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27章

作者:葫芦村人

  “……”

  李瑞的话,让谢威有了问候他家女性亲属的冲动。

  实验班的课程本来就多,而且还需要参加到各个项目中去。

  第一学期因为这些课程,并没有跟其他班一样专门上政治思想课,李校长跟班导罗浩都一致认为:学生都是上过山、下过乡的知识青年,政治觉悟高,每周班会时开开思想会议就好。

  这事情要是传出去,到时候全班都得暗中骂谢威。

  以老家伙的尿性,肯定会传出去的。

  “领导,空对空导弹,也属于国家军事机密,我还是不去了解了……”

  说完,就想开溜。

  结果被李瑞一把抓住一只胳膊,拖了回去。

  “小子,其他的你跟我耍脾气、玩心眼儿,我不跟你计较,但是这事情,你要是敢跟我瞎咧咧,哼哼……”

  李瑞没说后果。

  但是脸上那神态……

  威胁!

  绝对的威胁。

  谢威此刻是一点抗争的心思都没有。

  心中不由嘀咕,“老头该不会以前是空军吧?”

  这个念头刚闪过脑海,他就急忙把这想法给摒弃了:单挑17个堂口时,战机还在用机枪跟机炮近距离缠斗呢。

第112章 红外技术一代跃三代,过年用空空导弹跟靶机放烟花

  没人回答谢威的疑惑,于国峰默默起身拿杯子泡茶。

  李瑞端着空搪瓷茶盅,不知道想着什么。

  谢威脑海飞速电转,努力回想着记忆中有关空空导弹的技术。

  具体技术不了解。

  只要知道材料,知道名字,自然就有了方向,让专业的人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他的目光不时在李瑞跟于国峰两人身上来回移动,希望从他们的神态跟反应中获得一些信息,奈何这两人精得很。不仅说话,连眼神交流都没有。

  于国峰不了解空空导弹的项目?

  不可能的。

  袁振越去找项目团队负责人了,一会儿要谈关于空空导弹的事。

  绝对属于机密消息,于国峰要是没参与就不会留在这里。

  “校长,你找我们?”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门外走廊响起了脚步声。

  一名带着黑框眼镜,50出头的国字脸跟一名40出头的中年人出现在了办公室。

  两人都是一脸疲惫,双眼布满血丝。

  典型没休息好的症状。

  “谢威,这位是学校空空导弹项目负责人赖桂昌教授,另一位是石宏伟副教授……”

  李瑞介绍着双方。

  “你就是谢威啊!早听说你了,一直都没机会见到。后生可畏啊!”

  赖桂昌打量了谢威好一阵,才笑着向谢威伸手。

  谢威尴尬地陪着笑,“赖教授,您好。”

  “芯片搞出来了?”

  石宏伟在跟谢威打了招呼后,开口问道。

  这让谢威瞬间明白,得益于李瑞,学校只要跟芯片沾边的项目团队,应该都知道自己的名字了。

  “芯片生产了一批,在于主任办公室里呢。”

  谢威看着石宏伟两人,琢磨着自己不能主动开口问空空导弹项目的进度。

  李瑞肯定没安好心。

  天知道他给自己挖了一个什么样的坑。

  “这小子说利用这批芯片可以解决目前困扰所有项目的脱靶问题……”

  李瑞没给谢威转移话题的机会,直接就进入了正题,“学校负担的这部分工作好长时间了,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部队那边的态度你们知道,再没有成绩,就没经费了,项目跟我们没关系了……作为专业人士,你们听听谢威的想法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说完,李瑞看向谢威。

  一副“请开始你的表演”的模样。

  原本还笑眯眯的赖桂昌顿时皱起眉头看着谢威。

  他们接手的空空导弹,属于国家机密。

  校长让一个新人直接参与进来?

  倒不是说赖教授看不上新人,而是目前项目已经进入了瓶颈。

  “谢威同学,关系到空空导弹是否命中目标的不只是数据处理系统。”

  石宏伟提醒谢威。

  谢威点头,幽怨地看了一眼李瑞这老家伙,自己能不知道么?

  关键老头连辩解的机会都没给自己。

  非得赶骡子上架。

  “赖教授、石教授,能说说目前咱们项目情况吗?”

  谢威没有先回答,希望先了解项目情况,确定究竟是霹雳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

  霹雳-1是国内第一款空空导弹,仿制苏联K-5的型号,属于雷达型的全天候空空导弹,具有“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受限于技术水平,这款导弹内部采用电子管技术。限于歼-6的机载雷达作用距离不到10公里,搜索转为自动跟踪距离只有3.2公里,可发射导弹距离为2.5公里,导弹射程不超过4.5公里。

  在74年就已经被淘汰。

  根据AIM-9得来的霹雳-2,是目前空军主力格斗导弹。

  霹雳-3是鉴于霹雳-2性能不足,为了给歼-8配套,专门改进导引头性能,增大导引头作用距离,改善对目标截获/跟踪能力,增大升力面积,以此来提升制导精度、攻击能力等的空对空导弹。

  目前尚未获得设计定型,甚至处在定型就落后的尴尬局面。

  霹雳-4,以AIM-7麻雀为基础自主设计,同样因为技术原因,到现在应该是样弹都没完成,反正同样是一款研发成功就落后的东西。

  霹雳-5是对霹雳-2的改进,从原本的被动红外制导改为半主动雷达+被动红外制导,还要好几年才定型,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空军战机的主力格斗弹。

  各种早期型号,刚才谢威都已经从脑海中过了一遍。

  他不确定学校搞的是哪一款。

  不同的导弹,制导系统不同,侧重点不一样。

  “霹雳-4项目,主要由612研究所设计研发,学校承担的工作主要是改进控制系统、提升制导能力……”

  霹雳-4!

  那款定型就落后,根据在猴子战场上得到的AIM-7麻雀残骸仿制改进而来的空对空导弹!

  麻雀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服役。

  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

  从诞生一直到90年代,衍生多个型号,一直是西方空军的主力格斗弹。

  国内搞的,不只是半主动雷达制导,还有被动红外制导。

  两种制导方式,任何一种在落后的电子技术水平下,都无法展现出先进的性能。

  何况,现如今的被动红外导引头使用非制冷硫化铅这种灵敏度低的材料,信号处理使用的还是模拟电路……

  由于硫化铅探测器的灵敏度低,只能探测飞机尾喷口,最大作用距离也仅仅只有5公里左右;再加上采用动力陀螺式跟踪稳定平台,跟踪范围只有±12°……

  电子管时代的东西!

  听完介绍后,谢威心中有了底。

  “赖教授、石教授,学校项目团队在发现无法以现有基础提升导引头的作用范围,就没想过用其他灵敏度更高的材料替代吗?”

  “哦?”

  谢威的提议,瞬间就让赖桂昌来了兴趣。

  石宏伟虚眯着眼看着谢威,“换成什么材料?”

  “锑化铟,纯度越高,对红外辐射感应越灵敏。”

  谢威想都没想就开口说道。

  高纯度锑化铟,是第三代红外制导的关键核心材料。

  现在还没有开始追求视距外打击,空战的作战方式依然是以狗斗为主。

  追求超视距外打击属于信息化时代,很快就会来临。

  雷达跟航电等技术基础也差,配套跟不上。

  哪怕现在的锑化铟纯度低一些,对红外探测敏感度也比硫化铅强多了。

  “学校数控系统需要各种高灵敏度的光敏元件,目前国内能提供的各种材料这边都有过详细的测试……”

  为了避免自己说出锑化铟这东西让人怀疑,谢威拿出了刚到学校不久就准备好的理由。

  数控系统的控制,需要大量高灵敏度的光敏元件参与进去。

  系统研究团队自然少不了去跟光敏材料打交道。

  谢威那时候就考虑过,只是根本就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用上。

  锑化铟属于半导体材料。

  至于红外探测跟自动控制的光敏元件有什么关联,就懒得解释了。

  谢威解释了理由,却没人多关注丝毫。

  “锑化铟?之前试过。灵敏度太高,探测到的数据太多,控制系统无法快速处理,甚至会因为数据过多而造成系统宕机,在追踪过程中掉落……”

  赖桂昌看着谢威,苦着脸解释。

  早就有了锑化铟的研究。

  “所以,这就需要运算能力更强的高性能芯片了。导引头一换,把内部数据处理水平提升上去,我想没什么大问题了……”

  谢威越说越放开。

  “……”

  看到谢威跟赖桂昌与石宏伟两人你来我往说得头头是道,一开始还能听明白的于国峰,到头来就感觉一脸迷茫。

  后面好像说的不是导弹的问题了吧?

  李瑞早就放弃了。

  他从一开始听到谢威口中说出各种材料、原理什么的,就感觉到周公在招手让他去约会。

  “这样,谢威啊,学校实验室有材料,你这段时间辛苦一下,跟我们一起论证是否可靠。”

  虽然是商量,语气却不容置疑。

  赖桂昌一点都没给谢威回绝的机会。

  “离过年还有好几天呢。没有一剑在手,空军战机本来就腿短,要是遇到外敌入侵,难不成用机炮跟人家几十公里甩的棍子干?只有咱祖国蓝天在自己战机保护下,才能好好过年!享受团圆!”

  仿佛看出了谢威心中所想,李瑞没好气地数落着他。

  MMP!

  谢威差点就骂出来了。

  这是过不过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