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葫芦村人
尤利华并不知道自己的这番汇报有多关键。
空军急需一款动力强劲的涡扇发动机是不争的事实,正在研制的各种先进机型,基本上都没有能配套的发动机。
研究核心机,时间长。
经费有限。
空军支持搞核心机,需求也不能搁置啊。
“如果搞核心机,有把握吗?”
龙耀华皱着眉头问道,“大概需要多少经费?”
时间!
经费!
都是部队目前欠缺的。
“核心机我们都没搞过,是否有把握谁都说不清楚,不过,这次哈工大准备把全国所有的燃气轮机、涡扇发动机甚至涡喷发动机的技术资料整合起来,这也是他提出从各个发动机研发团队抽调核心骨干的原因……”
“这样啊?”
龙耀华听完,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一些,“看来他们早就在做准备工作啊。如果先搞核心机,十号工程的发动机怎么办?”
十号工程,虽然目前没有设计指标,但是所用的技术,无一不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
是否能成功,部队方面都不知道。
不过,任何一个分支项目的研究,对于目前各个战机项目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项有了成果,都能让国内战机的性能有很大幅度提升。
不然,部队高层怎么会同意往这项目里面投入?
高层更多的考虑是这些项目的投入能带来多少技术的提升,对整体科技水平的作用。
“谢威提出战机设计所需的发动机,直接采用核心机+技术验证机的路子,这样不仅能减少经费,也能加快速度。前面几年,主要工作应该都是探索理论基础……”
“十号工程可是要进入正式研制!”
“涡扇-6按照吴仲华教授的三元流动理论进行修改……”
这些都是谢威拿出来的解决方案。
即使在知道涡扇-6问题重重,谢威依然坚持要在涡扇-6的技术成果入手。
“他说涡扇-6没有理论设计基础……原本哈工大的银河一号是计划一开始用于导弹相关的模拟计算,在十号工程正式启动后,谢威让刘德宝又从国防科大订购了一台,目前即将交付的银河一号先用于十号工程跟核心机项目……”
尤利华想了想,觉得应该告诉龙耀华哈工大为十号工程跟核心机的研究所做的各种准备工作。
部队不可能拨款给哈工大采购银河一号的。
一台银河一号,还是由哈工大下属的沪市无线电14厂提供数据处理器,哈工大也得支付1200万的成本。
“他们一下搞两台?”
龙耀华都震惊于哈工大在超级计算机采购上的大手笔!
目前,全国运算速度最快的银河一号,就研制的国防科大有一台。
其他单位根本就没有订购计划。
太贵!
“对。谢威说,超级计算机必须持续更新,国防科大那边目前已经在准备开发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谢威提出那边需要考虑直接通过扩容、增加核心处理器等方案直接利用银河一号升级……”
龙耀华还能说什么?
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单位在超级计算机的采购上如此有魄力啊。
运算速度快的超级计算巨大作用,搞科研的不搞科研的都知道,短短一个小时就能达到上百人几个月的计算量。
要不然国家也不会如此投入。
或许,其他的重点科研单位,也应该配置超级计算机?
龙耀华又问了尤利华不少情况。
“你先去找一下吴仲华同志,让他跟你一起先去一趟哈工大。项目的情况,你可以先给他透露部分……”
“其他部门?”
“我会说服其他领导的。”
在这事情上,龙耀华其实一直都好很谨慎,不只是他,所有领导都谨慎。
十号工程,得搞。
没有制空权,地面部队就只能挨炸,半岛上的那场战争过去了快三十年,部队依然无法忘记。
而核心机,同样得搞。
海军目前除了少量051型导弹驱逐舰,54年用每艘17吨黄金的高昂价格从苏联购买的4艘二手07型驱逐舰依然还是主力担当。
4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没有大吨位的军舰,无法安装更多导弹的,如何维护领海安全?
要造大军舰,动力是必须解决的。
而利用这些项目掌握复杂系统工程的科学管理方法,更是需要的。
尤利华得了命令后,直接到了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找到了刚刚六十出头,在科研上正当壮年的吴仲华。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目前并没有多少研究任务。
吴仲华主要工作是为6月创办的《工程热物理学报》的选稿工作。
“讲三元流动理论跟吴氏方程在叶轮中的运用?”
吴老意外地看着尤利华。
尤利华没有告诉他实情,这事儿还是等谢威去跟他沟通。
没办法,跟顶级专家交流,一旦涉及到专业问题,回答起来太难了。
“什么时候?我把工作安排一下……”
对于能推广自己的理论跟方程组,吴老不遗余力,这跟他个人声誉没有任何关系,而是研究出这套理论的他甚至自己理论跟方程组能产生的巨大作用。
国内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远远落后国外,直接摒弃国外的理论,可以缩短不小的差距。
63年他提出设立工程热物理所得到批准,直到今年才设立,却因为经费问题而没有多少研究。
78年在201所主持全国性的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培训班,他不仅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分享,更是将任意非正交曲线坐标下叶轮机械三元流动计算程序包无偿提供给国内有关研究所、工厂和高校。
到现在,也没有听说任何一个项目使用三元流动理论。
“今晚就走,能行吗?”
谢威的飞机还在这边,准备晚上飞回哈城。
有顺路的飞机,尤利华可不想坐火车浪费时间。
“这么急?你们那……”
“有个项目,准备利用您的三元流动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在项目启动之前,希望您能帮忙对技术研发团队进行相关培训……”
有项目了?
吴老听完,顿时就表示,“我把工作安排一下,很快!”
“吴老?”
谢威下午就准备走,结果尤利华让他等着,没想到,还没上飞机,就看到尤利华带着吴老一起到了机场。
“这是?”
吴老并不认识谢威。
“谢威,国防科工委政策法规司下属标准化办公室副主任,哈工大产学研办公室主任,哈工大校企办副主任……”
被尤利华介绍一长串的头衔,尤其是在吴老这样的大拿面前。
谢威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你就是谢威啊?没想到这么年轻!”
吴老的话,让谢威也意外不已。
自己名头有那么响?
连吴老都听过自己的名字?
“来的路上,尤主任向我介绍了哈工大的一些基本情况,我非常支持在哈工大开设三元流动理论课程……”
啥玩意儿?
谢威疑惑地看着尤利华。
自己找吴老,是为了让他去主持核心机的研发!
什么开课不开课的,一旦以三元流动理论作为设计的基础,开不开课重要?
吴老不得自己给设计人员培训?
他培训设计人员的时候,学校的动力设计专业、工程热物理专业的学生去蹭个课,难不成吴老还不让他们旁听么?
第316章 国防是买不来的!
“上面说让你跟吴教授介绍情况。”
见谢威投来询问的目光,尤利华开口解释。
谢威这才明白为什么一开始尤利华会介绍自己那一连串的身份,敢情是为了让吴老觉得欠自己人情。
没必要。
根本没必要的。
吴老一直都致力于推动国内用三元流动理论来设计国内的叶轮机械,只是……
“吴老,咱们先上飞机吧。在飞机上说。”
谢威见不远处运-11的飞行员在向自己招手,催促自己上飞机,顾不得跟吴老寒暄。
人来了,就走不了了。
“这是你们学校的飞机?”
吴老这会儿才看到飞机上写着哈工大字样,不由疑惑:啥时候哈工大这么有钱了?一个年轻的副主任出行都直接专机。
“对,当初李校长为了支持122厂的项目,向他们订购了一架……这次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我就坐飞机来了这边。”
谢威点头,一边对吴老解释,一边带着吴老上了飞机。
“哈工大现在这么有钱么?”
对于哈工大的情况,吴老并不了解。
之前听过哈工大搞了几个战机相关技术的项目,但是也没有什么后文。
在三机部下属的航空系统的吴老也清楚,隶属七机部的哈工大,搞航天项目还行,要搞其他领域的项目可没那么容易。
“还行,卖了一些装备,搞了几亿经费,加上校企办把学校的部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成产品投入到市场,不仅补充了市场上某些领域的产品空白,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不少经费。”
谢威自然知道吴老的心思。
在75年的座谈会上,吴老就提出“要重视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中去”,这几年一直都在推动这方面的发展建设,只不过各个单位并不是太过重视,成果不显著而已。
果然,听到这话,吴老顿时眼睛都亮了起来。
“能详细说说吗?”
此刻,恰好运-11已经开始在跑道上滑跑,准备升空,谢威没有急着给吴老介绍,“吴老,运-11速度很慢,中途还得加一次油,咱们有充足的时间,另外,到了学校,您也可以亲自去了解……”
一旁的尤利华偷偷对谢威竖起了大拇指。
人跟人没法比,看看谢威这小子,直接抛出了让吴老感兴趣的话题。
这一路上,怕是都聊不完。
也不知道谢威什么时候才会告诉吴老实情,即使自己比谢威多了几十年体制内工作的经验,都能从谢威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学到不少。
“谢威走了?”
龙耀华终于忙完了工作,一边收拾文件一边问帮着整理文件的秘书。
“走了。尤主任带着吴仲华主编跟他一起。”
上一篇:拼爹系男神!
下一篇:我的超能力不是催眠,是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