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第115章

作者:葫芦村人

  一个远程火箭炮项目就给80万!

  这老家伙是彻底不要脸。

  “你也别想着去找他,他开完会,就跟任副部长回部里汇报工作了。”

  杜国旺一脸怒其不争的表情看着谢威,“部队不支持、上级不支持、学校也反对的项目,真不知道你怎么想!方鹏举是个疯子,要不是他在火箭发动机等领域水平确实不错,学校都让他去扫厕所了!这家伙之前可没少把动力实验室的经费用到他那个疯狂的项目中……”

  “……”

  杜国旺不说,谢威还真不知道方鹏举有这些黑历史。

  一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杜国旺的话。

  杜国旺却没有因为他沉默就作罢,继续黑着脸说道:“学校发现方鹏举挪用经费搞超远程火箭炮后,直接把项目跟经费细分到动力室每个人。他依然不死心,以其他项目名义搞超远程火箭炮实验……亏得你小子平时那么精明,怎么在这事情上犯糊涂!”

  “杜主任,校长开会时没说火箭炮是为出口?”

  谢威知道杜国旺是为自己考虑,别说超远程火箭炮,哪怕射程远点的火箭炮发射系统,都不是80万能搞出来的。

  火箭炮的前景,他解释都难以解释得通。

  从杜国旺这态度就能清楚。

  倒是经费的问题,李瑞过分了。

  “你又不是不知道李瑞多不要脸。直接以出口为理由,要求项目80万花完,经费由校企办出。学校不干涉校企办财政,火箭炮是校企办为出口创汇准备的……”

  艹!

  难怪杜国旺一看到自己就没有好脸色。

  敢情李瑞那老家伙不想出钱。

  想着射程上百公里的远程火箭炮前期准备阶段所需经费不高,80万作为启动经费倒也勉强够用。

  李瑞要玩套路,跟火箭相关的技术直接整合到学校的火箭项目中去,搭载平台直接用其他单位现有的。

  校长有张良计,谢威又不是没有过墙梯。

  倒也没太当回事。

  晚饭时,连梁红玲也在问谢威怎么就支持了方鹏举的项目。

  搞得谢威更不知道如何回答。

  这倒是让谢威发现,方鹏举在学校人缘不咋样。

  “谢威,校企办后续发展你有什么想法?”

  回学校的路上,王征没有问谢威关于方鹏举超远程火箭炮项目的事,在他看来,谢威愿意支持,肯定就已经进行了通盘考虑。

  转而询问谢威校企办接下来的发展安排。

  吴涛跟他是校企办负责人,两人原本都是助理,没有企业管理经验,尤其业务开拓方面。

  完全就是两眼一抓瞎,直接按谢威的安排来干。

  “合作的化工厂找到了吗?”

  谢威一边走,一边扭头问王征。

  不等王征回答,就继续说道:“实验室条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AES、香精之类的日化产品核心材料必须由校企办能掌控的化工厂生产。”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除非专利法搞出来,谢威清楚即使刚开始有了专利法,都没有太大作用。

  “校企办投资建设工厂时间来不及,花都油脂化工厂生产线只需要经过简单修改,增加一些设备就能投入大规模生产。明年五一将会正式投产。”

  王征目前在跟花都油脂化工厂对接,更清楚具体情况。

  “既然赶不上,就找有相关生产线的厂,稍加改造就能投入生产。这些关键原材料的需求也不是太大,初期产能要求也不高。”

  谢威想了想,提出了建议。

  学校有生产工厂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实训基地。

  对学生跟工厂都是好事。

  生产型技术也不需要放在学校化学实验室,不然这些面向市场的技术研发实验会挤占学校不多的实验空间跟设备。

  李瑞那老家伙一点都不负责。

  按理,应该由李瑞去跟哈城化工局沟通,找一家化工厂,直接划拨到校企办。

  “哈城没有合适的化工厂,沈城那边……”

  想到沈城的情况,王征就头大。

  所有厂对合作都欢迎。

  可听到要给钱买技术,后续还得分利润,就没谁愿意了。

  “四平联合化工厂的情况了解不?”

  “啊?”

  王征疑惑地看着谢威,“听说过,并不是很了解。估计跟沈化差不多。”

  “王哥,校企办是试点,任何工作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这估计……”

  王征的态度让谢威不满。

  四平那么大一个化工厂,生产种类比沈化更齐全,双方可以有更多合作机会。

  结果校企办的负责人不知道!

  目前日化产品将会是校企办主要收入来源。

  负责人如此态度,谢威能满意才是怪事。

  “那行,我跟吴主任商量一下,尽快去四平了解情况。争取能合作。”

  见谢威不悦,王征急忙说道。

  “如果无法合作,就承包他们相关生产车间,生产配方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谢威再一次强调配方跟工艺掌握在手里。

  “承包?”

  见谢威在昏暗的路灯下,神色严肃得可怕,本想质疑承包根本就没可能的王征,最终什么都没说,默默点头答应。

  “王哥,改革刚开始,各单位不了解政策,也不清楚如何操作,校企办要是无法掌握合作过程的主导地位,未来很难发展。没有专利保护,一旦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合作单位什么都能干出来。”

  谢威担心王征不当回事,再次强调。

  没有专利保护的时代,核心竞争力只能保密,严格控制在自己手里。

  AES跟人造香精的工艺配方不算特别复杂,专业人员知道流程、大体配方,对实验几次就能摸索出来。

  开始可能不完善,性能不那么好,为了利润,那些生产工厂可不会管质量如何,会直接投入市场。

  甚至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改革开放后,一开始各种制度不完善,有那么一段时间,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横行,甚至把最开始开发出产品的厂家都搞死。

  谢威不把核心材料的工艺配方交出去,不只为了让合作方老老实实分利润,更为了尽可能避免仿造产品的出现。

  “可承包这事情……”

  “改革嘛,大家都没有经验,只要能有利于单位的发展,上级主管部门肯定不会干涉的。下属单位发展越好,对领导的好处就越大。”

  黑猫白猫论什么时候出现的谢威不清楚。

  从改革开放后,干部的升迁考核标准中有一条最硬性的:GDP!

  谁能让下属单位发展更快,谁就能获得更大施展才华的舞台。

  “对了,王哥,你们走之前找一下于主任,他那边有个四平那边的联系方式,去那边,可以先通过那人了解一下情况。”

  想到当初火车上那个一路上热情无比想要给自己介绍进步女青年的大妈,谢威觉得,或许真能通过对方熟悉四平联合化工厂。

  至少,比吴涛跟王征两人如同没头苍蝇一样乱闯。

  “好!”

  回到宿舍,谢威没有再学习。

  坐在宿舍的桌子边,思索着目前校企办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在笔记本上把现有资源系统地梳理了一番。

  李瑞跟其他校领导签字盖章,不会再对校企办的财务插手。

  吴涛跟王征两人只要不是脑袋被门夹了,前面几年不会反对谢威暗中掌控校企办。

  一点经验都没有的两人按照谢威的意思发展校企办,做好了,成绩是两人的;做得不好,还能往谢威身上推责任。

  到最后谁都不用承担责任。

  第二天一早,王征先找了于国峰,拿到他手里的地址,随后就跟吴涛两人一起踏上前往四平的火车。

  从哈城到四平并不远,中午就能到。

  谢威甚至都没有再去思考关于远程火箭炮的事情。

  方鹏举没有来找谢威,让谢威也乐得清闲。

  转而把精力投入到了计算机项目上。

  他没有参与到计算器的进一步改进设计工作中,而是跟于国峰两人商量,准备开发自己的计算机语言:汉语编程语言!

  计算机要发展,需要拥有更多功能,更高性能。

  所有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各种计算机程序。

  编程语言,将是基础。

  谢威提出开发一种以汉语为核心、华夏思维为基础,面向组件、对象,开发一款具备跨CPU、平台不相关特性的国人专用程序设计语言。

  以此避免国内学习计算机前,还需要专门学习英语。

  采用无限寄存器跟有限核心词库相结合的模式,以此实现汉语言词素自由组合;

  融合编译器跟解释器,让中文代码语言既可以指令,又能进行编程……

  于国峰对谢威的这种想法非常支持。

  不只是他参与进来,更给自己朋友、同学、学生写信,希望他们也参与开发。

  前期需要准备的工作太多。

  如此庞大的系统项目,绝不是谢威跟于国峰两人,甚至整个哈工大计算机专业的人参与进来就能解决的。

  最基础的核心是必须在硬件中植入汉语指令集!

  不管计算机技术如何发展,基础依然是由0跟1组成的二进制机器语言。

  随着技术发展,计算机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电子管时代使用的一串串由0跟1组成的指令程序,用到运算速度更快的晶体管计算机中,无论是编程还是维护,都太困难了。

  一旦程序出现错误,会让维护人员崩溃!

  于是乎,使用简洁字母、符号串代替特定指令二进制代码的汇编语言应运而生。

  采用汇编语言设计的程序,依然需要翻译成0跟1,才能让计算机读懂。

  汇编语言程序跟机器语言程序一样,都是对硬件的操作,每一条指令只能对应实际操作的一个细微动作。

  集成电路、大规模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后,汇编语言就变得冗长、又开始让程序员头痛。

  将许多相关机器指令合成单条指令,去掉与具体操作有关却与完成工作无关细节的高级语言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计算机程序语言实际分为三个层次:

  最低层是0跟1的机器语言;

  中间层是汇编语言;

  最高层是高级语言。

  不管多高级的语言,都需要通过中间的汇编语言翻译成最底层计算机能理解的0跟1代码!

  如果汇编语言依然是英文指令,高级语言是否用汉语都没有任何意义。

  这也是几十年后所谓的“汉语编程”骗局。

  汉语编程被吹得神乎其神,甚至上升到国家安全高度。

  即使在进口芯片留有后门被曝光、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汉语编程语言也没有获得国家审评通过,更没有得到国家大力扶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