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 第224章

作者:柠檬炒辣椒

  这。他们不愿相信这是事实。

  假的,一定是假的!

  有洋人记者喃喃说道。

  “各位,林浩然先生所说的话,句句属实!”扭壁坚虽未手持麦克风,但他的声音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扭壁坚的这番话,瞬间让所有洋人记者不得不面对并接受这一事实,尽管他们心中充满不甘。

  与此同时,现场的华人记者团队爆发出阵阵欢呼,这不仅是庆祝,更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

  尽管林浩然入主置地集团和怡和洋行看似与他们并无直接关联,但林浩然身为华人,他们同为炎黄子孙,这份荣耀与自豪,仿佛彼此间紧密相连。

  在香江,置地集团与怡和洋行几乎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绝大多数市民的生活都离不开这两家巨头。

  如今,得知这两家巨头已转为华资企业,由华资财团掌控,这不禁让他们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

  在香江,他们长期被视为二等公民,在洋人面前总有一种自卑感,尽管这已成为一种习惯,但没人愿意一辈子如此。

  如今,林浩然成功从英资财团手中夺得这两家大企业,这无疑为华人赢得了一场胜利!

  包括以往林浩然收购港灯集团、包裕刚收购九龙仓、李加诚入主和记黄埔,这些,在香江普通市民看来,都是华人的一次又一次胜利。

  而这一次,林浩然直接将怡和洋行与置地集团纳入麾下,显而易见,这次的胜利更为宏大,堪称史无前例!

  有些华人记者,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泪水不断地滑落脸颊,擦拭之后,新的泪水又随即涌现,完全无法抑制。

  多少年来,香江在港督府的管辖之下,华人何曾赢得过如此辉煌的胜利?

  “接下来,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向扭壁坚先生提问,他不仅仅继续担任怡和洋行大班,同时也是置地集团临时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继续帮我管理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林浩然继续说道。

  顿时,现场许多记者都七嘴八舌地问了起来,事已至此,他们内心中有太多的话想要问了。

  ……

  距离采访已经过去了两个小时,如今,已经来到了下午的三点多钟。

  此刻,林浩然坐在康乐大厦51层之上的一个办公室里。

  这里,原来是鲍富达的办公室。

  如今,鲍富达已经被林浩然清理门户,不再是置地集团的执掌者,这个办公室自然可以归他所有。

  阳光透过落地窗,斜斜地洒进这间豪华办公室,为这宽敞的一百多平方米空间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办公室的装饰风格简约而不失奢华,米白色的墙面与深色木质地板形成鲜明对比,既显得高雅又不失温馨。

  墙上挂着几幅抽象艺术画作,色彩斑斓,为这商业气息浓厚的空间增添了几分艺术氛围。

  而落地窗外的景色更是令人心旷神怡,中环乃至整个东区的繁华景象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错落有致,车辆穿梭不息,宛如一幅流动的都市画卷。

  这鲍富达,很会享受,办公室的奢华程度不比扭壁坚的办公室差。

  扭壁坚的办公室他也去过两次,面积甚至略比这边还要小一点。

  “这里的一切,以后就是我的了!”林浩然对于这个办公室,甚至是康乐大厦附近的那几栋商业大厦,非常满意。

  相较于康乐大厦,如今的万青大厦(昔日的联邦大厦)确实黯然失色不少。

  然而,无论是万青大厦还是康乐大厦,它们都曾拥有过它们的辉煌,都担任过香江第一高楼的角色。

  万青大厦,在六十年代初,曾是香江天际线的巅峰;

  而康乐大厦,则几乎垄断了整个七十年代香江第一高楼的头衔。

  这意味着,林浩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拥有了两座曾引领香江高度的建筑。

  康乐大厦作为置地集团的物业,其所有权虽在法律层面上或许并非林浩然完全独有,但鉴于他作为置地集团的实际控制人,这里的一切自然也都由他说了算。

  而且,康乐大厦旗下可不仅仅只有康乐大厦这栋商业大厦,还有诸如置地广场、历山大厦、太子大厦、高士打大厦等等,都是香江天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没有置地集团旗下的这些大厦,那香江的天际线绝对差了好几个等级。

  置地集团辛辛苦苦在中环建设了这么多摩天大厦,最终被他捡了个便宜!

  这时候,扭壁坚从门外走了进来。

  “和鲍富达先生交接完了?”林浩然笑着问道。

  “老板,基本交接完了,置地集团这边,虽然以往不是我说了算,但是这边我也是大班,基本重要的事情,都需要我签字审核,所以我们也无须怎么交接,鲍富达先生的辞退赔偿问题,我也已经跟他谈好了,就按照合同的来,赔他半年的工资!”扭壁坚回答道。

  林浩然点了点头,对于什么赔偿,浑不在意,鲍富达的工资,一个月也就十几万港元,半年工资也不到一百万港元,他自然无所谓。

  “置地集团这边的高层,如今已经完全由我掌控了,老板您可以随时找到接班人,到时候我会将置地集团的管理权交出来!”扭壁坚继续说道。

  “忠诚度:62/100.”

  在扭壁坚屈服之后,林浩然已经能够看得到扭壁坚的忠诚度了。

  62的忠诚度,不高,甚至可以说很一般,勉强及格罢了,可林浩然不在乎。

  虽然不知道扭壁坚内心想什么,可林浩然对他的话还是很满意的。

  扭壁坚肯定是不可能那么轻易全心全意屈服的,可那又怎么样?

  林浩然只需要他表面上的屈服,因为扭壁坚如今的利用价值还很大。

  说实话,如今的置地集团和怡和洋行若是没有了扭壁坚,确实可能会陷入混乱。

  特别是无论是怡和洋行还是置地集团,高层几乎全是洋人面孔,即便是中层管理,华人也占少数。

  面对这样的局面,林浩然匆忙接手所有权,无异于接手了一个难以驾驭的企业。

  公司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他表面顺从,背地里却阳奉阴违,一旦公司发生重大问题,他可能还被蒙在鼓里。

  相比之下,如果留下扭壁坚,林浩然只需通过扭壁坚来管理那些洋人高层,这样反而更为简便有效。

  等到林浩然在置地集团与怡和洋行的中高层逐渐站稳脚跟,能够完全掌控局面时,扭壁坚也就失去了他的利用价值,届时林浩然便可以随时将他从怡和洋行中剔除。

  “我对置地集团与怡和洋行了解得不算多,都是明面上的资料罢了,扭壁坚先生,你好好跟我说说,这两家集团的具体情况!”林浩然看向扭壁坚,微笑着说道。

  “好的老板!”

  两人在办公室里交谈起来,主要是扭壁坚在讲述,而林浩然则认真倾听。

  对于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林浩然之前所掌握的信息并不详尽,虽然可以通过情报部门获取不少信息,但在未正式收购之前,他并未深入了解太多细节。

  现在,作为这两家集团的大老板,他无需再依赖外部情报机构,直接让扭壁坚这位大班向他详细汇报即可。

  这些,扭壁坚没有什么必要隐瞒,就算他不说,已经成为老板的林浩然,也会通过接触两家集团的业务而逐渐知道。

  而在林浩然与扭壁坚在办公室中聊着的时候,林浩然入主置地集团并且间接性地控制了怡和洋行的消息,如光速般快速地传遍了整个香江。

  即使是那些媒体还没有报道,大家都不知道具体情况是如何的,可绝大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个大概。

  比如,林浩然已经成功收购了置地集团,置地集团成为怡和洋行母公司,鲍富达已经下台,扭壁坚继续担任怡和洋行大班等等,这些最主要的消息,几乎以最快的速度,传遍了整个香江。

  起初,众人对这些消息半信半疑,心存疑虑。

  但随着信息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言之凿凿,特别是香江广播电台率先通过收音机向广大听众播报了这则新闻,许多正在驾车或聆听收音机的人们都直接获取了更为详尽的信息来源。

  于是,疑虑逐渐消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并非空穴来风——林浩然确实已经成功入主置地集团,并且间接性地掌控了怡和洋行!

  一条条消息在香江的街头巷尾迅速流传开来。

  华人们从最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转而感到惊喜。

  洋人们则是从震惊转为难以置信。

  这无疑是香江商界有史以来发生的最大事件,堪称史无前例!

第342章 求助总督府

  总督府。

  麦理浩是第一时间知道此事的,在林浩然还没有召开完记者招待会的时候,他就已经通过自己的情报机构得知了此事。

  得知此事之后,他也懵了许久。

  自己上午才打电话喊林浩然过到总督府去说和,希望他不再把事情闹得太过。

  结果,这才几个小时过去,你跟我说,林浩然已经入主置地集团了?

  不仅如此,还利用置地集团反控怡和洋行了?

  这一切,太不切实际了,即使是知道手下传过来的信息正常是不会有错,他也心存怀疑。

  这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置地集团啊,市值超过一百亿港元的庞然大物,林浩然所控制的股分已经达到47.3%?

  就算按照一百亿港元总市值来算,这股份都值47亿了。

  47亿啊,这是个何等庞大的数字!

  身为香江总督的麦理浩,自然对金钱有着深刻的认识。

  此刻,他岂能不明白,林浩然为何坚持要他不要介入其与怡和系等英资财团之间的较量。

  起初,他还颇为自信地认为,单凭林浩然一人之力,根本无法与这些联手的英资财团相抗衡。

  如今,这才短短几个小时过去,打脸来得是那么的快!

  麦里浩的手指,漫无节奏地敲击着办公桌。

  他在思考着,如何去应对此事。

  如此大的事情,不用想,在香江乃绝对引起非常大的轰动,甚至比包裕刚收购九龙仓、李加诚入主和记黄埔,都要轰动得多!

  他的内心,肯定是偏向于英资财团的。

  可上午已经答应了林浩然,说出去的话,如果自己再插手,去劝说林浩然放弃怡和洋行,这就相当于自己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难搞哦!

  可不帮忙吧,好像又不行。

  怡和洋行与和记黄埔绝对不一样。

  虽然同为四大洋行之一,可和记黄埔相比怡和洋行,差了不是一丁点。

  而且和记黄埔还是汇沣银行有意让给李加诚的。

  因此和记黄埔被华资财团掌控,没有任何英资财团反对,最多也就和记黄埔的原大班韦理在背后发发牢骚,对李加诚掌控和记黄埔没有丝毫作用。

  而怡和洋行则截然不同。

  这是由英国多个英资财团联合控股的一家大型企业,更重要的是,它还代表着英国人的颜面。

  如今,怡和洋行竟如此轻易地落入了林浩然的手中,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林浩然给了英资财团,包括汇沣银行背后的那些,一记响亮的耳光!

  思来想去,麦理浩想不出个所以,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

  “看看那些怡和股东找不找我吧,如果不找,我就全然当做没有这一回事,如果找我,到时候再应付了。”麦里浩喃喃说道。

  正当他对此没有什么应对办法的时候,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总督先生,亨利·凯瑟克到访。”电话是总督府的工作人员打过来的。

  “带他进来。”麦里浩说道。

  挂了电话,麦里浩情不自禁地皱了皱眉头。

  他还打算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结果对方却是主动找上门来了,看来是躲不过了。

  总督府外,来的正是大名鼎鼎的前怡和洋行大班亨利·凯瑟克。

  亨利·凯瑟克从康乐大厦离开之后,立马就找到了怡和洋行背后的几位主要股东,与他们联合一同到汇沣银行,找沈弼商量此事。

  沈弼在得知林浩然已经以股权的优势强势宣布控股怡和洋行和置地集团的时候,他的反应也是觉得如同遇到了天方夜谭,不敢想象是真的。

  就连他们汇沣银行,也只是敢耍小手段,压怡和洋行一个头,至于控制怡和洋行?他们汇沣银行想都不敢想。

  可林浩然呢,他做了什么?

  他一个人,直接控制了这家被他们一直以来都视为对手的怡和洋行?

  如此一来,这代表着什么,沈弼自然非常清楚。

  代表着,林浩然的商界实力,已经超过汇沣银行了,汇沣银行香江霸主的位置,仅仅当了两年,就要让位了。

  “亨利·凯瑟克先生,基于林浩然先生当前所持有的股份比例,通过常规商业途径,你们夺回怡和洋行的机会微乎其微。

  眼下,唯一可行的策略是借助政府的力量向林浩然先生施压。若他能承受不住这份压力,或许你们还有谈判的余地;否则,怡和洋行恐怕将难以再回归您手中。”沈弼提出了他的建议。

  沈弼内心期望亨利·凯瑟克能重掌怡和洋行,这样即便林浩然倚仗置地集团、港灯集团等强大实力,即便仍超越汇沣银行,但差距也不会太大,未来仍有反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