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76章

作者:葫芦村人

  却如同一击重鼓,重重地瞧在谢威的心脏上。

  他从来没想过,学校一直在担心自己,只因为自己的变化太大,穿越后做事的各种目的性又非常强,让整个学校都不清楚自己的真实目的而担心。

  报考哈军工结果来了哈工大的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在这样的担心下,学校依然不停地向他倾斜各种资源,甚至任由谢威去折腾。

  所承担的风险有多大,经历过的谢威非常清楚。

  “我不会出国。”

  谢威再一次强调,“之所以选择哈工大,不只是哈工大拥有完整的军工基础,东北也是国内军工系统配套最集中的。70年哈军工南迁,虽然长沙工学院继承了大部分,可不少专业迁到了别的院校……”

  到现在,谢威已经清楚,梁红斌是代表学校。

  不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说不过去了。

  自己总不能说,之所以选择哈工大,就因为在未来,哈工大在所有大学中的航天领域独步全球,尤其是国内对宇宙的探索工程,没有任何一项没有哈工大的身影。

  在他那个时代,拥有太空跟大气层穿梭能力的第七代战机,哈工大更是贡献非凡!

  这玩意儿,最早实际上是为了从地球运送物资到月球基地的。

  而月球基地,由哈工大设计……

  自己搞的这一切,只是希望能早点建立月球基地。

  原因就是谢威自己也想去月球基地看看,在之前他的时代,他是没有任何机会的。

  而现在嘛……

第144章 成本600售价500,谢威成善财童子了?

  “会不会给他太大压力了,反而起反作用?”

  谢威走了后,梁红斌跟杜国旺几人并没有结束话题。

  满脸担忧的杜国旺接连抽了好几口烟,才开口问道。

  “不会。罗阳他们一直都关注着谢威,对实验班每一个同学都建立了详细的档案……全班,唯独就是无法判断谢威的真实想法。他的每一次行动看似不经意,有些甚至随口说出,可只要了解他之前做的事,就会清楚这小子根本没有拿出全部精力,任何问题对他来说,都能迎刃而解。”

  梁红斌说到最后,叹了一口气。

  这样的学生,给了他们极大的压力。

  总担心无法把对方培养好。

  那是对国家的犯罪!

  “你们会不会想得太多了?”

  梁红玲又喝了一小口酒。

  “少喝点~”

  看着梁红玲,杜国旺脸上再次浮现出担忧的神色。

  从儿子牺牲后,梁红玲的酒瘾就越来越大,唯独只有谢柔在家里的时候,情况会好很多。

  “等不了多久,谢柔就来了。到时候,还是让她住家里吧。学校虽然新修了教学楼,不过宿舍楼没修……”

  梁红玲只是看了一眼杜国旺,并没有说话。

  听到谢柔,伸向酒瓶的手停顿了下来,最后没有再倒酒。

  梁红斌看着梁红玲的动作,只是默默地叹了一口气。

  抬起手腕看了看时间,“不早了,你们先休息,我去找校长谈谈。”

  “有必要?”

  杜国旺皱着眉头问他。

  “很有必要。”

  梁红斌点头,“你少给谢威说一些不着边际的。尤其是机电系的项目。”

  丢下这句话后,他就起身离开。

  李瑞的办公室并没有因为时间很晚就关灯,现在他几乎是以学校为家。

  跟之前被媳妇儿赶出家门不同,随着新一轮高考即将开始,学校在今年将会有不少新的招生专业开始招生,各种准备而产生的大量工作让他根本没时间回去,索性直接就在办公室放了一张折叠的单人行军床。

  困了,直接就展开行军床睡一会儿。

  此刻,李校长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出去了大半年,你告诉我,招生办这么长时间,才说动27名学生报考我们学校?”

  看着满脸疲惫的招生办主任余国华跟副主任谭和平,并没有丝毫心痛。

  反而大声怒斥他们工作不到位。

  “别的学校可没有派出招生办到全国去收罗人才!在如此情况下,整个招生办出去好几个人,大半年时间,就这么点,79级的实验班,还搞不搞?”

  由不得李校长动怒。

  招生办的工作成果,实在是惨不忍睹。

  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就说动27名成绩顶尖的学生报考哈工大。

  这是全国高考啊!

  通过预考后,有468万人参加的高考,报考哈工大的天才学生,却只有27人!

  让一心想要把实验班扩大到两个班,100人的李校长如何接受?

  结果,眼见高考没有几天了,招生办其他工作人员尚未回来,两人统计了数据,就这么点结果。

  “校长,这不能怪我们工作不努力,同志们都很努力了……”

  余国华忐忑地看着校长,解释着,“之前放的电影,在开始之前都会增加《新闻简报》,那上面可都是以首都为主,而清北的学生几乎每次都出现在上面……”

  “是啊,除了在东北,过了山海关,知道咱们学校的就不多了……长江以南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学生跟家长担心咱们这边冬天太冷……”

  谭和平也急忙诉苦。

  真不是他们不努力。

  招生办到全国除了首都跟沪市之外的大城市去寻找成绩冒尖的学生,可不是为了普通班级的招生,而是为实验班招收顶级人才!

  在没有全国统一的学生资料系统情况下,招生办的工作人员每到一处,都必须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才能知道学生的成绩。

  而很多成绩冒尖的学生,根本就没听过哈工大的名字!

  工作根本就没法展开。

  “这不是理由!”

  李瑞也知道客观事实就是如此,可他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

  “事实如此,这27人,还是同志们费尽心思才说动的。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根本就不在意能不能在大一大二就进入项目什么的,也不在意学校多给一些补贴什么的。”

  说起这事情,谭和平满脸心酸。

  原本他们觉得学生跟家长会非常在意的条件,根本就不被人当成一回事。

  “还有,虽然今年高考依然有大量知青参加,但是在报名之前的预考前,没有几个人知道基础知识扎实的知青都有谁。如果在前两年参加高考没考上的……”

  余国华说到这里,没有再说下去。

  连续两年参加高考,即使现在表现出基础比别人要好很多,那也不符合条件的。

  多花两年时间来学习高中基础知识,考得好,也跟不上实验班的学习进度。

  李瑞一腔怒气却无处发作。

  只能低着头不停地抽烟,这跟计划差距实在是太大了,后续的不少计划都会受到影响。

  余国华跟谭和平两人此刻也只能保持沉默。

  情况反正已经说了。

  校长不接受也不行。

  办公室里的氛围顿时变得压抑起来。

  “哆~哆~”

  虚掩的办公室门轻响了两声,不等里面的李瑞招呼,梁红斌就推开门进来。

  看到余国华跟谭和平两人,愣了一下,随后笑着给两人打招呼,“你们啥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呢。”

  余国华跟谭和平顿时轻松起来。

  “行了,你们也累了,先回去休息,明天咱们再讨论吧。”

  李瑞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力感。

  学校没有什么名气,在外省的优秀学生跟家长都不愿意报考哈工大,甚至没听过,这样的局面,对于一心想要让哈工大回到全国第一军工院校的校长同志打击是巨大的。

  两人早就不想面对李瑞的怒火了。

  跟梁红斌招呼一声,约着有空一起喝酒就告辞离开。

  “招生工作跟预期差有差距?”

  梁红斌询问李瑞。

  “不是有差距,而是差距非常大。到现在,招生办只找到27个愿意报考学校的优秀学生,而这些学生,不一定能满足实验班的基础条件。”

  “那不错了啊!谢威他们班上,原本也才28个人呢。”

  天才根本就不多。

  对梁红斌等兼任实验班专业基础课程教师的人来说,学生多了,所需要花费的精力更多。

  “哪能一样?”

  “怎么就不一样了?校长,咱们实验班是奔着培养学部委员去的,这是你之前说的,而不只是学科带头人。比起全国都熟悉的清北,咱们确实没有多少竞争力……”

  李瑞何尝不知道?

  只是难以接受。

  学校是以培养军工工程师为目标。

  实验班的出现,让李校长跟学校高层动了心思:培养工程师中的工程师,让他们成为学科带头人,引领各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整个培养过程,肯定会随时面临淘汰。

  如果一开始基数就小,等到后面不断因为各种理由被淘汰……

  “这么晚,你来干什么?”

  李校长不想跟梁红斌在这事情上讨论,转而询问对方的这么晚来找自己的目的。

  “关于谢威的,之前我跟国旺他们跟他聊过……”

  梁红斌直接把之前跟谢威的谈话向校长做了汇报,“我想他确实没有出国的想法。”

  李瑞没有发表意见。

  沉思了片刻,“关于来学校的理由,你相信吗?”

  “相信!”

  梁红斌毫不犹豫点头。

  “一点原则都不讲了?”

  李瑞没好气地看着他,显然不满意他的回答。

  “我觉得咱们是因为太过紧张他了。这不仅会给学校带来巨大压力,也会给谢威带来很大的压力。今晚上谈这事情,从他的反应可以看出,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些情况。”

  梁红斌提醒李瑞。

  在谢威的事情上,李瑞有些过激。

  “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休息吧。”

  李瑞显然不想听梁红斌在这事情上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