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235章

作者:葫芦村人

  孙绍东再一次愣住,“只是帮忙,为什么要给钱?”

  谢威差点被气笑了。

  “为什么要给钱?各个项目由省设计院设计,不给设计费?学校去帮忙的老师跟同学,拿着学校的工资奖金,去帮省设计院挣钱?”

  “他们给了补贴的……”

  “……”

  谢威顿时明白,为什么李瑞跟学校领导这么不待见建筑系了。

  典型的抱着金饭碗要饭。

  “孙主任,学校其他系,看起来消耗的经费很多,可各个项目都是为了发展……如果只等着上级拨款,全国都穷的情况下,经费都是僧多粥少……建筑系要发展,靠着上级拨款肯定是不够的。你们真的应该考虑利用建筑系的资源去承接一些设计项目,不仅能获得课题研究的经费,也能让同学得到实践……更重要的是,不用等着学校给经费。”

  谢威说的话,让孙绍东心思一动。

  学校不待见建筑系,根本指望不上。

  建筑系确实应该考虑独立发展了。

  按李瑞跟学校领导的态度,所有资源都向军事相关的技术领域、学科倾斜;继续下去,建筑系别说发展,连现有招生专业怕是都要被挤掉。

  独立发展!

  只要学校同意,每年把建筑系所需的经费给了,利用建筑系的人力资源,到外面去承接各种设计项目,搞到的钱用来发展建筑系,完全不需要忍受学校领导的不待见!

  越想,心思也越活跃。

第184章 蝴蝶让哈工大管理学院要撤销?NO!

  “能行吗?”

  孙绍东越想,越觉得不愿意受学校的窝囊气。

  “行与不行,跟省建院的领导沟通一下不就知道了嘛。我想省建院的领导们会非常乐意有单位能帮忙分担设计项目。”

  谢威笑眯眯地说道。

  “学校呢?”

  “更不是问题。学校现在鼓励各院系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参与到祖国建设中去!”

  谢威咧嘴笑着。

  为了要钱,李校长几乎在所有熟悉的领导那里都不受待见。

  学校发展又少不了充足的经费支持,为了搞钱,李校长在谢威的建议下,正在研究着利用学校各系技术力量帮着相关单位解决技术难题。

  设备设计项目?

  接!

  设备改造项目?

  接!

  工装夹具设计?

  接!

  工艺优化、材料开发等,都已经罗列到了学校可以跟外界合作的清单上。

  目前方案还没有完善,加上李瑞并不希望把跟企业间的合作交给校企办运营,谢威也不去干涉。

  校企合作,是未来学校要快速发展所必须的。

  整合学校的技术实力跟企业资金实力,绝对的双赢。

  “行,我跟省建院领导沟通一下。”

  孙绍东现在彻底被谢威说动了,但凡有可能跟省建院合作,分担一些项目,获得设计经费,以后绝对不会接受李瑞给的窝囊气。

  实在不行,就利用学校的独立经营政策,建筑系自己独立发展!

  “对了,谢威,你是为了办公用品等来的对吧?大部分我们已经搬到旁边文化宫了,还有部分,我们挤一挤,先抽调部分给你们……课桌不行……”

  这会儿,孙绍东才反应过来谢威的来意。

  “谢谢孙主任。”

  谢威并没有客气。

  目的达到了,谢威也就不再继续停留,“孙主任,我还有事,就先走了。以后还得麻烦你们多关照。”

  “哪里!哪里!”

  孙绍东脸上的愁云消散了。

  从建筑系出来,被透骨的寒冷激得哆嗦的谢威裹紧了身上的军大衣,向学校主楼方向走去。

  没走多远,就看着白玉山跟王征两人抬着一张办公桌,后面跟着一群人同样搬着桌椅往自己这边走来。

  “白主任,王主任,你们这是?”

  谢威停下脚步,看着寒风中搬运的众人,心中虽然有猜测,可不明白他们从什么地方搞来的办公桌椅。

  学校不是没了?

  看那些办公桌椅,都是旧的,有些外表油漆都已经斑驳。

  难不成是从周围单位搞的二手货?

  “谢威啊,虽然这些都是旧办公桌椅,我们都检查了,没有问题,不影响使用,你们先将就用着,等新的出来,再给你们换。”

  白玉山怕谢威见都是旧桌椅而生气,解释着。

  “不用换,能用就行。新桌子也没法让项目研发更快啊。”

  谢威倒无所谓。

  他很好奇学校从什么地方搞来的这批旧桌椅。

  “校企办的。原本一个人一张办公桌,现在两个人用一张;文件柜也先腾出来了一半……”

  王征给谢威解释了这批旧桌椅板凳的来路。

  “胡闹!校企办事情多,还得经常接待前来合作的单位人员,挤着办公像什么话?抬回去!”

  谢威顿时火了。

  校企办目前的接待工作不多,人手同样不算多。

  可是涉及的项目多啊。

  挤在一起办公,到时候各种文件、资料搞混,不是好事。

  校企办本来人手就紧张,去年招了一批高考落榜的返城知青,全部被培养成业务员撒出去到处销售校企办下属单位的产品;今年又招聘了一批,准备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设立办事处。

  目前这批人还在培训阶段,学校没有教室提供给他们,就借用了隔壁不远处党校的教室培训。

  把校企办的办公用具搬了,还怎么办公?

  “校企办全换新的。”

  王征笑着解释。

  “搬回去。刚才我找了孙主任,他同意先把办公桌挪给我们。”

  谢威才不相信王征的解释。

  王征这人,哪里都好,就是有些时候有点拎不清。

  “都搬到这里来了……”

  “谢威啊,我知道你是担心影响校企办工作,你放心,我们保证不会影响校企办的办公。”

  “党校空置的办公室比较多,李校长跟相关部门领导沟通了,校企办先搬到党校办公。党校那边什么都是齐的。”

  王征的话,倒是让谢威安心了不少。

  省党校每年培训时间不固定,平时教室跟宿舍都是闲置着,哈工大在哈城乃至整个省的地位都比较特殊,借用党校闲置的办公室跟教室自然不是问题。

  校企办从学校搬走,也能缓解学校办公室紧张。

  “行吧。过阵年底分红到账,如果校企办有钱,就在隔壁拿一块地,给校企办修栋楼。”

  白玉山听着这话,只是笑笑。

  他认为谢威不过是随意说说。

  王征听着,则是眼神亮了起来,旋即又黯淡了下来。

  校企办今年利润至少超过800万。

  这得益于谢威把AES以及香料等价格昂贵的核心原材料控制在校企办自己手里,仅仅是AES跟香料,就能贡献超过480万的利润。

  红光厂的电饭煲、花都油脂化工厂因为产能扩建,加起来只能提供不到200万的分红。

  要不是14厂增加生产线、购买更先进的光刻机等设备,仅仅是14厂的计算机就有超过300万利润。

  利润虽然多。

  校企办也欠着银行贷款啊。

  由于资金周转等问题,为了给程控交换机项目提供经费经费,王征又跟银行谈了一笔200万的贷款,两年期。

  每年得支付22万贷款给银行。

  相对其他地方商业贷款利率几乎超过20%,甚至给更高利息都不一定能贷到款,哈城的几家银行把提供给哈工大的贷款利率降低到11%,已经非常给面子了。

  欠着数百万的贷款,学校由校企办的项目资金消耗越来越大,还有可能在年后增加新的项目,哪里还有钱修楼?

  王征跟白玉山不同,他知道谢威既然提出来要修楼,肯定不是说着玩儿的。

  帮忙在把桌椅搬到建筑楼五楼后,顾不得帮忙布置,火急火燎地赶回学校找谢威。

  “这有什么问题?校企办独立经营,需要从学校搬离出去,不违反规定。总不能指望学校给校企办修办公楼吧?”

  谢威不解王征担忧什么。

  甚至开始不满王征这种一点魄力都没有的性格。

  “今年校企办利润看起来很高,可开支也大啊。尤其是年后化工厂需要扩大产能,14厂的收入仅仅只能支持产能扩建……还有,目前我们已经欠银行超过800的贷款……”

  “收入跟开支基本持平,有什么问题?”

  谢威反问王征。

  就这还没问题?

  谢威的话,把王征搞不会了。

  收入跟开支只是基本持平,一点结余都没有,甚至还没算要上交给学校的利润,这叫没问题?

  “上交学校的利润不能这样算。一旦校企办无法偿还银行债务,债务就得由学校偿还。何况,贷款利息只有11%,已经非常低了。”

  “这还低?咱们开发不一定成功……还没赚钱,就先让银行赚一笔……”

  谢威皱起了眉头。

  以前还没发现王征的格局有些小。

  银行赚钱,同样承担了连成本都收不回去的风险;如果没有银行提供贷款,靠着利润再投入?

  黄花菜都凉了。

  “王哥,这事情你得换个角度看。看起来给银行利息很吃亏,如果没有银行贷款,技术无法更早投入市场,这会产生什么后果?目前的卫生巾、日化产品就是最明显的……”

  按照谢威的记忆,卫生巾、日化产品这些还有好几年才会进入大陆市场。

  随着国内产品的上市,国际供应商几乎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就涌入进来了。

  庞大的人口基数所蕴藏的购买潜力,是任何国际巨头都无法忽视的。

  大陆没外汇进口?

  可大陆需要外汇投资吧。

  对于国际巨头来说,投资几百万刀跟政府成立合资工厂,连技术工人、建设成本什么的都不需要过多考虑。

  换来的是庞大的市场!

  王征作为校企办的负责人,对这些问题更了解。

  “目前咱们的发展趋势很好,投入技术研发没问题。可修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