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97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中环的置地广场、康乐大厦、历山大厦、太子大厦、高士打大厦等等,整个中环,几乎大部分重要的商厦物业,都是置地旗下的。

  除了在中环外,置地集团还在铜锣湾、尖沙咀、湾仔等香江商业最繁华的地区不断发展,拥有着众多的商厦物业、酒店等业务。

  就如香江第一高楼康乐大厦,同样也是置地集团旗下的。

  这些物业价值连城,别说几十亿港元了,以目前的市价,两百亿港元都值得,拿下置地,就代表控制这些物业。

  这是怡和洋行无法相比的。

  怡和洋行这些年一直大力投资海外,海外的资产早已经超过香江资产,形成了很强的国际贸易实力。

  然而,贸易渠道这玩意,是他掌控怡和之后就能掌控得了的吗,肯定不可能。

  怡和的海外资产、金融业等,全部掌握在这些英国人的手里,就算他拿下怡和洋行,说不定对方都想办法只给他一个香江的空壳怡和,到时候,怡和洋行的真正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倒是置地集团,资产大部分都在香江,虽然在海外如新嘉坡、马尼拉、曼谷这些地方都投资有酒店、商厦,可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固定资产,拥有产权是跑不掉的。

  所以,拿下置地,才是林浩然的目标,至于怡和能不能拿下,都是次要!

  如果二三十亿港元真的能控制置地集团,这笔钱,他拿得出。

  如果真能花这点钱就控制置地这个巨头,那太值了。

  不过林浩然也知道,接下来所有的这些英资、华资大企业,基本上市值都会不断上涨。

  过多两三年,市值破百亿港元以上的上市公司,会越来越多,而不是仅仅汇沣银行一家。

  所以,趁着如今股市价格低,实在是拿下置地集团的好机会。

  除此之外,林浩然还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今的怡和洋行大班扭壁坚,因为九龙仓被包裕刚强行收购,害怕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都被华资财团觊觎。

  所以面对危局,扭壁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对怡和及置地的控制权,那就是怡和置地股权互持策略。

  这件事情,应该会在今年年底的时候实施,到时候,怡和便会掌握着置地40%的股权,而置地则是掌握着怡和38%的股权。

  一旦他们实施成功,到时候林浩然还没有控制住置地,那么就可能功亏一篑,只能等待下一次时机。

  当然了,就算这次没成功,下次还有机会,而且这次暗中持有足够的股份,只要他不公布,就不会被对方知道。

  未来,李加诚等华资财团多次想收购置地集团,最终与失败告终。

  实际上,李加诚在下一次大股灾的时候,差点收购成功了,可惜他放弃了,不愿意出此前答应的价格。

  错过了那一次机会,华资财团就再也没有了对置地集团的收购机会,此后一直被怡和控制着。

  “或许我可以同时收购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的股票,到时候尝试将怡和洋行也控制,如果最终无法控制怡和洋行,我可以用怡和洋行的股权来威胁怡和高层,让他们最终将置地集团的控股权让出来!”林浩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反正,不管怎么收购,持有这两家巨头的股票都不会亏。

  现在,一个市值四十多亿港元,一个市值七十多亿港元,等到年尾的时候,这起码能涨不少。

  除了他自己之外,还可以利用港灯集团来谋划置地集团的股权!

  此时此刻,林浩然脑海中逐渐形成了一个针对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的大致计划。

  “志学,你先记一下,不过这件事情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未来股份吸纳,也要分开来操作,不能给操盘员们知道我们具体打算收购哪些上市企业,到底收购多少,这些我希望只有你一人知道,对你我是非常信任的,所以,接下来你的责任非常重,知道了吗?”林浩然严肃地对着苏志学说道。

  苏志学边掏出一本记事本,拿出钢笔,边说道:“老板请放心,我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一定处理好保密性!”

  任谁都知道,几十亿港元的投资是一件多么爆炸性的事情,一旦不小心被传出去,那可就不得了了。

  “接下来,你的主要任务暂时是针对怡和洋行、置地集团、中华煤气以及九龙巴士这四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收购计划。

  除了怡和洋行外,另外三家上市企业我们的目标是在每家公司的持股比例在30%左右,资金方面你无需担忧。

  至于怡和洋行,你们量力而行即可,能收多少是多少。

  我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置地集团,我希望你能在半年内设法收购达到20%以上的股份,这对我之后的战略至关重要。

  至于其他要求,按照以往的经验,你应已了然于胸,务必保持高度的谨慎与隐秘,确保我们的行动不被对方察觉,以免打草惊蛇!”林浩然继续说道。

  “老板,您居然打算收购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苏志学彻底震惊了。

  中华煤气和九龙巴士还不至于让他惊讶,可怡和、置地完全不一样,这是出于香江最顶级的两家企业,就连老板刚刚收购的港灯集团,都稍逊色于它们。

  所以,听到老板说要收购这两家企业,苏志学震惊不已,脸上那夸张的神情都遮掩不住。

  谁能想到,一年多之前,老板还在为收购靑洲英坭公司小心翼翼,仅仅这么短的时间过去,不仅仅先后成功收购靑洲英坭公司、港灯集团,如今更是直接盯上置地集团和怡和洋行。

  这,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

  “嗯,是有这个打算,至于能否收购成功,看你吸纳的进度吧,所以你接下来的任务艰巨,希望你不要令我失望,每完成一项收购,我都会给你一份丰厚的奖励,加油吧!”林浩然拍了拍苏志学的肩膀,郑重地交代道。

  “好的老板,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虽然任务艰巨,但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会尽快组建好新的团队,按照如今的任务,这个操盘团队需要三十人到五十人左右!”苏志学神色严肃地回答道。

  “你决定就好,总之不能把我们的目的透露出去,招聘的人你先把关,人品很重要,等团队组建好之后,我会来把最后一道关,看看有没有人不符合的!”林浩然点头说道。

  他的把关方法很简单,自然是利用忠诚度来判断,忠诚度不足的一共,绝对不会使用!

  他的收购秘密一旦被泄露出去,就会让对方有防范之心,到时候收购的难度可就变大了。

  “好的老板!”

  “你好好做准备,等团队建好了再告诉我,现在的这个团队,可以先行暗中吸纳置地集团的股份,另外三家企业,等团队组建好,我把好关之后,你再进行任务分配!”

  林浩然吩咐完,便离开了环宇投资公司,离开万安集团大厦。

  这边两家公司他都已经交代了事情,他们完成之后,自然会打电话通知林浩然。

  离开大厦之后,林浩然先是去了一趟花旗银行香江分行,将两亿港元转入万安集团的公司账户上。

  接着,他又再次回到了港灯集团大厦。

  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

  林浩然入主港灯集团之后,集团的日常业务运营并未发生显著变动。

  实质上,港灯集团仅仅是迎来了新的掌舵人,而各项业务的推进依旧紧密遵循着既有的战略规划与发展蓝图。

  “老板,我明天要到南丫岛去考察发电厂的兴建进度,您想过去吗?”见林浩然走进办公室,陈寿麟便问道。

  现在,香江岛这边由鸭利洲发电厂发电,也是港灯集团旗下的发电厂,然而这座1968年开始兴建的发电厂,随着香江岛的发展,用电量越来越巨大,鸭利洲发电厂很显然已经不够用了。

  所以在两年前的时候,港灯集团就开始计划在南丫岛菠萝咀兴建一座规模更大的新发电厂,目前发电厂已经在紧张地施工当中,预计1982年便可以投入使用。

  南丫岛的菠萝咀发电站吗?

  林浩然一听,便问道:“明天几点过去?”

  据他所知,这座发电站建成之后,随后的几十年,香江岛这边都是依赖它发电,所以重要性是非常大的。

  “明天上午十点钟吧,等我安排好集团的事情之后,就出发。”陈寿麟直接回答道,很显然行程早已经安排好了。

  “好,明早我会过来,到时候一起过去。”林浩然点头说道。

  毕竟是港灯集团未来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他肯定也是要过去视察一番的。

  “对了陈董,我想购买一栋中环附近的商业大厦,你有听说哪栋大厦有出售打算的吗?”林浩然突然问道。

  对于环宇投资公司接下来的发展规划,他已经有了打算,那就是把环宇投资公司规模壮大,然后利用这家投资公司控股一些上市企业。

  所以,环宇投资公司还窝在万安集团的一间小办公室里,显然很不合适了。

  而现在才1980年的1月份,远远还不是这波房地产爆发期的巅峰,即使后面房地产危机来临,大跌到底的时候,也不会跌到现在这个价。

  所以,现在购买商业大厦,也是非常划算的。

  他早就想在中环买一栋商业大厦了,不过此前一直没有足够的资金。

  而现在,资金足够,也该行动了。

  现在购买,一年后价格起码能翻一翻,怎么算都不会亏。

第167章亿购买两栋大厦,求购连卡佛

  “中环的商业大厦吗?还真有。”陈寿麟思索了一番之后,说道。

  “卖家是谁?哪栋大厦?打算出什么价格?”林浩然追问道。

  “卖家是会德丰洋行,他们有打算出售旗下子公司联邦地产掌握的两栋物业,分别是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其中联邦大厦建成后于1964年至1966年期间曾是香江最高的商厦,至1966年7月才被北角侨冠大厦取代。

  据他们外传的消息,会德丰洋行希望以12亿港元的价格出售,不过这个价格对现在来说,有些偏高,所以消息放出之后目前暂时没有同说有意向买家。”陈寿麟回答道。

  “联邦大厦和国际大厦么。”林浩然点了点头,这两栋大厦的位置,他还是知道的。

  中环其实不算大,联邦大厦其实离他此前常住的恒丰大厦不到一百米的距离。

  这两栋大厦,林浩然前世也略有耳闻。

  因为这两栋大厦也与李加诚有关。

  不出意外,年尾的时候,香江的房价相比现在已经翻了近倍,那个时候,想要将大厦高价卖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二十多亿可不是一笔小钱。

  于是,会德丰洋行想了一个出售这两栋大厦的办法,让子公司联邦地产公司与李加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成立一家联营公司,再让联邦地产公司以10亿港元的价格出售给这家新成立的联营公司,也就是说长江实业和联邦地产各投资5个亿。

  当然了由于这两栋大厦是联邦地产的产业,所以实际上联邦地产并没有出任何资金,反而先收回了长江商业集团投资的5亿港元。

  依靠着长江实业集团的声誉与实力,很快将这两栋大厦以22.35亿港元的价格售出.

  最终联邦地产又再分得11亿多港元的现金,实际上从这两栋大厦中获取了足足16亿多港元的资金。

  而长江实业集团,减去此前投入的5亿港元,实际上在这其中也白赚了6亿多港元,可以说是双赢。

  而现在,才1980年的年初,没想到他们便已经有打算出售了。

  不过,12亿港元相对现在来讲,的确高了,也难怪最终没有卖出去。

  这会德丰集团,为了发展船务公司,可真是拼啊!

  为了发展航运业,实施所谓集团资产的“战略性转移”,也就是将陆地上的固定资产(物业)转换成浮在海上的可移动资产(船舶),大肆出售会德丰旗下的各处物业,再不断扩张会德丰船务公司的实力。

  短期看,似乎没什么毛病,许多英资财团对香江的未来没有信心,都想办法撤离香江。

  可谁能想到,航运业即将迎来大萧条,会德丰洋行的这个想法,无疑是自掘坟墓。

  看看如今包裕刚,多聪明,知道航运业即将迎来低谷,赶紧带着环球航运集团撤离,不断变卖船只,连“第一船王”的荣誉都不要了。

  “12亿港元。”林浩然皱了皱眉头,这个价格,的确偏高。

  如果再过两三个月,12亿港元没毛病,不过现在还不到2月份,显然10亿港元左右比较合适。

  就算是年尾的时候,最终会德丰出售成功,也不过是赚了16亿港元而已。

  可那个时候与现在的房价,相差了将近一倍。

  “陈总,按照市场估值,这两栋大厦如今值多少钱?”林浩然问道。

  “十亿港元吧,差不多这个价,上下幅度不大,已经有人估算过了。”陈寿麟回答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对他说道:“陈董,你帮我联系一下约翰·马登,我出价10亿港元买他这两栋大厦!”

  约翰·马登,便是如今的会德丰集团董事会主席。

  正是因为约翰·马登对香江前景缺乏信心,对在香江的投资存在戒心,这才会想着不断抛售香江的资产,投资到船务业中去。

  林浩然也没有打算以比市场低的价格购买,如今香江房地产业火爆,房子只会往高地喊价,想要低于市场价购买,根本不可能。

  十亿港元如果能买到,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现在花十亿港元,年末的时候如果想出售,甚至能卖二十多亿港元,翻个一倍不止。

  “好,老板,我现在就联系!”陈寿麟做事果断快速。

  两分钟后,陈寿麟拿着电话筒并没有着急挂电话,而是对林浩然说道:“老板,会德丰洋行董事长约翰·马登先生想亲自和你谈谈,他准备过来我们这边。”

  “好,告诉他我在这边等他。”林浩然点头应诺道。

  陈寿麟转而接着与对方交谈,将老板的话转告对方。

  “老板,对方说半个小时左右到我们这里。”放好电话筒之后,陈寿麟继续说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问道:“陈董,你说10亿港元对方愿不愿意卖?”

  “老板,既然对方主动过来洽谈,说明他们是非常想出售的,成交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我和对方说了老板你给的价格后,对方没有丝毫停顿便表示要过来与你洽谈,所以我认为是可以达成交易的。”陈寿麟思考一番之后回答道。

  “希望如此吧,这两栋物业我还是愿意买下的。”林浩然笑道。

  股票那边,一时半载也不可能把几十亿港元都花完。

  这钱啊,拿来投资总比放银行好。

  就如现在的房价,不断高涨,半个月的涨幅就足以顶的过放银行里存一年的利息了。

  此刻,陈寿麟对林浩然感到越来越惊讶了,花这么大代价收购港灯集团之后,十亿港元依然还能轻易拿出来,而且还是打算以个人名义买,而不是以港灯集团的名义来买,这代表着这些钱都是老板自己出。

  这样的经济实力,简直是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