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只想安静地睡觉
其中。
李家李光要父子也是第一时间得知这个消息。
只能说银河投资公司的资本,速度各方面还是太强大了。
昨晚的时候,他们还在考虑到底要不要介入。
毕竟,只要李家真的想介入,有的是办法,比如以法律规定禁止这些外资收购他们的公司等等。
但是,李光要父子最终还是放弃,也没有让黄家那边出手。
第384章 麦理思对虎豹公司雷厉风行的改革措施!陈家兄弟见章爵士!!
当天下午。
新佳坡虎豹兄弟国际公司总部会议室。
以大股东银河投资公司总经理为首的召开新的董事局会议。
董事局会议上,其中,胡清继续担任董事长外,新当选的五位董事,全部都是来自新佳坡和记国际董事。
再加上胡清这位董事,也就意味着银河投资公司已经占据最多董事席位。
除此之外。
在场的董事,还有来自多位华商,以及史莱特.渥克公司代表。
会议上。
作为新的执行总裁麦理思说道:“鉴于现在新佳坡虎豹兄弟国际公司债务越多,已经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为让这一家公司恢复正常,决定对公司进行新的注资。”
也就是说,要对新佳坡虎豹兄弟国际公司进行注资。
注资资金按照1亿美元进行注资。
此时,一亿美元还是很值钱的,现在这一家公司市值都没有1亿美元,现在银河投资公司居然要求他们按照现在股分比例重新注资1亿美元。
这根本不可能。
在座的其他董事和股东代表,除了胡清无所谓外,其他人脸色都变了。
这种情况,实际上和祁德尊时期的和记国际差不多,只是现在新佳坡虎豹兄弟国际公司债务也是越来越多。
如果要重新盘起,一定要重新注资的。
“如果不愿意注资的,那么只能把自己的股份卖掉,或者只能被希释了。”
也就是说,到时银河投资公司会是拿下绝大部分的股份,基本上和私有化已经差不多。
在场,包括那家英资史莱特.渥克公司也不愿意重新按照这个注资比例注资,那么只能卖掉持有的股份,或者被稀释。
无疑,这也是麦理思需要的。
也就是说,经过重新注资1亿美元进入到新佳坡虎豹兄弟国际公司,银河投资公司持有的这一家公司股份将超过82%。
除此之外,这一家上市公司将暂停在吉隆坡证券交易所和新佳坡证券交易所交易。
至于什么时候再重新挂牌交易,那就不知道了?
但是,这次之后,基本上大部分股份都落入到银河投资公司的手中。
董事局会议结束。
一部分股东把股份直接卖了,还有一部分不卖的,也基本上被稀释了。
很快,这会议室里面。
也就剩下麦理思,胡清,以及一些公司高管,还有和记公司方面的高管。
看着那些新佳坡虎豹公司的高管,其实有些还是麦理思以前认识的,名义上以前也是他的下属,只是以前,包括胡清都不愿意听他的。
“从现在开始,新佳坡虎豹国际公司将属于银河投资公司旗下独立集团公司,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公司和章爵士要收购这一家公司,目的除了赚钱外,当然也是不希望这一家公司彻底衰落,甚至破产倒闭。”
“原来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已经不行,以后新的管理制度和模式都按照新的来进行。也就是说,公司高管,能者上,庸者下,高管和职员的薪酬将重新做出改变。但是,我可以告诉在座,银河投资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论是高管,还是职员的工资,都是属于香江,甚至全球最高一批工资之一。”
很明显,在座除了胡清外,其他那些华人高管都是兴奋起来。
他们早就听说银河投资公司福利非常不错,如今把新佳坡虎豹兄弟国际公司变成附属公司后,怕是他们这些高管只要认真做事,和以前自然不一样。
“接下来,那就是关于新佳坡虎豹兄弟公司开始新的改革措施。”
“第一个,公司总部暂时还设在新佳坡。不过,接下来,在吉隆坡,曼谷,雅加达,马尼拉分别设立分公司总部。”
麦理思在新佳坡工作多年,对于南洋还是很清楚的。
而这一家公司本来业务就遍布南洋各国和各大城市,如今是重新调整主要工作地点。
之所以没有把总部迁到香江,主要还是这一家公司主要业务在南洋。
“第二,保留新佳坡虎豹兄弟公司作为公司的母公司,但是,旗下的虎标万金油,永安堂,大众保险,崇桥银行,星洲日报等主要子公司,将单独注册为新的附属公司,重新另外派人接管这些公司。”
麦理思知道,虎标万金油在南洋,甚至在香江,在全球畅销都是非常好的,也就是说重新接管虎豹万金油,重新把业务扩大到南洋和欧洲。
而永安堂本来就是胡文虎生前看病的,也是一家中药店,以前在南洋名气非常大,这次,麦理思觉得可以打造成类似余家的余仁生,用来作为连锁药店很不错。
至于大众保险是保险业务。
崇桥银行是银行业务。
无论是保险,还是银行,现在银河投资公司在南洋都没有,这两家公司正好可以作为银河投资公司在南洋进行拓展,包括保险金融方面的业务。
特别是崇桥银行,以前胡家兄弟积累下来的信用和名义还是很重要的,只是,这些年被胡清败得差不多。
如今重新捡回来,也不是不行。
等到崇桥银行重新发展起来,未来遍布南洋各国或者各大城市也不是不可能。
至于星洲日报系列,主要包括十多种报刊,包括星槟日报,星华日报,星光日报,星闽日报,星沪日报,星暹日报,星暹晚报等等系列,以前一开始是胡文虎用来宣传虎标万金油的,却是没想到,越做越大。
除此之外,像香江的胡仙继承的星岛日报,实际上是1938年在香江创办的,只是胡仙继承了,其他则是都落入到胡清等人的手上。
很明显,报刊也是很重要。
而章廷在香江也有掌控一些报刊,但是并不是主流的。
相反,如果能够把星洲日报系列的报刊重新恢复过来,那么到时在南洋也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把租让给志正集团租下20年的虎豹万金油在亚洲市场的商誉要回来,如何要回来,派人和他们谈。另外,虎豹兄弟于1972年收购的“均融”商誉,也是20年,也要全部要回来。除此之外,还要一系列所谓专利,商誉租出去的,全部都要回来。”
这一点上和胡清有关,但是,和那个英资史莱特.渥克公司有更大关系,因为正是这一家公司把这一家公司搞成这样的。
“第四,关于虎豹公司在其他方面的投资,有些可以暂停,有些则是继续投资。”
“第五,关于虎豹公司的物业,重新成立虎豹实业公司。”
实际上,比较值钱的物业,很多都被胡清和那家英资公司给卖掉了,如今剩下的,当然还有。
包括1937年,胡文虎在新佳坡巴西班让临海山岗上,虎豹兄弟建造了一座以其兄弟命名的虎豹别墅,这也是属于物业之一。
除此之外,胡家在香江的那些物业,如今在胡仙的手上。
至于国内的,已经当地收了,不过,八十年代的时候,又重新归还给胡家,胡仙则是送给了当地。
很明显,现在成立虎豹实业,其实也是为接下来,是否在新佳坡,甚至南洋投资地产有关。
麦理思雷厉风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在场的胡清和其他高管都很惊讶。
如果以前,胡清愿意听麦理思那样改革,怕是也就不会落到现在这样。
在麦理思看来,实际上,现在银河投资公司对于这方面已经非常有经验了。
即使不是他,换成韦理,马世民等人一样是这样。
最重要银河投资公司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这些都算不上什么。
会议结束前。
麦理思准备派人和志正集团等公司谈判。
如果他们还是不愿意把之前租给他们的商誉归还,那么麦理思知道只能和他们打官司,按照现在情况,无论是打到哪个国家,银河投资公司一定要赢下来的。
毕竟,如果无法拿回这些,虎豹兄弟国际公司就无法正常运转。
无论是商誉,还是专利等等,如果租出去,单靠收取那点租金,其实都是非常短视的做法,归根到底,还是要自己真正经营才能够做起来。
胡清只能在那看着。
此时,他是真正看到麦理思的厉害。
当然,现在麦理思这位曾经的下属就那么厉害了。
如果是那位章爵士呢?
胡清知道章爵士是直接吞掉香江第二大洋行和记国际的,怕是手腕和手段要比麦理思还要强。
会议结束。
麦理思回到自己的总裁办公室。
这一间办公室,还是他当年办公的。
只是期间换了其他人。
如今他再坐回到这里,麦理思还是有些感叹。
麦理思想打电话通知远在吉隆坡的老板章爵士。
想了想,还是拿起桌面上的纸,写了一封信,然后交给一个保镖亲自送去吉隆坡云顶高原给老板章爵士。
。。。
云顶高原。
章廷正在丽园酒店,除了偶尔和包裴慧,劳诗礼等人出去散散步,其他时间,他都是在酒店里面。
“先生,两位自称是陈六使的八公子陈永新,九公子陈永森是要见你。”
陈六使生前有多位夫人,而且,儿女也有十多个,可以说一个非常庞大的家族。
当然,陈六使生前的产业也很多,特别是南洋的树胶方面。
一开始,陈六使兄弟是在陈佳庚的胶园和胶厂上班,后来熟悉胶园和胶厂那一套经营模式后,两兄弟在1923年创办联和树胶公司。
1924年,又创办益和橡胶公司。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大胶商和英资华资大胶园主都损失惨重,陈佳庚和林义顺的树胶王国也在这次经济风暴侵袭下受到沉重打击。
英美工厂破产者不计其数,对树胶需求大减,胶价一落千丈。
由1925年高峰期每磅一元八角滑落到1932年的每磅七分,东南亚大部分胶园因无利可图而停割,胶厂关闭,工人失业,胶产大减。
虽然市场萎缩无法供养大胶商及园主,但也造成树胶业竟争者减少,在薄利多销的经营方法下,益和这样的小胶厂业务反而发展稳健。
1933年,陈佳庚有限公司收缩业务,把新马各胶厂租给其旧职员,其麻坡胶厂租给陈六使的益和公司,合约中签订全部盈利充当厦门大学及集美学校的经费。
1938年,益和已跻身新马大胶商行列,当年10月改组为益和(私人)有限公司,注册及缴足资本为一百万元。
1950年6月25日,高丽战争爆发,作为战略物资的树股受欧、美苏联竟相争购囤积,造成空前的树胶黄金时代。
胶价由战前(1950年6月)的每磅九角半,迅速上升至一元二角(七月),一元四角七分(八月)。1951年1月胶价更跃升至二元一角八分。
高丽战争期间,益和胶厂被人纵火。
幸亏该厂曾向纽西兰保险公司、四海保险公司、亚洲保险公司及永安保险公司投保七百万元,益和仅损失三百多万元。
陈家兄弟不久即向英资有利银行贷款七百万元重建该厂。
益和在高丽战争时获巨大盈利,使其成为世界级的大胶商之一。
它除了利用公司及联号宜昌有限公司在槟城、椰加达、棉兰及马辰的分行收购树股及土产外,也向各地的头二三盘商及小园主买胶,马来亚及印尼的湿胶运来新加坡的益和胶厂,加工装配后才输出到欧美。
暹罗胶则由曼谷直接出口。
益和战前就已经在伦敦和纽约设置代理商,直接出口树胶到英美去。20世纪五十年代,陈六使的事业达到高峰。而陈家兄弟在战前也开始投资银行和保险业,因此陈六使成为华侨银行董事。
在殖民时代,世界树胶交易中心是伦敦和纽约。
树胶品质的检定及交易条件都由英美树胶公会及新加坡西人树胶商会订立,产胶国的胶商无权过问。
争取新马胶商在国际贸易中有更大的主动权以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便成为陈六使主要的目标。
可以说,他为争取把国际树胶交易中心由消费国的纽约和伦敦转移到产胶国的新佳坡和吉隆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0世纪五十年代,高丽战争过后,华商抬头,终于控制了树胶贸易。
白手起家的陈六使是位传统固执的企业家,以其自己的方式管理业务,因其机智及丰富的营业经验使益和业务得以蒸蒸日上。
上一篇:别人听劝仿明星,你开局扮神明?
下一篇:从婴儿开始无限成长