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志鸟村
每次只要有11名专家完成复核,并有多数票“赞同认定”,这一次的指纹比对就算是成功的。可以由省厅指纹岗发函给当地刑警队,组织人手进行抓捕了。
不过,即使11名专家完成了复核,该指纹匹配依旧会存在于系统之中,等待其他专家的复核。
后续的专家若是继续选择“赞同认定”,或多数人选择“赞同认定”,那就不影响该指纹匹配的后续操作。但在整套流程中,若是有人选择了“认定排除”,则有可能进入到新一轮的讨论和判断中去。
正因为如此,“认定排除”这个选项的判断,也一定是非常谨慎,有极强的信心和判断依据的时候,才会有人选择的。
江远旁边的大叔李泽民第一时间点开了系统的消息提示。他向来进入状态的比较晚,也是因为年纪大了,卷不过年轻人,所以开始的几天都习惯摸鱼,往往都是在指纹会战的三四天以后,才慢慢开始发力。
不过,对于其他指纹专家的认定,李泽民还是非常关心和好奇的。
指纹会战的目标指纹库里面,任何一个指纹都是不简单的。大部分指纹,其实都是给专家们阅读和比对过的关键指纹。
没有哪一个县局,会轻轻松松的将一起大案重案的关键指纹,不经多次尝试就放给省厅的。
而指纹会战中的专家们,自然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身为痕检岗位上,一个省的翘楚,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职业技能的专家们,首先会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挑选出自己最有可能匹配成功的指纹,然后,花费多个小时,乃至于多天的时间,来尝试匹配指纹。
大部分的指纹专家,在一次指纹会战的14天时间里,能完成这样的一两次匹配,就算是比较成功了。
而为了完成这样的一次匹配,指纹专家们自然也要使出浑身解数来。
李泽民最喜欢看的,就是身边的这些同事们,用尽全身力气,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系统消息里,一共有12条提示,代表着12例积案指纹被攻破。
前面的11条,李泽民已经全部赞同过了。这没什么好说的,首批完成的指纹,那都是专家们仔细研究,自我复核过的,很少有人愿意花费老长的时间,成就别人的一次“认定排除”。
而最新的一条系统消息,点来开,跳出的两枚指纹,也不出李泽民意料,稍加判断,就能确定两者同一。
正向比对是相对比较容易的,这就像是让一名普通人,从一群猪里找到两只长相最像的猪,那自然是很困难的。但如果牵两头猪过来,问他这两头猪长的相不相,那大部分人都是能够给出一个靠谱答案的。
更不说是专家了。
李泽民轻飘飘的操作着鼠标,就在最新的系统消息上点了“赞同”。
接着,李泽民才看具体的指纹信息。
这时候,李泽民就发现指纹的“认定同一”的签字人,是旁边的江远。
“好家伙,运气不错啊。”李泽民念叨了一句,接着继续看指纹。
李泽民首先看到的就是四边形的指纹结构。他不觉笑了一下,再赞江远的运气。
不过,具体看到两个指纹的特征点细节的时候,李泽民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好家伙,好家伙……
李泽民不由转头,看向江远,道:“你做的这个指纹匹配,不是软件嚼出来的?”
软件系统的匹配是有其规则的。最基础的原则就是多少个特征点的匹配,再高端一点的,可以是打分制,达到多少分就给放出来。
但李泽民看着两个指纹,凑到一起,都凑不齐特征点的样子。
但是,以人类的标准去看,或者说,不单纯比较特征点,而是比较点线面等结构,确实是可以认定同一的。
这可以说是非常老式的一种指纹匹配方式了,在没有计算机系统自动匹配的年代里,大家用的也都是类似的方式。
只是现在更为少见了。
江远的眼睛盯着屏幕,一边操作着鼠标,一边道:“是看别的指纹的时候,突然看到了,拉过来比对了一下,就匹配上了。”
“那你指纹记的挺好。”李泽民笑了一下,江远说的,他倒是挺理解的,四边形结构这么特别的指纹,偶尔遇到了比较一下,还是比较正常的思维。
可真要是说起指纹结构来,就那么小的一个指纹,一厘米见方的面积,除了四边形结构的指纹,可能还有五边形六边形圆形等等结构的指纹,非得对指纹有深刻的记忆才能做到此点的。
“运气好。”江远应了一句,非常的应酬。
李泽民哈哈一笑,用手点了点江远,道:“这下子好了,你这年纪轻轻的到指纹会战里来,就已经有一个战果了,接下来都没压力了,压力都给到我们老头子了。”
他说话间,又有人赞同了江远的“认定同一”,办公室前方墙上,投影仪出的“积案破获排行榜”也立即做出了更新。
江远的名字,一口气上升了二十几位,来到了中间位置。
而他的右侧战果处,也是确定无疑的出现了一个“1”字。
李泽民的名字依旧落在后面,战果处也只有一个“0”,但他并不着急,从0到1,向来都是不难的。
李泽民甚至还有时间,继续翻看刚刚认定同一的案件。
“是苗河县的强悳奸未成年少女案,这个人流窜作案了三起吧,我说有点熟悉!”李泽民嘶的吸了一口气,喊了出来。
好些人都看了过来,但大都只是听到了动静,而有所触动罢了。省厅积累的积案里面,大案要案极多,而人的记忆总归是有限的。
不过,办公室里却有苗河县来的痕检,此时不由站了起来,直接走过来问道:“你们把515给破了?”
“不是我,江远比中的。宁台县局的吧。”李泽民让了一下,又帮江远介绍道:“钱明宇是苗河县的指纹专家,也有20年警龄了。”
“20年也没用,515的案子,我盯了好几年了,三名受害人都是中学生,案子发生了以后,家长都找到我们局里来好多次,后来,受害人在县里也呆不住了,陆陆续续都搬走了,就偶尔打电话过来问……”钱明宇的年龄比李泽民略小,此时唏嘘不已。
江远平铺直叙的道:“碰到一个四边形的指纹,比对以后,认定同一了。”
“我看看,哪里人?”钱明宇跟李泽民熟悉一些,直接就在他的电脑上看。
李泽民把位置让了出来,自个儿瞅了一眼,道:“万相市的,离的有点远啊。”
万相市和苗河县,一西一东,算是横跨山南省的地界了。
钱明宇重重的“恩”了一声,再向江远点点头,掏出手机,道:“我给我们大队长说一声,这个案子,在我们县,糟心很久了。”
第85章 核心
办公室里,重新归于平静,就像是一间自习室,偶尔有人秀了波恩爱,似乎吸引走了大家的注意力,但在事件消失以后,大家基本就会忘记这件事。
众人面前的工作,才是此时最重要的事情。
江远也是回到了座位上,继续筛选适合自己的指纹。
他特意寻找较为模糊的,条件不太好的指纹,来进行比对。
因为相比于普通的痕检,他还能利用“影像增强技术(LV3)”来处理指纹图像。
事实上,现在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也是要对图像进行处理的。细化去噪,脊线分割,脊线提取等操作,都是在电脑后台自动完成的,不需要痕检们去操太多心。
但就现在的技术水平,自动化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不可能比得过高手的人工水平的。
江远直接拉出做监控的姿态,做指纹图像,只一会儿的时间,就选定了一张模糊的好似锅底似的图片。
江远的电脑主机,因此而躁动起来。
嗷嗷嗷……
江远现在用的主机,配置还算不错,乃是省厅集中采购的新电脑。但它分配到了痕检岗位上以后,两年多来,几乎就没有努力运动过显卡和CPU的。
而在江远的要求下,它的风扇疯狂的转动起来,发出的声音都像是在叫:我为什么这么热?我好害怕。
江远起身,向旁边的李泽民晃悠了一下手里的中华,就邀约道:“去外面抽根烟?”
李泽民也觉得江远的机器吵,更想蹭烟,立即就跟上了江远的脚步。
两人出了办公室,互相推让了一根烟,就吞云吐雾起来。
江远只抽过嘴烟,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手夹着,然后两眼无神的看着前方。
李泽民也不管那么多,抽完一根才满足的叹口气,再抽一根,问道:“你电脑怎么那么响?”
江远道:“我做图像处理呢。会不会太吵?”
李泽民懂一点,不由看看江远,道:“处理指纹处理这么大声,那你这个技术可有点厉害了。”
“恩,我会做类似监控视频这样的影像增强,用在指纹图上试试看,还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有效果的话,就让人给你单独弄个地方,或者单独找个地方处理图像。”李泽民说着感慨起来:“你们年轻人就是厉害,不像我们,当年学指纹就学的累死了……对了,你这个技术,能把图像做到什么程度?”
“也很难讲,模糊的会变的清晰一点,但它是有针对性的。”江远没有说的太明白,因为他自己也没真的体验过。
总的来说,影像增强的技术,用在指纹上面,还是有点杀鸡用牛刀了。
是否适合,他自己也是说不清楚的。
不过,有一点是很清楚的。指纹会战这段时间里,在场的几十名指纹专家,其实都是竞争关系。
遇到一个指纹,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它是否被别的指纹专家看过,为何没能比中?没能比中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未能比中的原因是匹配问题,那自己的特征点做的再好也没用。
如果指纹的残缺度过高,那别人无法比中,自己很可能也无法比中。
正因为如此,有指纹专家就提出了指纹会战中的策略是“清晰的不做,太模糊的不做,不轻不重试一试”。
听起来很简单的,好像是自己打转儿的策略,但仔细琢磨,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策略。
在这种场合,遇到太清晰的指纹,其实是没有做的价值的。太模糊的指纹,也是如此。
只有不轻不重的指纹,是众多指纹专家工作的重点。但是,想想这么多的指纹专家,都盯着这些不轻不重的指纹,那重点也就变成了难点。
江远能处理较为模糊的影像的技能,也因此就变的独树一帜了。
回到办公室,江远的电脑已停止了嘶吼,风扇有气无力的转动着,像是刚刚接待了一群人的特殊交易员,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能喘气,而努力的呼吸着,同时,因为刚才的工作而结出的累累硕果,又让它骄傲不已。
江远看向屏幕上的指纹图像,足以辨认的沟堑已多了不少。
江远满意的点点头,图像不怕糊,就怕没得像素,全得填充,那在刑科影像中,就显得真假难辨了。
糊锅底式的图像反而简单,把该处理能处理的像素处理一下,剩下的全是能用的。
江远尽量选择较为准确的图像部分做支撑,再做特征点,然后再跑软件。
第一次,100枚指纹,未比中。
第二次,江远重新选择了特征点,重新刷了200枚的指纹出来,看到第47枚的时候,就找到了一枚相似的指纹。
相似而不是相同,是因为两枚指纹都经过了处理,特征点吻合的地方并不多。
但这种情况,在疑难指纹中是最常见的。
还是一样的原因,要是特征点能够轻易吻合,何至于送到省厅,进到指纹会战中来。
在这里,计算机的自动化判断,反而是退居二线了。
指纹专家们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人类的判断。
现在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归根结底是一种数值系统,它做的不是图像判断,而是通过对图像赋值,来做数值评判。
直白的讲,指纹自动识别系统,识别的就是端点和分叉点,它对大多数的特征点分辨都有效,但某些传统的特征点,比如小点、小勾、小叉、小桥、小眼、虚线等等,自动识别系统是没分辨力的。
另外,如纹线的流向,或者纹型这种,说都不是太说得明白的东西,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就更不行了。
在指纹会战这种环境下,江远更不用纠结于计算机的特征点,就按照传统的青岛式单指指纹分析法,做了标注,再右键一点,选择了“认定同一”。
叮咚。
办公室里,又齐齐响起了新消息的提示声。
身边的李泽民下意识的看向了旁边的江远,就见江远正在缓缓的拆开一盒新的中华。
上架感言
七月一日的凌晨零点,《国民法医》就上架了。
不觉回想起来,我的第一本书上架……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有回忆过去的倾向,或许是担心自己难以突破了。
偶尔看群,还有许多的老读者在列,很多人甚至都不怎么看我的书了,但依然在坚强的水群,真是温馨又悲伤。
突破自己素来艰难,身为一名作者,当我决定写一本新书的时候,我忍不住回顾自己的老书,许多时候,我也很难确定,我延续的是否正确,我突破的是否落后,我前进的方向,是否有路径可循,是否有路径可开辟。
《国民法医》的灵感来自于《犯罪现场调查》,也就是美剧CSI。差不多也是20年前的电视剧,对于剧中的故事,我如今也是记不得了,但是,我对剧中涉及到技术,始终怀有兴趣。
刑侦题材,或者说,罪案剧向来是我的兴趣所在。我也一直有想要写一本侦探小说的念头。
但在以前,提起侦探小说,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福尔摩斯,说到的是柯南,谈到的是推理……
文科生的侦探小说!
相比之下,《CSI》之类的电视剧,反而会展现更多的技术性的东西。
这或许是影视与小说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吧。
但是,网络小说的表现形式,其实也有许多的优点。
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技术流,也是我非常擅长的技术流,也许更适合撰写一本理科生的侦探小说。
让技术说话。现今的刑事调查模式,原本就是如此。
上一篇:年代:道法通神,你说我迷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