过程中,人力绝对不够用了,与其捉襟见肘的不行了,再去给人宰,不如现在就提出来,还多一点回旋的空间。

  不过,具体做事的是陶鹿,局长也不能开局就说你不行了,还是给了陶鹿一个同意的权利的。

  陶鹿叹口气:“这样的话……我跟江远也说说吧。”

  人手越紧张,反而越依赖江远,陶鹿也借江远再小拖一下。

  楚局“嗯”的一声,道:“江远肯定会自信一些。一线的战士勇猛无畏是好事,咱们坐镇后方的时候,要保护好前线的战士,还要尽可能的提供援兵和援助。”

  陶鹿像是只可爱的梅花鹿似的,轻轻顿头,就差用脑袋上的角去蹭局长了。

  谁的官位都不是捡来的!

  平台现场。

  江远也做完了初步的勘查和拍摄工作,开始在摄像机的拍摄下,一点点的搬运尸体。

  柳景辉上来帮手,并问江远,道:“能看出什么来吗?”

  “死者应该是女性。年轻。脸部的皮肤有割取和灼烧的迹象,受害人和凶手很可能是熟悉的,有情感联系。另外,作案人的心理素质好,做事谨慎。我刚才看了一下,四肢还用报纸给包起来了,报纸外面是床单,再外面才是蛇皮袋,包裹的很严密,路上几乎不会渗漏……”

  柳景辉听的一顿,问:“交通工具是什么?”

  “摩托车吧。”江远之前已经在尸体下方勘查过了痕迹,并且找到了摩托车的车轮痕迹——并不容易,经过几轮降雨,只有山坡侧面的轮胎印被保留了下来。少说得是LV3以上的现场勘查,才有可能发现和确定这样的痕迹。

  柳景辉听着点点头:“跟我想的差不多……不过,这样的山路骑摩托车,难度不小,应该是非常擅长这种山地的驾驶人,很可能是当地人?”

  “有可能。”江远回忆了一下自己看到的轮胎痕迹,道:“看轮胎的磨损和种类,应该就是普通的摩托车,也不是山地胎,马力应该会比较大。”

  他是有LV3的车辆痕迹鉴定的,轮胎留下的痕迹虽然不新鲜了,但也足够用了。

  “另外一个,现在家里有报纸的人家,应该也不多了。”柳景辉翻看了一下,道:“回去最好把这个报纸好好的取出来,具体看看有没有什么信息……”

  柳景辉说着话,下面的牧志洋飞快的做着记录。

  “先把尸体运回去吧。”江远起身看了看,道:“我随后就到。”

第729章 推翻

  尸体要从山坡上吊运下来,还得不短的时间。好在正广局的警员们经验丰富,很快就派人过来接手了相应的工作。

  忙碌间,一身白衬衣的徐泰宁也坐着车过来看。

  “能并案吗?”徐泰宁将江远堵在了坡下,见面就问。

  他的首要目标和任务,还是今次的排查工作。

  江远摇头:“暂时没有看到并案的理由。”

  “那就是不相干的偶发案件?”徐泰宁

  江远道:“死亡时间在三个月以内,很可能只有六七十天的样子,因为凶手裹尸的方式比较特殊,我还没有解开仔细观察尸块,后续可能要到明天或者后天,才能有具体的尸检报告出来。”

  柳景辉见徐泰宁来了,也走过来参与话题,道:“三包尸块的尸检,要比整具尸体麻烦些是吧?”

  “肯定,尤其是腐败程度高了,尸检得到的信息不足的话,可能还要煮了看骨头。尸源”江远略略解释了一下,在场诸人都是高端警力的组成部分了,法医人类学也是经常接触的,提一句就知道里面的复杂和麻烦。

  说起来,张丽珍的尸体也是高腐败的状况,条件比这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徐泰宁想事情的思路,却与普通民警不同,听江远这么说,先是低头思考,接着道:“如果不是张丽珍案的系列案的话,江远你应该能很快的解决掉吧。”

  “啊……这个很难确定……”江远虽然是比较有自信的,但就目前来说,他还没有搜集到足够多的证据和线索。

  徐泰宁却只是摆摆手,道:“你以前做类似的案子的时候,我可没看出来,你这么没信心。反而是好几个疑难案件,都准备上排查了,你直接就给干破了。”

  江远感觉自己从徐泰宁的语气中听到了幽怨!

  此前确实有,是有两三次,或许是三四次,徐泰宁都已杀过来,甚至展开了队形,准备搞排查了,结果被江远用技术手段侦破了案件,以至于当地警局省下了大笔的经费。

  徐泰宁当然不会因此而怪罪江远……吧。

  但不管怎么说,徐泰宁对江远的办案能力和办案风格,显然是有更高的评价和认识的。

  从徐泰宁的角度去看,当一个部门或者城市,决定采用排查的手段,尤其是准备请他徐泰宁指挥排查的时候,那就算没到绝望边缘,也是案件实在进行不下去以后,才会做的选择。

  这样的案子,不用讨论参战民警聪明不聪明的问题,通常都是上了穷举法的。

  老实讲,就算搞排查,徐泰宁也不是每次都能得到答案的。他只是成功率比较高的高级警长罢了。

  而江远能在这种情况下,单枪匹马的将案子搞定,将某单位从预算舍身崖的边缘拉回来,且不是一次两次,徐泰宁对江远的评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要不是有这层认识,他堂堂山南省一级高级警长,想躺平就没人踹得动的老资格,怎么可能被江远呼之即来。

  徐泰宁见江远在听,就用经常蛊惑下属的声音,很有磁性的道:“同时出现两个疑难案件的可能性有多高?何况,这个凶手已经够倒霉的了,完全是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被我们发现了尸体,等于说,就算他是有计划的,计划也被打破了。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案子对你来说,都不应该是个疑难案件。”

  江远略显迟疑:“案子是否疑难,有时候是跟运气有关的。”

  “我们现在有几千上万人做排查呢,碰运气?就算碰运气也是我们赢。”徐泰宁在指挥排查期间,自信心是超模的。

  作为同事,更多的是合作者,徐泰宁有这么强烈的意愿,江远也不由重视了起来,眉头微皱的思考起来。

  柳景辉在旁道:“老徐是怕这个案子影响到排查吧?”

  “肯定会影响到的,就是早晚的事。”徐泰宁很有经验的道:“排查的时候,排查出其他案件是大概率的。一般的小案子就算了,命案是比较糟心的,特别是这种分尸案,你不跟进,害怕错失良机,丢了现案命案,那不是掰了玉米,丢了苞谷。但你跟进呢,除非迅速抓到凶手,否则,都是越拖越尴尬的。”

  徐泰宁做了这么久的排查,根本不用等到后期,现在就能猜得到刑警支队和正广局的想法。

  徐泰宁拿出一支烟来,也没有抽,就在烟盒上敲了敲,再道:“如果能找到有力的线索,给正广局看到案件有攻破的希望,他们就会冷静思考的。不过,最好要快一点,今天能有突破最好。等到明天,正广局应该就会想办法调集人手了。现在队伍都已经铺出来了,再收回去,耽误时间,浪费资源。”

  徐泰宁的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江远就此凝神思考起来。

  柳景辉也是一样,三人就这么站在山坡下的一颗松树下,各自低着头,也不管其他人的目光怎样。

  刑警中的怪异行为并不少见,尤其是大案要案的侦破阶段,许多人都处于心理和精神上的脆弱期,很容易就衍生出一些奇异的习惯和行为。

  牧志洋见状,想都没想,就站到了三人前面些的位置,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将想要探问者的路径隔绝。

  良久,柳景辉抬头,道:“首先,报纸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现在的报纸发行量都很低了,市面上几乎没有报纸在销售了,订阅户也是固定的。凶手拿到的报纸,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应该有追索的潜力。”

  “有可能吧。”江远并不看好,直接道:“凶手对尸体的包裹很严谨,不像是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样子。”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凶手用的编织袋,米袋,还有塑料袋,都很难形成线索了。”柳景辉道。

  江远微微点头,想了一下,再道:“现在尸源还没有确定,如果确定尸源的话,可能会有突破。”

  “直球呢,有什么直球方案。”徐泰宁相信江远能确定尸源,别的不说,江远的颅骨复原术就是尸源确定的杀手锏。但是,他目前最在意的时间因素,恰好与之相反。

  “其实不用将这个凶手想的有多缜密。”柳景辉将江远刚才的判断拉出来,重新解释道:“凶手对尸体的包裹很严谨,也许只是他有这样的习惯,或者有相应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比如当过快递员、打包员、超市理货员,或者医生护士之类的。从凶手处理尸体的方式方法来看,我倾向于他是以本能来做事的。”

  柳景辉看了一眼江远,见他并不在意自己的结论被推翻,于是接着道:“使用编织袋、米袋,还有塑料袋来装尸体,说明凶手并没有太多的准备。杀人的原因,很可能是激情杀人,或者意外杀人。但为了逃避惩罚,他采用分尸的手段,这些东西,大概率也是在家里找到的吧。”

  江远和徐泰宁都点了头,米袋和编织袋,还有大塑料袋,都是从家里找到的少数适合分尸的大袋子,这是很合理的解释。

  柳景辉道:“这说明一点,凶手有单独居住的条件,很可能是独立的住房,这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群居房,或者合租房的年轻人。”

  江远和徐泰宁再点头。

  柳景辉:“凶手大概率是男性吧,否则分尸和抛尸太难了。但是,抛尸不掩埋,又用了树叶树枝遮盖,同样说明凶手准备的不充分,这也是我说他不够严谨的原因之一。远抛近埋是很多凶手作案的特点,也是比较本能的选择。从凶案现场的情况来看,其实埋比抛好,抛且埋更好。”

  徐泰宁道:“也许是体力不支了,杀人,分尸,还要运尸过来,爬这个坡都够呛……”

  “我同意。”江远突然打断徐泰宁的话,道:“我们刚才运尸都要好几个人,虽然是为了保证完整性,但凶手不管用什么方式来弃尸,绝对累的够呛。”

  柳景辉点头:“没错,除非是多人作案,体力再好的人搬尸体都会很累。你看他停摩托车的位置,基本就是弃在摩托车这边十几米远了。”

  “体力消耗这么大,弃尸后立即骑车离开吗?体力跟得上吗?就算骑车离开,这么糟糕的山路,一口气骑回去不容易吧。”江远一边说,一边起身,回到了弃尸的位置。

  大略的看了看周围,江远再开启犯罪现场重建(临时+1)的技能,挂着LV6的犯罪现场重建,开始逆时针的踱步。

  这边现场隔的久了,地面上又多是树叶树枝等有机物,并没有留下足迹等痕迹。

  江远边看边走,转了一大圈以后,没有发现,干脆就顺着下山的方向,缓步往下走。

  柳景辉和徐泰宁都有点看明白他的意思了,连忙跟上。

  柳景辉则小声道:“前阵子下过雨的,可能找不到痕迹了。”

  “这里来的人也很少。说不定就会有摩托车的痕迹留下。”江远说着话,走路的速度并不慢。

  这里上下山就是一条路,宽不过两米,可以说是必经之路了。凶手开的摩托车再灵活,也不可能从树林灌木里钻进去。

  江远这样一口气走了两百米左右,就见前方又有一片较为平整的地块。

  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杉树占据着优势地位,树下几个树根墩子,诉说着不公平的待遇。

  江远立即走过去,很容易就在树根墩子旁边,发现了熟悉的车胎痕迹。

  同样显眼的,还有树墩子跟前的一地烟头。

  “再取些证物袋来。”江远喊了一声,接着就让人拉线,自己则从兜里取出备用的证物袋和镊子,一根一根的收集烟头,并将每根烟头,都装入不同的证物袋中。

  这些烟头,很可能是上山来的其他人留下的,但如果凶手抽烟的话,他这条小命,基本就算是丢给尼古丁和江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