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基本上,都是一些人在一家公司干到退休为止,公司给提供的一笔养老金,而那些普通自由职业者,除了自己积蓄或者儿女给的外,根本就不可能拥有那样的养老金。
以至于现在这些老人,只要还活着,都要出去干活,无论是捡破烂也好,还是做其他一些工作也要,反正也就是需要有钱才能够生活。
也就是说,香江总督府可能知道有这么一批人住着笼屋,但是,根本不会提到,也不会关注,至于那些公屋,怕是他们申请不了,申请到怕是也无法居住。
这种情况下,这些人,现在群体也是很庞大,可能也有几十万,但是,真正关注的人并不多。
章廷在那问,身旁的记者在旁边记录和拍照。
“老人家,那你平常做什么工作?”章廷看向一位年纪应该也有六十多岁的老人问道。
“章爵士,我以前是在港口搬运的,后来这苦力活做不了,也就在一些米行搬运,但是,现在这些也做不了,也就在外面捡一些破烂来卖。”
。。。
基本上这些人的收入都是不稳定的,可能有的今天吃饱,明天饿着。
不过,他们这里居住的房租,是按天来算的,每天都要交,如果不交,那么只能自己出去了,反正很多人排队等着住这种笼屋。
不过,现在他们觉得章爵士这位香江最大的资本家,即使亲自来这里看他们,那又能如何?
难道还真的可能帮助到他们?
当章廷看完这里。
一行人离开。
然后再到周围看其他情况。
基本上,只要是笼屋,里面居住的环境都是差不多的,甚至有些更加恶劣。
章廷进去的时候,就能够闻到各种各样馊味。
除了这种笼屋外。
章廷其后,他去看的地方,要比这些在香江没有立锥之地的底层人士来说,更好的是在香江已经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从香江地产发展来说。
五十年代,甚至六十年代的时候,当年香江的房子,并不像现在分开一个套间一个套间来卖的。
也就是说,最早,香江的房地产交易,都是按照一栋一栋楼来交易的。
但是,慢慢以藿先生为首的香江地产商发现,一栋楼一栋楼交易,香江普通市民根本买不起。
随后也就开始变成了一层楼,一层楼来出售。
也就是说,开始从出售一栋楼到出售一层楼开始。
即使是这样,藿先生等香江地产商发现,香江一些普通有钱人,还是买不起,那么也就开始出现了套间模式了。
但是,一层楼分开几个套间来出售,也就意味着出现了公摊面积。
而在这之前,按照一栋楼,或者一层楼来出售,公摊面积就影响不到,因为都是一栋楼或者一层楼的业主是一个人。
但是,现在一栋楼里面分了很多层,一层楼里面又分了很多套间后,这也就意味着产生很多公摊面积。
这种情况下,地产商面对这些公摊面积,他们自然不可能不算了,自然还是要算在那些业主的房产里面。
不过,公摊面积出现外,随之而来的还有楼花。
所谓楼花,也就期房,也就是还没有建好的房子,也就开始出售了。
按照最早的记录,1953年底,由藿先生在油麻地公众四方街新楼建案时,首创动工兴建前先交订金、分期付款方式售屋,有如开花(付钱)结果(建成),称作“卖楼花”。
湾湾则是1960年代后期开始以“预售屋”手法销售房屋。
楼花的出现,除了是地产商为了更快卖房,或者是更快获取更多回笼资金。
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意味着楼市的兴起。
现在章廷来到也是在深水埗这边。
不过,这边的旧房子是在六十年代建设的,这些都是华资地产商建造出来的。
现在里面的业主夫妇,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妇,在得知是银河投资公司老板章爵士要来看看他们的楼房。
这一位年轻夫妇也是很惊讶。
在欢迎章爵士等人进去,章廷发现这一间套间,应该是两房一厅,还有一个卫生间连着一间厨房,面积可能也就是五六十平方米。
“王先生,你们的房子什么时候买的?”
“七十年代初,我们刚刚结婚的时候买的,当时可能也就是花了一万多块。”
七十年代初,章廷他都还没有来到香江,那个时候这里要一万多应该是正常的。不过,在1972年,也就是章廷来到香江后,其后香江股市暴涨,楼市暴涨,物价暴涨,香江这一套房子变成三四万港币也是有可能的。
“那你的面积多大?”
章廷听到对方说的是平方尺。
按照平方米,对方的产权证上显示是七十多平方米,实际上只有五十多平方米。
也就是说,剩下二十平方米左右的面积都是属于公摊面积的。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地产商怎么说,他们也就只能怎么做,更何况他们买的还是二手房。
章廷进去参观,他发现除了这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妇住在这里,还有男子的父母,以及年轻夫妇的儿女都住在这里,算是有些挤了。
但是,房子有两间,还有一个小客厅,可以放一张床。
也就是说,平常年轻夫妇住一间房,他们的儿女住一间房,老人可能就睡在厅里面。
等年轻夫妇带着章廷去参观的时候,他发现,根本就没有阳台,即使是有窗,也无法飘出去,或者按照防盗网。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衣服平常也就只能晾在里面,也不知道他们的衣服,平常能不能干?
除此之外,他这里还算是比较好,至少是通风,还能够见到阳光。
像那些不通风,也没有阳光的,那么更麻烦。
归根到底,还是香江的地产商吃得太狠了,除了有公摊面积外,连阳台都舍不得做出来。
怕是如果有阳台,可能也会算在房产面积里面。
这种情况下,那些购房者宁愿连阳台都不要。
这种情况下,可能也就是一些豪宅或者酒店才会有阳台,大多数普通的房子应该都是没有阳台的。
看着满满的房子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东西,章廷都不需要去看那厨房和卫生间,他也就知道会是怎么样了。
当然,这一家人居住的地方算是比较好了,比起刚才看到那些住在笼屋里面的老人好太多了。
而且,这也算是香江有房者一类人。
章廷从这一家人出来,他又分别去看了几家,基本上都是差不多,除了有公摊面积,但是,没有阳台,房子非常窄小,但是,这一类人对于现在的生活和收入都算是比较满意。
如果是房价还出现大涨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更高兴,因为只要房价上涨,到时他们可以卖掉去换一套更大一些房子。
。。。
一个上午下来。
章廷看了笼屋,还有普通旧房子,普通小区的楼房。
本来他还想去看看那些公屋,以及麦理浩总督提出的那些居者有其屋的房子。
只是,一个上午下来,转不了那么多。
此时,章廷心中已经有他的计划。
在下来,告别了那些陪同的街道的负责人,以及协会,互助友爱的负责人后,章廷和保镳上到车上。
此时,张华都有些感叹。
其实,他在香江也生活很多年了,但是,也没想到,香江居然还有那样的地方。
“张华,你觉得如何?”章廷问道。
“老板,我不敢说。”
“为什么不敢说?”
其实,就是香江的贫富差距远比想象中还要大。
像章廷一个人在浅水湾半山别墅住的大别墅,和那些老人住的笼屋相比,那真的是一个天一个地。
也正是因为那样,张华自然不敢说。
“你认为我是最大利益者,所以不敢说。”
张华确实不敢说。
但是,他很奇怪,像章廷这种身份,根本不需要,也不能去那些地方的。
偏偏章廷还是去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到时上了新闻,那些市民会怎么评价章廷?
难道说他戴着一副虚伪的面具去视察那些普通底层居民居住的地方?
当然,可能骂得更难听都有。
看到张华真的不敢说。
章廷则是想到,香江和新佳坡其实很多都是非常相似,但是,新佳坡有笼屋吗?
应该有,但是,不可能像香江那么严重。
除了香江人口更多外,主要还是因为香江的贫富差距更大。
另外一方面,章廷很清楚,楼花和公摊面积的存在,不仅仅是影响到香江地产几十年,更是影响到国内。
公摊面积,楼花是谁发明的?
很多方面资料最早都指向藿先生。
不过,六十年代后,藿先生因为和国内的关系,其在香江地产的发展,已经遭到香江总督府的打压,也就是说对方想拍地,香江总督府也不让对方参加。
所以,楼花,公摊面积这些,其实是香江其他地产商发扬光大的。
其中,七十年代后,八十年代期间,影响最大的。
历史上,当然是以香江四大家族为主。
包括李加成的长茳实业集团,郑玉彤的新世界,郭德胜家族的新鸿基地产,李肈基的恒基肈业。
除此之外,还有王德晖夫妇的华懋地产等等。
香江的地产商太多了。
毕竟,香江主要产业就是地产业。
第454章 章廷取消公摊面积的想法!
浅水湾半山别墅。
章廷坐车回来,他感觉到身上还有一股味道,正是刚才去视察笼屋的时候带回来的,有些难受。
先去洗澡,换了一套衣服,然后再去吃午餐。
吃完午餐。
章廷回到楼房。
回想起上午在西九龙深水埗看到的那些笼屋和窄小没有阳台的普通楼房,现在章廷还是显得非常惊讶。
在章廷看来,历史上,公摊面积必定不是李加成发明的,因为李加成进入到地产的时候,公摊面积应该是早已出现了。
只是,这公摊面积最早是不是藿先生发明的,又或者是其他地产商发明的,比较难说。
只能说和香江的地产发展有关。
因为按照章廷的了解,六十年代初,包括像当时拿自己银行里面其他储户大量存款去买房炒房的廖宝珊,那个时代,其实也是一栋楼一栋楼购买的。
还有香江置地早期和其他地产商,或者投资者买卖楼房,也基本上都是一栋楼一栋楼买卖的,甚至,像香江置地很多商业大厦,写字楼,其实并不会出售,而是拿来出租的。
不过,一栋楼价值很高,即使是在六十年代一栋楼普通的也要几百万港币,也不是一般人能够买得起。
这种情况下,必定会过渡到分层出售。
在地产商发现分层出售,许多投资者还是买不起的情况下。
那么像一层楼里面分成几个套间来出售的情况也就出现了。
而这个时候,公摊面积的问题随之而来。
上一篇: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下一篇:从婴儿开始无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