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236章

作者:葫芦村人

  王征在意的不是技术研发投入经费不足时候贷款。

  修楼!

  在他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借党校的教室跟办公室又不影响校企办工作。

  唉~

  看着王征,谢威叹了口气。

  “知道为什么在外国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后,找上门来合作的工厂宁愿接受国外更苛刻的条件也不愿意跟我们合作吗?”

  王征被谢威的问题问懵了。

  相互之间有关系?

  “谁都知道国内技术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学校研发出来的产品跟国外差不多,甚至比国外同行的更好!”

  谢威脸上变得严肃,“校企办连个稳定的办公场所都没有,不管怎么解释,寻求合作的单位领导,会认为我们有实力?”

  王征哑口无言。

  即使早就知道自己比不上谢威太多,对谢威也是服服帖帖,此刻王征却觉得以前自己还是高看自己了。

  自己总是想不到这些问题。

  “王哥,之前我就给你说过,校企办主要是做生意,做生意最主要的就是研究跟我们合作的单位负责人的心里所想。别人看到咱们自己都过得差,跟我们合作还能有好?这个,您回去想想吧。正好,建筑系准备自己承接一些设计业务,校企办的第一栋综合办公楼,就交给他们设计吧。”

  口里让王征回去想想,谢威却直接吩咐王征如何去干了。

  对他来说,王征如果想不明白这事情,校企办负责人还得换人。

  他不可能把精力放到校企办上面。

  刚改革开放的市场,开拓起来不要太容易!

  啥都自己去抓,不放权,非得如同丞相那样累死不可。

  “好吧。”

  王征知道这事无法改变,虽然还是希望谢威能改变想法,却也不好再说什么。

  “唉!这年头,没合适的人可用,太要命了。”

  看着王征离开时依然想说什么,以及有些不甘心的离开,谢威长叹了一口气。

  无人可用。

  原本目前阶段是最容易培养人的时代。

  所有行业都在野蛮发展,市场竞争几乎不存在,只要业务人员脸皮厚一些,不怕被拒绝,很容易就获得订单。

  通过市场获得信心后,再对这些人员进行培训,一层层地锻炼,才能适应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

  进入九十年代,国内就面临外国品牌大举进入,那时候,大量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在外国同类型品牌的竞争下倒下,这也就形成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最大的下岗潮。

  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中国制造崛起,那时候消费者也开始不再迷信国外的东西一定比国内好。

  国内企业好日子来了?

  不!

  外国企业竞争不过,市场上,都是国内同行卷同行……

  一些机械加工厂,甚至以成本价接订单,加工过程产生的铁屑就是工厂的利润……

  国内内卷不在谢威的考虑范畴,高精尖端的技术跟设备,永远只比技术先进程度。

  他需要校企办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能在这十多年内成长起来,不仅要应对涌入国内的外资,还需要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与国际巨头们竞争。

  目前王征都这样,谢威能放心么?

  哈工大本就是理工科院校,目前并没有市场跟管理相关专业。

  连建筑系都想从学校踢出去的李校长,更不会想着学校建设管理跟市场专业。

  在他看来,国防科技,不需要这些。

  学校没有,就只能琢磨从其他学校或单位搞人了,在全国都缺人的时代,要想弄一批有能力的年轻干部,太难了。

  惆怅的谢威点上了一支烟,揉了揉发胀的脑袋,思索着是不是想办法说服李老头建设学校管理相关专业的招生。

  “唉,都是我这只蝴蝶煽动了翅膀,要不然学校也不会如此!”

  一支烟抽烟,谢威有一次揉了揉发胀的脑袋。

  他那个世界,在40年代哈工大就有了铁路管理、工程经济、东方经济等专业;55年成立了“工程经济系”,这也是国内高等工科院校中第一个建立工程经济方面的科系。

  78年,工程经济系更名为管理工程系。

  84年哈工大工程经济系升级为管理学院,这也是国内首批建立的四所管理学院之一,86年更是获得了管理工程专业博士学委授予权……

  因为谢威的出现,管理系在学校没有存在感。

  如果不改变李瑞跟学校领导们的想法,学校的管理专业怕是要黄。

  79级管理专业的优秀学生,全部被学校划拨到了各种理工科专业。

  “谢威,你放心,学校很快就会给你们项目上把问题解决了……”

  见到谢威上门,李瑞顿时就以为是谢威为了项目所需的场所而来。

  心中再次暗骂了孙绍东一番。

  “校长,孙主任同意先挪部分办公用具给我们,白主任跟王主任又帮忙把校企办的部分办公用具搬过去了……”

  谢威的回答,表明他不是为了项目所需场所而来。

  “哦?”

  李瑞一脸意外,“孙绍东这么好说话?”

  面对李瑞的问题,谢威只是笑笑,并没接话,自顾自地走到李瑞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谢班长,喝茶。”

  为了腾地方,办公桌被安排到李瑞办公室门口的袁振越在谢威进来的第一时间就起身泡茶,把泡好的茶放到谢威面前,径直退出了办公室。

  “你小子什么时候转性了?有事就直说,我事情一大堆呢!”

  看着谢威坐在那里默默地装着喝茶,李瑞有些不耐烦。

  哪怕是跟自己吵架吵得口干,谢威也没喝过自己办公室的茶水。

  这会儿却端着杯子,小心地吹着上面的浮沫。

  李校长内心有些慌。

  “校长,程控交换机项目需要几名管理人员。”

  谢威想了好一阵措辞,为了保险起见,直接用程控交换机项目作为切入点。

  李瑞眉头皱了起来。

  就这?

  “直接点,说来意。我真的很忙!”

  他不想跟谢威绕圈子。

  相处这么长时间了,李瑞已经非常清楚谢威的性子:越是这种绕圈子不奔主题的,事情也就越大,越让自己为难。

  “真的缺管理人员。尤其是专业的管理人员……”

  谢威放下茶杯,轻声说道。

  见李瑞也不吭声,才继续说道:“研发是一方面,技术研发成功后,需要投入生产。程控交换机事关重大,不只是民用通讯,军用通讯系统也需要这个……所以,我考虑的是咱们自己建设工厂生产……这就要求一开始就培养管理人员……”

  “从学校后勤系统以及行政系统抽调管理干部就是了啊。”

  李瑞不解。

  “不行!需要有专业管理知识,最好是能熟悉技术的……咱们这项目可不是小打小闹。跟其他产品不同……连技术性能都不熟悉,跟客户谈的时候如何介绍产品?”

  谢威摇头。

  反正要求提了,从学校抽调行政管理人员或后勤管理人员肯定不行。

  “不是有技术人员嘛。”

  “技术人员跟管理人员负责的东西都不一样。”

  谢威摇头,直接否定了李瑞的提议。

  反正他是奔着要专业管理人员去的。

第185章 不给面子的管理系主任谢威这么豪横的么

  “你想要工程管理的毕业生?”

  李瑞自认为明白了谢威的目的。

  本就皱着的眉头皱得更紧,“明年毕业的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什么情况你知道,他们都得回到原单位……”

  明年毕业的是76级学生,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

  这些学生中,底子好的学校都抽调到理工科专业学习,剩下的很多进入学校时连初中毕业生的水平都没有。

  工农兵推荐上大学,根本就不考虑学生的基础。

  李校长显然对基础不好的学生也不怎么待见。

  “不只是程控交换机项目。学校的项目我不清楚,我参与过以及了解的项目,管理都非常混乱……现在如果不解决这问题,等项目多了,就容易出现问题。”

  “你的意思?”

  “每个项目都必须安排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

  “学校本就缺人,从哪里去搞这么多专业的工程管理人员!你小子这不是为难我嘛。”

  李瑞不乐意了。

  对方是来为难自己的。

  明知道学校现在缺人缺得厉害,还嚷嚷着要什么专业工程管理人员,还得是能力足、潜力大的,怎么不去上天?

  “要不这样,你从技术人员中选几个当管理,一边学习一边管理,这样就有了解技术的工程管理人员。”

  对李校长来说,把在技术发展上没有太大潜力的人转向管理岗,是一箭双雕的事。

  专门扩招工程管理人员?

  浪费经费不是?

  “技术研发人员本就缺,抽调到管理岗,研发人员缺口更大。”

  谢威直接摇头否决了李瑞的提议。

  老家伙的想法不对头。

  按理,他早就应该调到部里,由副书记刘德宝接任校长一职。

  自己那个世界,应该是李瑞离开后,刘德宝推动学校工程管理学院成立的。

  “这不行,那不行,你究竟想怎样?”

  李瑞满脸不乐意,神色也开始变得不善起来。

  对谢威开始不耐烦起来:“小子,你直接说你的想法,要是合适学校会采纳的,这样绕圈子,浪费时间。”

  “加大对工程管理系的投入,年后增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

  “不行!经费有限,人力也有限,学校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来发展理工科专业。”

  李瑞想都没想,直接否了谢威的提议。

  “没有好的管理,现在混乱的项目研发过程中浪费了多少经费,您知道?后勤系统各种保障确实没问题,可也需要项目研发人员跟他们沟通、对接,这又占用了多少时间,您知道?校长,单纯的技术发展,无法支持学校走得更远……”

  深知李瑞心思的谢威清楚不容易说服对方,要不然他也不会绕圈子。

  好的管理制度、成熟的管理团队、完善的管理方案会让工程项目井井有条,而不是现在这样混乱。

  李瑞不明白。

  学校目前看起来发展不错,是因为全国的高校数量不多,每年招生数量仅仅只有几十万,还没有大规模扩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