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法医 第181章

作者:志鸟村

  而要说起难度的话,传统的法医人类学从来都是极难的。

  太多的模棱两可,太多的经验,太多的回归公式,有很多东西,正常看书根本都看不明白,甚至作者都表述不明白,非得有师徒传承才能理解。

  这就好像要形容鼻涕黏在手背上的感觉,以及眼泪抹上去的感觉,以及米饭抹上去的感觉,以及莼菜汤抹上去的感觉,以及牛肉汤抹上去的感觉。

  人类的词汇虽然已经很丰富了,但要准确的形容触感,甚至一一对应,基本是做不到的。

  法医人类学面对的原本就是这些东西。

  新鲜的骨头是什么触感,烧焦的骨头是什么触感,颅骨摸起来和面骨有什么区别,指骨与趾骨摸起来有什么不同……

  因为法医人类学面对的本来就是这些看似简单又极其细碎的知识,没有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就会非常非常难。

  就江远所知,山南省叫得响的老法医有两位,还经常被部委借去,被其他省的省厅借去用,又或者被自己本市局或县局的领导交易出去。

  如果说法医在县一级比较稀缺,那法医人类学的法医,在全国乃至于全世界都是非常稀缺的。

  主要指做的好的,二把刀的是不算的。

  江远抖开长阳市的法医做的法医报告细看,内心给其打分,估计这位的法医人类学能力,大约在LV2.8到LV3.2的样子。

  知识储备量大约在320个王钟的水平。

  这已经是非常强的法医了。江远估计,应该就是山南省的TOP2做的了。

  江远翻过法医报告的最上端,果然见鉴定人处写着名字:张逢天。

  江远不由道:“张法医都已经做过鉴定了,也没必要让我再看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骨头,看起了第二遍。

  余温书看出了江远的口是心非,遂道:“张法医是给出了份鉴定报告,但只是鉴定确认了是人类的骸骨。性别,年龄,身高都不知道,我们现在的主要调查方向,是能达到1000度以上的焚烧炉,大家走访了很多地方了,也没有线索……”

  焚尸固然是消灭了大量的证据,但焚尸的过程,其实又创造了新的线索。

  就比如焚尸的方式,手法,设备,燃料等等,全都是问题。

  完全瓷化的骨头需要1000度用以上的高温,碳化需要800,而从800度到1000度,恰好是一道坎,一般的民用炉子都是达不到的。

  江远听着点头:“这里只有颅骨,胸骨和椎骨,确实不太好判断性别,年龄和身高。”

  余温书有点失望,转而道:“上面的煤块,或者板结的这些微粒,都让微量实验室做了提取,暂时也没有结果。”

  他其实是有点期待江远能在法医学以外,发挥点作用的。

  毕竟,江远展现出来的大部分破案能力,其实都是法医学以外的。

  江远大约的猜到一点余温书的心情,没吭声也没表示。

  破案跟很多事情不一样,并不是你按照领导的期望方式做,或者按照多数人的想象来进行,就一定能做出来的。

  那种我有一个想法,就差一个“CSI团队”的侦探,距离破案还远着呢。

  “张法医的法医报告,其实写的也挺详细了。5,6,7号检材上下面均可见环状骨密质包绕骨松质之结构,上下面均较平坦,边缘处比中间略高,判断均为椎骨残块。其中 6号椎体后外侧有一残缺横突孔,判断为颈椎,可见唇状缘增生……”

  江远评价了一句,又道:“给我来看,这个椎骨也就能看出这么点东西了,被害人有颈椎病,还有点小严重……可惜不够做筛选的。”

  现代人,谁还没有一点颈椎病。

  不过,到了增生的程度,至少说明年龄是比较大的了。

  万宝明就道:“也许可以把年龄放到30岁起?”

  “那不行。”余温书断然否决:“排查的范围大一点都不怕,最怕的是又漏掉的。”

  江远问:“现在有做哪方面的排查呢?”

  “一个是失踪人口,一个是焚烧炉,都没有结果。”余温书叹口气:“现在连受害人都没办法确定。”

  如果确定了受害人,说不定就能通过受害人的社会关系来破案,就跟刚刚侦破的513案一样。

  当时的专案组如果不是被高度疑似随机杀人的模式给迷惑,换一个侦破方向,原本是能够通过死者的人际关系,挖掘出凶手的。

  当然,不管哪种,难度都是非常大的。

  眼前的这个案子也是一样,仅仅就是这么一些骨片,想要找到凶手,几乎可以肯定是大海捞针的过程。

  余温书所要求的,其实也不过就是划出海域的面积罢了。

  可以把海域画的大一点,但总得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程度。而且,得是长阳市刑警支队的人力所能达到的程度。

  “我得好好研究几天。现在没办法给出结论。”江远给出的答案,有点出乎余温书的预料。

  “呃……就这么几片骨头,还要研究好几天的吗?”余温书有点迟疑。

  之前的法医张逢天其实也就看了一两天的时间,就这么多的东西,看的久了,难不成可以看出花来?

  江远道:“就因为骨片非常少,能给出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大部分结论,其实张法医都已经得出了。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破解微末的信息,从而给出更多的信息……”

  余温书听的点头,这么说来,江远的思路还真的是蛮清晰的。

  江远继续道:“有椎骨和胸骨,按道理来说,其实是应该能够判断出年龄和身高的,性别也应该能够判断。但这个骨头烧的太厉害,归根结底,其实是收缩率不知道,导致张法医没办法做推断。”

  江远看看余温书,道:“骨头被焚烧以后,会缩小,缩小多少,就是收缩率的问题。目前比较少人做收缩率方面的研究,老外有个叫赫尔曼的算是做过,提出烧骨的收缩率在8%到14%之间,但他应该就做到700度了,更高的温度,他没有做,其他人也没做过。”

  “有了收缩率,就可以算出新鲜骨头原本的大小。然后就可以推断身高,年龄和性别。但也不是很准确。最好是从烧骨直接做回归方程出来……”

  江远说着,声音也略小了一些。

  这工作可是相当繁琐的。

  余温书更是听的有点呆:“那怎么办?”

  “您能申请到尸体吗?做实验的那种?”江远问。

  余温书一摊手:“别说我没申请过,这种科研项目,总要很长的时间吧。”

  “说的也是。”江远叹口气,道:“那我估一个?”

  “估一个?”

  “我可以估算一个值,但这个值不保险,用不用,您参考一下吧。”江远其实从系统这里,已经有得到接近正确的估值,但这个东西,国内外的研究确实少,大家的估算数值都有不同,采用哪个,不采用哪个,都有问题。

  这也是法医人类学太难了,才到LV3的程度,就已经开始出现分歧了。

  等于说,单就这个技能来说,全世界的法医们,继承和发扬的水平都不高。

  对话进行到这个程度,会议室里的几十号人都听出来了,江远其实是有想法的,但是不拿稳,有风险。

  而这种不拿稳和风险,不光是破案和经费的问题,后续还要牵扯到排查使用的人手。

  让少则上百人,多则上千人,为你的估算跑断腿,结果估算是错的,这种责任,江远是真的背不起的。

  起码得余温书拍板了才行。

  余温书听明白了,略做思忖,果断道:“行。你估算吧,现在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了。结论是啥?”

  “我最早明天给您。我算完了给您说。”江远说着,抱着证物箱,拿了台笔记本,到角落里去了。

第273章 狮头

  江远目前掌握着LV3的法医人类学,以及LV3的法医临床学。

  相比同级别的法医,他掌握的能力有一点优势,就是知识体系极其完备。

  是法医人类学LV3范畴内的东西,他就是知道的。是法医临床学LV3范畴内的知识,他也一点都不落。

  这一点,其实也是非常bug。

  等于说,现在若是基于法医人类学LV3的水平,出一套卷子,江远基本能答个100分出来。

  但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哪怕是专家级的法医,其实也是有点偏科的。

  像是山南省自己的TOP2的法医张逢天,他的法医人类学或许也有LV3的水平,但让他考LV2的卷子,那肯定都是满分,考LV3级别的卷子的话,就可能是80分,或者90分的样子。

  总有一些特别细节,比较偏门,或者冷门小众的知识,是他未曾细致学习或研究过的。

  这在日常工作中,其实不受什么影响。

  刑事案件向来不是只有一条路的。许多案子,在某些人眼中,只有一条线索,或者一条线索都没有,但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就有多条线索。

  像是普通的刑警,到了犯罪现场,就是找DNA,找指纹,找监控,找手机,实在不行就找目击证人,只有极少数人,能关注到足迹,而能注意到血液的形态,而非血液本身的,在这个时代已经很少了。

  但对江远来说,这些都是他射程内的目标,任选一个薄弱环节,他都能有所突破。

  等于说,犯罪嫌疑人需要将这些环节都注意到了,而且是达到相当的隐蔽程度,才有可能逃脱惩罚。

  同样的,对于山南省TOP2的法医张逢天。他的技术手段众多,但并不意味着他需要掌握所有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烧骨收缩率这种尚未有明确结论的小众知识,他就算立即开始查询论文和专注,打电话咨询等等,没有几天时间,也是弄不太清楚的。

  至于最终选择哪种收缩率更合适,依旧只能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并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等于说,张逢天即使从烧骨收缩率出发,开始补足自己的知识短板,首先就要耽搁好几天的时间,其次,他得出的结论依旧是概率性,等于依旧有出错的可能。

  跟江远类似,这种情况下,还得余温书拍板做最后的负责人。

  即使如此,他最终也不过才能给出受害人可能的年龄,性别和身高……

  作为成名已久的大法医,张逢天大概是不愿意走这条路的。

  江远倒是无所谓。

  他现在有点小名气了,但还没有偶像包袱,也不应该有偶像包袱。

  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江远先用尺子将每个骨片量了一遍。

  收缩率就在一两个百分点上面打转,要是用此前测量的数据,出了差错,就太糟心了。

  江远自己量了几遍,记录下来,接着又分析每个骨片的碳化或瓷化的程度。

  碳化800度,瓷化1000度,但这两个数值,都是超过现有文献的水平,也都是超过一般民用炉的水平的。

  江远在直面上勾画片刻,给瓷化的骨片,估了一个17%的数值。

  接着,再给碳化的骨片,估了一个15%的数值。

  这样逆算,就可以得出新鲜骨片的长度宽度等数据。

  接着再套用回归方程,就可以得出死者的身高。

  至于性别,则要看几个特征点如何。

  总结下来,这一串的计算中间,得有三次是估值,稍微歪一点点,最后的结果就可能大相径庭了。

  江远越发的理解张逢天的保守,但做案子,如果怕出错,那是没法做的。

  做刑案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试错的,就好像看监控的,查指纹的,都是一次次的发现出错了,死胡同了,才会抽身选择别的更难的路走下去。

  法医人类学也是一样的。

  估错了,就重新来过。

  尽管如此,江远还是做的很细致,以尽可能的减少误差。

  ……

  会议室里的其他人,都能看到江远的工作状态。

  这时候,513案已基本结束了,大家也没有其他事干,只好各自研究这桩现案。

  擅长做PPT的就比较舒服了,案件的证据再少,也不影响他们做PPT。

  实在没事做的警员,直接出门撸铁去了。

  长阳市局的条件较好,办公楼里就有健身房配备着,锻炼乃至于私教也都不花钱,只要人去即可。

  江远将烧灼过的骨片,翻来覆去的看着。

  他的笔记本上面,也渐渐的列出了数值:

  性别:女。

  身高:165-172厘米。

  年龄:22-25岁。

  等江远写下最后一个条目的时候,会议室里已基本无人了。

  “回招待所休息吧。”江远编辑了一条短信,发给了支队长余温书。再喊上魏振国。

  魏振国揉揉眼睛,看了眼表,笑道:“晚饭时间都过了,我睡着了?”

  “没打呼。”江远宽慰了一下他。

  “骨头弄清楚了?”魏振国见江远已经收起了证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