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406章

作者:葫芦村人

  不等谢威问,于国峰就解释起来,告诉谢威不是他们不愿意增加这些功能,而是硬件无法支撑。

  “师兄,以你的了解,银河一号的性能可以支撑CAD的全部功能吧?”

  谢威扭头问一旁还在懵逼的廖强。

  “啊?”

  廖强回过神来,根本没听清楚,又被于国峰拍了一巴掌。

  “师兄,银河一号的峰值运算速度虽然达到了5亿次每秒,只是用于计算,显示相关的硬件跟这些微型计算机用的差不多……不过,处理器等完全能支持……”

  廖强回过神来,苦着脸说道。

  银河一号是为了计算而设计,并不需要拥有太多功能,甚至连系统跟一般的计算机使用的系统都不一样。

  把CAD软件装到银河一号运行,画图什么的计算会非常快,但是显示出来的结果跟微机上没有太大区别。

  “银河一号什么时候到?”

  谢威想了想,既然银河一号运行起来没有问题,不会因为计算量太大,微机的中央数据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太慢而导致宕机的现象出现,完全可以把软件装到银河一号里,利用微型计算机跟银行一号组网……

  所以,互联网技术,也必须加快研究了。

  “已经到了部分,之前计划组装完成后运输过来,路途太遥远,又是汽车又是火车,那边担心出问题,就运输零部件到学校组装调试……就在楼下的地下室。”

  于国峰介绍着银河一号的情况。

  “要去看看吗?”

  谢威摇头,“之前已经启动的互联网技术进展如何了?把微型计算机跟银河一号组网,实现数据互通,同时,我们需要每一台微型计算机都能联系到银河一号,利用银河一号的计算能力进行运算,解决微型计算机运算能力不足的问题……”

  “这……”

  于国峰顿时愣住了,之前研究互联网通讯技术的时候,他们就想着每一台微型计算机进行联网,做到每一台微型计算机能进行数据交换,还真没想过把一台超级计算机也接进来,让整个联网的微型计算机都能调用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在理论上,这是可行的。银河一号的运算速度,本就是把众多数据处理器连接起来,同时运算。”

  廖强听得双眼放光。

  这是一个新的计算机技术方向啊。

  “短时间内要想让所有微型计算机的硬件性能提升,并不现实。而银河一号具有升级的功能,只要国防科大那边研究出更快的,我们直接对银河一号升级……”

  “如果距离远了呢?”

  于国峰提出了问题。

  计算机通讯技术,也是目前计算机系的重点研究项目。

  “利用交换机进行!不过,学校的网路,从一开始就得考虑不跟外界联网。要研究跟外界联网,就另外建立一个网络,内网跟外网必须分开!尤其是一些前沿的项目,要考虑到计算能力分配、访问权限等,不然任何一台内网的微机,只要跟银河一号链接,就能访问所有的项目跟技术资料……”

  对于计算机技术,谢威也只是了解。

  各种功能如何实现,需要计算机团队去解决。

  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并不快,这方面国内的相关专家连听说的都很少。

  而谢威要做的,就是搞一套独立运行的局域网络,最后利用相关技术把全国科研单位、军工系统连接在一起。而跟外界使用的,还是用国际上的技术……

  “我觉得你还是不来更好!”

  谢威丢下一堆新的想法后,于国峰揉着胀痛的脑袋,抱怨着,“每次你来,随口提几句想法,我们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精力,还不一定能实现……”

  “这是我们在计算机通讯技术追上国际水平的机会。美国人在68年就开始研究这方面的技术了,他们主要是为了让用户共享大型主机资源……”

  谢威一脸鄙视地看着于国峰。

  自己久了不来,他怪自己不来;来了吧,又嫌弃自己来了。

  “行了!我就抱怨几句,这阵我们先研究一下方案,你要是有空,还是多过来给我们提提建议!”

  “估计没时间。”

  谢威摇头,“不只是我,估计到时候你也得跟我走一趟。”

  “怎么?”

  于国峰不解。

  “为了加快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我之前找李校长向军方提出,要从中科院下属的计算机研究所调一批人员到学校,李校长同意了,部队领导也没表示反对。”

  “不反对,就是支持嘛!”

  连原则上不反对,都没有说。

  “可这么久了,人没来不说,也没什么动静,我怕中科院那边不同意。我先问问刘书记,如果不行,咱们就得亲自走一趟,说不得学校的一些计算机技术得用来作为筹码!”

  一说到这,谢威就惆怅不已。

  龙芯之母啊!

  只要来了,以学校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设计经验跟培训的技术团队,已经可以勉强支持龙芯计划的启动。

  倪光南等原本在联想一力坚持要搞国产芯片而不是引进国外芯片的大佬们,最终被柳卖国给踢回了计算机研究所,生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谢威能拿出HZ80芯片的设计,就已经费了不小的力气。

  他毕竟不是专业集成电路方面的技术研究人员,所以在提供给学校第一款性能不错的芯片后,一直都只是提要求,很少参与进去。

  为了不让芯片被国际上卡脖子,他的锄头挥向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就为了打造这个时代全国最顶级的集成电路研究团队。

  超豪华的芯片研究团队。

  由那个“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的龙芯之母——黄先生带队!

  “中科院那边不一定放人啊!人来了咱们这边,还能回得去?中科院肯定也知道的……如果出了问题,那就说明李校长给的价码没有打动中科院……”

  谢威一脸无奈。

  李瑞那种人,愿意给代价么?

  那可是向来喜欢空手套白狼的无赖。

  “还真别说,李校长能提出的价码,不一定有你提出来的能打动他们。”

  于国峰愣了一下,旋即苦笑。

  谢威不仅能调动学校的资源,更因为他敏锐的目光,能很清楚地拿出打动中科院的东西,无论是技术还是其他什么。

第320章 计研所所长拔枪?华大佬看重谢柔数学天赋了?

  “谢威啊,你是不是太急切了一些?这才说了没几天,要调人中间可有不少手续……”

  刘德宝没想到谢威是为了计算机研发团队的事情来找自己。

  实际上,他连问都没问李瑞什么进展,就等着李校长搞定了给他打电话。

  中科院啊!

  里面的大佬们,谁惹得起?

  别说大佬们的能量,就是大佬们的学生,很多都是身居高位,根本就不是刘书记自认惹得起的。

  “我急切?我的书记啊!你是一点都不关心学校项目的情况?十号项目已经启动,为之配套的各个项目都加快了进度。甚至为了配套十号工程,学校启动了核心机项目!”

  “那又如何?战机里面虽然也有计算机,可需求并不是这么迫切吧?”

  刘德宝反正是不敢去跟中科院的大佬们对线。

  “……”

  看着刘德宝眼神中的清澈,谢威直接放弃了跟他解释,“刘书记,要不您帮忙问问李校长?如果他没办法,我就往中科院走一趟。”

  “行。”

  不让自己去跟中科院的大佬对线就行。

  至于李校长去,或是谢威自己去,对刘书记来说,都比自己去要好。

  谢威之前不是说过“死道友不死贫道”么?

  哪怕跟部队的首长对线,刘书记也是丝毫不怵的,可中科院的大佬,真心是不敢惹。

  很快,谢威就得到了李瑞的答复:正在办!

  “得,咱们还是得去一趟。这么久了李校长都没办下来……”

  谢威找到于国峰,把情况给他说了。

  于国峰也算是国内最早一批学习、研究计算机的人,虽然没有海龟的背景,跟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不少人都认识,谢威自然要拉着他一起去的。

  “行吧。什么时候走?我让人安排车票。”

  于国峰能理解谢威的急切,现在无论是CAD辅助设计的软件运行,还是对微型计算机的功能提升,都必须要更强的中央数据处理器以及配套的芯片。

  这一点,仅仅靠着目前哈工大的电子工程以及计算机团队,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

  找中科院计算机所是最好的。

  那里集中了全国最顶尖的计算机专家,连国防科大也没法比。

  “火车太慢了,而且最快的都得明天早上……直接坐飞机过去,虽然中间要加一次油,今天下午就能到,晚上找李校长了解清楚情况,明天一早去找中科院……”

  谢威已经无法忍受目前火车的速度。

  虽然运-11最大速度就220公里,可是火车的两倍还多。

  快车每小时的速度也不过百,而且铁路都是单线,没有启动复线建设,走不了多远不是得上下乘客就是需要跟铁路上的其他火车错车,时间更慢。

  于国峰看着谢威,最终啥都没说。

  虽然他觉得两个人乘坐一架飞机专门往首都飞一趟的成本比坐火车的几十块钱高了好几十倍,时间对现在的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哪怕提前一天解决技术问题,所能带来的收益也远远超过飞机飞一趟的成本。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而且,坐飞机去,明天上午如果能谈妥,下午我们就能带着人先回来,晚上就到了!”

  谢威知道于国峰想什么。

  学校对计算机相关项目是不遗余力地支持,穷惯了的于国峰等人出门时候,首选依然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以节省经费为主。

  哪怕运-11的使用对学校所有教授级别都开放,就为了让他们把更多时间花在项目研究上,减少在出差路途上的时间,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人向学校后勤申请乘坐专机出门。

  这种观念,要不得!

  本来谢威是嫌弃运-11的航程不够,稍微远点,飞几百公里就得降落加油,速度还慢,跟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速度没法比。

  之前沪市飞机厂倒是找上门来,运-10的情况谢威最清楚不过,哪里敢乘坐飞百十个小时框梁就出现裂纹的运-10?

  为了扭转学校大佬们的观念,现在谢威出门为了节省时间,基本上都是乘坐学校这架运-11。

  要是运-8解决了气密舱结构,倒是可以考虑。

  运-8的最大平飞速度662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时也有550公里,几乎是运-11的三倍。

  更重要的是运-8的最大航程将近6000公里,在全国范围内,去任何城市都不需要中间降落加油,哪怕是从东北飞到西北,也只要六七个小时而已。

  而这年头,国内的民航客机不多,空中线路也不繁忙。

  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飞机的安全性。

  两人上午出发,下午五点就到了首都,李瑞派了车来接两人。

  “飞机是比火车快多了啊!”

  于国峰不是不知道飞机快,可那成本……

  “于叔,现在对我们来说,时间才是最宝贵的。一个方面技术的突破,就意味着相关的技术项目基础问题得到了解决,可以更快地搞出来……”

  一路上,谢威并没有跟于国峰讨论关于乘坐飞机的成本问题,而是一直都在讨论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在集成电路的跟软件等领域,谢威基础可能不如于国峰,可在未来发展的方向上,远远超过于国峰。

  毕竟很多都是现成的。

  谢威提出来,于国峰的团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之前学校跟运-10团队项目在接触,听说准备购买运-10?大飞机的飞行成本可是更高……”

  车上,于国峰主动问了出来。

  “拉倒吧!”

  谢威直接摇头,“运-10去年9月完成首飞后,开始了密集的试飞工作。但是运-10的设计,并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这就导致有不少的设计缺陷。而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运-10配套的设备跟不上……应该利用大型模锻机一次成型的框梁等核心结构件因为缺乏大压机,采用的分段压制,然后焊机的方案……另外,配套的涡扇-8进度也没跟上……在首飞之前,很多的实验都没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