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228章

作者:葫芦村人

  翟鑫国介绍情况的时候,看向谢威的目光有些怪异。

  显然,他在怀疑谢威从一开始叫唐道贤搞火箭筒并提供经费支持,就是因为知道消息。

  谢威哪里知道?

  根本就没想过这。

  “部队给了多少钱?”

  谢威不想去面对翟鑫国质疑的目光,急忙转移了话题,“需求量大,钱应该不少吧?”

  “不知道。这经费是校企办那边给的,李校长只是催着快点搞出来,部队那边急需,也没给钱……”

  翟鑫国摇头。

  “老家伙果然不是好人!”

  谢威怒骂了一句。

  老家伙借着校企办的项目从部队要钱,然后把钱给挪用了!

  想到前几天他让自己写的条子,谢威更是闹心不已。

  还好。

  这玩意儿只要搞出来,就可以直接弄到战场上进行实战测试,但愿猴子的工事修坚固一些吧。

  这气,只能往猴子头上发了。

  七机部。

  部长办公室。

  “部长,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好不容易我们争取到部队的一个项目,结果却让哈工大给抢了……”

  江北机械厂厂长宁俊涛正在向部长哭诉。

  “怎么回事?”

  绕不开李瑞这混蛋了?

  即使把他挡在七机部大门外,依然还能让自己闹心!

  “俊涛同志,这也不能怪李瑞同志啊!”

  听完后,郑部长也暗自惊讶,不知道李瑞背着自己干了多少事。

  “他们这是抢项目啊!”

  宁俊涛无语了。

  李瑞这家伙可不只是抢了他们的项目。

  “他们是研发单位,你们是生产单位,可以合作嘛。”

第179章 缺钱?送钱上门的来了

  “没多少……”

  闹心的李校长刚回学校,谢威就找上门来了。

  听到他问自己利用一次性单兵火箭筒项目从部队要了多少经费,眼看没法否认,只能尴尬地表示没多少。

  “没多少是多少?校长同志,您这样搞,会让手下很寒心啊。”

  谢威懒得跟李瑞扯犊子。

  “一次性火箭筒项目是校企办投资,准备出口创汇的。您这拿着项目去从部队搞经费,还不给我们分……”

  “部队就给了120万……”

  “这么点?”

  谢威皱起眉头。

  PF89式火箭筒虽然是一次性的,之前不管是70式还是74改进的70-1式,都失败了,部队连使用都不愿意。

  难道部队不知道难度?

  怎么可能就给120万的经费。

  还有,学校根本就没有研究单兵火箭筒的经验,凭什么能从有着基础的北方工业以及江北机械厂这些专业厂的手里抢到这项目?

  “你是不是又给部队承诺啥了?”

  熟知李瑞性格的谢威顾不得李瑞是校长,直接怒声质问。

  “没有,真没有!”

  李瑞急忙摇头表示否认。

  看到他这态度,谢威心中叹气,满是无力感。再加上意识到李瑞是一个校长,自己这样质问他,也是仗着对方对自己好。

  换成其他领导,后果……

  “校长,国家基础差、技术落后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谁都想尽快补足基础,可问题是现在这样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补不上,整个学校的资金链全部都得断裂,到时候别说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学校所有项目生存都会出现严重问题。”

  谢威并不知道学校有多少秘密项目。

  更不知道有多少自筹资金项目。

  可李瑞这样搞,对学校发展没有丝毫好处。

  李瑞掏出烟,丢了一支给谢威。

  好家伙,居然是特供的小熊猫。

  “老首长那顺的,还有一条,我给你留着的。”

  “不了,不了,还是您留着自己抽。”

  谢威急忙摇头。

  李瑞并没有在这事情上纠结,深吸了一口烟,喷出一团烟雾,才无奈地开口:

  “谢威啊,你说的都是事实,并非我或是学校领导不知道……随着国家政策调整,一切都向经济基础建设让路,在这方面,咱们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生存了。很多的项目,搞了多年,没有经费,如果直接停止,这么多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说到这里,李瑞停了下来。

  见谢威也点燃烟,默默地低着头,认为谢威是在考虑自己说的。

  “学校有项目自主权,自筹经费的难度确实很大,可只要让这些项目能继续保留着,大家过得苦一些,至少还能缓慢地推进……”

  谢威听到这话,正要开口反驳。

  李瑞却直接阻止了他开口:“你不要说之前的那些理由,正常情况下,你说的都没错。可现在什么时间?如果我们不继续,再等几十年,等国家有钱了,从头开始搞,还能找到原来的团队跟技术基础么?不然,你以为部里明知道难度大,为什么会给一些支持?真的只是因为我不要脸,没脸没皮地去耍无赖要钱才给的?”

  “……”

  谢威愕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此刻他才发现,即使国家取消了一些项目,对于下面各单位负责人来说,即使没有经费,也会坚持着缓慢地搞下去。

  “校长,我不是反对或是阻止,有些时候,暂时停停是好事,至少经费不那么紧张。”

  良久,谢威才说出这句话。

  “学校每年在各方面的技术投入上超过8000万,你真以为是靠着你校企办搞的利润?”

  李瑞的一句话,瞬间让谢威因为震惊而瞪大了眼睛看着他。

  哈工大现在每年科研投入超过8000万!

  这是谢威根本就不曾想到的。

  全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才多少?

  只是一瞬间谢威就明白了:这不只是李瑞一个人能决定的!

  难怪,李瑞本应该高升,离开哈工大校长的位置,到部里去,结果依然留在这里。

  “如果不是因为你把一些基础问题解决,现在学校对经费消耗没这么大……谢威啊,有些时候,即使明知道当前的选择会导致一些不好的后果,有些人依然会坚持,并不是他们傻……”

  说到这里,李瑞把已经燃尽的烟头丢到地上,狠狠地踩灭,满脸严肃。

  谢威只是默默叹了口气,看着李瑞,一脸严肃地说道:“以后,校企办每年30%利润上交学校。”

  “是不是少了点?”

  出乎谢威意料,李校长依然是打蛇随棍上的性格。

  刚刚在谢威眼中的伟岸形象,瞬间消失。

  谢威话都懒得说,转身就走。

  学校里除了6马赫超音速风洞之外还有哪些项目,谢威并没有问。

  当初自己是看到了坦克的。

  战机相关技术应该真的是因为自己才搞的。

  管他呢。

  反正自己尽力,学校的项目有着其他相关单位大佬托底,自己可不会揽在自己身上。

  “怎么了?”

  看到谢威情绪不对,梁红斌有些诧异,“对你来说,好像没有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吧?你提出程控交换机,基础已经有了,难度不会太大吧?”

  “不是这问题。”

  谢威摇头。

  “经费?”

  梁红斌根本就没想过谢威从李瑞的话中听出了一些什么。

  如果谢威不是从几十年后穿越回来,了解一些东西,对李瑞说的一些话不会有太深的感触。

  进入八十年代,因为改革开放,太多重点项目因为技术难度太大、经费不足而搁置。

  一个最明显的就是运-10飞机的下马。

  配套不足,经费不足,运-10的设计没有问题,而生产制造等配套跟不上,这就导致在国家重启大飞机计划时,空中飞的全都是外国制造的飞机。

  再去找运-10的研究资料,啥都找不到。

  一切,都是从头开始。

  如果持续下去,国家再搞大飞机的时候,进度至少会快很多。

  “不是。”

  “不用担心,虽然路广亮有时候比较谨慎,但是人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搞技术研发方面……”

  梁红斌以为谢威是担心路广亮不配合。

  几人之前讨论,谢威提出要搞程控交换机时候,路广亮是提出了反对意见的。

  “也不是。”

  谢威摇头,“梁老师,超音速风洞项目很重要,这点本应该国家投钱,至少部里应该给经费吧……”

  面对梁红斌,谢威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国家明知道超音速风洞的重要,在这上面并没有给经费。

  “给了,要不然你觉得以学校的情况,能支撑下去?”

  “……”

  谢威愕然。

  不是说没给?

  “只是给的经费不那么充足而已。之前就说了,如果不是你搞出了HZ80这种性能非常优异的通用芯片,这项目的进度不会加快的。”

  梁红斌很认真地告诉谢威,“只要有可能,即使知道会亏损,甚至影响很多研究,学校依然必须投入!咱们跟国际上差距太大了!为什么国家在明知道可能失败,依然会大手笔投资超级计算机的建造?”

  “……”

  谢威不知道如何反驳。

  他自认为已经非常了解这个时代的人的想法。

  眼前看来,依然不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