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50章

作者:葫芦村人

  先进的无人靶机可以进一步检验空军在争夺制空权的缺陷。

  即使不给这200万,也得哈工大负责改进无人靶机啊!

  “问题大了去了!校长,长空一号无人靶机,一架也得40万起步吧?您觉得,五架无人靶机的成本,就能改进,并且大幅度提升无人机的性能?”

  谢威咬牙看着李瑞。

  对方是领导啊!

  难怪学校的系主任们都喜欢在校长面前拍桌子!

  谢威甚至在想,如果此刻有桌子在自己面前,他也拍桌子了。

  瞎几把乱搞。

  200万,很庞大的一笔钱。

  可问题是空军想要只给200万来改进长空一号无人靶机,而李校长还觉得特别划算。

  “怎么?咱学校不是有自筹经费的政策嘛!差点,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想办法!”

  看着谢威的异常反应,李校长满脸都是不解,“空军的经费可不好要,现在咱们能从他们手中要来200万,已经非常不错了。”

  他以为谢威不知道目前的局势。

  不只是空军,前两年开始,军费就在不断地削减。

  伴随而来的便是全国所有军工单位计划订单的减少。

  “现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已经爆发,在这之前国家就已经警告了南猴多次,他们依然没有丝毫收殓。在这样的情况下,军工厂的订单不断地在削减……”

  李瑞的话,其实就是为了让谢威认清事实。

  他不清楚谢威每天都会看报纸,关注各种新闻以及国家政策。

  他不知道的是,谢威比他了解的更清楚。

  谢威从一开始就清楚对越自卫反击战是避免不了的,在那之前,国家依然削减了军工订单,即使反击战爆发,各大军工厂依然没有增加丝毫的计划。

  从备战、备荒,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的年代开始,国内一直都是学习苏联模式,军工生产为主,所有的军工厂都是饱和生产。

  炮弹、子弹、手榴弹等,再打一次世界大战都绰绰有余。

  而国家高层都清楚,自卫反击战不可能打太长时间,只是反击而已,让自认为自己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一切都牛得不行的南猴知道他们惹不起,不再蚕食中国领土,老老实实地就行了。

  现在,国家的基本国策就是安心赚小钱钱、完善基础配套,科技上尽量缩小跟国际的差距。

  仅此而已。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只希望安心种田而已。

  “校长,我理解。自卫反击战规模不会太大。可200万,搞这项目……”

  自卫反击战,前期时间不长就撤军了。

  可后面猴子不甘心,轮战打了十年呢。

  谢威不关心那些。

  即使霹雳-4空空导弹改进了,到南边反击战的战场上,也很难捞到实战检验机会的——从反击战开始,猴子的空军,基本上也就没有什么存在感。

  哪怕他们的战机更加先进。

  “空军不给,咱们一分都没有呢!”

  “没经费,可以不搞或是慢慢搞。现在给了经费……”

  谢威无语地看着李校长。

  平时那么精密的一个领导,怎么在涉及到经费的问题上,就不行了呢。

  “行了。我明白了,你只管按照自己的计划跟进度来,经费不够,我来想办法……”

  李校长依然没有意识到中间的问题,让谢威不用担心经费问题,“对了,香江开设公司的事情,部里领导经过讨论后决定,给予120万港币,不过……”

  说到这里,李校长停顿了,看着谢威。

  “怎么?”

  谢威不解。

  120万港币,比他之前提出来的,已经多了20万港币。

  “部里要安排人员参与到里面。”

  李瑞一脸紧张地看着谢威的反应,他很清楚,谢威为了校企办的独立,都能跟自己顶牛争取权利,现在部里安排人进来,香江的公司,可能就没那么好管理。

  “以谁为主导?”

  谢威眉头皱起。

  主导权才是最重要的。

  “以学校为主。”

  “那就没任何问题。反正那边需要人,国内能提供的人多一些,咱们在招聘就少一些。国内成本肯定要低很多的……”

  谢威可没想过国内安排过去的人员跟国际雇员一样的薪资待遇。

  之前他就向吴涛等人解释过,国内领导干部属于体制内,即使是公司,也可以跟政府单位平调。

  “行。你先休息,明天我们就回学校。”

  见谢威不反对部里的人参与到香江的公司,李瑞也松了一口气。

  “空军给了200万经费,他们不提供人员吗?”

  谢威问李瑞。

  李校长愣住了,“他们就给200万,还安排人来指手画脚?”

  “指手画脚的人肯定不要,就这200万,怎么也无法满足项目所需……而研发人员,是学校最缺乏的……”

  “明白了。小子,你一会儿先休息,我出去一趟。”

  听到谢威的提醒,李校长也不顾此刻什么时间,转身就向着外面冲去。

  “……”

  看着李校长如此,谢威愣了好一阵。

  最后只是摇头苦笑,又开始干自己尚未完成的工作。

  当天晚上,也不知道李瑞什么时候回来的。

  第二天谢威醒来洗漱时,李瑞双眼布满了血丝,满脸兴奋地给谢威说:“空军同意安排20名技术人员到学校……”

  对于这样的结果,谢威不置可否。

  让空军给钱?

  难。

  要人其实也不容易,可相对给钱,空军部的大佬们自然会选择给人。

  两人回到学校的时候,从南航调过来的十多位长空一号无人机的技术团队已经到了学校。

  当听到负责人是谁后,李校长顿时仰天大笑:“哈哈哈,当年哈军工从咱们学校抢走的人,终于回来了!以后,咱们得把原来被抢走的人员全部弄回来……”

  “……”

  李校长的话,让谢威愕然不已。

  来学校的长空一号团队,跟哈军工有关系?

  还是当年哈军工从哈工大抢走的人?

第127章 究竟谁才是真的资本家!

  “人是从学校去哈军工,然后去南航的?”

  看着李瑞一脸得意,谢威开口问道。

  中国无人机之父赵熙,是北航毕业,然后进去空军试验基地,前期主要负责改进长空一号无人机,并以此积累了大量无人机经验。

  最后因为在无人机领域做出的贡献被誉为无人机之父。

  从南航来的,肯定不会是无人机之父了。

  “对,冯秉义同志是当初长空一号课题小组成员,精通无线电遥控技术……”

  李瑞得意地向谢威介绍着从南航过来的团队负责人跟几名核心骨干。

  这些人属于建国后哈工大从全国召集的800勇士中的,在哈军工成立时,被首长要到了哈军工学校担任老师。

  在哈军工南迁时,一部分被分到了南航。

  现在被部队安排来支援长空一号改进工作的骨干团队,都是从南航调过来的。

  “南航能同意放人?”

  谢威并没有李校长的欣喜,他可没有李校长那种只要学校能搞军用技术,不管不顾的心态。

  刚恢复高考才两年时间,全国到处缺人,培养人才的各大院校,同样缺乏师资,很多学校有专门的师资班,甚至在全国各地,为了补足基础教育系统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全国很多地方都成立了中专级别的师范院校。

  哈军工分配到南航的骨干,居然愿意安排到哈工大。

  南航不缺人么?

  还是南航的领导认为人借调到哈工大后,还能回去?

  必然有问题!

  “怎么就不同意了?部队的命令呢!何况,改进长空一号性能的项目,属于重点项目……只有更灵活的无人机,才能更好地在实弹打靶过程中发现防空的不足,并且加以改进……”

  李校长疑惑地看着谢威。

  平时谢威比谁都精明,怎么就在这事情上犯糊涂了!

  人都来了呢。

  看着李瑞的神情,谢威瞬间闭嘴,到了嘴边的话都给咽了回去。

  “晚点你跟他们见一下,他们熟悉长空一号的技术,而控制系统,咱们学校更熟悉,双方商量一下,先拿出方案。空军给这两百万,可不好拿啊!”

  “校长,项目进度如果快,空军还会追加经费吗?”

  谢威的话,让李校长瞬间愣了。

  后续追加经费?

  这个没谈啊。

  看到李瑞的表情,谢威就知道了:校长怕是又被空军给坑了!

  200万的经费,在长空一号无人机的基础上搞一款更先进的无人机!

  “额~进度快,只要有了一定的成果,部队应该会追加经费的……”

  看着谢威的眼神,李校长没来由地一阵心慌。

  根本就不敢告诉谢威,自己为了从本就穷得不行的空军要到经费,费了很大的力气,甚至不惜拍着胸脯保证,这200万之外,学校利用自筹经费的政策,把不足的方面给补足。

  校企办赚钱的速度,好像跟不上学习搞项目的速度?

  而谢威,是校企办的幕后负责人呢。

  “那啥,谢威啊,咱们出去了好几天了,校企办那边对接化工局以及百货商店等的事情,应该差不多了,你去看看吧……”

  谢威的眼神让李校长有些心慌。

  生怕再继续说下去就露馅了。

  索性就让谢威去找吴涛他们了解校企办的进度。

  谢威默默地叹了口气,感觉之前忽悠着校长去问上级要自主立项、自筹经费的政策,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之前他以为自己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慢慢引到校企办做好基础布局,再慢慢扩大。

  学校庞大的科研能力,很多技术成果都能转化成产品,问市场要经费。

  他低谷了学校领导们在涉及到军用技术项目时候的那种疯狂劲儿,尤其是校长这个从战场上下来的……

  学校现在可找不出来熟悉市场经济的人。

  甚至,因为是理工院校,连管理人员都没法自己培养,还得想别的办法来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