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风起2005 第162章

作者:树下有只猫

  红灯亮起,陆远按了下喇叭:“你别用大号上啊,换小号。”

  刘施施没好气地哼了声:“我小号被这帮刁民举报封了。”

  陆远笑笑,宽慰道:“算了,先忍他一时,等你从进修班出来后,再狠狠打他的脸。”

  前几天托了点关系,中戏进修班已经安排妥当,他今天专门送这丫头过来上学。

  “进去好好学,少打点游戏,少上网,不许偷懒,不懂就问,等我回来检查你的功课。”

  刘施施下巴抵在窗沿上,看着外面的风景,生无可恋道:“知道啦,你都说过好几遍了。”

  她摇上车窗,胳膊杵在副驾台上,右手托腮,歪着脑袋道:“哥哥,我明天送你去机场好不好。”

  陆某人不吃这一套,他摇头拒绝:“不好,你明天得上学,哪有第二天就请假的道理。”

  刘施施哼了一声,双手抱胸:“你进组一待就是两个月,接下来可就都见不到我咯。”

  “嗯,我知道。”

  刘施施怒目,臭男人,你知道什么就知道了,她开始翻旧账:“你每次只要一拍戏,就不回消息。”

  “能不能讲点道理,除了纽约那一次,我什么时候没回过你的消息。”

  她使性子,劲劲道:“我不管,明天就要去。”

  车子在中戏大门前停下,陆远道:“九月底画皮上映,我中途得赶回来参加首映,哪里有两个月。”

  刘施施眼珠子一转:“那我去探班好不好。”

  陆远瞥了眼后视镜,绕了半天,原来在这等着呢。

  解开安全带,扭头盯着她,似笑非笑地问:“你是不是舍不得我呀。”

  刘施施推开他,撅着嘴,口是心非道:“才没有,谁舍不得你,不要自作多情。”

  陆远笑笑,猛地将脸凑过去,盯着她的眼睛。

  “你要干什么?”

  “你说我要干什么?”

  伸手替她撩起额前散落的发,缓缓靠近,呼吸交融,夹杂着淡淡的香味。

  刘施施乖巧地闭眼,睫毛微微颤抖。

  即将触碰之际,陆远忽然贱兮兮的绕开,单手解开她的安全带,调侃道:“干嘛呢,该下车了。”

  刘施施睁眼,反应过来,大窘,恼羞成怒的锤了他几拳:“陆远,你讨厌死了。”

  “要我送你进去吗?”

  “不要,你改签今晚的机票吧,哼,再也不想见到你。”

第197章 上门

  8月底,陆远带着吴朗,南飞横店参加潜伏的开机仪式。

  剧组入驻在广州街的一家宾馆里,大抵是资金真的紧张,位置相当偏僻。

  整整3层楼被剧组工作人员住满,就这样,依旧有不少人单独住在外边。

  制片人张婧在宾馆门前等候多时,她是潜伏这部戏唯一的投资人。

  三十来岁的年纪,上半身穿着一件精致干练的白色衬衣,个头不高,皮肤很白,圆脸,长发,笑起来特和善,只嗓音有点沙哑。

  京城签合同时俩人匆匆见过一面,如今再见,她依旧如上次那般客气,早早地在门口等候,看不出丁点制片人的架子。

  陆远刚下车,她便热切地迎了上来,一把握住他的手,寒暄道:“陆老师,总算把你盼来了。”

  过于热情,陆远一时间有些不适应,但心里也能理解,毕竟两千万的投资就指着他回本。

  他笑道:“张姐太客气,还特地出来迎接。”

  边说着,进了宾馆,看着颇为拥挤且简陋的住宿环境,张婧试探道:“有些匆忙,先对付一晚,等明天再给你安排个好点的酒店怎么样?”

  陆远不喜欢在剧组搞特立独行的作派,他摆摆手:“不用麻烦,和大家住在一起挺好,开机后对戏、讨论剧本会方便许多。”

  张婧诧异的打量他两眼,心里对自家男主角更加满意了,就这处事态度,很有老一辈的风格。

  又简单聊了几句,没多打扰,她带着副导演等人转身离开。

  陆远在房间休息片刻,回了刘施施几条消息,和老女人报了个平安。

  正打算去找姜韦谈谈关于余则成和左蓝的感情线问题时,屋外传来敲门声。

  是一位模样颇为古典的女人,长脸,细长的鼻梁,单眼皮,不是很大的眼睛,嘴角浅浅的酒窝,中等长度的头发。

  她左手做敲门状,另一只手上还拎个袋子,笑着自我介绍:“陆老师你好,我是秦海露。”

  “海露姐,可别这么喊,你叫我什么都行,就是别喊老师。”陆远连忙侧身将她迎了进来,怎么说人家都是影后。

  秦海露换了鞋,将手中袋子放在桌上:“从老家带了点土特产,野山参,别嫌弃。”

  陆远给她倒杯水,乐道:“姐,你太客气了。”

  秦海露接过杯子,喝一口:“我得谢谢你,没有你向导演推荐,我哪有机会获得翠萍这个角色。”

  “归根结底还是你的业务能力强。”

  他比了个大拇指,又问:“什么时候到的?”

  “昨天下午,不过没在剧组安排的宾馆住,男朋友在酒店给单独开了间房。”

  陆远点点头,所谓的男朋友应当是她经纪公司的老板,这事圈子里基本都知道。

  秦海露在沙发上坐下,问:“其实我挺好奇,你为什么会接这部戏。”

  她换了个舒服的坐姿,继续道:“以现在的行情,两千万算不上什么大投资,想来你也不缺片约,有没有想过,万一这部戏收视惨淡怎么办。”

  陆远哈哈一笑:“投资规模并不能证明什么,里面的弯弯绕绕大家心里清楚,故事好才是根本,我对剧本和角色的选择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感兴趣,只要自己感兴趣,不论正面还是反面人物,我都愿意演。”

  这番话有真有假,但做演员,尤其是有一定知名度后,很多时候确实得在钱与良心中做出选择。

  近两年娱乐股行市看涨,大批嗅觉灵敏的投机者攒个本子便往圈子里钻。

  目前横店已经出现剧组扎堆的情况,一些热门拍摄场景都需要提前预定,在排期紧张的时候,甚至会因为抢景产生冲突。

  按道理来讲对演员是件好事,毕竟可供挑选的机会多了。

  但数量增加,质量却变得良莠不齐。

  一个剧本一般,片酬却给得极高,另一个片酬低、投资少,但剧本好。

  这种情况演员该怎么选,是选钱还是选良心?

  钱固然好,一部戏挣到五六百万,但对职业本身来讲是不利的。

  陆远认为演员必须尊重自己的职业。

  如果自己都不当回事,把词儿一念,拿钱,赶快拍下一个,就没什么劲了,没有敬畏心,任何行业都做不长久。

  把观众当傻子,观众也会把演员当傻子,彼此不信任,相互看不上,那就完蛋了。

  演员离开观众是什么,屁都不是。

  秦海露眼中透出欣赏,她上门一是表达感谢,二是探探底,毕竟陆某人成名时间太短。

  她本人对剧本和角色同样挑剔,秉承的观念是角色首先得打动自己,然后才有信心通过表演去感动观众,这方面两人不谋而合。

  所以接到姜韦的邀约,对剧本稍做研究后,哪怕剧组付不起片酬,她宁愿降薪也要出演,这部戏里她到手的钱远远低于市场价。

  秦海露瞧着陆远心里感叹,怪不得二十来岁就能混出头。

  聊了几句,她便坐不住,催促道:“剧本呢,拿出来,翠萍和余则成第一次见面的那场戏有些地方得和你商量下。”

  “好。”

  上午十点左右,剧组在大智禅寺影视基地举行了隆重的开机仪式。

  仪式结束,多家媒体争相提问,面对记者,张婧大吹特吹。

  “我是一个生意人,做剧就是做生意,如果做得不好,生意就做赔了,那我作为生意人的骄傲也就没有了。

  所以要做就做经典,不做快餐剧,不跟风,青雨传媒只追求精品,我们对这部戏的投资高达四千万,后面视情况还会继续追加。”

  “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开始,我们和姜韦导演便是合作伙伴关系,姜导一直让人很有信心,潜伏剧本更是由他精心打磨数年时间。”

  “两位主演都是实力派,口碑皆知,我相当看好这部剧的收视。”

  陆远在一旁听的一愣一愣,怪不得人家能开公司呢,瞧这张嘴,两千万说成四千万,十个月到她嘴里变成了数年。

  干脆说成十年磨一剑得了。

  心里虽暗自嘀咕,面对记者时却毫不含糊,那叫一个赞不绝口,剧本好,导演好,制作班底好,问啥啥都好。

  作为男一,关键时刻总不能拆台吧。

  PS:这章补前天的,晚上还有。

第198章 开拍

  刘施施:“从前有个大傻子,问什么都回答没有,问他拍戏没,他说没有,问他吃饭没,他说没有,问他有没有想人家,他也说没有,这个故事你听过没?”

  陆远:“听说过,这还是前段时间我讲给你听的,你不记得吗?”

  刘施施:“没有啊,你什么时候讲过,我怎么没印象?”

  陆远:“嗯,你说没有就没有吧。”

  刘施施:“啊啊啊,陆远!!!气死我了,你个猪头,你才是大傻子。”

  陆远:“欸,打不着,气不气”

  撇撇嘴,陆远放下手机,这丫头傻不拉叽的还想套路他,不自量力。

  “陆老师,你看这样可以吗?”身旁,化妆师小声问道。

  陆远瞧了眼镜子当中的自己,渐渐皱起眉头,总觉得有些不太对劲。

  对着镜子,来回调整了好一会儿,仍觉着不大妥当,他的长相有些过于显眼,换句话说,太帅了。

  这和余则成谨小慎微,不露锋芒的气质仍存在差距。

  虽说可以通过调动脸部肌肉弥补,让观众慢慢相信并接受,但是陆远有自知之明,他目前还没到那个水平。

  即使有梦里周乙做参考,可两个角色间有细微差异,他想要完全与余则成契合,依旧需要借助外力,才能确保形象深深扎入观众心里。

  诸如为这个角色故意晒黑点,稍微增重,头发蓄长但似乎还欠缺点什么。

  见他对着镜子又是摸脸又是挤眉瞪眼,姜韦诧异地问:“怎么了,你不会是过敏吧。”

  陆远斜了他一眼,道:“导演,你有没有觉得哪里瞅着不太对劲。”

  “我觉得挺好,肤色比咱们第一次见面时黑了不少,人也胖了些,整体显得黯淡许多,都是按照咱俩早就计划好的,还有什么问题?”

  陆远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看了许久,无意间瞥见他佩戴的老式黑框眼镜,伸手道:“眼镜借一下。”

  姜韦大致明白他的想法,爽快地取下递了过去。

  陆远戴上后,站起身,脚下晃了晃,眼镜度数有点高,差点没站稳。

  他扶着椅背,朝镜子比划两下,扭头问:“导演,你看现在怎么样?”

  姜韦愣了愣,仔细打量了一会儿,发现他把腰稍微弯了点,两肩下塌,双目下垂,配上那副丑兮兮的黑框眼镜,整个人变得没那么显眼了,气质瞬间土了许多,还是那个人,但脸有种从正版变成盗版的感觉。

  他摸了摸下巴,围着转两圈,啧啧道:“嘿,还真别说,有点意思,那就按你的想法来。”

  在京城的那段时间,他和陆远通过电话的方式,在角色的定位、形象,台词,乃至走路的姿势等许多方面早已沟通妥当。

  虽说导演是对剧本理解最深的人,但每个演员对于角色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并且这种理解随着拍摄会不断加深。

  演员作为剧本的执行者,在拍摄的过程中,或是理解角色的过程中,突然冒出来的想法,很有可能是导演没有想到的。

  因此,只要保证俩人在角色本质的理解上没有分歧,就足够了,至于其他的旁枝末节,不需要过多插手。

  他看得出来,陆远是个挺有想法的演员。

  碰到这类演员,导演只需要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告知对方自己需要他表现出哪种状态就好。

  道具组很快找来一副特制黑框平光眼镜,化妆完毕,等了两小时,陆远坐车前往郊外,今天拍摄的是外景戏。

  剧组拍摄并非演员准备好了就能立刻开拍,布景是很耗时间的。

  一场拍完,到下一场开拍,短的得一二十分钟,复杂一些的,就得花数个小时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