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港岛开始当世界首富 第728章

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而水泥对于基建重要性是非常大的,如果是不合格的水泥,是无法来承担修建那些大型工程的。

  当然,章廷知道,国内是有国产水泥厂的,但是,国产水泥厂生产出来的水泥质量如何,很难说。

  另外,欧美和东洋都有水泥厂,这些水泥厂是否有进入国内的可能,现在也是很难说。

  但是,香江的华潤公司主要业务是进出口业务,在和银河投资公司合作多年,也很清楚这青洲英坭生产的水泥质量非常好,符合各类基建的建筑材料标准。

  这种情况下,张光钭离开香江前,准备和章廷谈一谈这件事,也算是为香江华潤公司留下最后一个项目了。

  当然,章廷的青洲英坭能够和华潤公司合资,确实也算是他离开前的功绩之一。

  章廷此时在想,那些前往国内考察,陆陆续续返回来的白人高管,其实大多数都是不建议章廷对国内投资的。

  甚至,包括韦理都不赞同。

  章廷也知道这些白人的谨慎。

  如今,张光钭,张政则是希望华潤公司能够和章廷的青洲英坭公司合资生产水泥,而且是针对国内市场。

  章廷觉得确实是不错。

  从现在来看,国内水泥的需求量一定会是越来越大。

  但是,在这之前,国内的情况,章廷也知道,像那些农村基本上都是土坯房,修建的土坯房,瓦房,是没有砖头,更不可能有水泥的。

  那么只要遇到下雨天,到处漏水是很正常的。

  相反,如果有水泥销售,价钱又合适的情况下,谁不希望买水泥回去修建更好的房子呢?

  即使是土坯房,涂抹上那些水泥混泥土,起到的作用,就要大太多了。

  看到章廷不出声,张光钭还以为章廷在担忧什么。

  “章先生,不知道你有什么问题吗?”张光钭问道。

  “张先生,是这样的,我之前也派了许多高管回国内考察,但是,从现在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高管并不是很赞同在国内投资,认为风险非常大,再加上政策各方面还没有稳定下来,所以,他们担心投资成了打水漂。”

  张光钭,张政在香江那么多年,自然很清楚香江那些人,特别是那些白人的谨慎。

  他们能够那样想也是很正常。

  当然,如果这件事,章廷需要征求那些下属的意见,怕是大多数可能不赞成。

  “不过,你们放心,对于国内建设,我还是非常支持的。而且,你们这次提出华潤公司和青洲英坭在国内合资修建水泥厂,我觉得也是不错的合资投资。这样吧,我到时和青洲英坭的高管谈一谈,他们没问题后,会是找张总经理谈。”

  听到章廷答应下来,这二人终于松开了一口气。

  从书房上下来。

  章廷目送这两人上到车上离开。

  张光钭此次离开香江,以后基本上是不会再回香江了,也就是说章廷下次再见到对方,可能也就是在燕京了。

  至于张政,章廷可能还会继续和对方打交道。

  。。。

  当天下午。

  除了包裴慧过来外。

  前些时间回国内考察的青洲英坭总经理布鲁克,上午接到劳纳小姐的电话后,下午三点半,布鲁克亲自坐车前来。

  他也是在十月下旬,然后从香江九龙站坐火车前往国内考察,可以说是第一次踏入国内,在看了国内的大城市,小城市,城镇,农村等等。

  从某方面程度上来说,他觉得国内的水泥需求量是非常大的。

  只是,当时布鲁克考虑到国内的政策问题,真的想让青洲英坭在国内考察,还是很难。

  此时,章廷和包裴慧已经在等他。

  “老板,包小姐,下午好。”

  “布鲁克,下午好。”

  双方相互打招呼。

  然后在花园餐厅那里喝下午茶。

  看得出,布鲁克前些时间回国内考察,看来也瘦了一些。基本上那些考察完,风尘仆仆回到香江的,不少都是瘦许多。

  主要还是吃不好,睡不好,交通不方便导致的。

  现在章廷没有和布鲁克谈正事,只是在那享受英式下午茶。

  有红茶,糕点。

  对于来自Y国的布鲁克来说,这些英式下午茶,他还是很喜欢的。

  喝完下午茶,填饱肚子。

  章廷和布鲁克上到二楼书房。

  “布鲁克,你前些时间和青洲英坭高管回国内考察那些考察报告我看了,不知道你本人现在对于国内考察是什么想法?”

  想法?

  其实,他一直让人陆陆续续给章廷送回那些考察报告。

  “老板,国内是有国营水泥厂的,但是,质量很一般。而且,他们实施的国企公有制,我亲自去那些水泥厂参观过,无论是技术,还是工人各方面来说,和香江这边完全无法相比。当然,价钱和国内大多数人收入相比,还是贵了很多。如果是我们青洲英坭来生产,国内靠近水泥生产原材料的地方,那么成本还是可以继续下降。另外,如果能够往基建各方面发展,可能对于水泥的需求量是更大的。”

  “那你是否赞同在国内投资水泥厂?”

  “这个。”布鲁克显得很犹豫。

  章廷也就猜到是什么原因。

  “你在担心政策和市场销量问题?”

  “老板,确实是这个。”

  谁知道到时刚刚修建好新的水泥厂,直接一个政策也就收走了,他能够说什么?

  还有就是生产那么多的水泥,万一国内不需要,难道又是出口到海外?

  “我这些天,一直在考虑国内投资的事。当然,像你那样担忧的高管很多,我也非常理解。不过,这次倒是有一个不错的办法。上午的时候,香江华潤公司两位负责人亲自来见我,希望华潤公司和青洲英坭在国内合资创办水泥厂公司,一起合资,而且华潤公司在国内有很多的订单和需求量,只要生产出来,水泥产品合格,就不用担心出售不了。也就是说,这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香江华潤公司?

  布鲁克当然知道。

  但是,他知道这一家公司是Z资公司,主要是负责国内大宗货物进出口的,在香江还是比较神秘的那种。

  没想到,现在主动提出和青洲英坭合资在国内成立水泥厂,布鲁克想了想,觉得也不是不行。

  毕竟,华潤公司总部在香江,真的出什么事,到时也可以找上华潤公司。

  “老板,如果是那样,我觉得可行。”

  “这样吧,你到时和香江华潤公司新的总经理张政先生先谈一谈,确认没问题后,我们可以和他们在国内合资修建新的水泥厂。其中,我们提供资金,技术,管理以及人才,华潤公司则是提供土地,水泥生产原材料来源,工人,政策,税收等问题。至于双方合资各占股份比例,你和他们谈。”

  “是,老板。”

  双方谈好。

  从楼上下来。

  布鲁克也就准备先回去。

  对于章廷来说,他却是一直想国内投资找一个突破口,倒是没想到,此次青洲英坭和香江华潤公司合资创办国内的合资水泥厂,倒是一个不错的突破口。

第574章 银河投资公司正式收购布兰尼夫国际航空公司!

  1978年12月7日。

  星期四。

  香江启德国际机场。

  下午五点半。

  一架从旧金山直飞香江的国泰航班,安全降落在机场上。

  从飞机上下来的,除了一部份华人乘客,还有一些白人乘客。其中,人群中,戴着帽子,穿着西服的正是麦理思。

  麦理思从伦敦直飞去纽约,再从纽约飞去布兰尼夫国际航空公司总部所在地达拉斯,这是得克萨斯州第三大城市,全美第八大城市,但是,M国国内有飞机直飞达拉斯,但是国泰还没有。

  正是因为那样,麦理思在达拉斯呆了很长时间,见了布兰尼夫国际航空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一直在谈判。

  本身这一家航空公司面对新的法律出现,导致航空公司竞争力不大,已经开始出现亏损。不过,按照公司的情况,至少还是可以熬两三年的。

  如今,银河投资公司总经理麦理思出现,并且希望收购这一家航空公司。

  这一家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主要是租借其他航空公司的,真正属于自己的资产不多,除此之外,主要资产的,是这些年在德克萨斯等地区积累下来的多年客户,还有就是飞行员,维修人员等等。

  至于这一家航空公司的管理模式,在麦理思看来则是差了一些。

  以至于麦理思和他们在谈收购,那些股东一开始并没有出售的意向,但是,麦理思也和他们说了,按照现在这一家航空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即使不出售,到时也只能是破产倒闭。

  相反,现在银河投资公司收购下来,还有活下来的可能。

  这种情况下,那么这一家航空公司的高管,以及那些雇佣不至于到时没有工作,需要换其他工作。

  正是因为这样,麦理思和他们在那谈,期间麦理思也说要去见其他M国航空公司。

  主要是M国航空公司是真的不少,高端的,中等的,甚至廉价的航空公司很多。

  毕竟对于M国人来说,M国太大了,铁路又不发达,如果想到另外一个地方,坐飞机是最方便最快速的。

  正是这种环境下,才产生了M国那么多的航空公司。

  但是,也因为之前法律政策还没有出来前,各地方的航空公司都是受保护的,现在新的法律政策出来,就看各自管理能力,服务水平。

  那些管理能力差,服务水平差的航空公司,自然也就只能倒闭。

  回想起在M国这段时间。

  此时麦理思已经来到启德国际机场的码头那里。

  现在那里有游艇在等着他。

  在麦理思上到那艘游艇上。

  坐着游艇离开这里,往皇后码头过去。

  从皇后码头上去。

  章廷的保镖已经在等着。

  麦理思上到车上,坐车往太平山别墅过去。

  。。。

  太平山别墅。

  鈡楚虹家。

  章廷已经提前下班过来这里等着。

  保镖停车下来。

  车门打开。

  麦理思刚刚从车上下来,按门铃后。

  女佣人出来带麦理思进去。

  “老板,我回来了。”

  麦理思已经见到老板和那位鈡小姐。

  “麦理思,辛苦你了。”

  章廷和麦理思上到楼上书房。

  关上门后。

  麦理思说起现在他在M国收购布兰尼夫国际航空公司的情况,花了麦理思差不多半个月时间,甚至还是提出收购的假想敌情况下,最终还是顺利收购了这一家航空公司。

  其中,这一家航空公司,主业是航空业,除了航空业外还有酒店,零售以及旅游子公司。

  历史上,在1982年这一家航空公司主业倒闭,但是,其他附属公司,像酒店,零售以及旅游子公司则是活下来。

  实际上,这些公司都是依靠航运业积累的乘客发展起来的。

  但是,在燃油成本和1978年《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案》出台后,这一家航空公司在1982年实在熬下去,只能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