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209章

作者:葫芦村人

  确实,差距太大了。

  不过现在有了基础,改进起来,就容易了。

  ······

  此刻。

  首都饭店。

  一场设备采购谈判正在进行。

  由于双方分歧太大,谈判进展并不顺利,购买方的脸色极其不好看。

  “诸位,两轴联动的数控车、数控铣床,0.05mm的加工精度,可以对你们的生产效率提升很多了……而且,我们提供的并不是以前那种需要在纸带上打孔编程的控制系统……”

  一名个子矮小的中年人一脸傲慢地说道。

  “诸位,数控机床属于巴统禁运清单上的战略装备,虽然我们无法提供三轴及以上的多轴联动数控机床,仅仅两轴联动机床,就会对你们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提升无数倍!”

  另一名个子矮小的人同样一脸傲慢。

  “即使两轴联动,0.05mm加工精度,太低了!”

  “很遗憾,我们也无法违反禁运……”

  双方又一次不欢而散。

  “三菱的人太过分了!两轴联动机床能干什么?咱们需要的不是普通机械加工能力!”

  当郑部长听到谈判负责人汇报后,眉头拧到了一起,“何况他们报价还这么高,一套数控系统都需要4万刀!”

  “部长,目前不是多少钱的问题。我们没有,而且迫切需要数控机床来提升加工能力……对方显然是了解我们的情况,有恃无恐。”

  负责跟三菱谈判的张远桥苦着脸说道。

  谈判很艰难。

  三菱主动找上门,说是要提供先进的数控机床,可实际上呢?

  航天所需要的真正先进的四轴甚至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对方咬死了不松口。

  两轴联动的数控车,对于回转类零件大批量生产效率提升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可其他零件不行;而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用到铣床上,最多也就控制工作台前后左右移动,无法控制主轴上下移动。

  哪怕是三轴两联动的数控系统,能控制铣床三个坐标的运动,也勉强能接受。

  航天领域,异形件很多,各种形位公差都需要能对多个方向定位的设备来保障。

  要不然,航天也不会想着引进先进的数控机床。

  苏联那种开发一款产品就设计一条专用生产线,实在是太耗成本了。

  “东芝等其他公司呢?”

  郑部长眉头拧得更紧。

  没有,所以才被讹诈!

  “一样的……都不愿意提供三轴联动的数控系统。”

  “国内不是有不少单位研究么?”

  “都没有成果,现在连两轴联动的控制系统都没有,要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嚣张。只要国内有了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他们才会提供三轴联动……”

  负责人叹了口气。

  掌握着先进技术的外资公司打什么算盘,大家都是心知肚明。

  巴统禁运只是借口。

  只要给足够高的价格,他们什么都敢偷偷卖。

  可问题是航天系统根本就没钱,更不要说宝贵的外汇。

  当然,对方主动找上门不只是为了赚钱,在全国都缺钱的情况下,相关设备买了,研发经费自然就会少很大一部分,这也能阻止国内技术的发展。

  对方肯定是听说国内在搞数控系统,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找上门。

  “这……”

  郑部长也沉默了,突然想到之前李瑞问自己要经费时候吹过牛说哈工大跟哈一机联合搞数控机床,已经有了一定成果,还问自己要经费。

  被李瑞缠得没办法的郑部长批了100万打发走了。

  “哈工大,问问他们数控系统搞得如何了!哪怕性能不行,也得让小鬼子知道,我们有了!”

  有了,就有谈判的筹码了。

  “哈工大?”

  负责人愣了一下,随后苦笑着说道:“部长,李瑞校长什么性格,只要听过他名字的都知道。他为了要经费,什么牛都敢吹的……”

  对李瑞,谈判负责人是一点信心都没有。

  何况,哈工大在当年被哈军工抽调走很大一部分专业教师,加上哈军工南迁时候被带走的,基础已经不如之前。

  即使后来有部分专业人员回归,哈工大在电子跟计算机领域也没法跟以前比。

  “不,以前没有可能。从他们开发出HZ80芯片后,就有了可能。”

  HZ80芯片,从研发出来,到现在提供给了不少科研单位,大家发现这种高性能芯片的用途非常广泛。

  如果只是用于机床的运动控制,性能足够了。

  “那我问问吧。”

  负责人心中默默地叹了口气。

  对哈工大能提供数控系统,那是一点希望都不报的。

  何况,也没有这么巧合的事情:部里刚面临三菱的技术讹诈,哈工大恰恰就搞出来了数控系统。

  可能么?

  就这样被三菱讹诈,花费巨额外汇购买一些普通的数控系统,没谁甘心。

第169章 不是恒温恒湿无尘车间,真是数控系统?

  “啥?搞出来了?已经测试没有问题,正在改造第一批数控机床?好!实在是太好了!我明天就到你们学校!”

  不抱任何希望的负责人万万没想到,李瑞会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

  惊喜之余,想到李瑞平日里的行为,也冷静下来。

  准备直接去学校看成果。

  不去亲自看看,万一对方是吹牛呢?

  李瑞在接到电话后,心思又动了起来。

  部里主动询问,甚至有副部长来学校检验成果,这不是送钱上门嘛!

  也不管是晚上十点过,当即就让袁振越去机电系找杜国旺跟谢威来自己办公室。

  “对了,把母志平也叫上。”

  “校长,这么晚了……”

  袁振越最不想的就是跟谢威那个老银币打交道。

  坑人太厉害了。

  前段时间,校长也不想见谢威,主要怕谢威找他麻烦,自己过了一阵轻松日子呢。

  “告诉他们,部里送钱的马上就到,他们研究出来的数控系统,可以借着机会搞到持续研究的经费了。”

  袁振越一听有人送钱上门,觉得是好事,顿时乐呵呵地往金工车间去了。

  从第一套数控系统装到车床上后,金工车间那台改造的数控车床就没有停下来,一直在进行各种测试。

  为了加快进度,这两天又加班加点改造出来了三台。

  虽然加工精度无法达到顶级车工的那种精度,可效率却不可同日而语。

  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多年培训,也不需要太丰富的经验,只要程序编制好,随便一个人接受很短时间的培训,能安装好零件毛坯,按下启动按钮,就能替代培训了多年的五级甚至六级车工。

  所以,在有了成果后,整个项目所有人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部里送钱来?”

  谢威狐疑地看着袁振越。

  啥时候七机部这么大方了?

  “该不会是校长又在部里吹了什么牛,部里派人来检查吧?”

  杜国旺还是了解李瑞的。

  “具体不清楚,校长让我找你们去他办公室商量……”

  袁振越用手背抹了抹不存在的汗水,突然发现,李瑞校长的助理不是这么好干的。

  当初吴涛去校企办,自己接替他的职位,还以为是一个更高的起点呢。

  “估计又是吹什么牛,跟我们这边有关系了。”

  杜国旺不想去。

  “去看看吧,万一是咱们数控系统测试效果不错,校长跑部里要订单呢?数控机床对航天制造技术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

  听到袁振越说也找母志平去,谢威觉得李瑞在没有跟他们商量的情况下帮着搞订单的可能性很大。

  卖计算器,学校获得了一大批经费,这让李校长很有推销新产品的动力。

  三人一起到了李瑞的办公室。

  “……部里也没有明确说是否给订单,我说咱们搞出来后,胡副部长就说他明天来咱们学校……”

  这一次,李瑞底气十足。

  并不是他胡乱吹牛,也不是他要要经费引来的上级领导。

  “这就怪了。”

  杜国旺一脸疑惑,“不应该啊。咱们这只是搞出来了两轴联动的数控车床控制系统,三轴联动的铣床控制系统还没开始测试呢,部里不可能这么重视。”

  只有三轴及多轴联动的数控机床,对航天相关产品的质量才会有巨大的提升作用。

  两轴联动的数控车,还是精度不是很高的,部里不可能这么重视。

  “管他呢!胡副部长既然来了,咱们就得让他留下点经费,给点订单才行!部里下属机械厂,很多需要技术升级嘛!”

  李瑞才不管那么多,让杜国旺不用考虑那么多,转而对几人说道,“咱们要想办法让部里多给点经费……”

  “……”

  几人都是不解地看着李校长。

  怎么多要经费?

  “既然两轴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没问题,三轴也差不多了,四轴跟五轴还远么?”

  “……”

  几人嘴角抽搐,神色复杂地看着李瑞。

  果然是不知者无畏。

  搞定了两轴联动的数控系统,就能轻易搞出四轴甚至五轴?

  李校长真的理解什么是四轴跟五轴?

  每多一个控制坐标,技术难度都是呈几何级上升的。

  何况,航天的众多产品,异形件比较多,对形位工程要求非常高,这进一步增加了难度。

  要不然,数控机床,尤其是三轴联动以上的高精度机床也不会被称为战略装备,对社会主义国家绝对禁运!

  三轴以上的数控机床,就可以称为工业母机了!

  “校长,部里什么消息都没透露?咱们如何去要经费?”

  谢威皱起了眉头。

  “两轴系统跟三轴系统的差距都非常大,要搞定三个坐标的铣床控制系统,至少还得三个月以上的时间,那还只是没有经过测试的样品。”

  母志平的眉头也拧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