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363章

作者:葫芦村人

  刘德宝的话,让众人脸上的肉痛更甚了几分。

  3200万的利润啊!

  杜国旺听到这话,瞬间愣了:学校隶属七机部,哈一机隶属一机部!哈一机争取更高利润能理解,他作为七机部的人员,帮着一机部争取,有些不合适。

  谢威无语地看了刘德宝一眼。

  老家伙今天受什么刺激了?

  非得在不合时宜的时候说这些不合时宜的话。

  “我赞成谢威的意见,以低廉的价格把进口的价格打下来的同时,获取更多的订单。”

  还好,想明白了的杜国旺表达了对谢威的支持。

  “诸位,作为机床生产单位,哈一机内部改造的数控机床的加工质量、效率如何,你们也清楚。国家本来就穷,到处都要钱!如果我们不以较低的价格快速打开市场,国际上不会向我们提供更先进的技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交付的4轴加工中心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谢威在努力的说服哈一机的人。

  要是哈一机在这上面不松口,强行要求,最后合作会出问题;当然,如果哈一机的陈军等人死抱着眼前的利益,谢威不介意更换合作对象。

  这里是东北!

  中国的重工业基地!

  会议室里陷入了沉默,不少人掏出了烟,点着烟沉思起来。

  谢威拒绝了张鸣秋递过来的烟,默默地等着哈一机领导的答复。

  “谢威,我觉得可以接受你提的条件,但是我们有个要求……”

  良久,陈军喷出一团烟雾后,开口了。

  所有目光投到了他身上。

  哈一机众人的目光中透露着惊讶、不满、愕然。

  可没人阻止,不知道陈厂长要提出什么条件。

  “陈厂长,您说,只要不违反原则、不损害学校的利益,我想应该是没问题的。”

  谢威不知道陈军会提出什么条件。

  “校企办以数控系统入股,我们厂把数控机床的业务剥离出来,组建一个新的数控机床生产工厂。”

  陈军很认真地说道。

  “这……”

  陈军的提议,让谢威极其意外。

  他万万没想到对方会提出这样的条件。

  “陈厂长,我们是学校,以科研跟教学为主啊……”

  见谢威没有直接回答,刘德宝开口了。

  “是校企办跟哈一机合作,不是哈工大跟哈一机合作!”

  陈军强调着,“如果建立了新的生产工厂,哈一机向数控机床生产工厂提供机械零配件跟工人,校企办提供数控系统跟相关零配件……各占一半股份。”

  “陈厂长,能说说原因吗?”

  陈军把谢威搞不会了。

  这不是条件,完全是给学校送好处。

  “新工厂的利润与业务息息相关,我们是机床厂,不同于贵单位,可以直接技术授权跟转让获得更多收益……这样一来,我想为了公司的利益,短期内你们不会向沈一机、齐齐哈尔一机等机床厂提供数控系统……”

  陈军丝毫都没隐瞒他的目的。

  谢威心里快速盘算着中间的利弊。

  陈军提出来的,并不符合哈工大的利益,跟所有机床厂合作,才符合数控系统开发单位的利益,这样可以拥有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可以,但是合作范围,只有三年!每一款最先进的数控系统研发出来后,三年内不提供给其他机床厂……”

  权衡利弊后,谢威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

  哈一机的普通机床制造技术在全国算是最好的之一,这样合作并不亏。

  比其他单位领先三年,也能奠定哈一机的部分市场优势。

  只要外界知道哈工大跟哈一机推出了三轴加工中心,精度还不不差,国际机床供应商会放开比哈一机先进一点的机床供应。

  “那没有问题。”

  陈军想了想,没有反对谢威的提议,领先国内同行三年已经足够了。

  “每台降价10万?陈厂长,张校长,这是什么意思?”

  赵岩跟范志勇满脸愕然。

  向来卖家恨不得把产品卖出天价,对方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提供三轴加工中心的厂,临时涨价他们都能理解,可直接每台降价10万,几个意思?

  “哈工大隶属七机部,长征厂是部里的重点骨干单位……部里没有多少钱……降价是谢威的意思,他希望能尽力支持部里兄弟单位升级制造能力……”

  刘德宝那是一点都不放过给谢威争取功劳的机会。

  “对,是谢威的意思,之前部里支持学校搞数控系统给了不少订单,现在学校取得了技术突破,降低价格,算是反馈给部里……”

  张鸣秋也点头表示。

  听到这话,赵岩跟范志勇两人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羞愧!

  他们为了更多利润,想要全部吃下远程火箭炮的订单呢。

  于是,两人本来准备等签合同后提出要求对方增加火箭弹生产订单的事情,直接不提了。

  “张校长,你们催催李校长,让校企办的负责人赶紧过来赴任啊。”

  校企办依然一盘散沙。

  没事儿的时候还没啥,可现在又是跟哈一机谈合作,又是跟江北、江山等厂谈合作,没有全面负责的人,江北等厂之前也没对接的,就导致谢威不得不把精力花到这上面。

  原本准备在国庆假期回家一趟都泡汤了。

  “你先辛苦一下,人很快就来了。”

  张鸣秋答复。

  刘德宝甚至直接见不到人。

  跟哈一机以及学校谈好合作后,赵岩等人在返回的路上,先去了一趟部里。

  “谢威这年轻人不错!”

  在知道谢威要求哈一机把加工中心直接从46万的价格降低到36万后,郑部长感慨着。

  “首长,谢威这样的人才,不应该留在哈工大,要不,您给批个条子,让他到我们厂……”

  “你觉得长征厂比部里的工作岗位更有吸引力?”

  郑部长瞪了赵岩一眼。

  他找就想把谢威调到部里工作,恢复高考才4年,第一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尚未毕业,前面人才培养断层了十年,各个单位都缺人。

  奈何,部里想要调谢威都不行。

  等赵岩失望地离开后,郑部长找到负责引进数控机床的胡副部长询问跟三菱的合作谈判。

  “别提了……三菱的人每次都是都以各种借口拖着不交付,用各种附加条件来提升价格……”

  胡副部长揉了揉发胀的脑袋。

  “部里为引进数控设备跟技术准备的经费还有多少?”

  即使有哈工大提供的数控系统,在三菱等公司放开了部分精度不是很高、加工范围不广的端数控车、数控铣床、线切割等数控机床后,七机部一直在逐步引进这些设备,用以提升制造能力。

  “跟三菱谈的四轴加工中心的2000万美元没有用,原本准备引进三轴加工中心的5200万也没有动……”

  胡副部长疑惑地看向郑部长。

  “给哈一机100台三轴加工中心的订单……”

  “这?”

  “长征机械厂用哈工大的火箭炮跟火箭弹的加工费换了40台三轴加工中心,每台36万……”

  “加工中心?36万?”

  胡副部长惊得拿茶杯的手都哆嗦了起来。

  以为自己听错了。

  当听完郑部长的解释后,“100台太少了!直接把准备进口的钱全部订购他们的!”

  他实在不想跟国外机床公司继续谈判下去了。

  国内既然取得了突破,可以供应了,还谈什么?

  “国内有了,进口的价格就下来了……光靠着哈工大一家,要想追上国际最先进的数控机床技术,难度太大了……”

  郑部长摇头。

  七机部更需要的是四轴及五轴高精度的加工中心。

  火箭、导弹等相关技术,国内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基础配套跟不上,无法生产出来。

  航天跟航空产品,大多数的结构件都是异型零件,精度要求高,没有高精度的四轴、五轴加工中心一次成型,就只能靠着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人工保障。

  即使经验丰富的顶级技术人员,在检测设备精度不够的情况下,生产效率低不说,报废率也高得不行。

  能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完全可以缩短国内研发时间。

  “那我去哈工大一趟?”

  胡副部长觉得,应该去哈工大一趟。

  “是该去一趟。对了,去之前您问问李瑞同志,谢威究竟是怎么安排的。还有学校校企办,他究竟想干什么?他已经不属于我们七机部了……”

  郑部长叹了口气。

  李瑞已经调到部队后勤系统了。

  可因为哈工大的情况是之前他问宋部长要的政策,加上哈工大拿到政策后的发展超乎七机部所有领导的预期,他们也没有去干涉。

  郑部长已经可以预见,接下来,哈工大校企办的数控机床、程控交换机甚至芯片,都可能会遭到进口产品的围剿。

  部里能提供的资金支持不多,政策支持倒是没有任何问题。

  也不知道哈工大就靠着卖武器的经费能不能支撑下去。

  “有什么不能的?伊拉克那边又给了5亿美元的订单呢。再说了,或许也会有新的武器卖……”

  面对郑部长的担忧,李校长毫不在意。

  “即使校企办的这些产业都被围剿而不存在,至少国内这些产业的技术水平跟制造能力都能得到提升!不管从哪方面来说,咱们都不吃亏!”

  “哈工大又搞出了什么武器?”

  郑部长一脸疑惑。

  部队都派了军代表守着,就为了避免哈工大胡乱把先进武器装备卖出去。

  “还没搞出来呢,也不知道能不能成,领导,咱们七机部的制造能力这次提升可不少,仅仅给100台加工中心不够啊!”

第284章 两伊战争开打,提前交付试验的远程火箭炮

  “这只是第一批订单。部里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经费少,用钱的地方多。”

  对于李瑞的不满,郑部长能理解。

  100台加工中心订单,可是3600万!

  整个七机部一年经费才多少?

  “郑部长,您专程找我,不会只是为了这点事儿吧?”

  李瑞也知道郑部长这次是大手笔支持学校的数控技术研究了,之前就给了800台数控车床的改造订单,那也是2000多万。

  “对于谢威,你们究竟是怎么安排的?”

  郑部长问李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