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204章

作者:葫芦村人

  秦柏林直接借口晚上有事,头也不回地快步离开了。

  “儿啊,正好你回来了,你劝劝你妹,东北那地方冰天雪地的,一到了冷天,门都出不了。那比满清时期犯人发配的宁古塔还往北,还苦寒呢!你一个男娃儿吃苦受罪没啥,谢柔一个女娃儿,在那苦寒地方……”

  一说到这里,刘梅眼睛就红了。

  “是啊!谢威,你劝劝她,中科大那边可比东北强多了,你吃苦就行了,没必要让你妹妹也去吃苦……”

  亲父母!

  亲的。

  什么叫儿子吃苦就行,没必要让妹妹去?

  “不是,这怎么扯到了宁古塔?”

  谢威整个人都懵逼了。

  老娘本就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现在也没辫子戏,言情小说什么的,老娘应该不会看的吧?

  “你别管怎么扯到宁古塔,你就说那边冬天冷不冷吧!”

  刘梅咬牙问谢威。

  摆明了只让儿子吃苦,不让闺女受罪的态度。

  “这个我可是深有体会。”

  谢建国补充着。

  “爹,妈,杜教授跟梁教授可是认了谢柔当干女儿!”

  谢威提醒夫妻俩。

  “不能就随便认个干爹干妈,就让我闺女吃苦受罪啊!孩子是我生的,我养的,凭啥他们让我闺女去受罪?”

  刘梅瞪了谢威一眼,“你也是个没良心的!这可是跟你一个爹,一个妈的亲妹子!”

  “……”

第165章 苏修上天了,美帝登月了,我想成为钱老的学生

  “妈,我饿了……你不是说杀鸡嘛!”

  眼见父母跟哥哥在这里纠缠不清,谢柔垮着脸说道。

  “吃!吃!吃!一天就晓得吃!杜国旺夫妻俩给你点吃的就能收买你!”

  刘梅没好气地用手指去点谢柔脑袋。

  奈何谢柔直接就跳开了。

  “妈,我坐几天火车,一路都没怎么吃饱呢!”

  谢威决定先把爹妈支使走,问问谢柔具体情况才行。

  “晚上再说,我去杀鸡。”

  谢建国看了看儿子,再看看妻子,也知道这样继续下去没用,反正还有大把时间。

  刘梅想了想也是,转身进了厨房。

  “怎么回事?”

  父母都进了厨房,谢威才小声地问谢柔。

  “别提了!从我回来后,学校老师给了一套数理化卷子,我一不小心劲用大了,全班同学三门最高只有28分,我300分……从那之后,候老头就阴魂不散……”

  一说到这,谢柔就撅起了嘴。

  当她抱怨着讲完后,谢威是真不知道说什么了。

  谁说这年头大学不抢人才了?

  为了让谢柔放弃去哈工大,改去中科大,侯国华教授没少费心思。

  说服了不了谢柔,他就说服谢建国跟刘梅。

  谢建国容易说服,毕竟哈工大的科技成果,是没法跟依托中科院的中科大比的。而谢厂长为了厂子的发展,自然不会介意多一所大学提供科研成果给红光厂转化。

  至于会不会影响谢威在哈工大的发展?

  不存在的。

  只要红光厂发展得好,谢威将来毕业回来也不错。何况,人家侯教授都许诺了,谢威大学毕业可以直接到中科大读研究生,由学部委员带。

  哈工大有几个学部委员?

  为了儿子跟闺女有更好的未来,加上去年冬天最冷的时候去了哈城,谢建国不动摇才是怪事!

  搞定了谢建国,搞定刘梅就更容易了。

  为了向刘梅证明哈城不适合谢柔,侯国华教授也不知道从哪里翻出来了《研堂见闻杂录》、《吉林通志》等记载宁古塔的历史资料,然后拿着全国地图给刘梅科普全国地理知识。

  王祯的《研堂见闻杂录》中记载:“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

  刘梅看不懂,但是在侯教授翻译并加了一些他的“看法”后,尤其是告诉刘梅,谢威之所以寒假不回来过年,就是太远……

  刘梅开始动摇了。

  再看到《南州草堂集》记载:“宁古塔垂二十余年,白草黄沙,冰天雪窖,脚之李凌、苏武,犹觉颠连困厄也。”

  加上谢建国亲身感受,刘梅就不愿意让谢柔去哈城了。

  什么历史记录不记录,不识字的刘梅不在意,中科大的教授,怎么会骗人呢!

  发展不发展,工业基地不基地的,刘梅也不在意,她只在意自己的女儿不去那冰天雪地受罪。至于儿子,已经去了,也不好叫儿子回来重新高考,那会影响将来进步的。

  “所以,为了让侯教授死心、为了让爹妈也不逼你去中科大,你才故意考这分数的?”

  谢威长出了一口气。

  真不知道怎么说。、

  “哥,我可不想去什么中科大。侯老头到现在都没死心,即使我后面故意乱做,把思路容易出错的题故意做错,他也不死心……”

  一说到这,谢柔就满脸忧虑。

  “其实,中科大是真的比哈工大好,那边气候也不错……”

  “中科大可没有航天相关技术!即使他们要开设航空航天专业,那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周全。哈工大从东方红就参与到卫星研制中的!”

  谢柔坚定地说道。

  “不是因为你干爹干妈给你生活开得好的原因?”

  谢威愕然。

  难怪谢柔之前去哈工大,对《工程概论》那种谢威看起来都头大的教材感兴趣,更是跟梁红斌、梁红玲兄妹两相处得很好。

  “我是那么肤浅的人?”

  谢柔翻了个白眼,在被谢威直愣愣的目光盯着后,败下阵来,“好吧,我承认有这样的原因。苏修在差不多二十年前就把人送上太空了;美帝在十年前就已经登上月球了……咱们现在连宇航员都还没上天,距离登陆月球还不知道要多久呢。我既然有能力,就得为把五星红旗插到月球上做一份自己的贡献!”

  “这是你的真实想法?”

  谢柔的话,让谢威是真的被震惊到了。

  眼前的谢柔,才14岁啊!

  “梁老师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而且,只要我努力学习,学完本科阶段的知识,梁老师就会推荐我去跟着他的老师钱先生学习……去中科大,成不了钱先生的学生!”

  这才是根本原因。

  在这个时代的时间不短,谢威很清楚,即使钱老的工作是保密的,可钱老的影响力不小。

  尤其谢柔还接触到了钱老归国后的第一批学生。

  谢威很想提醒谢柔,钱老也是科学院的,想了想,还是算了。

  第一神童的命运,让谢威很担心。

  在哈工大,目前看来不会存在这问题。

  “行,我帮你给爸妈说。”

  了解了事情始末,知道谢柔并不是学习出现了问题后,谢威也就没了担心。

  晚上,香喷喷的鸡肉端上了桌。

  老娘养的公鸡,炖上晒干的黄花,香喷喷的,谢柔更是毫不客气地吃得满嘴油,而谢威则是更喜欢吃跟鸡一起炖的黄花菜。

  拒绝了老爹提出的“喝几口”的提议,晚饭很快吃完。

  平时懒得不行的谢柔给谢威投去了“靠你了”的眼神后,主动去洗碗。

  “你可少用点洗洁精,那玩意儿可不便宜!”

  刘梅也知道儿子要说闺女的事情,肉痛地对谢柔说道。

  从谢建国担任厂长后,即使各种日用品、粮食、食用油等同样是原来的配额,家里却不再缺乏那些。

  即使不要,也有人送来。

  “爸,妈,谢柔不能去中科大。”

  “哈城那边冬天那么冷,你是男娃儿,受点苦没事……”

  刘梅顿时怒了。

  不心疼妹妹的儿子,没良心!

  “学校教学楼跟宿舍楼都有暖气呢!你没问问我爸,谢柔在那边受过一点冻么?”

  谢威早就想好了说辞,“中科大比哈工大更好,可中科大少年班的学生跟其他大学生一样,并不一定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女娃儿,不受罪就行了。毕业了回蓉城……”

  “你问问我爸,她能回来么?”

  谢建国沉默。

  考上大学就是国家干部,国家分配到哪里,就去哪里。

  个人意愿,一点都不重要。

  “爸,妈,我知道你们是怕她吃苦,中科大那边气候什么的确实要好一些,少年班也有专门的老师管她们生活什么的。可是你们想想,那边学校一两个生活老师管几十个孩子,而谢柔到哈工大,很多老师照顾她,何况还有我……”

  依然是以前的说辞。

  谢威并没有为了说服父母就去贬低中科大。

  在未来十多年,中科大在全国,不说比清北更牛,至少也是同等地位的。

  哪怕谢威去中科大,都不可能有在哈工大这样的优待。

  更不要说谢柔。

  “可是……”

  听了儿子说的,刘梅有些动摇。

  “你为什么非得让她去哈工大?”

  谢建国点上了烟,深吸了几口才问道。

  “哈工大可以让谢柔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爸,我们班的情况你知道吧?现在所有人都参加研究项目了,而且会根据个人兴趣进行调整,每个学生不止一个导师带着,其他大学的研究生都没有这样的待遇……”

  “啊?”

  如此变化是谢建国没想到的。

  “就在我回来之前,有个同学想要学习军用技术相关的专业,学校专门给他配备了老师,甚至给他单独开了一个专业,并且批了一笔经费,我回来之前不久,经费花完了,测试了他的设计,不行,现在又给了经费继续……”

  “中科大怕是不会给。”

  谢建国叹了口气。

  他在哈工大待了一段时间,对于学校的情况还是有一定了解。

  谢柔进中科大,肯定是要进少年班的。

  少年班一开始只是学习基础。

  “肯定不会给的。至少得学习两三年。两个学校培养方法跟方向都不一样……”

  知道父母心思的谢威,从各种角度分析,告诉父母谢柔去哈工大才是最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