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柠檬炒辣椒
这一变化,无疑与李加诚的退出息息相关。
没有了昔日的竞争压力与干扰,环宇投资公司的团队仿佛挣脱了束缚,能够更加自如地布局市场,吸纳优质股票。
确实,没有了李加诚这一强劲对手的窥伺,苏志学带领的团队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策略与判断,敢于放手一搏,追求更大的市场收益。
因此,吸纳速度的加快,不仅是市场机遇的把握,更是团队实力与信心的体现。
下午四点钟的钟声刚过十几分钟,林浩然便再次从苏志学手中接过了今天的操盘汇报表。
细细审阅之下,他惊讶地发现,今日苏志学团队竟成功吸纳了惊人的96.9万股靑洲英坭股票。
这一数字让林浩然不禁有些愣神,不过很快便又觉得非常合理。
这应该是他们操盘靑洲英坭这支股票以来,战绩最为辉煌的一天。
不过,靑洲英坭的股价也被他们拉到了5.36港元每股。
提高股价的吸纳力度,无疑为团队带来了更多的卖单机会,加之今日李加诚团队并未继续出手,使得靑洲英坭的绝大多数买单都落入了苏志学团队之手。
至此,林浩然掌握的靑洲英坭股票总数,已经达到了1145.9万股。
当然了,今天新增的股票也为此花了足足五百多万港元。
不过,如今林浩然资金充足,倒是对此没有一丝压力。
至此,林浩然手中掌握的靑洲英坭股票份额已逼近23%的临界点,这让他在办公室里陷入了深思,考虑着何时主动与靑洲英坭公司展开接触。
布局了这么久,是时候尽快入主靑洲英坭这家香江最大的水泥生产商了。
林浩然明白,在这场股权争夺战中,信息的掌握至关重要。
据林浩然多方了解,靑洲英坭当前的股东结构中,并未出现实力特别强劲的对手。
这一点,与他所知的另一个平行世界中李加诚轻松收购靑洲英坭的情境不谋而合。
而在这个世界里,李加诚已经选择了放弃,这无疑为林浩然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不过,将近23%的股权虽已可观,却仍不足以确保他在靑洲英坭的绝对话语权,所以,还需要继续对靑洲英坭的股票进行吸纳。
林浩然清楚,如果仅仅掌握这23%的股票便不再最佳吸纳更多的股份,若有几位股东联手反对,他的控股权之梦或将化为泡影。
此外,虽然李加诚放弃了针对靑洲英坭的收购,但万一又出现其他资金雄厚的财团对靑洲英坭进行收购呢?
23%的股份,可一点都不保险!
因此,他已经决定,至少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30%以上,那时,他才有资格真正入主靑洲英坭。
等入主靑洲英坭之后,他更是打算慢慢地继续吸纳,唯有控股超过50%,才能达到绝对控股。
不过,这些不着急,等他入主靑洲英坭之后,想要逐渐将股份提高至50%以上,难度应该不大。
从今日团队的吸纳速度来看,林浩然对短期内实现30%这一目标充满信心。
他相信,只要保持当前的势头,超越30%股份的门槛指日可待。
至于李加诚,林浩然尚不确定李加诚团队在这段时间究竟吸纳了多少股份。
此刻他已经心中暗自盘算,若能有机会,他打算将李加诚团队所掌握的靑洲英坭股票尽数收购。
这样一来,他控制靑洲英坭的时间将大大缩短,为未来的战略规划赢得更多先机。
看了看手表,已经指向了四点四十分。
根据与李加诚的约定,两人定于下午五时在楼下的聚全德茶楼碰面。
意识到时间正悄然逼近,林浩然便整理了一下着装,并带上了保镖,离开了公司办公室。
他们一行人步出公司大门,直接往楼下坐电梯,最终停在了二楼的楼层。
恒丰大厦的底层区域热闹非凡,各式商铺林立,从便利的士多店到传统的茶楼,再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地产中介,应有尽有,为这栋建筑增添了几分生活的烟火气。
上午的时候,他便已经打电话到聚全德茶楼预定了一间包厢。
怎么说李加诚也放弃了靑洲英坭的收购,让他对靑洲英坭的收购更加顺利,对他而言,是个好消息。
如此,请李加诚吃一顿饭,也是应该的。
包厢里,林浩然一边喝着茶,一边等待着李加诚的到来。
他已经叮嘱过茶楼收银台,如果有一位叫李加诚的先生过来,便带他过来这个包厢。
第66章 他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
林浩然正悠然地品着茶没多久,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破了室内的宁静。
紧接着,收银台前那位笑容可掬的小姐姐领着李加诚推门而入。
李加诚踏入包厢的瞬间,目光与林浩然交汇,不由得愣了一下,心中暗自嘀咕,莫非是收银员小姐搞错了房间?
他下意识地想要转身退出,以免打扰到这位看似正在享受茶时光的年轻人。
然而,就在李加诚准备动作之际,林浩然温和而富有磁性的声音响起:“李先生,请进来坐。”
说着,他脸上洋溢着真挚的笑容,向李加诚伸出了手。
这一刻,李加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今天预约会见的,正是眼前这位举止不凡的年轻人。
今年的李加诚,正好五十岁,显得格外稳重,带着一副黑框眼镜,为他平添了几分书卷气,身着一袭剪裁得体的西服,举手投足间都透露出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让人一眼望去便觉其斯斯文文。
待前台小姐姐礼貌地退出包厢并轻轻带上门之后,李加诚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这位先生,你看起来颇为面善,不知如何称呼?莫非你就是包裕刚先生提及的那位青洲英坭的大股东?”
他仔细回想,确信自己应该与林浩然是有见过面的,加之包裕刚先生之前提及对方是他们一带的邻居,这更让李加诚坚信自己的记忆没有出错。
只不过,因为林浩然太年轻了,双方之间并没有什么交集,因而自己并不认识他,这也很正常。
深水湾虽然住户并不多,但李加诚所熟知的,大多是那些显赫家族的家主。
至于像林浩然这样的年轻一代,在他心中自然而然地归为“小辈”之列,未曾深交,故而不相识也属情理之中。
“正是,我便是现今青洲英坭的大股东林浩然,家父林万安,想必李先生应该有所耳闻。非常荣幸能与李先生有此会面。”林浩然微笑着自我介绍,语气中透露出谦逊。
“林万安?你是林万安的儿子?”李加诚闻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置信的情绪。
相较于包裕刚,他对林万安的了解更为深入。
毕竟,万安集团与长江实业虽在规模上差距挺大,但两者均深耕于房地产行业,同为香江地产协会的成员,行业内多有交集,彼此间自然不乏相互了解的机会。
香江房地产蓬勃发展,虽然大家都同属于房地产业,可也算不上竞争对手。
作为深水湾别墅区的邻居,李加诚甚至还劝过林万安,在房地产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中,若想实现事业的加速发展,适度地利用财务杠杆,即承担一定的负债,是不可避免且有时甚至是必要的策略。
然而,显然林万安对于这一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他并未采纳李加诚的建议。
“林万安的儿子……他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李加诚心中暗自嘀咕,一脸困惑。
很明显,李加诚不是很相信。
他难以将林浩然这位看似年轻的后辈,与能够掌控大量资本、成为青洲英坭大股东的身份联系起来。
“难道包兄被这位年轻人蒙蔽了双眼?”这个念头在李加诚脑海中一闪而过,但很快又被他自己否定了。
“不,以包兄的精明与谨慎,他断不会如此轻易地被一个年轻人所欺骗。”
此刻的李加诚,心中如同被一团迷雾笼罩,思绪纷乱。
他试图理清头绪,却发现自己越是想明白,越是感到一头雾水。
林浩然的身份与实力之间的巨大反差,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与不解。
观察着李加诚的神色变化,林浩然心中已有了几分了然。
他明白,此刻李加诚心中的疑惑与不信任,与包裕刚初见自己时的反应如出一辙,都是对自己年纪轻轻却能拥有如此巨额财富感到难以置信。
这种反应其实不难理解。
在大多数人眼中,林浩然作为林万安的儿子,即便继承了家族的一部分财富,也难以独自支撑起如此庞大的资本运作。
尤其是在李加诚这样了解万安集团与青洲英坭实力对比的人看来,更是难以将两者相提并论。
万安集团虽在业界有一定地位,但与青洲英坭相比,其综合实力仍显逊色。
以小搏大,虽非不可能,但在这段时间里,李加诚并未听闻万安集团有任何大规模的集资行动,更未听说林万安能请动包裕刚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相助。
这一切,都让李加诚感到异常困惑。
他无法理解,一个看似普通的年轻人,是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起如此庞大的财富,并成功成为青洲英坭的大股东的。
更令李加诚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林浩然不仅独自拥有了如此巨额的财富,还成功邀请到了包裕刚这样的商业巨擘作为说客,以一个人情的代价,让他放弃了对青洲英坭的收购计划。
包裕刚的人情债,可是非常值钱的。
这一切,令他感觉如同迷雾中的幻影,既真实又虚幻,让人难以捉摸。
李加诚明白,包裕刚在商业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绝不会轻易受他人影响。
而今,林浩然却能够以一人之力,影响并改变包裕刚的决策,这背后所隐藏的力量与智慧,让李加诚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人。
“林先生,我很好奇,你是如何说服包兄,让他来当说客的?”李加诚问出了自己非常想知道的问题。
“很简单,我身上有他非常需要的东西,我与他达成了一笔交易,前提是包叔叔替我向李先生当说客。”林浩然笑着说道。
这些,都不是什么秘密,如果李加诚想知道,很快他便能知道。
“包兄非常急需的东西,九龙仓股票?”李加诚一下子想到了这个。
毕竟他此前也刚与李加诚交易了一笔庞大的股份,正是九龙仓股票,而现在全香江的人都知道,包裕刚最急需的东西就是九龙仓股票了。
“没错,李先生的智慧令人钦佩,我此前与包叔叔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交易,将我持有的九龙仓股票悉数转售于他,而包叔叔需要说服李先生放弃对青洲英坭的收购计划。
尽管我已经胸有成竹,几乎可以确保获得青洲英坭的控股权,但我依然认为,避免李先生不必要的介入,是保护我们双方利益、防止两败俱伤的最佳途径。
考虑到包先生在业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他无疑是能有效劝阻李先生改变主意的最佳人选。“林浩然解释道。
第67章 有理有据的胡扯
此刻,李加诚终于领悟到了为何包裕刚会对林浩然雄厚的资金实力给予高度评价。
能让包裕刚这样的商界巨擘青睐的九龙仓股份,其数量必然非同小可。
鉴于当前九龙仓的股票价格已飙升至七十多港元每股,即便是百万股的规模,其价值也已超过七千多万港元。
而考虑到林浩然与包裕刚之间达成的交易规模,显然远不止于此,很可能远超百万股。
因此,李加诚推断,林浩然目前所掌控的资金流至少达到上亿港元,甚至可能远远超过他的预估。
这位年轻人的财富实力,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更为惊人。
拥有这样一笔庞大的资金,加之林浩然提前布局,手中已握有相当数量的青洲英坭股票,这一切便显得合情合理了。
李加诚此刻心中暗自庆幸,多亏包裕刚愿意出面当说客,否则他很可能已卷入与林浩然的激烈收购战之中。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林浩然不仅资金充裕,还掌握了大量股份,显然在收购战中占据了更大的胜算。
而李加诚虽实力不俗,但终究入局较晚,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这一差距。
虽然可以从股东那边着手收购股票,可不一定真能彻底拿下靑洲英坭,没有把握的事情,他向来很少干。
对于错失青洲英坭这支潜力股,李加诚虽感惋惜,但他也知道香江这片土地上英资企业众多,机会依旧不少。
他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单一目标上,而是保持着灵活多变的投资策略。
因此,尽管遗憾,但他也并未在青洲英坭上损失太多,未来仍有机会在其他项目中大展拳脚。
李加诚之所以能取得今日的辉煌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一贯秉持的谨慎态度。
这种谨慎不仅是他商业成功的基石,更是他避免风险、稳健前行的关键。
李加诚深知商海沉浮,从不轻易涉足自己无把握的领域。
他的经营哲学中,有一条铁律便是“不做亏本生意”。
自五十年代起,他便以这一原则为指引,确保公司年年盈利,从未出现过亏损。
这背后的秘诀,正是他对于每一个商业决策的深思熟虑和充分准备。
在收购美资或英资企业等重大行动中,李加诚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耐心与策略。
他从不急于求成,而是选择在暗中逐步积累足够的股票份额,或是与对方大股东进行深入的沟通与谈判,直到一切条件成熟,才果断出手,一击即中,成功实现收购目标。
这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做法,不仅让李加诚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也让他在商场上赢得了“谨慎智者”的美誉。
“林先生,我此番邀请与你会面,其用意你心中应已有所察觉,我最为迫切想要了解的,便是你如何知道我们长江实业集团正秘密筹划对靑洲英坭公司的收购行动?“李加诚言语间透露出几分诚恳与直接。
这才是他今天过来的最大目的。
上一篇:超神:每天一个概念级,震惊凯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