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205章

作者:葫芦村人

  “要不,我们再想想?”

  刘梅还是犹豫不定。

  哈城太冷了。

  “别想了。明天我就带谢柔回学校!”

  谢威知道,这事情不能拖下去。

  “啊?”

  刘梅楞了,在这事情上,她并没有什么主见,从谢威主动给厂里搞了高压锅跟锑锅后,虽然平日里很少对家里的事情发表看法,可在决定后,根本无法改变。

  “东西都没准备呢!”

  “不用准备,只要开好介绍信,办理关系转移……”

  谢威对老娘说到,“棉被什么的我在学校能搞到,我的工资加上学校的补贴,我跟谢柔都花不完,何况她也有补贴的。”

  见老爹明显不愿意,谢威又说道:“如果谢柔不去哈工大,校企办那些技术成果,赚钱的、好搞的也不可能优先考虑红光厂……”

  “不会吧?”

  谢建国有些不相信。

  儿子在学校的分量不是很重?

  “这次回来,接二妹是借口,实际上是为了给厂里的产品在蓉城再找一家工厂……”

  了解老头子性格,谢威这话直接击中了谢建国的软肋。

  “什么产品?”

  “数控系统。最先进的东西,原来红峰厂不是新采购了一批机床吗?到时候可以把这批设备改成数控机床,只要改造出来,不说是全国最先进的,绝对是整个西南地区设备最先进的机械设备!”

  这点,谢威没吹牛。

  从尼克松访华后,跟西方关系就逐渐变化。

  高精度数控机床属于战略设备,被巴统绝对禁运,可技术老旧、精度不高的纸带打点的程序控制的数控机床,也有少量进口到中国。

  而哈工大研制的数控系统,是直接利用芯片控制程序。

  “今晚上来不及,明天再办吧,我明天让人搞火车票,后天走。”

  谢建国双眼放光。

  “还有,明天你得跟我去厂里……我觉得,厂里未来的发展需要调整一下方向,搞锑锅、高压锅这些没有技术含量的产品,没有啥前途。”

  “厂里就不用去了。”

  谢威摇头。

  他知道老爹的意思,可他无法接受。

  “关于厂子的发展,目前不用改变,但是可以准备向数控系统等方向发展……”

  杜国旺让谢威来找厂,虽然没明说,目的很明确:谢柔如果不去哈工大,红光厂就别指望数控系统的生产业务交给他们。

  “那东西那么先进,咱们怕是生产不出来。”

  “之前电饭煲,厂里也生产不出来吧?有学校派出的老师制导呢。对了,你明天安排几个人,如果时间赶得及,就跟我一起去学校接受培训……”

  “要多少钱?”

  谢建国问谢威。

  “数控系统的生产技术不要钱,利润分成老规矩。还有,数控系统只是一方面,利用这个从一些电子厂要些人,到时候生产高科技产品……”

  “啥高科技产品?”

  谢威没说。

  红光厂的发展,已经超过了谢威原本的预期。

  继续这样盲目扩张下去并不是好事。

  杜国旺之所以提醒谢威把数控系统的生产放到蓉城,相对来说,地处西南腹地的地区更不容易受到外资的注意。

  沪市的14厂生产出芯片,就已经有外资开始下手了。

  虽然沪市现在开始就准备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在原本的世界,搞了几十年却是那样的结果……

  谢威也想着,把微机等的制造放到蓉城,看看是否会改变。

  配套?

  作为三线建设的中心区域,周边不会缺配套的。

  “建国,你真同意让幺儿去哈城?”

  晚上睡觉时,刘梅问谢建国。

  “宁当凤凰尾巴,不当鸡脑壳。”

  懒得解释的谢建国,直接用刘梅能听懂的话说了一句,很快就响起了鼾声。

  儿子回来,他难得地得到了一晚上的休息时间,不用应酬。

  “睡,睡,睡!天天回来就晓得睡瞌睡!”

  没想明白怎么去哈工大就能当凤凰尾巴,去中科大就能当鸡脑壳的刘梅,听到谢建国响起的鼾声,抱怨着……

第166章 人还没到未来就安排了:先来个防空导弹熟悉流程?

  “哥,还是你厉害!”

  登上火车后,谢柔才松了一口气。

  在外人面前高冷的谢柔,此刻才像一个14岁的活泼少女。

  “不是我厉害,是爹妈怕你吃苦。”

  谢威苦笑着,“对了,学校怎么那多么考上哈工大的?”

  “校长老头在上次侯教授找我后,就在全年级筛选了一个‘哈工大冲刺班’,一共30人,配备学校最好的老师,每个月模拟一次高考,班上最后五名回普通班,普通班考得好的进来……班上用的是你给我留的复习资料,还有上次我去学校时候莫姐姐帮我收集的其他人的复习心得……”

  还有这事儿?

  谢柔之前不是就没有去实验班待几天么?

  “东郊中学的人数不是不多嘛?”

  “现在可多了。很多返城的知青晓得后,就跑到我们学校来。今年有几个七中的尖子生转学到我们学校,他们校长跟教导主任带着一帮老师来要人,结果蒋老头跟七中校长打锤(打架)……”

  “……”

  东郊中学居然都能把七中的尖子生吸引过来?

  蓉城教育,从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就这么卷了么?

  两个校长为了抢学生打架啊!

  也就这年代了。

  “哥,你不晓得,我们冲刺班的30个人,考得最差的五个人,都只能上隔壁的川大,有4个上了中科大,7个上了清华,还有几个首都大学……”

  谢柔乐呵呵地给谢威分享学校的趣事。

  这把谢威更是震得不轻。

  这话,是七中老师批评学生说的话啊,怎么就在从谢柔口里说出来了呢?

  去年七中成了省重点了,东郊中学连个市重点都不是,只是一个普通高中,在整个蓉城教育系统都只是一个小卡拉米。

  或许,如果不是自己的意外到来,谢柔会成为一名老师,然后在七中如此批评自己的学生?

  很有可能!

  ······

  “什么?走了?谢厂长,你怎么能这样!咱们都说好了!”

  侯教授气得脸都有些扭曲了。

  都谈好了。

  巴蜀省还有另外一个16岁的青年符合少年班的招收标准,为了顺路,他先去把人接到蓉城,准备带着两个孩子在蓉城玩玩然后就回学校的。

  结果,来到谢家,天都塌了——谢柔已经被哈工大的人接走了。

  “侯教授,真是抱歉。我们怎么劝,谢柔都不愿意去少年班……”

  谢建国一脸歉意。

  “哈工大能跟我们中科大比?他们同样没有航空航天,学校都承诺了可以安排航空航天的老师教导谢柔啊!”

  侯教授是真的怒了。

  谢柔是今年少年班最天才的学生,没有之一。

  尤其是在数学跟物理方面,不仅思维能力强,基础也扎实。

  多好的搞数学研究或是理论物理的苗子啊!

  航空航天什么的,也需要以数学跟物理作为基础嘛。

  “不是专业的问题,她哥在哈工大……”

  “我不是都说了,等谢威完成本科学习,不用考试,直接安排导师带他搞研究啊!”

  侯教授感觉自己肺都要炸了。

  知道谢柔的天才,他亲自来接人,结果人还被哈工大的接走了。

  能不气么?

  “那啥,谢威联系不上啊。到了学校后,整个人就仿佛失联了一样。之前我去学校谈合作,也没能见到他。”

  对于这事情,谢厂长早就想好了说辞。

  只要脸皮厚就好。

  反正侯教授是不知道情况的。

  “研究生啊!全国都没有多少,这样的机会,一旦失去了,可就不会再有了!谢厂长,你可要想清楚,我们给的条件是不参加考试,由学部委员带他呢!”

  “我知道机会难得,我家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都是有主见的,我们平时说话都不管用的。”

  “侯教授,中午在家里吃饭啊?”

  这时,系着围裙的刘梅端着一碗米从堂屋里出来,对侯教授招呼着。

  “不了,我还有事!”

  侯教授哪里还有心情吃饭?

  后面很长一段时间怕是都没胃口。

  无奈之下,只能告辞,准备离开。

  “那啥,侯教授,中科大跟我们厂合作的事情?”

  孩子没去中科大,谢厂长还是希望跟中科大也合作。

  鸡蛋不放到一个篮子里才最合适。

  “合作的事情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侯教授丢下一句话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人被别的学校抢走,肯定是没法再带到学校去的,这趟几乎算是白来了。

  “这教授,没法跟哈工大的教授比啊!看看哈工大的教授,那性格多好!”

  刘梅的话,让侯教授一个踉跄,努力克制着扭头找夫妻俩算账的冲动,快步离开了谢家的院子。

  谢建国夫妻俩戏耍了自己,出尔反尔,还在这里说风凉话?

  泥人都会被激发出泥性的!

  他有感觉,以后还会跟谢家人打交道的。

  所以,不跟这没见识的夫妻计较。

  “建国,咱们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